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4372|回复: 3

[资讯] 专访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刘科栋:舞台幻象 戏梦空间

[复制链接]

4756

积分

2

听众

-82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4756
发表于 2006-11-17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专访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刘科栋:舞台幻象 戏梦空间

   
  他 是/刘科栋 国家一级舞美设计

  笔者认真翻阅画册《阳光下的苍白或灵光再现——刘科栋舞台设计》一书,纵览了作者刘科栋(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成功之路的轨迹。时至今日,他创作了大量在中国戏剧史上影响深远的著名剧目,如话剧《简爱》、《红玫瑰与白玫瑰》、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大汉苏武》、舞剧《水月洛神》等。

  画册的扉页上,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这样评价他:“刘科栋师出名门,专业基础坚实,其艺术感悟早熟且持久。他对戏剧时空的创作理念富有当代意识和前卫性,用与众不同的视觉元素营造剧场氛围。他不仅善于驾驭宏大叙事, 而且精于细节雕琢,其设计作品的舞台呈现,普遍表现出一种工艺精良的特质。他的艺术视野开阔,表现形式多样,有的创作已成为时代精品,具有成为经典的潜质。”毫无疑问,刘科栋是中国最优秀的舞美设计师之一。

  慧聪音响灯光网记者近日采访刘科栋老师,就其创作感悟以及对当代舞美行业的思考等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问答

  戏剧与舞美: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Q:您拥有丰富的舞美设计经验,也获得过很多荣誉,让您印象深刻的创作经历有哪些?

  刘科栋:回想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发现有一个客观规律:经典剧作、专业造诣相当的编剧、导演等主创团队、良好的经济支撑——具备以上这些条件,会有比较大机率能够成就一部优秀的作品。

  譬如我设计的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它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万方老师根据前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同名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改编。国家大剧院的诉求就是制作古典意蕴的歌剧以获得最广泛的观众,用来普及歌剧的传播推广。

  创作开始时我曾想是否做得现代一些,但是导演把我拉回了现实主义为基础的道路,大剧院的主席陈平也提出需要营造俄罗斯油画的感觉。俄国的文化艺术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包括戏剧、文学、音乐、绘画等等,这些构成了俄罗斯在我们心目中那种深沉的、诗意的、宏大的印象。

  我选择用象征意味的白桦林的形象组织舞台,通过二侧高大的镜墙反射,营造出如同俄罗斯油画般的诗意森林,一切都那么美丽清澈而富有诗意。镜墙上的六扇镜门,在温暖的光里不断打开,露出了瓦西里教堂、俄罗斯小木屋、卫国战争勋章、莫斯科歌剧院的豪华包厢的形象。对应着这些曾是母亲、女儿、情人、学生的女兵们对往昔的追忆,这些记忆的闸门打破了现实中的森林幻象,建立了平行的心理时空的真实。

  下半场舞台升降,随之而来的是残酷的战斗和死亡,此时白桦林如同正在呼吸的有机体,被无形的力量撕裂了。黎明的寂静被枪声打破,女兵们依次死去,最后是令人痛心的永别!我想这个演出会激起观众面对她们死亡的痛惜,以及对残酷战争的深刻反思。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舞美设计模型照片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剧照

  另外像《简爱》、《戏台》、《红玫瑰与白玫瑰》、《水月洛神》、《大汉苏武》等剧目,它们不断上演是因为观众的喜欢和市场的选择,一部制作严谨的优秀剧目,只有时间的检验才是最终的判断。

  

  

  

  ▲话剧《简爱》剧照

  

  

  ▲话剧《戏台》剧照

  Q:那么对于一台成功的剧目来说,舞美设计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刘科栋:戏剧是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他们的鲜活和灵动是其他艺术样式所无法替代的。一部成功的戏剧作品是综合艺术门类的共同完成的,舞美的先期介入是非常重要的。舞台作为视听艺术,视觉上感受是最直接的,因此舞台设计也是二度创作过程中最先期的、位置仅次于导演的主创成员。舞台设计与导演一起读解文本,并建立起整个演出未来的风格样式,绝大多数导演都是非常重视舞台设计的。譬如王晓鹰导演就曾形容导演与舞美的关系为皮和毛——“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因此在设计伊始,我先会去捕捉导演的意图,也经常会做出颠覆之举。我想导演和舞美设计在高水准的智慧交锋、相互刺激,双方是在痛并快乐着的创作过程中,使舞台的呈现样貌渐渐清晰起来。彼此碰撞、契合的高度,决定了一部作品未来的景象。

  关于戏剧观:求同存异 差异就是价值

  Q:您参与的很多舞美设计既有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也有西方文化的作品,您认为这两者在舞美创作中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刘科栋:东西方戏剧的表达主题归根结底通常都是对人和世界的读解,但是迥异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带来的语境和美学上的差异,决定了浸淫其中的设计者舞台风格样式的差异化,个人认为这是最有价值和难以趋同的。

  西方戏剧作品用中国的方式去读解,经过转换,求同存异,观众依然会心领神会。比如我设计的话剧《明朝那些事》,因为参与莎士比亚演出季,田沁鑫导演邀请当时很红火的同名小说作者当年明月依照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重新创作成“明朝那些事”。舞台视觉表现也非常具有中国意象,解构了绘制在透明材质上的国画山水,纵横捭阖挥洒江山社稷的诱惑与险恶。大明帝王们穿梭其中,呈现出一种震撼的视觉美感,同时观众会感受到的故事内核与莎士比亚李尔王如出一辙,却又如此不同。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756

积分

2

听众

-82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475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7 |
▲《明朝那些事》剧照

  2012年王晓鹰导演应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之邀,用中文创作话剧《理查三世》,“环球莎士比亚戏剧节”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了37个国家的艺术家用其37种母语来创作莎士比亚的37部作品,那么中国元素是我们一定要突出的。导演把中国戏曲等传统艺术元素融入到莎翁经典之作中,清晰而精彩地把一部复杂的历史剧层层展开,演出引起国外观众、同行的高度关注和真诚喜爱。《泰晤士报》给中文版《理查三世》给予四星的高度评价,这也是对“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呈现和现代读解莎剧”的方式给予的肯定。

  个人认为,东方和西方文化趣味就体现在陌生感上,文化间的巨大的差异,也是因为差异才使得彼此之间的交流产生巨大价值,文化上的差异和人性上的相通,正是东西方艺术家互为欣赏的基础。

  Q:中西方文化可以通过舞美形式进行相互融合,您认为中国舞美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刘科栋:在我上学的90年代,作为一名中国的学生,如饥似渴的接受着西方的影响,也深刻地认识到之间的差距,我想这具有普遍意义。虽然我们也有出将入相、一桌二椅,虽然我们的戏剧美学也曾震撼着西方的从业者,但是当代的戏剧舞台美术是以西方为标准建立起来的。

  时间飞逝,当下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无比畅通的时代,中国舞台美术的进步速度非常快,与国际的接轨使得差距迅速在缩小,大家都开始思考我们该怎么去做了。如何用中国的方式去与他们碰撞,而不是一味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我想这是中国舞美设计师需要去做的事情。

  关于水平方面,与西方相比,当下我们中国舞美硬件条件已经具备了,也不缺钱,作品数量呈几何式增长。而真正的差距还是观念上的落后,很多舞台作品在样式上趋同,地域间的差距无法弥合,演剧市场缺乏在观众与演出间共同建立的审美体系。

  关于创作:有趣的灵魂不必受风格限制

  Q:您的舞台设计风格多变,也曾经说过,不愿意形成自己的舞台风格,怎么去理解您的这种创作观?

  刘科栋:对我来说创作首先要有趣,给予到观众的东西才会有趣。通过因戏而发的兴趣,能够激发活力、直觉和判断,所以好玩和有趣只是一种心态,我期望通过它在演出和观众间建立起视觉交流,每次都是活泼的、新鲜的关系。然而我在创作过程中是非常严谨、严肃的,戏剧和舞台于我心中的位置就是神圣殿堂的感觉,这里是鬼神出没、历史跌宕、爱恨情仇、思辨刻骨的所在,我如同修行者不敢造次!

  那么说到风格形成的问题,风格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国外既有像罗伯特·威尔逊、阿契·弗雷耶等这种始终贯穿鲜明个人风格的大师,也有像约瑟夫·斯沃博达这样一生都在尝试多样呈现、玩得不亦乐乎的大师,他们同样都对后来者产生着深远影响。我不会浅薄的去固化一种非黑即白的观念,回到实际创作中,我认为艺术家要尊崇自己的感受,对艺术的直觉,以及对观众的尊重。个人风格的形成,或许在未来的创作中它会出现,我不会抗拒。

  我曾看过波兰的大师卢帕执导的《假面玛莉莲》,被他的绵密的叙述,不露声色的结构和动人的表演而深深打动,如同在一个大智慧的人前,接受他酣畅的思想与情感的洗礼。我在思考什么是一个好的作品,只是品相独特、形式超前、刻意求新?还是那种融会贯通的大彻大悟?或者是那种真正打动了你我、引起剧场中思想的震荡?通过我有限的观察,以我所见那些戏剧大师,他们表面形式的背后是跳动的、活着的灵魂,所以他们能够影响时代,鼓舞观者,令人叹为观止!

  

  

  ▲刘科栋舞美设计作品

  Q:那您对于年轻一辈的中国舞美设计师,有什么建议?

  刘科栋:学习的阶段来说,初期启蒙教育非常重要,它会影响未来的审美习惯、美学标准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态度。早期形成的思维体系如同习惯一样是很难改变的,也至关重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进入好的院校里学习,在一个优秀的教育环境中,会让人在方法、审美以及判断力和鉴赏力等方面建立起先天的优势。还有一点是要多接触优秀的作品,并且通过观看,找到差距,并努力参与其中的创作,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毕业后,每一位青年舞美设计师都面临职业化,首先需要精准的自我认识,调动自己的天分,还有就是要非常的努力,以及抓住机遇和平台。虽然脱颖而出的过程还是艰难的,如同爬山,越往上越要考验人的体能和耐力,不要放弃努力,也祝愿那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戏剧的领域里坚持下去。

  舞美设计是一个非常棒的职业,伴随着创作,阅尽人生,穿行在历史、当下和未来中,创作始终是新鲜而刺激的,我从中感到幸福,当然绝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很痛苦,因为创作过程的艰辛,痛并快乐着。

  编后语

  戏剧舞台幻象万千,

  正如刘科栋老师所言,

  在戏剧漫漫长旅中修行,

  与所有前行在路上的舞美人共勉。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464

积分

2

听众

-56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464
发表于 2006-11-17 |
不错,分享了,谢谢楼主的发布,我收藏了!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24

积分

2

听众

62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24
发表于 2006-11-20 |

有意思!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