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23421|回复: 1

[资讯] 创作性戏剧教学发展与应用

[复制链接]

5411

积分

2

听众

-1079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5411
发表于 2006-5-7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创作性戏剧(Creative Drama)是以美国为主、在西方国家非常受重视的一种艺术教育,是一般学校在戏剧教学体系中,所最常采用的初步阶段戏剧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以经过设计规划的戏剧程序,由教师在戏剧课或一般课程中,组织团体,设定结构,视群体的特定需要、年龄层、能力与兴趣等因素,以戏剧或剧场的技巧,建立群体参与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发挥创作力与相互合作的精神,来丰富课程的内容、愉快地经历实作的学习过程,并促进学习意愿与教学效果。  



  英国教育戏剧学专家凯文·勃顿(Gavin Bolton)认为这种初期的戏剧性教学活动就是练习(Exercise),其特点应该是:




  一、一般是短时间的,往往有一个完整的场景。




  二、通常有一个教师及参与者所共知的特定目标,其答案必须能被确知。




  三、须设有一个终止点(Cutting-off Point),当活动达到目标时,即可停止。




  四、实施规则十分明确,表现方式易于了解。




  五、内容过程容易让团体、小组反复练习,并具有一种示范的性质。




  六、参与者高程度情绪(High Degree of Emotion)并无必然的标准关系。




  七、一般是解决问题的形式。




  这即指初期阶段的戏剧性教学,宜以简短、容易、明确、愉快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师则不必去顾虑学生的思维是否周密,表演是否成熟。进一步说,也就是教师宜以戏剧的自然学习方法,像模仿、想象、扮演、对话等戏剧要素来学习语言、动作与社会行为等项目。因此,创作性戏剧并不一定要在观众面前作一段故事的表演,而是在假设自己为他人或他物的想象内在过程(The Inner Process of Imagination)与模仿或扮演的外在过程(The External Process of Impersonation or Enactment)二个基本戏剧条件下,由教师或领导者以一般所最熟悉的身体动作、韵律、团体游戏等活动,把学习者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结合起来,自在而有趣味地学习。事实上,当教师在课堂或活动中,将叙述的教学方式改变成以人来示范,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去假设自己为某人或某物来表现的时候,他已不自觉地采用了戏剧方法,进入了创作性戏剧教学的领域了。










  创作性戏剧的起源与发展简介




  “创作性戏剧”(Creative Drama)一词,系由美国戏剧教育学家先锋,温妮弗列德·瓦德(Winifred Ward),在1930年出版《创作性戏剧活动》 (Creative Dramatics)一书的名称所发展而来。瓦德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受到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实作学习(Learning by doing)理论的“渐进式教学”(Progressive Education),与其师纽约大学赫兹·迈恩斯(Hughes Mearns)教授的创造力(Creative Power)教学理论所影响。而且由于迈恩斯所设定的最终目标是在于剧场艺术的表现,它与“儿童剧场”(Children's Theatre)有密切的关连性,所以,创作性戏剧术所采用的创作性教学方法具有剧场与戏剧的二元性。瓦德将这种戏剧性活动在课堂教学内容实践,其活动包括四大主要项目:




  1. 戏剧性的扮演(Dramatic Play):

  系将儿童置于想象的戏剧环境中,表现出熟悉的经验并藉以衍生出新的戏剧,以“尝试的生活”去了解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2. 故事戏剧化(Story Dramatization):

  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文学的、历史的或其他来源的故事,以创作出一个即兴的戏剧。




  3. 以创作性之扮演推展到正式的戏剧:

  是教师领导在艺术与技术课程内,由学生搜寻所选择故事的相关背景及资料,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布景与道具,发展成一出戏剧,以便在学校演出。




  4. 运用创作性戏剧术于正式的演出:

  当儿童听过剧本朗读之后,自己设计配乐与人物,再以自创性的对话,扮演一场短剧(Short Scenes)。将正式的戏剧场景,暂时改为即兴表演,以避免背诵台词的不自然表演。以即兴式的对话,发展成群众的戏剧场景。




  1925年,瓦德将这种教学引进西北大学(North Weston University)演讲学院(The School of Speech)后,再施教于伊利诺伊州伊温斯顿(Evanston)的公立小学。随着,1930年后,她陆续出版了《创作性戏剧活动》《儿童之剧场》(Theatre for Children)《儿童戏剧扮演》(Playmaking with Children)《故事戏剧化》(Stories to Dramatize)。1944年组创“儿童戏剧会议”(The Children Theatre Conference)。1960年发行教学影片《创作性戏剧术的第一步》(Creative Dramatics the First Steps)。在瓦德师生们的教学与出版等的努力推展之下,创作性戏剧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大学或学院纷纷将它列入课程,儿童教育的研究计划,并培养教学师资,在1959年时,已有92所院校提供了创作性戏剧活动的教学课程。




  “创作性戏剧术”据儿童戏剧会议于1956年在《教育性戏剧期刊》(Educational Theatre Journal)所作的定义中指出:




  创作性戏剧术,系让儿童在富于想象力教师或领导者的导引下,创建出场景(Sceneses)或戏剧(Plays),再以即兴式对话与动作(Improvised Dialogue and Action)表演之。它是以促进表演者的人格成长(Personal Development)为目标,而非去满足儿童观众。布景与剧装甚少使用。若有必要呈现这种非正式戏剧给观众,一般而言,它应该是一种示范的性质(The nature of a Demonstration)。










  从瓦德的观点来看:儿童的自发性戏剧活动,是由教师的戏剧性知识形态所领导。教师应该选择优良的文学素材来建立更好的思维与社会态度,不宜过早对儿童运用艺术的形式,若采儿童剧场的教学方式,则必须以“假设”(as if)的态度,透过艺术的形式与社会的控制,予以引导并建立它应有的程序。




  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时,许多教师仍将瓦德创作性戏剧,在教学内容与其定义的解释,与以表演为中心的剧场形式相结合。以致到了假日,学校举办了过多的戏剧表演。显然是忽略了瓦德与创作性戏剧术的宗旨,反而是在英国的学校较强调创作戏剧和游戏。




  创作性戏剧蓬勃的发展和作法上的分歧,与各国教育学者纷纷投入教学的推展与研究有关,主张应以戏剧艺术为主,从事教学的重要学者,如:彼得·史莱德(Peter Slade)认为即兴与创作性动作是儿童的基础表现。鲁道夫·拉邦(Rudolf Laban)主张六种动作要素与八项基本训条必须含括在戏剧的结构内,用以组成动作之续列(Movement Sequences),并认为自其中所产生的自发性技能,有助于表达力的成长。亚伦·卡拉德(Alan Garrard)教导青少年如何运用创造力于舞蹈、戏剧与剧场之内。南希·金(Nancy King)主张结合戏剧的方法、舞蹈与其他艺术,在基于美感的条件下,形成一种多媒体步骤(A multi-media approach)来作为一般的学习。蓝妮·麦凯瑟琳(Nellie McCaslin)则坚持戏剧性的活动是学校课目内的一项基本课程,想象则是创作游戏的开始。




  另外也有许多学者则主张创作性戏剧术应强调它表现的艺术形态。他们认为应以剧场形式的表现较重要。如:艾格尼斯·哈卡(Agnes Haaga)认为戏剧化的要求是人类的本能,但首先最重要的是一种艺术形式。瑞塔·克莱斯特(Rita Criste)认为剧场应帮助儿童解释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活,所以应有过去的历史剧,让儿童想象认知现在环境的戏剧,与对未来挑战的戏剧。安·维渥拉(Ann Viola)认为,在戏剧活动中,若与满足儿童观众相较,扮演者的个人成长才是真正的目标;将儿童带入剧场,是因为当他们在一位了解正式戏剧的成人引导之下,演出他们自己的戏剧,儿童们才能学习到许多的戏剧内涵。




  这种分歧的做法随着创作性戏剧理论的发展与运用,到了1960年代后,创作性戏剧的正式剧场性质演出已减少,而用于教学的剧场性技巧却增加了。大多数学校教学将戏剧与剧场之方法,投注在课堂内教学,而不注重演出的效果。所以,当英国戏剧教育家凯文·勃顿(Gavin Bolton),被问及观众在学生演出时可以看到些什么的时候,他率直地回答:“真的是不多!”事实上,学生的表现并没什么戏剧的动作,反而都是一些问题延伸的过程,思考或经验上的反映而已。近年来,由于这种将剧场演出的教学重点,转变为戏剧技巧运用的创作性教学趋势已经形成,一般都把“创作性戏剧术”(Creative Dramatics)与“创作性戏剧”(Creative Drama)两语词互换使用,唯现在大多数都偏好采用Creative Drama一词。










  创作性戏剧经历来年之发展,已有许多的社团组织与学院提供创作性戏剧之课程与研究计划。目前各国的学术与教学团体组织,每年都举办各种活动与学术研讨会。如:美国的“美国戏剧与教育联盟”(American Alliance for Theatre and Education)、英国的“国家教育戏剧与儿童剧场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rama in Education and Children's Theatre),澳洲的“国家教育戏剧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Drama in Education)及世界性的“国际儿童与少年戏剧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简称ASSITEJ)与“国际戏剧与剧场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Drama/Theatre Educational Association,简称IDEA)等。此外,还有许多的学术性团体设置有“创作性戏剧奖”(Creative Drama Award),颁奖给有贡献或杰出的创作性戏剧家。在大学与独立学院方面,许多院校都设有戏剧性教育之系所,开设创作性戏剧等教育性戏剧课程之研习,并提供BA, BFA, BGS, BS, MA, MFA, MS, MAT, PhD, EdD.等多种学位给有志者攻读。以美国为例:据提姆·史拉德(Tim Slaughter)在1989年所提供的调查报告指出:美国已有182所院校设有儿童戏剧与剧场学科的课程,其中36所授予学士学位,26所授予硕士学位,8所授予博士学位。目前美、欧、澳、加各国之小学已普遍(非全部)在学校课目中列入了创作性戏剧或戏剧课程。




  创作性戏剧发展至今,已是美国在中、小学阶段教育戏剧的一般通称。其内涵广泛地包括了儿童戏剧(Children's Drama)、戏剧性游戏(Dramatic Play)、即兴式戏剧(Improvisational Drama)、非正式戏剧(Informal Drama)、创作性游戏表演(Creative Play Acting)。亦包括一些教育家或学者的论著或观点之名称,如:卡德威尔·库克(Caldwell Cook)的“扮演”(Plays),布莱安·威(Brian Way)的“参与剧场”(Participation Theatre),理查德·柯尔尼(Richard Courtney)的“发展性戏剧”(Developmental Drama),以及英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等国在学校课程上所称的教育性戏剧(Educational Drama),角色戏剧(Role Drama)或甚至简称“戏剧”(Drama)等戏剧教学之项目。




  创作性戏剧的定义




  “创作性戏剧”一词,在1977年,经美国儿童戏剧协会(The Children's Theat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简称CTAA)在检视教育性戏剧之词汇后,定义为:




  “创作性戏剧”是一种即兴、非正式展演,且以程序进行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在其中,参与者在领导者的引导之下,去想象,实作并反映出人们的经验。尽管创作性戏剧在传统上一直被认定属于儿童及青少年,其程序却适用于所有的年龄层。




  创作性戏剧的程序就是动力,领导者引导一组学习者,透过戏剧性的实作去开拓、发展、表达与交流彼此的理念与感觉。在创作性戏剧中,每组学生以即兴演出之动作与对话,发展出适宜的内容。而采用戏剧的素材,系就经验的范围,产生出形式与意义。创作性戏剧主要的目的是在促进参与者人格的成长与有效的学习,而不是在训练舞台的演员。创作性戏剧可用于戏剧艺术之教学,并激励与延伸对其他领域内容之学习。参与创作性戏剧能够拓展语言与交流能力,提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技能与创造力,提升积极的自我概念、社会认知、同理心、价值与态度观的建立,并使学习者了解剧场艺术。




  它以人类的动能与实作的能力,表现出其生存世界的概念以使学习者了解之。创作性戏剧同时需要逻辑与本能的思考,个人化的知识,并产生美感上的愉悦。




  可见创作性戏剧的教学是由教师灵活运用戏剧的各种方法,目的在引导自发性的学习意愿,以想象的创作力,去付诸于实际的行动而有所作为。创作性戏剧教学的方向是在于达到对课程或主题的认知,对人格发展的帮助,以及对戏剧与剧场艺术的体验。因此,美国戏剧与教育联盟每年度颁发“创作性戏剧奖”给杰出成就与服务之人员的提名表上便明确地注明其特性为:




  创作性戏剧是有关儿童们内在创作(Inner Creative)与社会成长(Social Growth)的活动,而不是将这些引导为呈现给观众的演出。




  从上述的说明,可知创作性戏剧是一种:以戏剧形式来从事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活动,主要在培育儿童的成长,发掘自我资源。提供约制与合作的自由空间,发挥创作力,使参与者在身体、心理、情绪与口语上,均有表达的机会,自发性地学习,以为自己未来人生之所需奠定基础。










  创作性戏剧活动的项目




  创作性戏剧之活动项目很多,一般常见有以下所列诸项:




  一、想象(Imagination):系以身体动作与头脑思考结合活动,用以激发学习者的经验与想象。




  二、身体动作(Movement):是以有结构、目标、计划之指导,配合音律、舞蹈等美感的肢体活动,明确而有意义表现出适宜的动作与举止。




  三、身心放松(Relaxation):以调节性动作暖身、消除紧张,稳定情绪,加强知觉。




  四、戏剧性游戏(Game):由扮演之角色,在引导下依情况、目的,共同完成游戏项目,以建立互信与自我控制之能力。




  五、哑剧(Pantomime):藉身体的姿态表情传达出思想、情绪与故事,来强化肢体表达能力,扩大观察、理解与思维的空间。




  六、即兴表演(Improvisation):依简单的情况、目标、主旨、人物、线索等基本资源,即兴地表现出适宜的故事、动作与对话,以培养机智反应、组织、合作之能力。




  七、角色扮演(Role Playing):在一个主题下,以系列戏剧活动,由教师选派或赋予不同的角色扮演,来经历不同的情境,扩大感知与认知。




  八、说故事(Storytelling):以引发点或建议,由教师引导,构建新的故事,用以激励想象、组织、表达之能力。




  九、偶戏与面具(Puppetry and Masks):以制作、操作或表演偶具或面具,扩大自信,释放情感,来经历工艺的制作或表达的趣味。




  十、戏剧扮演(Playmaking):将理念置于程序与戏剧性扮演的架构内,采用即兴创作,进行戏剧性的扮演,以培养互助互动,组构事件与自发性表现之能力。




  上述创作性戏剧之项目,除了能够各别表现,合并应用做活动、表演之外,尚可用于其他课程之教学一般常见的如语言、社会、史地等。任课教师可依课程特性、自己个性倾向、指导方式、学校要求或学生需要选择可行的方法教学。




  创作性戏剧的教育目标




  一、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的学习




  创作性戏剧教学完全能够吻合我国民教育,在一般学校对德、智、体、群、美五育要求的教育目标。




  (一)德育方面




  1.积极自我概念之建立。




  创作性戏剧活动不断提供每一个人去拓展、经历、表达的机会,重视各个儿童之人格成长与创作能力之表现,鼓励自我概念与自我表达,不但能对自己产生信心,也尊重他人之创作。




  2.感性的融入。




  戏剧活动是基于“假如我是”的感性,去反映他人的概念与感觉,在设身处地的假想自己为他人的情况下,能促进思想的成熟,避免过度自我中心的主观意念。




  3.建立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




  在创作性戏剧中,学生往往会扮演各种人物去面对人生中许多情况,教师可引导他们选择以正确的因应方式即兴地去经历、拓展他们在真实人生可能遭遇的各种情况,让他们以适切的态度去面对各种事务,作出决定并处理它,以协助儿童了解社会,建立应有的价值观。




  (二)智育方面




  1.启发想象能力。




  以个人的视、听、嗅、味、触五觉,加上团体互动的关系,激发学习想象之经验与技巧,从而找寻或激荡出新的理念。




  2.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创作性戏剧需要每一位个体贡献自己的思想、理念、行动于团体中的整体表现。因此,每个人的思考都要受到重视。戏剧中何人、何时、何地、何物、因何、为何等问题,时常需要参与者贡献自己的意见,对独立思考能力之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3.增进创造能力。




  戏剧中的问题或冲突需要一些理念、方法予以解决,教师可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自在地于假设的戏剧情境中去尝试,不再像真实生活中,须担忧失败的后果,这种多方面的鼓励探试可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




  (三)体育方面




  1.明确有意义的运用身体动作。




  在身体动作训练中,需运用道具、团体组织,以及自由的表达方式,与他人合作做自我肢体的表达与控制,可适当地表现个人意念,观察他人,认知自我。




  2.美化身体之动作。




  用音律、舞蹈与身体动作之配合,促进学习者明确而有意义地表现出和谐、美感的举止动作。




  3.促进身心健康。




  透过角色之扮演,参与者可释放出人生的愤怒、恐惧、焦虑、无奈、厌恶、嫉妒等恶质情绪。对正确的因应态度,情绪的舒缓与心理的平衡有很大之帮助。




  (四)群育方面




  1.适宜的语言表达与交流。




  听与说的语言交流能力在创作性戏剧活动中不断地练习,使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正确地传达并被了解。




  2.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




  人与人,人与环境等冲突是戏剧进行的基本要素。透过假设的情况,学生可不断地尝试各种解决、转换、重新整理困难之问题,或经由他人之表现学习到解决人际关系问题之技巧。




  3.养成合作的能力。




  创作性戏剧的活动多需群体合作来共同表现。在贡献己见或接受他人意见,或由小组与团体采用综合表现时,都须要具有良好的民主风范,服从多数尊重少数,通力合作。




  4.遵守纪律的习惯。




  创作性戏剧活动进行的方式与规则,在进行之前,教师会说明内容或程序,凡参与者皆必须养成守法守纪的习惯,才能使活动顺利进行。




  (五)美育方面




  1.认知戏剧与剧场艺术。




  由欣赏或自我在戏剧中的表现,了解创作的过程,形成意见,增加认知与经验的层次。




  2.了解并运用其他艺术。




  戏剧为综合艺术,在创作中,将运用美术、音乐、建筑等技术于戏剧活动里,使学习者了解戏剧与其他艺术间之彼此关系,并运用于自己的创作。




  3.养成审美能力。




  戏剧活动对情绪之反应、人性表现、构图均衡、节奏顺畅等都有某种程度之要求,对艺术上的认知、批评等审美能力均极有价值。




  二、在九年一贯“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




  (一)在探索与表现能力指标方面




  创作性戏剧教学在探索与表现上能使学习者唤起想象力,在活动中,感受创作的喜悦与满足感。学生能藉戏剧创作形式,参与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并能从戏剧中结合各种艺术形式,进行规划、合作,完成感性的创作活动,同时能有效的使用道具,尝试多元文化的创作,了解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并体察各种情感特质。




  (二)在审美与理解能力指标方面




  创作性戏剧教学在审美与理解上能使学习者达到体验各种色彩、图像、声音、旋律、姿态、表情动作的美感,建立审美经验,认识环境、艺术文化与生活的关系。在创作活动中参与者能运用资料、相互欣赏、对他人创作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建立体会各种不同时代、社会等价值观。




  (三)在实践与应用能力指标方面




  创作性戏剧教学在实践与应用上能让学习者感觉认识自己、别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须以正确的观念与态度欣赏艺术表演,从而建立鉴赏的兴趣与习惯,使艺术创作活动增加生活的趣味,并转化个人情感,继续学习。




  三、独特重要的教学功能




  除了结合上述教学目标之外,创作性戏剧教学尚具有三项重要且独有的目的:




  (一)快乐的学习




  创作性戏剧的教学活动采用愉快又民主的方式进行,鼓励每人尽量以自发性的表现,即兴演出。教师亦往往需参与其间,扮演角色。对参与者不形成表演的压力,可享有快乐的学习环境。创作性戏剧课程是一个快乐的学习历程,师生都能共享学习的趣味。




  (二)促进学习意愿




  创作性戏剧之教学是教师或领导者有计划与架构来进行的。如:课前之准备、预告、海报等可让儿童们先了解情况、产生兴趣、搜集相关资料,以便在课程中有所表现。在课程中,自我创作、欣赏他人之表现、与团体融合在一起。课后的复演,则在发现并解决后续之问题,使课程内容得到适度的延伸与讨论。这种改叙述为实作并愉快的教学,能促进学习的意愿。




  (三)激发创造力潜能




  在戏剧事件安排的各项问题中,引导参与者彼此互动合作、脑力激荡,从发现问题、界定问题、酝酿、灵感与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出新的观点,从不了解、不重视,经过了群体彼此影响,发现新的动能、认知与自信。从建立自己的角色定位,更肯定自己的表现,到开发出自己的潜能。若能从孩童时期即开始进行培养激励,其未来之创造力,将更能表现于各种开创性的事务上。









  创作性戏剧的应用




  创作性戏剧除了在戏剧课程实施各项活动之外,还可充分地应用于课程教学、学务工作、矫正治疗与戏剧演出等多方面:




  一、课程统整教学




  在学校的课程里,有许多课目,若能配合创作性戏剧的想象扮演等方式,亲自历练,将更能强化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反应与学习的情况。如:社会、公民与道德、语文、英语、数学、地理、历史、健康教育等。在台湾地区教育七大学习领域中:语文、健康与体育、社会、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科技及综合活动中,都可由教师选择课目内某一事件或概念,设定环境、人物后,让学生以角色扮演、哑剧或其他之表演,作即兴式的演练。在遇有不明确或争议性的观点时,更可鼓励学生搜集资料发挥创意,以剧中人物的立场陈述或表现,以使学生真正了解课目内容,增进表达能力、消除争议、解决难题、建立明确的概念。




  二、学务活动工作




  学校的学务工作总是让人感觉十分繁杂又严肃。创作性戏剧之活动则是可以化繁杂为简易,化严肃为轻松,能引起更多的兴趣与活力。如:生活管理规范,中心德育目标之倡导,可由学生依主题发挥创意,设定人物,就社会、学校、家庭或个人所知的情况,以即兴表演呈现它。就团体活动方面而言,教师可安排哑剧、即兴表演,简单之肢体动作、戏剧性游戏等,作分组表演或竞赛。在辅导工作方面,教师则可依学生的个别问题或综合问题,以心理剧或社会剧之参与或演出,找出症结,舒缓压力、解决问题。这种创作性戏剧可依程度深浅应用于不同年龄层的学生或学校,可避免教条式的训示与辅导。




  三、社会活动




  创作性戏剧活动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年龄层,它可为不同团体进行有目标的活动。除了教室、学校外,还有应用于图书馆、宗教之庙堂、博物馆、小区、公园、疗养院、军中连队等场所。如:图书馆有其丰富的藏书、影片、研究资料,可运用它举办倡导、教育的活动。博物馆可利用其丰富的文化、艺术、历史等资源,呈现出应用、时代等风貌。在军中连队,可配合节庆、文宣、教育等主题戏剧化,进行各种活动、竞赛或示范。由于创作性戏剧活动不局限形式、地点、长短、优劣,它的方法既具弹性而又可活泼地运用于各种场合,故其表现不但能切合当事者之实况,亦能有趣而生动地达到推展活动的目标。




  四、矫正治疗




  创作性戏剧的活动可促使参与者表达出心理健康或情绪障碍的各种层面。由于戏剧艺术的表现是采用选择性的创作,一位心理治疗师、教师或领导者可采用创作的方法引导参与者,经历某个人生环境、了解自我,并适时的提出鼓励、安慰或建议,以协助他们舒缓社会与心理上的难题,解决所遭遇到的困境。因此,创作性戏剧在矫正治疗上可适应任何群体,包括生理与心理残障、社会恐惧、老人及一般情绪低劣者等。




  五、戏剧演出




  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作成果,利用简单的布景、道具在校园内作一种示范性质的演出。邀请同学、师长、家长们共同观赏,分享学习的成果,可达到多向沟通、了解、认知、互动、鼓励、及参与学习的目的。

教师选择适当的题材或剧本,作有计划、有指导及有戏剧性的演出,配合剧场的声光音效,由学生自己扮演,不但具有团体荣誉与参与的乐趣,更可创造出另一个学习的高峰。




  结语




  一、创作性戏剧是趣味性的教学




  创作性戏剧教学是以戏剧之环境,提供有趣味的学习情境,使学习者产生自发性参与之动力,来提高学习之意愿,以促进个人之成长。温妮弗列德·瓦德认为:“采用戏剧方法教学的理由就是在于:‘趣味’就是为了它有趣!在教室的课程里,有比戏剧更有趣的吗?”所以,创作性戏剧并不在剧场形式的表现,而是在于它愉快的学习历程。不论是戏剧课,其他学科,训导课程或社会性活动方面,创作性戏剧教学都是以趣味性的学习过程,来增进教育的效果。




  二、创作性戏剧是一种人格教育




  国内教育学者张建兴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在培养受教者健全的人格”。创作性戏剧教学方法运用了戏剧与剧场技巧,提供自我表达、感情融入、启发智能、治疗技巧、社会活动与艺术形态等学习方式。由于这种民主方式之学习无失败之顾虑,反而还可以从活动实作之经验、团体意识、互助合作与讨论建议,并在回馈中得到新的理念与兴趣,使得创作性戏剧教学对人格的培育,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活泼、生动的创意教学应用,更能够综合学习者的内在学习与外在表现,使师生都能产生新的不同经验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人格的表现上,如:兴趣、价值观、态度、自我意识、智能、行为模式、感情模式等均有极大的帮助。




  三、创作性戏剧是有结构的创意教学




  美国戏剧教育家,安·维欧娜(Ann Viola)说:“创作性戏剧系让儿童在富想象力教师或领导者的引导下,创造场景或戏剧,再以即兴的对话与操作表演之。”因此,如何能够充分地发挥创作性戏剧教学之效果,则有赖于具创意教师的教导。而所谓“创意”,必须先有完整之计划与结构,选择适宜之课程内容主题,按程序来进行的“创意”,是在教学进行中之引导、演练、讨论或复演(replay)等诸多的情况中所发挥的“创意”。因此,教师不可全部依赖临时的即兴表演创作,而须按照所设计的内容,激发起学习者本能的思考创作,进行逻辑的推展,才不致使进行的教学偏离主题。教师若能在既定的计划中进行有组织、有结构的程序教学,就可专注于创意之应用,让学习者在创作的经验中获得正确而完整的概念。




  台湾地区教育九年一贯课程,自2002年开始,已全面于各台湾地区中小学实施了。学校要落实表演艺术课堂内的教学,在“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中的“表演艺术”。实施迄今,对许多教师来说,表演艺术并不是过去所接触与修习的专长,仍感到困难,在面对长期的,须要作戏剧表演的实作活动课时,创作性戏剧提供教师易于领导班级教学的方法。《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表演艺术120节戏剧活动课程》,是目前我国台湾地区已出版的专书,鉴于创作性戏剧是学习表演的一般艺术教学法,老师们依照书中的作法在班级实践多已获得相当好的效果。期盼老师们能尽量尝试,相信学生的回馈,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感。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7534

积分

4

听众

-1495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7534
发表于 2006-5-8 |
不错啊,欣赏了,谢谢了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