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7103|回复: 1

[资讯] 拉赫玛尼诺夫24首前奏曲

[复制链接]

3143

积分

3

听众

-255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3143
发表于 2006-7-22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拉赫玛尼诺夫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六首题为“前奏曲”的钢琴作品,是他众多钢琴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一组作品之一。其中包括《幻想小品集》(Op.3)中的第二首、编号为Op.23的十首、编号为Op.32的十三首以及无编号的两首。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大都苍凉沉郁,小调多于大调,但在不同时期写的这些前奏曲中,却严格遵循巴赫和肖邦的传统,除两首无编号的前奏曲外,其余24首曲子恰好平均分布在二十四个不同的调上。


  拉赫玛尼诺夫的这些前奏曲表现出缜密细致、错综复杂的思维线条,显示出宁静、高贵、深邃、悠扬的情调和雄浑、激越、宽广、壮阔的气势。这张由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演奏的专辑收录了除无编号的两首之外的24首前奏曲。


  《升c小调前奏曲》:原为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幻想小品集》(Op.3)中的第二首,也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自首演以来即在俄国各地经常被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名字也因此而为人知晓。后来,作曲家又将此曲改编为两架钢琴演奏的二重奏,后又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


  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升c小调,速度徐缓,4/4拍。开始的主题庄重而有力,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这是拉赫玛尼诺夫得自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钟声的灵感而作成的,使人联想到大大小小悠远的钟声和教堂中此起彼伏的祈祷般的颂歌声,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情绪。中间部分转为关系大调E大调上,呈示出抒情性的主题。这个主题采用较快的快板,洋溢着幻想般的激情。接着,用带有半音阶式的音调展开。随后用较强的力度再现第一部分主要主题。饱满而坚定的音响处理使乐曲显得更为庄重。形成高潮后乐曲进入结尾部分,最后用渐渐减弱、减慢的八度同音反复,表现钟声随风飘去,在宁静的气氛中乐曲结束。


  《十首前奏曲》(Op.23):作于1901年,题献给拉赫玛尼诺夫的表兄兼老师西洛蒂(Alexander Siloti),分别为:


  1、《升f小调前奏曲》,单三部曲式,这是一首深邃沉静的广板。这首作品首段有着一个气息绵长,高贵而矜持的主题。主题建立在跨幅为六度的下行音阶上的旋律,略显悲凉,织体以分解和弦形态为主。中段取材主题中的动机做素材,自由展开形成。并在不同音区,通过力度的对照而不断扩展。再现段旋律旋律轮廓没有呈示段那么明朗,结尾的渐弱表现出逐渐消失,归于平静的情景。


  2、《降B大调前奏曲》,单三部曲式,这是十首前奏曲中织体最复杂、色彩最绚丽的一首,描述俄罗斯节庆气氛。整部曲子气势恢宏,如大河奔腾,奔流不息。主段主题与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有着相似的气势与豪迈。演奏时通常要用一泻千里的气势来完成左手的分解和弦,同时配合着右手主题的庄严威武,不可阻挡。对比性的中段色彩相对暗淡,旋律穿插于内声部之中。再现段音乐以强大的冲击力继续前进。结尾处以不可阻挡的气势辉煌的结束。


  3、《d小调前奏曲》,单三部曲式,这是一首风格典雅,具有复调性的小步舞曲。


  4、《D大调前奏曲》,单三部曲式,这首如歌的行板清新又透着诗意。主段在D大调主音上构成开放性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右手的旋律深沉宁静,如婉转絮语。展开性中段,乐思被不断推进,力度变化相当丰富。动力性再现段,和声织体进一步复杂化。旋律则发展为多音分解和弦,音乐的流动性更强。


  5、《g小调前奏曲》,复三部曲式,这是与升c小调齐名的一首前奏曲,同样也是拉赫玛尼诺夫最为流行的音乐会演奏曲目之一。


  6、《降E大调前奏曲》,单三部曲式,这是一首由单一主题呈示,然后发展写成的有自由幻想风格的作品。


  7、《c小调前奏曲》,单三部曲式,这首作品也是由单一主题发展而来的单三部曲式,主题在呈示之后灵活自如地展开,自由欢畅地诉说着。此曲具有练习曲的风格,部分段落很容易让人想起肖邦著名的《C大调练习曲》(Op.10,No.1)


  8、《降A大调前奏曲》,单三部曲式,这首前奏曲与上一首一样,具有很强的练习曲风格,一气呵成,紧密且流动。


  9、《降e小调前奏曲》,单三部曲式,这首前奏曲开始的主题多次变化重复,形成三重乐段。每一次变化,在结构上就略微扩大,调性除了偶尔出现离调对比外基本不变,和声相对集中。


  10、《降G大调前奏曲》,单三部曲式,这首一首有着悠长歌调的作品,随着乐思的展开,织体也逐渐发展,音响逐渐丰满。


  《十三首前奏曲》(Op.32):完成于1910年,与10年前的十首前奏曲相比,这一套前奏曲艺术风格更加硬朗,技术上也更加成熟,无论和声、旋律、织体,还是主题的呈示、发展,以及结构上,也都具有更鲜明的拉赫玛尼诺夫风格。如果说Op.23中还能见到些许肖邦的印迹,Op.32则完全成为钢琴音乐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1、《C大调前奏曲》,单二部曲式,以机械性三连音符为中心,旋律大多以半音阶进行,和弦却采用全音阶。


  2、《降b小调前奏曲》,单三部曲式,这首作品通过织体的变化来逐渐丰富、装饰那优美、恬静的主题。


  3、《E大调前奏曲》,单三部曲式,这是一首热烈欢快,具有强烈俄罗斯舞蹈节奏和节日气氛的前奏曲。


  4、《e小调前奏曲》,单三部曲式,这首作品结构庞大、气势恢宏、技术艰深,同时具有很强的交响性。它在结构上也可以说是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中最复杂的一首,单一主题在不同的调性上展开的自由变奏,并以乐段集结的形式加以合成。


  5、《G大调前奏曲》,单二部曲式,这首作品是典型的拉氏抒情歌谣,宛如宁静透明的风景画,简洁凝练、纯净优美。是拉氏作品中的精品。


  6、《f小调前奏曲》,单二部曲式,先呈现热情的主题,然后进入华丽风格。


  7、《F大调前奏曲》,篇幅较长的一部曲式,第一段以进行曲的乐念始,中间部为轻快地。


  8、《a小调前奏曲》,一部曲式,全曲以一个主题在不同和声背景下的反复出现,及其所伴随多次模进统领全曲。曲式结构较为模糊,既可以看作篇幅较长的一部曲式,也可以看作为三部曲式。本曲像一个精神抖擞的青年,有着勃勃生机。


  9、《A大调前奏曲》,单三部曲式,先以低音八度奏出旋律,高音以修饰形态进行,中间把旋律移至高音域,结尾变成轻快。


  10、《b小调前奏曲》,单三部曲式,这首前奏曲是作曲家本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称其为“回乡之路”。演奏时应尽量表现出高远的意境与宁静、深沉的呼吸。


  11、《B大调前奏曲》,这部作品以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中少见的分节歌形式来写成。


  12、《升g小调前奏曲》,单三部曲式,这是一首内心充满激情的名曲,由高音区的分解和弦音型衬托着优美流动的音调。中部在高音区的旋律激昂且悠扬。主题的再现,令歌声显得深沉。


  13、《降D大调前奏曲》,复三部曲式,此曲庄严的主题令人领略到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理念的凝重厚实。第一段庄严的主题在厚重的和弦中进行,中间中为A大调,转慢,右手为抒情旋律,用快板提示主题。变为轻快后转升c小调,回到第一段主题而结束。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