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24930|回复: 1

[资讯] 关于复调音乐基本乐理知识

[复制链接]

271

积分

2

听众

2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71
发表于 2008-1-3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关于复调音乐基本乐理知识( B9 D9 D) D3 f8 R. P
复调音乐拥有漫长的历史,在中世纪的教会圣咏中,就有了最早的复调音乐,复调音乐的乐理知识十分丰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复调音乐基本乐理知识,欢迎阅读!% l' U8 N' |5 X3 K8 y' a9 Z8 W" x; w

6 Y, p" b; R, o7 O复调音乐基本乐理知识/ o9 }/ `" ?& e
- p: ?0 @0 b& W+ X! B9 {$ F+ m
复调音乐基本乐理知识(一)
; J6 `2 t  p' H  _; p# T* }& I" P
【复调音乐】“主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旧称对位。它是以两个、三个或四个在艺术上有同等意义的各自独立的曲调,前后叠置起来,同时协调地进行为基础。在横的关系上,各声部的节奏、力度、强音、高潮、终止、起讫以及旋律线的起伏等,不尽相同而且各自有其独立性;在纵的关系上,各声部又彼此形成良好的和声关系。原指由几个声部构成的多声部音乐,相对于单声部音乐而言;后指按照对位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个旋律性声部的音乐,相对于主调音乐而言。复调音乐注重每个声部的旋律性,声部间形成对比或相互补充,没有主次之分。
8 S8 R  }3 x8 F% ]. ~0 P* o. H, a/ \9 `1 E' u" K
复调音乐最早产生于9世纪的西欧,奥尔加农为其最早形式发展至15世纪后半期~16世纪达到高峰,可谓其黄金时代,杰出代表为帕莱斯特里纳的无伴奏合唱;到18世纪,在复调音乐创作在结构、技法上趋于完善的情况下,J.S巴赫将器乐赋格曲形式发展至极,树立了器乐复调音乐技术的典范;进入18世纪后半叶,复调音乐的主导地位开始逐渐被主调音乐代替。重要的复调音乐体裁有经文歌、轮唱曲、复调弥撒曲、卡农、复调尚松、坎佐纳、赋格曲等。
4 l/ W8 x9 T4 s, w2 w' k( ]& Q
% R5 x0 y. x' |" @. z复调音乐基本乐理知识(二)
7 v. Z  ~" @5 J  i  i& b2 y! q) t2 b7 r/ j( G5 ?
⑴用对比方法所写的复调音乐称“对位音乐”,简称“对位”,即对位式的复调音乐。如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k* D9 K1 i' x2 K; F
- v* a2 d9 h( L- [4 @; n/ k
⑵以模仿的方式为基础所写的复调音乐,通称“卡农”,即二部、三部、四部的轮唱或轮奏。如《黄河大合唱》中的四部轮唱曲《保卫黄河》;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大师帕赫贝尔(JohannPachelbel,1653-1706)脍炙人口的《D大调卡农》。" x2 g3 d! ^6 N5 h* f1 l' z

6 q& J. a7 r0 L: U" l1 H⑶用衬托的方法所写的复调音乐,称“支声复调”或“衬腔式复调”。在民族民间音乐中,常用衬托、填充、呼应、加花等手法,使音乐更为丰富多彩。最著名的作品集是巴赫的《赋格的艺术》,这套作品可以称为赋格曲的圣经。我国的作品有侗族民歌《向阳花开朵朵红》,女声二重唱《遵义会议放光辉》等。
/ d, S6 c* G/ ~% Y) Z. T8 ^4 W4 a( L, T5 [! R: M! J: g& i
复调音乐基本乐理知识(三); A# u! i, H, g4 h$ ~) z, ?+ k; q: S
  I! S9 D4 N& S: l: y
18世纪后半叶起,主调音乐占优势,对位受到和声的制约,写法上从自由节奏的线条织体转变为动机式的旋律短句与和声结合。复调技术与主调音乐的形式特别在奏鸣曲式的乐曲中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赋格与赋格段在古典派与浪漫派作曲家的创作中成为发展主题展开乐思的有效手段。尤其在F.门德尔松复活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后,不少杰出的浪漫派作曲家也努力仿效巴赫的复调创作手法。J.勃拉姆斯在创作中有意识地采用巴赫式的对位写作,而且企望能返回到16、17世纪的音乐中去,这表现在他的后期作品中,对卡农的喜爱甚至超过了赋格。到浪漫派后期,由于分解和弦的大量使用,旋律线条变为和声性,致使对位愈来愈和声化,甚至成为分解和声的一种装饰。R.瓦格纳在对位的运用中一方面更强调不协和和弦的各种手法与半音的变化,另方面也像W.A.莫扎特那样运用几个主题的同时结合,如《纽伦堡的歌唱师傅》序曲的再现部。总之,在浪漫派后期,复调音乐虽居于次要地位,但仍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手段。6 q* k. {' o% p, T

: V& Y6 J5 c- r' T$ E" C20世纪作曲家的作品风格,比之上一世纪来有巨大改变,调性、调式与和弦结构的复杂化取代了已往的基本自然音体系的技法。自1910年后,许多作曲家都热衷于完全自由地使用半音音阶的全部12个音,有的具有调性中心,如P.欣德米特;有的否定调性中心,如A.勋伯格;有的采取双调性、多调性的结合,如D.米约。双调性或多调性,由于几个曲调调性不同,有着相当程度的独立性,从而加强了对位的效果。无调性音乐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动机的组织,它将旋律线条置于显著地位,而使和声退居其次。近代的线条对位一词,原是形容早期复调音乐形式的,现在则常用来形容一个与和声无关,纯由旋律线的交织而形成的结构。比起19世纪来,20世纪中复调音乐又居优势,但不是帕莱斯特里纳或巴赫时代的意义,写作技法上,旋律多采取自由的与有伸缩性的发展;主题常作倒影或逆行的处理;在组成对位时,更多地使用复杂的节奏组合,这是现代复调音乐的主要特征。, {! X" l1 \0 `! o: u2 i$ v$ j1 h

$ v' c' Z7 `: C8 @; b; R复调音乐作为一门课程包括对位、卡农、赋格等。它的写作方法可分为对比复调(见对位法)与模仿复调(见模仿)两类。用复调音乐形式创作的乐曲有创意曲、轮唱曲、卡农曲及赋格曲等。
2 A0 F2 [, R2 j' ?0 r+ i# z5 Q9 G! b) R  Q3 z8 d2 J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450

积分

2

听众

-267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4450
发表于 2008-1-11 |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