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7852|回复: 3

[资讯] 很多人不知道的干货:提升观众听觉体验的4个实用技巧

  [复制链接]

1421

积分

3

听众

171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421
发表于 2010-3-31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通常,只要一说到提高声音质量和听众听觉体验,解决办法不外乎从所用技术、听音环境的布局和声学处理三个方面着手。除此之外,还有一样与软件、设备和录音室同样重要,就是我们的听觉系统。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声学的角度切入来谈一谈怎样提升听众的听觉体验这个问题。
  心理声学 一词似乎很令人费解,其实很简单,它就是指"人脑解释声音的方式"。压缩音频的所有形式都是用功能强大的算法将我们听不到的音频信息去掉。以下我们从4个心理声学现象/理论来作分析。
1 活用哈斯效应(The Haas Effect)
       哈斯效应由Helmut Haas于1949年首次提出。哈斯的实验证明了在两个发生强度相同的声源同时发声时,根据一个声源与另一个声源的延时量不同时,双耳听声的感受是不同的,可以分成以下4种情况:
  A)两个声源中彼此没有延时,而同时达到听者,听者感觉到声音从两个声源中间发出的。
  B)两个声源中一个声源与另一个声源的延时量在5ms~35ms以内时,就好像两个声源合二为一,听声者只能感觉到超前一个声源的存在和方向,感觉不到另一个声源的存在。
  C)若一个声源延时另一个声源35ms~50ms,已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存在,但方向仍由超前一个声源决定。
  D)若一个声源延时量大于另一个声源为50ms时,则能感觉到两个声源同时存在,方向由各个声源来确定,滞后声为清晰的回声。
  因此,哈斯效应在厅堂扩声系统设计方面十分有用。在厅堂座位后排区(特别是带有楼座的一楼后排区)听众,由于距离补声扬声器较近,感觉到声音是来自最先到达的补声扬声器,而不是来自舞台。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给补声扬声器信号增加延时,使主扬声器先于补声扬声器20ms到达后排区听众。由哈斯效应可知此时后排听众听到的声音就来自舞台。
        日常实践中,根据哈斯效应原理,我们可以校正扩声系统的声像问题,有助于建立立体声的听音环境。
  哈斯的研究实际上是解释了同一空间中直达声与早期反射声之间的关系(亦或称先导声与延迟声)。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早期反射声与直达声到达听音者的时间差小于35ms,且声压差保持在10dB以内,那么这两个声音在听觉上会被视为是同一个声音。此时,直达声的方向性会保留下来,被视为声源的唯一方向。但由于这两个声音相位差的存在,无形中也会额外增强空间感。
  混音操作时,你如果希望单声道的声音听起来比较厚重或者有空间感,可以尝试运用哈斯效应。将单声道声音文件导入数字音频工作站,进行复制后再通过“声场定位”(pan)操作分配到左右两个立体声输出通道。紧接着对副本声音添加延迟效果,并保证它与原始声的时间差维持在10-35ms之间的合适范围,精细调整声压级的差值。如此一来,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营造出拟真的立体声听音效果,增强其空间感。
  反之,你也可以逆向运用此原理。立体声听音环境下,为了突出其中某些声音元素或某一通道的声音,在数字音频工作站内反向执行以上操作可以实现想要的这种效果。但是,你需要知道的是,此时左右声道的声音不再对等,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对于听众来说是一个挑战。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这么做,除非你十分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是怎样的。切记不要做的太过,避免产生较大相位差,影响立体声的听音体验。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421

积分

3

听众

171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421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
2 避免掩蔽效应(The Masking Effect)
  掩蔽效应是指人耳对某些频率的声音阻碍另一些频率声音的听觉的现象。要描述掩蔽效应,最好是通过一个类比。想象一只在太阳前面飞翔的小鸟。你看到小鸟从左边飞到你和太阳之间,然后小鸟消失,因为太阳光线的亮度太高。当小鸟移出太阳区域,你就又能看到它了。就像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吉他手的手指轻轻滑过琴弦的响声都能听到,但如果同样的响声在一个正在播放摇滚乐曲的环境中,一般人就听不到了。
  因为我们的耳朵能够区分出相似频率的声音是有限的,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占据完全相同的频率时,掩蔽现象就会发生。例如在声音的整个频率谱中,如果某一个频率段的声音比较强,或该频率处于听觉敏感区,则人就对其它频率段的声音不敏感了,给人的直观感觉就好像是从混合中消失了一样。
  掩蔽可分成频域掩蔽、时域掩蔽、时间掩蔽。
  1、时间掩蔽
  同步掩蔽效应和不同频率声音的频率和相对音量有关,时间掩蔽则仅仅和时间有关。例如一个很响的声音后面紧跟着一个很弱的声音,后一个声音就很难听到。但是如果在第一个声音停止后过一段时间再播放第二个声音,后一个声音就可以听到。到底应该间隔多长时间?对纯音一般来讲是5毫秒。
  2、时域掩蔽
  除了同时发出的声音之间有掩蔽现象之外,在时间上相邻的声音之间也有掩蔽现象,称为时域掩蔽。产生时域掩蔽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大脑处理信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一般来说,超前掩蔽很短,只有大约5~20ms,而滞后掩蔽可以持续50~200ms。这个区别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3、频域掩蔽
  一个强纯音会掩蔽在其附近同时发声的弱纯音,这种特性称为频域掩蔽,也称同时掩蔽(simultaneousmasking)。声音频率在300Hz附近、声强约为60dB的声音掩蔽了声音频率在150Hz附近、声强约为40db的声音。又如,一个声强为60dB、频率为1000Hz的纯音,另外还有一个1100Hz的纯音,前者比后者高18dB,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耳朵就只能听到那个1000Hz的强音。如果有一个1000Hz的纯音和一个声强比它低18dB的2000Hz的纯音,那么我们的耳朵将会同时听到这两个声音。要想让2000Hz的纯音也听不到,则需要把它降到比1000Hz的纯音低45dB。一般来说,弱纯音离强纯音越近就越容易被掩蔽。
  应用此原理,人们发明了mp3等压缩的数字音乐格式,在这些格式的文件里,只突出记录了人耳朵较为敏感的中频段声音,而对于较高和较低的频率的声音则简略记录,从而大大压缩了所需的存储空间。在人们欣赏音乐时,如果设备对高频响应得比较好,则会使人感到低频响应不好,反之亦然。
  同时,掩蔽效应的存在也是均衡器被开发出来的原因之一,它可以用来在混音过程中将掩蔽声与被掩蔽声分离开来。但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创作的初始阶段就避免它出现,尽量不要将相同频率的声音放在同一个项目中,至少不要用在同一个混合点上。
  即使你已经很小心了,但有时掩蔽现象还是会发生,而且很难确定为什么某些声音元素听起来会像是独奏,而非是经过处理的混音。这里的问题很可能是,尽管这些声音的主频率彼此未出现交叉,但其谐波出现在相同的频率上,而这些谐波可能仍然会被掩蔽。
  很显然,这是一种非常不受欢迎的现象,也是在声音脚本写作、录制以及混合整个过程中必须要意识到的最主要的几件事之一。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39

积分

3

听众

3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39
发表于 2010-4-1 |
点赞了,好文章,不错啊,可以收藏学习了啊!~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252

积分

3

听众

122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252
发表于 2010-4-1 |
:victory::victory: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