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9794|回复: 1

[资讯] 弘扬传统文化,展示古琴艺术

[复制链接]

553

积分

2

听众

-22

音贝

音频应用推广专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53
发表于 2007-10-1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弘扬传统文化,展示古琴艺术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章华英博士撰写的《古琴》①一书,在文化部孙家正部长的关心下,于2005年3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被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丛书,以洋洋31万字的篇幅,荟萃了古琴音乐文化之精华,集乐谱、文字、图片于一体,以通俗易懂的笔调向读者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古琴的历史流变、基本面貌、表现形态、美学风格、工艺制作、传统名曲以及有代表性的传人,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国家和有关部门为继承与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所做的工作及未来的规划。笔者读后感触颇深,认为该书在写作上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结构严密、自成体系
  该书被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丛书,作者主要从古琴的历史轨迹、赏析要领、记谱打谱、工艺模式、流派传承、传播状况以及面临的现实处境、忧思问题七大方面去展开研究: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古琴文化从西周到明清的历史发展轨迹。作者开篇就认为“几千年来,古琴一直是中国文人修身养性的工具和完美人格的象征,并以其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而被世人所珍视,其遗存之丰硕堪称中国乐器之最”。②那清雅醇美的曲调、飘逸静远的琴声不仅是古代士大夫的精神寄托,也是圣人沟通天地自然的中介桥梁。如汉桓谭《新论•琴道》云:“昔神农氏维宓而王天下,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道,合天地之和焉。”③魏晋时代是玄学思想和自由精神繁盛的时代,时代精神无不影响着人的内心世界,如那狂傲不羁、风姿独秀的嵇康;那嗜酒能啸、孤傲不群的阮籍就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古琴在唐代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但那群受盛唐气象感染的王维、李白、白居易对古琴都有精妙的论说,如白居易的《夜琴》:“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在此,作者通过琴声表达心中的精神世界。宋代的经济实力虽不及唐代,但它的文化却非常发达,正如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④如嗜琴如命的赵徽宗和多才多艺的苏轼就是琴师中的杰出代表。如果说唐代的琴声表现的是雄健豪放的气度和恢弘高昂的力度,那么宋代的琴声主要表现的是善于思辨与追求意境的文人气质。明清时代是我国文化面临转型的时代,当时的琴家大力推崇清微淡雅的古琴审美趣味。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传世古琴名曲赏析。书中,作者对每首琴曲的来源典故、曲式结构以及所表达的意境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让读者从中了解到古琴的价值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乐器,集中代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众所周知,历代的士大夫、道士、僧人都钟爱古琴,因为古琴声不仅是人文素质的外在表现,而且也是他们回归自然的中介桥梁,以此求得心灵的安宁。在书斋、道观、寺院和民间“雅集”里,或在青山绿水中演奏古琴,表达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那清丽委婉、幽远静谧的《碣石调•幽兰》反映了作者感伤忧郁的心情;那怨恨凄感、慷慨激昂的《广陵散》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贤达对自由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抗争;那哀婉凄切、深刻感人的《胡笳十八拍》反映了蔡文姬远嫁他乡的不幸身世和悲惨遭遇;那淡泊明志、幽深思远的《潇湘水云》是文人忧国忧民的思绪抒发;那曲境高远、苍劲有力的《平沙落雁》则表达了古代文人借琴声“抒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精神特征。如此种种,正如章先生在论述《广陵散》时引用《琴书•止息序》所言:“其怨恨凄感,即如幽冥鬼神之声,邕邕容容,言语清冷。及其怫郁慨慷,又隐隐轰轰,风雨亭亭,纷披灿烂,戈毛纵横。粗略言之,不能尽其美也。”⑤欣赏古琴名曲让读者从中感受到古琴艺术是全面表现人类社会感情天地和精神世界的成熟的艺术。正如李祥霆教授在《琴乐之境百字决》中所说:“琴之为乐,宜情理性。动人心,感神明。或如松竹梅兰,云霞风雨。或如清池怒海,泰丘巫峰。或如诗经楚辞,宋词唐诗。或如长虹丽日,朗月疏星。其韵可深沉激越,欣然恬淡。其气可飘逸雄浑,高远厚重。乃含天地之所有,禀今古之所怀。相依相比,相反相成。此其境。”古琴音乐在韵味上的深刻隽永、音结构上的带腔性、节奏上的非均分性、风格上的清微淡远,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征,而且也是华夏民族音乐审美品质的体现。
  第三章介绍了“古琴记谱法与打谱”的内在特征。作者清晰明了地介绍了古琴的各种谱式,让读者了解到古琴的文字谱和减字谱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承载古代音乐文化的一种独特符号。由于减字谱的出现,使得中国的古琴音乐成为人类音乐文化遗产中最丰富、最古老、最珍贵的一部分,而古琴音乐的韵味、意境正是从此而来,这就需要从中“打”出“谱”味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琴曲的打谱给人类学家探讨人与音乐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第四章介绍了独具特色的古琴工艺制作模式和传世名琴的鉴赏方法。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古琴的基本特征、制作方式、工艺要求以及鉴赏要领,让读者详细地了解古琴的内在知识文化品质。古琴文化是中国古代人文艺术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琴面有13个代表音位标志的“徽”,象征我国农历一年中包含闰月在内的13个月;又如琴身有额、颈、肩、腰、尾几个部分,体现了古代的人文主义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追求。在该书中,作者还向读者介绍了唐宋时代12款形态各异的古琴,这其中就有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唐代“九霄环佩”、“大圣遗音”等古琴。从这些古琴体现的特征来看,表明了古琴艺术在它3000年漫长历史中一直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说明了古琴艺术存在的非凡意义。
  第五章研究了我国历史上流派纷呈的古琴文化特征。在此,作者介绍了浙派、虞山派、广陵派等9大有代表性的古琴流派。从它们的历史面貌、代表人物、琴谱类型到各派“主要古琴演奏家师承网络图”,那数10名演奏家纵横交错地占据着各自的位置,富有中国民间特色的师承关系清晰地展示在眼前。有关各派传承脉络关系以及流派风格特征都在作者笔下呈现出来。
  第六章介绍了古琴在海外的传播状况和现实处境。主要讲述了古琴在日本和欧美的传播与影响,让读者了解古琴这一古老艺术不仅走出了亚洲,而且走向了世界。西方人赞叹古琴是“诗人、学者和圣哲的乐器”,“没有任何乐器能在体现中国伟大的传统文化的气息上与古琴相比!”⑥
  第七章是作者对古琴在20世纪以来的遭遇、对古琴的生存和发展等相关问题的忧虑和如何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作者除了回顾20世纪琴乐的历史发展状况,也提出了令人深省的问题——即因为社会的剧烈变革,古琴艺术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危机。因此,对古琴艺术这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有效保护,对其史料的整理研究,对其品质内涵的推广,这些问题已成为古琴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内容丰赡、史料详实
  在本书中,作者对史料的钩沉,努力挖掘传统经典的丰富史料,通过对相关知识谱系的清理,采取史论结合,最后得出自己的论断,体现了作者思考周密、根基扎实的学术功力。《古琴》一书所使用的丰富资料,无论是来自古籍,还是取自民间,均经过作者严格地考证、核实,避免了主观武断、望文生义的弊端,因而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例如在讲述古琴音乐的历史流变轨迹时,作者一般都配有大量壁画、出土文物、名画影印件来加以说明,不仅史料翔实,而且还为《古琴》一书增添了几分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另外,从该书所列的参考文献来看,见于作者记载的就有50余种著述,20余篇论文。这些丰富史料的辑入,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古琴音乐悠久的历史面貌。因此,对读者了解和认识古琴文化,对学界同仁研究古琴文化以及我们对继承和弘扬这一优秀历史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应当指出,章先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考证这些资料,既是学科基本建设所必须的要求,也是一项具有抢救性质的工作。
  据笔者统计,《古琴》一书插图丰富,共收录图片225幅之多。其插图的取材除了古籍、石刻、名画、现存名琴图片之外,还有一些有代表性人物弹琴活动的影印件。更可贵的是,书中还收集了各种琴谱和大量出土文物影印件,而且每一张图片都有来源出处的文字说明。如在“传世古琴名曲赏析”一章中,琴曲《碣石调•幽兰》就配有其文字谱影印件;《广陵散》、《离骚》、《小胡笳》、《大胡笳》配有减字谱影印件,同时注明琴谱来源为明代的《神奇秘谱》;《胡笳十八拍》、《潇湘水云》也配有琴谱影印件,其来源为清代的《五知斋琴谱》;而《流水》的琴谱影印件下方则注明其来源为清代的《天闻阁琴谱》。在讲述历代古琴制作状况时,作者在旁边都配有出土文物之图片,集中在一起并配有注释,以供读者区别了解。图片资料除来源于国内的北京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苏州博物馆、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的收藏品之外,还有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馆的收藏品,更为难得的是,有些图片的来源远至美国、日本和荷兰等国家。如在讲述古琴历史时所载的北齐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是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收藏品;如在讲述“古琴音乐东传日本”一节中所载“金银平纹”琴,则是日本正仓院的收藏品;并且还有一些私人收藏品也被作者辑入书内,如书中所引元代赵孟頫的《松荫会琴图》就为美国一私人的收藏品。
  《古琴》一书中所收录的图片清晰、印刷精致、色调纯正、层次分明。为了便于读者的区分与鉴赏,该书在“传世古琴的鉴藏”与“传世名琴鉴赏”两节中,除了对古琴的某些部位采用特写外,另对琴的铭文、印章、腹款、断纹都印得十分清晰精致。读后给读者以一种美的享受,而且让人感受到古琴不仅做工考究、造型别致,还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审美价值,甚至让人感到古琴像一个有生命、有情感的东西存在,使人赏心悦目。不禁让人觉得古琴还有许多深奥的学问、精湛的技艺值得继续认真研究、探讨。由此可见,作者搜罗之广、用力之勤,并体现出其功力扎实的学术品质。
  三、观点新颖、语言通俗
  本书不仅字里行间闪烁着许多真知灼见,而且其严谨的学风与文风,同样值得称道。作者多年来一直潜心于琴学和琴乐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其治学严谨的态度是令人钦佩的!该书作为一部全面介绍古琴艺术的著作,作为新世纪出版发行的一部重要理论读物,作者在编排结构上,无论是从纵向方面介绍古琴艺术的发展脉络,还是从横向方面探讨古琴生存形态及其流变状况,都进行了细心思考和深入研究。在编选内容上,无论是曲目,还是文字、图片都真正做到了“全而不滥,精而不缺”。通览全书,作者的每一言论都有根有据、顺理成章;每一章节都有条有理、逻辑严密;每一立说都师出有名、合情合理。同时,作者在能够充分尊重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古琴艺术进行了梳理、归类工作,并有所延伸。纵观全书,既没有炫目的理论“新概念”,也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盛气凌人的教条,一切都那么平实、质朴、亲切。由于该书每一章、每一页都来自作者所付出的心血,因此,对于作者与作品而言,可谓天道酬勤,苦度神收。
  从孙家正部长的总序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人员出版“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其目的是动员社会人士广泛参与到抢救和保护古琴等一批存活于世的传统艺术中来。《古琴》一书作者正是充分地把握了普及与提高传统艺术这一目的,语言写得明白晓畅,不像有些理论书籍写得晦涩难懂。章先生即使是在写有关古琴历史时,也不让读者看了后觉得难于理解,而更多是以讲述历史故事的面目出现。同时,他在介绍古琴人物时也不单纯以记录历史的形式来讲述,而是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众所周知的典故来叙述,以便让读者记住并了然于胸。例如在介绍战国时期民间琴家雍门周时,作者采用了“雍门周鼓琴令孟尝君伤悲流泪”的故事来说明其演奏技艺之高超,让读者一下子感受到琴韵的妙道。众所周知,理论书籍能否吸引读者,语言至关重要。语言过于艰深会显得晦涩难懂,太过直白又使人感到淡而无味。但章先生较好地处理了以上二者之间的关系,将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让人读后深感该书具有语言通俗、行文流畅的特点。《古琴》一书所面向的读者不仅仅是专业研究人员,还适应于广大的社会阅读对象。随着中国文化的逐渐繁荣,人们也逐步意识到像长城、秦兵马俑、北京故宫、颐和园等历史古迹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巨大艺术价值,而《古琴》一书,让人们感受到古琴艺术就是音乐领域中的长城、秦兵马俑、北京故宫、颐和园,它的独特价值是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明珠,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总之,章华英先生所撰写的《古琴》一书资料详实、内容丰富、语言通俗、图文并茂、结构合理、观点鲜明、梳理清晰,是目前研究古琴音乐难得的一部可读性强的专著。它的出版,对我国古琴艺术的向前研究和文化普及有着重要意义。
  当然,本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有些观点不够深入,还值得商榷。如在介绍西周、春秋战国的音乐文化之时,没有对孔子、庄子的音乐贡献展开研究。其实在我国古琴历史的流传过程中,孔子与庄子各自开启了古琴流派文化的先河。他们的思想观点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古琴文化的发展。孔子对琴声的理解是与仁、义、礼、道、德、和等政治理念与人格修养紧密结合起来的;而庄子对琴声的理解主要与心斋、虚静、心智、宇宙自然、精神世界紧密相连,他所描述的天籁之声永远是后来古琴家所追求的音乐境界。庄子的人格魅力、精神修养、生活理念对后来的古琴音乐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徐复观先生所言:“他对艺术精神的主体把握及其在这方面的了解、成就,乃直接由人格中所流出,吸此一精神之流的大文学家、大绘画家,其作品也是直接由人格所流出,并即以之陶冶其人生。”⑦那狂傲不羁的嵇康,那嗜酒能啸的阮籍,那闲洁淡雅的苏轼都深受庄子艺术思想的影响。但作者在此书中却没有对上述代表性人物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第二,由于该书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人的精力和时间却是有限的,因此此书中还有一些问题没有深入展开研究。如第一章对古琴文化历史的阐述,就没有对我国古琴历史文化的知识谱系进行深刻的梳理。当然作者在后记中也说:“因受丛书体例、字数所限,相关琴史、琴曲、琴派、琴乐美学、记谱法与打谱等诸多问题,在本书中未能展开讨论,将留待日后再作深入研究”⑧对琴史、琴曲、琴派的研究,我认为法国思想家福科的《知识考古学》等作品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我们研究和清理古琴发展的历史轨迹、知识谱系、相关概念、流派品质都有很好启发作用。在古琴美学的研究方面,李泽厚的《美学三书》和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等著作对我们思考传统艺术的美与精神做出了典范。诚如庄子所言:“吾生有涯,而学无涯,以有涯知无涯,殆矣。”我们期待着章先生有更好的对古琴研究的专著问世!
  (指导教师:甘绍成)
  注释 :
  ①《古琴》,章华英,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②《古琴》,章华英,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③【汉】桓谭:《新论•琴道》,北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④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⑤《古琴》,章华英,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⑥《古琴》,章华英,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6页。
  ⑦《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1页。
  ⑧《古琴》,章华英,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20页。
  本文荣获“第二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优秀奖(一等奖)
  原载《音乐探索》2007年第01期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450

积分

2

听众

-267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4450
发表于 2007-10-3 |
:) :D :D :kiss: :kiss: :victory: :victory: good.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