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20939|回复: 2

[乐理] 柴科夫斯基的三首弦乐四重奏

[复制链接]

394

积分

3

听众

-27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94
发表于 2007-9-23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柴科夫斯基的三首弦乐四重奏9 Z4 d! Y5 C  t# Y' k& `; n

8 K3 E" @& ~, E2 T* R' y2 G2 Z3 Z0 _. ^+ O
  弦乐四重奏最早供音乐家们在家庭、聚会和沙龙里自娱自乐,风格亲切,技巧不难。从海顿后期开始,四重奏一跃登上公众舞台,在音乐厅里演出,公开卖票。俄罗斯的弦乐四重奏起步较晚,但起点很高,这个成就的起点就是柴科夫斯基。但柴科夫斯基只写了三首,后世重要的俄罗斯作曲家,大多没有批量生产四重奏的纪录,直到大半个世纪后,由肖斯塔科维奇刷新了纪录。
1 z) p; Y6 Q0 b# M5 e3 J5 j8 \& n1 }" H' N: q
  柴科夫斯基的三首弦乐四重奏都作于1870年代,也就是作曲家三十岁至四十岁间。通常认为他在管弦乐领域更如鱼得水,但这三首作品显示作曲家在四重奏领域的优秀素养和理解力。或许部分缘于他对古典作曲家的喜爱,其中能察觉到他对莫扎特、贝多芬(听歌)和舒伯特四重奏的深入学习。虽然之前并没有俄罗斯的前辈作曲家的作品可以参考,但听起来一点没有什么清涩的不成熟感觉,柴科夫斯基似乎天生就掌握了四重奏体裁的表达要素,亲切动人的氛围、精巧的织体、大量运用对比段落。三首四重奏,一首比一首精彩。1 U" Q- P( _* u9 W

, Y. v1 X! X) A' f+ d- D  《第一弦乐四重奏》作于1871年,是俄罗斯作曲家在这个领域内的第一部创作,作曲家时年31岁,羽翼初丰。同时期他创作了《罗米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四重奏可见舒伯特的影响,但也有不少个性。譬如作曲家钟爱的民歌主题,第二乐章如歌行板,其主题来自一首乌克兰民谣,质朴真挚之情曾经令大文豪托尔斯泰当着柴科夫斯基的面,感动得流泪,后来柴科夫斯基曾经在给朋友的书信中,不无自豪地提到了这件事。第一乐章的两个主题在速度和个性上都有强烈反差。谐谑曲的特色在于同小节内三拍和二拍的转换,颇似舒伯特的《死神与少女》,终曲充分发挥了四件弦乐器的技法。该曲在同年一场作曲家专场音乐会上演出,评论家拉罗什赞许为“完美曲式与美妙音乐的结合”。
: h, Q) M- T8 @2 `: L- x8 V% f4 h" v* a  V" L- M, A& d
  在《第一四重奏》完成三年后,作曲家再次回到四重奏领域。《第二四重奏》完成于1874年一月,创作速度奇快,大概在年头动笔,三十天后即已杀青。作曲家给弟弟莫杰斯特写信说:“从没有一件作品的创作像《第二四重奏》那样直截了当地奔涌而出。”《第二四重奏》可以和作曲家的《奥涅金》、《弗罗伦萨之忆》一起并列为灵感最充沛流畅的作品。7 G& q; [2 |" |- P( j4 j5 G9 M

9 d+ s4 X( V7 h. n5 s. C  《第二四重奏》和《第一四重奏》的气质截然相反,《第一四重奏》运用了不少民谣主题,质朴明朗,属于作曲家“外向型”的作品。而《第二四重奏》猛然一变,转向内省和怀疑,开篇阴郁柔板是作曲家最不寻常的乐段,三个相邻音构成的半音化音簇,贯穿于整个首乐章。织体厚重,具有强烈的乐队感觉。有研究认为柴科夫斯基从贝多芬晚期四重奏获得诸多启发。第二乐章是个顺序上不太合常规的谐谑曲。第三乐章的比例最重,堪称全曲中心,而且特意重复了首乐章开篇的半音手法,像是一个巨大的重现部。阴暗情绪直到最后的末乐章才被打破,末乐章赋格情绪一变,外向热烈。终曲乐章在1874年三月的莫斯科首演时,尤其受欢迎。《第二四重奏》也是作曲家少数首演即获巨大成功的例子。莫杰斯特将《第二四重奏》的快乐章和俄罗斯圣诞习俗相联,音乐中的狂放情调是影射身着节日戏服、醉酒喧闹的人群。这或许解释了为何该作在俄国极受欢迎的缘由,作曲家本人也很钟爱此作,可惜它在俄国以外不太受重视。: H- x+ a/ G9 |9 P- C
7 k2 p4 i2 A( f  ^+ F+ x
  柴科夫斯基的前两首四重奏拥有不同气质,质朴明朗和内省狂放,构成两个对比色调。那么到了《第三弦乐四重奏》,阴沉的色调就愈发浓郁。因为这是一首哀悼故世朋友的作品。这位亡友是小提琴家费迪南德·劳勃(Ferdinand Laub),作曲家的密友和前两首四重奏的首演者。
; g2 j% f0 A2 M0 }3 M! z
, {! t1 j4 L) ^- ?# p  该曲于1876年在巴黎开始创作,完成于莫斯科。《第三四重奏》继承了《第二四重奏》一些成功而有效果的手法,如开篇的半音化慢速乐段。第一乐章主体是个忧伤圆舞曲,其优美可媲美作曲家的芭蕾舞曲。第二乐章仍是一个谐谑曲,风格轻灵。既然是哀悼作品,就很容易理解,第三乐章几乎像是一个葬礼进行曲,而且全部加了弱音器,加了弱音器的弦乐听起来,有点暗哑的感觉,近乎抽泣。而且更加特别的是,第二主题,四把乐器吟唱的旋律,很类似东正教教仪合唱中追悼亡灵的传统曲调。作曲家用这个手法,为朋友奏响了安魂曲。
+ J; B; X6 \- I7 v! i$ J' X6 j' x$ c$ P) L
  回头审视柴科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创作,会发现这三首作品划了一条和六首交响曲相近的轨迹:从民歌风的质朴明朗(《第一交响曲》中的“冬日梦幻”也是甜蜜的),逐渐过渡到内省、疯狂和个人痛苦的极端抒发。《第三四重奏》的葬礼乐章预示了近二十年后,那个哀莫大于心死的悲怆交响曲终曲哀乐,为亡友所奏的安魂丧钟转而为自己而鸣。自然,写作《第三四重奏》时的柴科夫斯基不过三十六岁,还不至于彻底绝望,《第三四重奏》以一首热情的回旋曲结束,是个几乎没有休止的俄罗斯舞曲。只是在尾声之前,音乐突然回到开篇的慢速引子,像是对悲哀往事的回忆。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944

积分

2

听众

-43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944
发表于 2007-11-19 |
:o :P :D :$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22

积分

3

听众

-4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22
发表于 2007-12-5 |
:lol :lol :lol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