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3170|回复: 0

[转载] 欧美摇滚乐的发展

[复制链接]

767

积分

3

听众

-30

音贝

音频应用推广专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67
发表于 2007-7-14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欧美摇滚乐的发展

   起源  摇滚乐是美国黑人和白人音乐的混血儿,因此它的音乐根源存在明显的“黑”、“白”两条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出现了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稳定,对娱乐业的需求空前高涨。当时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在唱片市场上也有反映,黑人、白人各有自己的音乐产品和销售和传播网络,并且各自独立,互不往来。当时白人主流唱片市场中那些传统的流行音乐样式已经不能满足在和平富裕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的需求,于是很多娱乐业者开始尝试用翻唱(Cover)和市场交叉(Crossover)的方式,将当时被称为种族唱片 的黑人流行音乐作品引入主流市场,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当然这种引进是间接的,因为当时的黑人音乐作品大多与白人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传统道德观念有冲突,所以翻唱作品通常是经过加工润色和“净化”的,并按照白人家长们可以接受的方式推出。翻唱和市场交叉不仅将黑人的流行音乐作品介绍给了白人听众,也使主流社会渐渐开始接受黑人艺术家。原本的市场行为却在无意间促成了黑、白音乐文化的交流 ,摇滚乐最重要的两种早期风格——早期摇滚乐 和山地乡村摇滚乐 就诞生于这种碰撞之中。



   通常,早期摇滚乐风格的出现被认为是摇滚乐诞生的标志,尽管一些现在被划入广义摇滚乐范围的风格产生得比它要早。哪首歌曲是第一首摇滚乐作品这个问题是长期存在争议的,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是1955年黑人音乐家Bill Haley的歌曲《昼夜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原因是作为热门青少年题材影片《黑板丛林(Blackboard Jungle)》的插曲,该曲成为了第一支登上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冠军宝座的、带有明显摇滚乐特征的作品,这是摇滚乐赢得美国全国性成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第一阶段  摇滚乐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的不列颠入侵(British Invasion)之前(约1955-1963年末)是摇滚乐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摇滚乐从孕育到初步繁荣的早期阶段。50年代是摇滚史上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摇滚风格简单、线索比较单一,但却充满了灵感和启示。早期摇滚乐和山地乡村摇滚乐是这一时期的代表风格,节奏布鲁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风格的兴盛时间虽然并不算太长,但大多被作为一种传统为后继各种风格所吸收,影响是深远的。50年代还造就了摇滚音乐史上的第一批明星 ,其中猫王的成就最突出,他的音乐几乎统治了50年代后半叶的流行音乐排行榜,是摇滚乐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超级巨星。1958年猫王从军入伍,暂时放弃了演绎生涯。



    50年代晚期到60年代初期,一系列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导致了摇滚乐早期风格的衰落,不少重要的音乐家先后退出了舞台,摇滚乐进入了所谓“过渡期”。这时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商业意味浓厚的新风格,它们大多是带有摇滚包装的流行歌曲。过度期摇滚中最重要的是冲浪乐(Surf)和灵歌(Soul,又译作索尔音乐),前者是60初期最最热门的广播音乐,反映了当时盛行的冲浪文化;后者则是节奏布鲁斯在60年代进一步都市化和商业化的产物。



   第二阶段  1964年的不列颠入侵到70年代末迪斯科的泛滥是摇滚乐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是摇滚乐走向成熟,不断多元化,并最终充分被商业化的时代。1964年2月,英国披头士乐队第一次来到美国并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随后以滚石(the Rolling Stones)为代表的大量英国乐队 在披头士成功的诱惑下奔赴美国淘金,他们几乎占领了除冲浪乐和灵歌之外的整个美国流行音乐市场,这就是摇滚乐史上著名的“不列颠入侵(British Invasion)”。不列颠入侵的首要意义在于它宣告了另一个摇滚大国——英国的诞生,自此摇滚乐清晰地呈现分列于大西洋两岸的美、英两和中心,二者自成体系但又相互影响,成为推动摇滚乐飞速发展的两部引擎。另外,不列颠入侵乐队还对摇滚乐形式的探索作出另外巨大贡献,他们不仅有自己的流行音乐传统、风格比较多元,而且还触及了许多美国人从未涉猎过的领域,不少团体和个人成为60年代末期摇滚乐黄金时代的重要开拓者。



    60年代中期美国对不列颠入侵的回敬是民谣摇滚和地下音乐。1965年美国民谣歌手兼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 1941- )改用电声吉他演奏带有强烈音响的民谣歌曲从而开民谣摇滚之先河,此举起初引发了民谣听众迷强烈的抗议,但最终却赢得了整个青年阵营。迪伦将当时具有知识分子气息的民谣音乐中关注社会现实、思索人类未来出路的人文关怀引入摇滚乐,并且影响了披头士等大批团体的创作倾向。如果说猫王等50年代的先驱们赋予了摇滚乐血肉之躯的话,那么迪伦则为它注入了灵魂。很快迪伦就成为了青年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他的歌曲《答案在风中飘荡(Blowin' in the Wind)》”被奉为民权运动的旗帜。与此同时,美国的地下音乐也在迅速发展。这些乐队多处于业余状态,平时主要在自家车库或庭院里演奏模仿不列颠入侵风格粗糙的仿制品,因此被称为车库摇滚。这种乐队数量巨大,但其中极少有人获得过真正的成功,不过他们“自己动手(do-it-yourself,DIY)”的精神和实践方式却为日后摇滚乐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1968年前后的几年摇滚乐进入了黄金时代。从总体上讲,摇滚乐在风格上主要的发展线索几乎在60年代均已打开,后来许多新潮流、新风格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民谣摇滚、迷幻乐(Psychedelic)、乡村摇滚、鲁斯摇滚、硬摇滚、艺术/前卫摇滚、爵士摇滚、摩城音乐、芳克、灵歌、原始朋克等风格相继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不免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但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社会责任意识、激进的自省、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乌托邦式的幻想、神秘主义、毒品、性解放、颓废与逃避现实等等所有摇滚乐身上的魅力和污点都以极其矛盾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呈现在我们面前。1967年的夏天被称作“爱之夏(Summer of Love)”,以旧金山为中心的嬉皮运动(Hippie Movement)逐渐进入高潮,在其著名的口号“要作爱,不要战争!(Make love,no war!)”声中,摇滚乐成为青年一代“爱与和平”的乌托邦式的反战热情最有力的表达手段。同年6月,以“音乐、爱与鲜花”为主体的蒙特里国际流行音乐节(The Monterey International Pop Festival)成为摇滚乐历史上第一场超大规模的户外演唱会。1969年8月的伍德斯托克音乐与艺术节(Woodstock Music and Art Festival)有超过40万人参加,将60年代的反主流文推向顶点。



    60年代摇滚的繁盛是同当时世界范围内巨大的社会变革,思想文化领域内的深刻革命,以及空前活跃的各种青年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反战、民权、爱与和平是当时青年文化的主题,同时也是摇滚乐探讨的中心问题,音乐担当了这场文化运动中最强有力的号召者的角色。60年代摇滚乐之所以能吸引越来越多人的注意,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它所探讨的内容。摇滚乐已不再单纯是一种娱乐方式,或者宣泄青春期过剩精力的途径,而成了青年一带思考和表达的途径。对于那个时代的青年人来说,它无疑是具有启蒙意义的。当今西方文化(尤其是青年文化)中追求独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敢于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敢于挑战权威、不盲从、不逆来顺受等性格因素的形成,此不无关系。60年代的摇滚现象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摇滚乐的思想深度和社会责任意识始于60年代,也盛于60年代。



    70年代是60年代丰厚成果的继续。从音乐形式的角度讲,如果年代的妙处在于铺天盖地的灵感与创意,那么70年代的魅力就在于成熟与不断完善(尽管步伐渐渐放缓了)。这时的音乐更加趋于多元化、综合化,新的风格继续产生:华丽摇滚(Glam Rock)、实验摇滚、南方摇滚、重金属、舞台摇滚、德国摇滚(Kraut Rock)、软摇滚等等。60年代摇滚乐的空前繁盛培养起了庞大的听众群体,音乐工业也为此欣喜若狂;但随着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帷幕的落下,70年代的摇滚乐也随着那个热血时代的逝去而缺少了精神内核,变得越来越现实了。70年代的摇滚乐表面上继续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很多60年代的主要艺术家在70年代都可以轻易地买出数以百万计的唱片,那个他们曾经与之抗争过的社会现在却使他们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因此对不少人来说,反叛和斗争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现在这个样子不是也很好吗?唱片工业的壮大及其运作机制的成熟使得它对音乐人有了更强的控制能力,于是商业宣传开始决定音乐作品的命运,排行榜成了艺术的代言人。音乐工业同摇滚艺术家们之间的那场战争,胜负很快就显现出来了。70年代末,商业化狂潮愈演愈烈,到“迪斯科泛滥”现象出现时已经达到了令很多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很多摇滚音乐人都认为“打倒迪斯科是我们这一代摇滚人最重要的任务”。



   第三阶段  70年代末朋克摇滚(Punk)的诞生(基本与迪斯科泛滥同时)到现在是摇滚乐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是摇滚乐进一步多元化,走向“现代化”的时代,并且也是商业化和反商业化斗争激烈的时期。70年代末,一群社会底层不满现状的青年发起了一场地下文化暴动,出于对当时唱片工业所兜售的音乐垃圾的愤怒,他们用最简单、直接和粗糙原始的DIY音乐及其无政府主义的行为方式宣泄胸中的不满。这成为80年代摇滚的一个转机。很快朋克音乐的观念(而主要不是行为的方面)引发了更加广泛的回应,并导致了带有学院色彩的后朋克音乐和更显主流的新浪潮音乐的出现,这些潮流对80年代中期的地上和地下音乐都构成了强烈影响。80年代中期非主流音乐(Alternative)和独立唱片(Indie-Rock)族群的诸多风格开始在地下的各种时尚小圈子里博得喝彩,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1991年,随着美国西雅图的涅盘乐队(Nirvana)将朋克版本的硬摇滚(Grunge,译作脏摇滚)带上了排行榜的顶端,天翻地覆的变化出现了——“非主流”音乐成为了摇滚乐的“主流”。但很快唱片工业令人畏惧的力量再次展现了出来,这导致了日后非主流音乐的分裂:大公司里图有虚名的商业标签,和坚持地下状态以保创作自由的独立唱片。



    70年代末另一条不可忽视的线索是摇滚乐“电子化”进程的开始。电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早年实验室里昂贵、体积巨大的电子合成器成为日渐普及的“音乐玩具”;70年代早期德国的发电站乐队(Kraftwerk)之类实验电子音乐家们的作品中新奇的音响效果和超前的音乐理念仍然令人记忆犹新。于是80年代被电子合成器和电子计算机武装起来的新浪潮/后朋克乐手们掀起了一场音色和节奏的革命,并且为90年代电子乐(Electronica)浪潮的到来做好了必要的铺垫。后者连同舞曲音乐,成为90年代广义摇滚乐领域中最重要时尚和最活跃的增长点。



    第三阶段的主流摇滚领域呈现出高度的多元化。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1958- )和麦当娜(Madonna,1958- )那样的超级巨星仍然是唱片工业的骄子;大量以经过精心的商业包装的“青春组合”,把偶像崇拜推向了新的高潮;在80年代初不列颠金属新浪潮(New Wave of British Heavy Metal)运动的改装下,传统重金属音乐获得了新生,成为80年代到90年代初最重要的主流风格,并且派生出大量的变种;舞曲音乐和流行歌曲的合流造就了舞曲流行歌(Dance-Pop);黑人节奏布鲁斯/灵歌系统的新产物说唱乐(Rap)成为街头文化的代言人;各种传统摇滚乐风格的卫道者仍然在力图复兴往日的辉煌;大量资深的摇滚音乐人放弃了早年激烈的音乐形式,转入当代成人音乐(Adult contemporary)领域的创作;当然还有被招安的非主流音乐。



    90年代摇滚乐的高度多元化是一种滚雪球似的效应所至:老的音乐人依然在奋力拼搏,同时新人又不断涌现;旧的风格不见得都会被淘汰,而新的又层出不穷;而日益增多的各种风格之间交叉,又会变种,甚至变种的变种。这种“过分”多元化的局面已经使听众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选择的困难”,同时也使摇滚乐的明天变得越来越难以预言。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