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3091|回复: 0

[教程] 转台湾资深录音师廖钦平的一篇混音评论文章

[复制链接]

157

积分

2

听众

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57
发表于 2008-9-29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Bruce Springsteen – Magic



搖滾老將與天王製作的真性情 Springsteen & O’Brien


5bad02e0t57eec48e5d86.jpg
         
        我一直到25歲之後, 才真正懂 Bruce Springsteen. 在聽 Heavy Metal 與 Grunge 的年代, Bruce Springsteen 不夠cool, 不夠帥, 不夠Heavy. 印象中, 他是個唱民謠起家的老頭, 熟悉的歌只有“Born in the USA”跟電影主題曲“Streets of Philadelphia”, 一直到2002年, “ The Rising ” 的發行. 讓我完全折服在他的音樂之中, 不可自拔. 那是他與搖滾天王級製作人Brendan O’Brien 合作的第一張專輯, 那年, O’Bbrien 幫他拿下了三座 Grammy Award.
        
        由於職業的關係, 我一直有個怪習慣, 會因為製作人跟混音師去買CD. Brendan O’Brien 的作品, 我幾乎都有收藏, 他不只是一個優秀的製作人跟混音師, 他同時也是一個頂尖的樂手. 他經手打造的專輯, 幾乎都會親自下去彈奏各種樂器. 從90年代開始. Pearl Jam, Soundgarden, Stone Temple Pilots,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Train 這幾個重量級搖滾樂團的成功. O’Brien 都在幕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2007 年發行的 “ Magic ” , 是繼 “ The Rising ” “ Devil & Dust ”, Springsteen 與 O’Brien 合作的第三張專輯. Springsteen 大概怎麼也沒想到, 在闖盪歌壇30年之後, 能遇到 O’Brien 這個知音. 僅憑二張專輯就幫他拿下了四座 Grammy. 我不想針對 Magic 的音樂性有太多的評論, 國內外有太多太多的資深樂評. 都對這張專輯有很多精闢的解析. 我想透過另外一種方式, 來聊聊這張經典專輯.
        
        O’Brien 不但是個製作重搖滾的高手, 這幾年也製作了許多 Roots Rock 專輯. 他獨特的混音手法與觀念, 跟現今許多混音師都大不相同. 搖滾專輯的混音手法, 節奏部份通常是最重要的, 流行音樂所注重的歌手主旋律. 在搖滾樂中, 有時候甚至只是一條聲線. 聽不聽得懂歌詞到底在唱什麼, 並沒有那麼重要. O’Brien 的混音. 審美角度並不像一般大家所熟悉的, 每個樂器的聲音, 都整理的非常清楚乾淨, 可以很明顯的聽到所有聲部的表現. 相反的, 他注重的是一個整體的畫面, 初聽他的作品, 第一個感覺就是髒. 幾乎沒有一個聲部能聽得非常清楚. 渾厚溫暖的鼓組與貝斯, 是 O’Brien 的招牌音色. 他的低音完全可以喚起對黑膠唱片的美好回憶. 中高聲部的吉他與人聲. 也不會有數字時代被人詬病的刺耳尖銳. 雖然所有的音色, 都不是那麼的悅耳動聽和細緻. 但這樣的手法, 卻完全符合搖滾樂的獨特個性. 不嬌柔做作. 自然不花俏. 聲音髒歸髒. 但是     O’Brien 的每個聲部定位卻非常清楚. 閉上眼睛聽 O’Brien 的作品, 就像你在現場聽演唱會. 每個樂手站在舞台上的位置, 都一目了然. 能已渾厚溫暖的音色成為招牌, O’Brien 自然也是個模擬錄音的擁護者. 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去 O’Brien 坐鎮位於美國 Atlanta 的 Southern Tracks 錄音室網站看看. 那邊有太多太多的古董錄音器材, 會讓人羨慕不已.
        
        Magic 這張專輯, 並不像 “ The Rising ”, “ Devil & Dust ”有一些較特別的概念與實驗性, 它是一張搖滾專輯, 純粹的搖滾專輯.  第一首歌 “ Radio Nowhere ” 就告訴聽眾, “ There is Nothing But Rock N’Roll ” 搖滾樂團標準的五大件樂器, 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 鼓組與Bass維持了 O’Brien 一貫的粗獷音色. 右聲道的吉它獨奏則是 O’Brien 式的電吉它音箱音色. 它並不突出, 一不注意你甚至會忘記它的存在. 但是它卻一直在那, 一句一句彈著整首歌最重要的句子. Springsteen 的唱功與音色, 沒有任何可挑剃的地方, 情緒拿捏的恰到好處, 一點也不矯情. 依然具有相當的感染力. 不知道 O’Brien 挑選了什麼樣的話筒, 能把 Springsteen 獨特的嗓音收錄的如此完美. 不過我想那隻話筒的年紀, 肯定比我年紀還大.
      
       “ Radio Nowhere ”是 Springsteen 式的搖滾樂. 而錄音與混音手法的美學, 則是完全的 O’Brien , 特徵與辨識度十分明顯. Magic 整張專輯都大致的維持了這樣的架構. 當然在其他歌曲中, 加了許多不同的配器. 鋼琴, 風琴, 管樂與弦樂的使用也非常頻繁. Springsteen 的音樂, 其實具有很重的美國草根性. 可以發現許多民謠與鄉村音樂的原素, O’Brien 也是這類音樂形態的能手. 透過 O’Brien 的製作與對聲音獨特的處理手法. Springsteen 表現出了他更純脆而真實的本質. 讓人完全可以輕易的了解在音樂中他所想要表達的情感.
        
        拿來當作專輯名稱的第八首歌 “ Maigic ”, 是我第一次聽完整張專輯時, 印象最深刻的一首歌. 如果你有機會, 坐在音響的二隻喇叭前, 把眼睛閉上, 好好的聆聽這首歌, 你將會感嘆 O’Brien 將他的想法與 Springsteen 的音樂結合的如此完美. 就像一副畫. 每個樂器的音色與空間位置, 都將主角 Springsteen 沙啞的嗓音襯托的更為真實與貼切, 他就像坐在你面前, 靜靜的跟你說一個故事. 大鼓柔軟的敲擊, 箱琴溫暖的音色, 左右二邊特別經過處理的人聲. 都讓這首短短2分45秒, 一開始聽起來有些清淡的歌, 成為整張專輯最精彩的一個轉折.
      
       “ Last To Die ” 是整張專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 那是身為一個搖滾樂迷的私人情緒, 只是單純的因為感動. 沒有為什麼.
   
                   “ Who’ll be the last to die for a mistake
                    The last to die for a mistake
                    Whose blood will spill, whose heart will break
                    Who’ll be the last to die, for a mistake ”
   
        
        Magic, 讓我聽到了 Springsteen & O’Brien 最真實的情感, 我曾經回頭翻找 Springsteen 早期的作品來聽. 但帶給我的感動, 都沒有他們二人近年聯手的這幾張專輯來的大.  Springsteen 與合作了將近一輩子的 The E Street Band, 他們之間的默契絕對是混然天成的. 製作人 O’Brien 的介入, 不僅帶來了新的元素與想法, 更找出了 Springsteen 音樂中最深刻也最真實的一部份.“ Magic “ 直接, 熱情, 溫暖. 它不咬文嚼字, 它不囉唆. 它不賣弄技巧. 它不會讓你狂亂的甩頭嘶喊. 但它會告訴你. 一張內斂自省的搖滾專輯應該是什麼樣子. 一個唱了三十年的藍領搖滾英雄. 他真的是老了, 但現在的他對我來說, 比誰都 Cool.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