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9954|回复: 0

[讨论] 人耳对声音方向感的作用

[复制链接]

207

积分

3

听众

66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07
发表于 2021-6-11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Q' g3 _$ J* Q1 N6 \人耳对声音方向感的作用2 J3 I7 W" {* |* q( `" L
. y* m. u) t1 N  q3 _" }6 m
人们常说的听声辨位就是人们在听到声音以后,能辨别出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播过来的,而声音在不同环境下传播的又不一样,这就是人耳对声音方向感的作用。0 x3 T9 S' F9 e6 h0 {
1 d1 j3 j6 D, a1 N
声源方位感,是听觉器官对声音的音高、音强、音色、音长感觉之外的又一个感觉要素,它涉及到复杂的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同时,声源方位感也是立体声技术的理论依据。( o9 b( H  Z/ O0 n5 t! F* C8 J4 f
# n) S3 c3 e& U& t
. [6 A6 S6 e' O6 R' o) @
2021061051786049.jpg 6 w3 @8 X, q. i  I- v0 W
一、时间差、相位差与声级差、音色差, [0 _2 R% f* r
+ X  b9 h9 v5 O
双耳效应借以定位的原理是时间差、相位差、声级差、声色差。) D% j" h. C# Y- O+ e

+ G. ~# e& _1 _1. 时间差和相位差# f9 S, N8 b" e  d( F/ x
8 P8 h( o* x4 }+ O3 m
时间差主要是指声音刚到双耳瞬间的先后差异。声波在常温下传播的速度为344m/s,当声源偏离听音人正前方中轴线时,耳A与耳B同声源之间的距离有差别,从而出现声音到达耳A与耳B之间的时间差。
* l) U) o, H6 J6 P5 C. E% H, v: ?4 s& W; `; p. y! M  r
时间差作为声源定位机理,对正面和两侧的声源定位准确性较高,对来自后面的声源定位则误差较大,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因为声音来自背侧,会因为左耳或右耳产生耳壳遮蔽效应,使得声音因衍射而时差有变化。* [1 M" Q. f& `+ @4 |
" \# |3 y( D4 P* I4 f+ _* ~
因为人耳对声音有适应性,当声音到达基底膜的刹那间,毛细胞表现兴奋而灵敏。当声音持续刺激,毛细胞的反应相对地迟钝。因此,突发声和瞬态声的声源定位准确性较高。
+ |& q0 r  N# L9 R. ^# D$ u" g: D
. f6 n- O2 x3 o( S6 H7 z) l3 E一个迅速流动的声源,会吸引听觉的注意。因此,方位不断变化的声音,人耳对其方位辨认的误差较小,这就是近代立体声节目出现声移位的原因。一个连续的声音,虽然到达双耳也存在时间差,但是因为达到同一只耳朵的后续声掩盖了前面的声音,使时间差变得不明显。
  O% f' H8 e* K" Y+ N$ C  z# E' H1 g5 M4 ~3 r6 X( x' i9 ^
高频声与低频声传播速度是一致的,所以时间差同声源的频率无关,但相位差同声源的频率有关。当一个声音到达双耳,在两耳之间出现时间差的同时,亦必然出现相位差。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相位差是声源方位感的信息之一。
  L; e: [! {% I% R' L# g( w( a1 y6 q6 g
相位差定位机理在频率较低时效果较明显。例如,在常温中20Hz声音的波长是17m,200Hz为1.7m,时间差所形成的相位差人耳能够感觉出。而在声源处于高频区时,例如10kHz的波长85px,20kHz是42.5px,时间差所造成的相位差甚至超过360°,等于开始另一个波长。这时的相位差作为定位信息已无任何作用,因为已无法分辨出相位属于滞后或超前。因而,高频声属于“混乱的相位差”信息。
7 u* v" A6 l2 C# C- G8 ^) z1 M" @( w1 f+ k' i
2021061051879325.jpg
( W6 Q0 u/ _0 f9 E% R
6 p% b2 u% U4 S+ ?2. 声级差和音色差5 |" _0 g& k& \  u3 E; Y

% t3 n- z0 x/ S9 d' u声级差指声波到达两耳出现不同的声强,形成声级差的主要原因是遮蔽效应。前进中的声波如遇到几何尺寸等于或大于声波长的障碍物,会发生遮蔽效应。其原理是:高频声在传播遇到障碍物时,因无法越过障碍物,在障碍物后面形成声阴影区;低频声波长大于障碍物而在障碍物后面形成声衍射区。对声级差起重要作用的是高频声,因为高频声波不能绕过听者头部,所以处于声阴影区的那只耳朵比能够听到直达声的那只耳朵,声强级产生差异。频率愈高,声源偏离正面中轴线愈大,声级差就愈明显。6 f! a1 {; V% R6 [- O

/ W. q# c; s# K0 e- u从衍射效应的角度看,低频声当然也会形成声级差。但是由于头部直径为500px左右,低频声发生衍射时,多走的路程有限,因衍射而损失的能量很小,因而偏离中轴线的低频声,到达两耳的声级差几近于零,对声源定位作用不明显。9 F# I6 k+ t$ X" Z6 V# \2 z
9 r+ y/ s/ ~4 i% J9 p6 A) ^" Q
遮蔽效应对音级差产生作用的同时,亦必然对音色差发生作用。我们知道,构成音色的主要成分是基础音及其上方各次谐波的分量。举例说,一个基频为200Hz,入射角为45°的复合波点声源,那么,它的基础音和低次谐波遇到头部障碍后产生衍射效应,其高次谐波则被头部遮蔽而出现高频声阴影区。这时,到达一侧耳朵的声音为直达声(原音色),到达另一侧耳朵的声音因为高频损失而使音色发生变化,大脑皮质根据两耳的音色差来辨认声源方位。由此可见,音色差是高频信号声级差的另一种反映。5 p) y, @7 `5 m6 P$ Z: [' V1 S) _
" C% o8 [! t9 A1 a* f$ U% p. j
应该指出,音色差的形成主要是那些基频在60Hz以上的复合音声源。因为60Hz以下的声音高次谐波波长较大,遇到头部尺寸(直径约500px)的障碍并不产生遮蔽效应。例如基频为30Hz的声音,其16次谐波为480Hz,波长为0.716m,波长比头部直径大许多,双耳之间不会形成明显的音色差,其17、18、19次谐波,强度很弱,对音色构成意义不大。因此,60Hz以下的声音比中频、高频声的声源方位感准确率要低。8 V4 y0 d9 |6 S/ m* t
+ Y8 i. P2 q% |5 s) \& g
从强度差和音色差对双耳效应作用中,可以推想,纯音比复合音难以定位,原因在于纯音是正弦波(单个波),不能构造音色差。  F1 ~9 e8 k) F5 }# a/ y% ^
0 P8 `. B* T% B, O0 I
3. 声源深度感
5 {  ~0 H3 `7 @# h3 t
, o* q, S9 R1 `9 h( V声源深度感是听音人与声源之间的距离,所以声源深度感又称声源距离定位。
+ _1 L5 G9 _9 ]6 l; G6 E
7 E# }- d& ~3 x* k4 Y# I3 m声源深度感常常同某个数字模式相联系。当我们听到一个声音时,我们除了感觉到这个声音发生的大致方位外,还会感觉到这个声音发生的大致距离。若要精确地感觉到声源的深度,则要熟悉声场环境,熟悉声源音色或者直接借助视觉去测量声源与自己的距离。由此说明,声源深度感是后天形成的,可训练的。& Y/ L: U8 m+ j. K& }

# }6 ?! W: ?6 h2 Y6 q) w& V8 G深度定位主要通过声波衰减的程度来判定。声波在辐射过程中,能量随传播的距离而损耗,首先是高次谐波中振幅较小的先衰减,形成音色变化。人耳听到声信号后,同大脑储存的声信号作比较,从而判断这个声信号声源的深度。
3 r6 Z/ c. w6 Z' W) N/ g; ?1 I$ R
深度感的另一途径是声源比较法。当有数个不同距离的声源(阵声源)存在时,人耳可通过靠近的点声源来推测出其它声源的深度。多个不同距离和入射角的点声源所形成的阵声源,使听觉产生声音的宽度感和包围感。再重复一句话:声源深度感通常同视觉并联,靠视觉形成经验,靠视觉帮助精确定位。
% k5 q, Y, q3 m8 N1 P3 z6 U. T3 Y: P1 i: {" v
2021061051952621.jpg ; f; C0 L& A4 Z5 a1 Y5 A$ C
: S, ~- \$ _7 {8 ]# w5 r
4. 时间差和声级差的组合4 v$ k; D4 ^- G$ }

7 {" G6 a( [3 d9 M双耳效应所产生的各种差别,对声源方位感都可以单独发生作用。在它们相互结合时,则产生综合作用。如果它们的作用相反(正常情况下极少发生),就相互抵消。近代立体声技术的实践证明,时间差和声级差的组合,对声源方位感效果十分明显。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1ms时间差相当于512dB的声级差,其关系可互换。% B1 i: b# v3 {# `5 v& o$ _
6 l" s9 @1 z/ `& d0 _7 i
在一个混响时间超过正常声学要求的大厅里,声源的反射声、混响声级大大超过其直达声。这时,人耳对声源的第一波阵面的刺激最为敏感,如果反射声和混响对于直达声延时40-60ms,人耳尚可能把握声源方位。如果延时超过这个范围,人耳无法分辨原发声到达双耳的时间差和声级差,就会产生分离的方向感,或混乱的方向感。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回声很重的大厅里,人们常常不容易把握声源方位,需要用眼睛定位的缘故。8 u  ^" Q5 {$ ]/ V5 n" M( f. t# f

  t. t9 F6 ~: T% L  n9 w8 ~! q/ T- }0 G. s2 q
2021061051968813.jpg % I: o  x$ C  \
高频阴影区示意图( ~. J' Q: g5 U5 ?/ T7 s
( ?5 B3 ?' k+ C. I( n* }& H
二、声源方位感机理
" R- [% ~) |- n9 x6 b) S& w2 S/ L4 O4 E
古典心理声学认为,人对声源感觉主要依靠双耳听音差别,称为双耳效应。如同双眼观察景物产生透视感、立体感一样,通过双耳对声音强弱差别的感觉,可以判断声音来向、产生立体声感。直到现代,双耳效应仍是声源方位感的主要理论根据。但近年来,专家发现单耳丧失听力的人,仍有声源方位判断能力,于是提出了耳壳效应这个新理论,使声源方位感理论更趋完善。
3 ?5 F7 C4 I2 V" q' @" Q" c+ T+ [# r6 e  v
声源方位感的机理十分复杂。双耳效应的原理认为:由于双耳位置在头部两侧,假如声源处于人的正前方的中轴线,则声音到达双耳的时间、声强级和相位是一样的;假如声源偏离听音人正前方的中轴线,则声音到达两耳的距离不等。因此,声音到达两耳会出现时间差和相位差。同时,因为一侧耳朵出现遮蔽效应因而两耳之间出现声级差、音色差。
# _/ N' ^. j  E1 }( V9 e5 ^5 X0 ^# p3 `2 c& L
声源方位感是先天就具备的生理功能,然而声源方位的宽度、深度及一切与数字相关的感觉,则与一个人后天的经验有关。
8 [+ ?+ l3 s* [* W, J) P0 ^8 p9 J: s; H$ _) L# ^" x( R7 c
2021061052000121.jpg # X) e+ p$ h2 r# m$ }% }
5 ]. H6 D3 L, F1 Y
时域掩蔽示意图+ N- i, |+ R, h! t4 u7 \
9 T- ~$ J9 `: `' c9 W' r
三、耳壳效应; ~' v  w. a0 A5 q

  K9 f' G3 G; e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发现单耳失聪者,仍有辨认声源方位的能力,并提出过耳壳效应的设想,但不为人们所重视。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当立体声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之后,人们认识到双耳效应对某些声源方位感觉难以解释,于是耳壳效应才得以被人重新认识。
4 h1 w* y3 ~6 B+ h
4 @. N% l' D* Y. Y9 |9 f我们可能都曾做过一些有趣的试验,比如把耳朵往外拉成兜风耳,这时我们感觉到外界的声音突然变大变清楚了。如果把耳朵向后按到贴住头骨,又会发现声音减弱了。如前所述,耳壳有反射并聚集声音的功能,同时由于耳壳凹凸不平,因此耳壳不同的部位所产生的反射声比直达声稍迟进入耳鼓,形成比直达声极短延时量的重复声,重复声比直达声的延时量因入射角不同而异。  Q( b/ G  }$ L2 H5 p) S6 B

2 c! b8 j3 a; h# S/ u9 {' R耳壳效应对判断来自听音人背后的声音也有效。当一个声音来自背后时,耳壳将阻挡了这个声音的高频泛音,这样,同前方的声源相比,出现了明显的音色差。同时,由于耳壳的遮蔽作用,来自背后的声音将不产生重复音。大脑听觉区将这些信息同以往掌握的信号相比较,从而得出声源出自背后定论。5 Z4 u* j7 b/ M2 g- L6 l

7 C& F0 L' T0 c5 U6 R  v: q$ ] 2021061052039797.jpg
3 t# p+ |6 n) N# h% v7 W9 v. U: ?1 r% g4 C1 L. a
四、单耳效应! P; V) J3 n6 x2 o
. E5 ^  m2 r0 r, w6 X
单耳效应是指,双耳效应原理范围内的单耳聆听定位功能。毫无疑义,一个双耳听力正常的人主要以双耳聆听来辨认声源方位。而一个有趣的事实告诉我们,人们不是平均使用双耳去聆听音响,而侧重地使用一边耳朵。
  q6 j( X+ m+ Q% E3 P( i" Y8 i) s# ~& {% x* w4 D4 c( ^
例如,当一个点声源,出现在听音人左侧偏离中轴线35°的近处时,听音人听到声音并同时测出声源的大致方向;倘若听音人被该声源的音响所吸引,那么便会将头转向左方35°使自己的中轴线对准声源,以便用双耳(同时使用双眼)来辨认声源的准确位置;假如声源仍未准确测出而吸引力进一步加强时,听者会将头部向右转动用左耳向着声源方向,并向声源靠拢,直至找到声源准确位置为止。这个过程,亦即判断→校正→寻的三步曲,反映出听觉定位全身协调机制,同时说明单耳聆听在定位中的重要意义。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