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3958|回复: 1

[音响] 关于音响器材的技术指标(一)

[复制链接]

177

积分

0

听众

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77
发表于 2006-10-18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关于音响器材的技术指标,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客观现象,值得提出来思考。那就是,指标非常高的器材,有时主观听感并不“好听”,往往带一些冷感,而指标不低,但不是太高的器材,有时反而主观上更觉“好听”。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心理声学问题。

我举例来说明:我们知道英国声的器材,几乎都是带一些“韵味”的,英国人就喜欢那样的声音,而不喜欢干净得像蒸馏水、或者直白偏清冷的声音。所以英国人设计的东西,不论是喇叭还是解码器、放大器,往往都带些温暖、圆滑、文雅的味道,听起来容易让人感觉亲切、温暖。如果我们测指标的话,英国声的器材,失真度指标并不是最高的。当然,中高档的英国声器材,指标也不低,但往往不是指标极高的那种。意大利器材也是这样的情况:往往声音柔美、动听,但失真度指标不会太高。

有些专业监听器材背景的厂家,会对客观指标非常重视,设计出失真度指标极低的器材,我拿耳放产品为例,德国SPL的耳放、加拿大Bryston的耳放,都是失真度极低的。厂家甚至以此为傲,把很优秀的失真度指标印在产品说明册里面。但熟悉这两家耳放产品的烧友都会知道它们的产品是什么声音——都是声音偏直白、有些冷感的产品,而不是以音色优美而见长的,相当部分的发烧友和乐迷并不喜欢这种声音,甚至排斥这种声音,给它很低的评价。

国内的耳放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我实际接触过的一款国产耳放,厂家给出了非常优秀的测试指标,THD(总谐波失真)和IMD(瞬态互调失真)都极其出色。设计师也骄傲地把优异的测试数据和曲线都印在产品说明册子上。看数据确实非常地吸引人,但实际聆听这台耳放,我所听到的也是偏清冷的声音,感觉像喝蒸馏水。这样的声音,也许数据上非常“正确”,但从欣赏音乐的角度,并不是很好听,特别是长时间聆听的话,逃不了有一种冷感。

多年听器材的经验告诉我这样一个规律——主观上好听的、也觉得素质高的器材,往往测试指标也不错(不会差),但往往不是指标极高的;而测试指标指标极其优秀的器材,往往主观聆听就觉得声音偏冷、偏直白,有时呈现一种“蒸馏水感”,有时整个系统里这样的器材一用,整套东西声音都冷了,似乎被它“传染”了。

当然,假如测试指标很低,那几乎可以肯定,声音要么根本不好,要么就是所谓的“浆糊声”(徒有味道但透明度和解析很差)。但经验似乎在告诉我,指标太高,太吸引人,也并非好事。那些主观上让人觉得好听的器材,往往THD、IMD并不是太高。这是有一对矛盾存在的。

英语里对事物的好坏评价尺度,有一系列词汇:居中的叫Average(平均),比它好一点,叫Above
Average(高于平均),再好一些,叫Good(好),再出色一些,叫Excellent(比较优秀),再上去,可以是Outstanding(杰出)或者Class-leading(同级领先)。经验告诉我,听感好听、素质也不错的器材,其测试指标,往往就在Good - Excellent这个范围。而指标高到Outstanding、Class-leading的器材,声音就偏清冷了。当然,测试指标如果只是Average甚至Below Average,一般也就是“浆糊声”罢了。

客观测试和人耳主观聆听,结果并非总是协调一致的,这个现象早就被发现了,在发烧圈内也存在很多争议。比如胆机先天在很多指标上落后于晶体管机,如果纯以指标论英雄的话胆机阵营全部可以归为垃圾产品了,但事实上胆机一直有人喜欢,不少设计成音色接近胆机的晶体管机也一直有人钟爱(此类机指标也不会很高)。我只能说,我自己的发现也确实如此,极其优异而杰出的客观测试数据,并非总是好消息。器材归根到底要靠耳朵实际收听来判断好坏、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280

积分

2

听众

-8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80
发表于 2006-10-21 |
分享,谢谢楼主,好文章,收藏了啊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