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22897|回复: 1

[歌手] 合唱指挥怎样写好合唱作品

[复制链接]

3169

积分

2

听众

238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3169
发表于 2019-12-26 音频应用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 v& a; u* F! ]4 J
“指而优则写”在合唱指挥中已不是新鲜的事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合唱指挥投入到了合唱创作的摸索、尝试中,也不乏优秀作品的产生。记者对创作出《途》、《妈妈》等合唱新作品的青年指挥家王超进行了采访,听他谈谈合唱作品的“创作经”。
, @: V9 W% b1 y/ ]0 ^+ g# K
- j7 a% T. k$ ?/ ]0 u9 `. Y3 `/ v% J8 m2 M1 P  Q

8 M- d0 @. F$ e
  o# f5 T; v7 ]4 I5 r
7 ^4 |3 t8 `  _' y8 B0 s# z3 d* V合唱团是指挥家的“乐器
8 q2 d+ R- \! i+ B4 G- s1 d1 {
+ ]8 |+ _2 ~8 I
& x- t+ z% t0 ^2 s0 W1 j6 a
  f$ }3 A8 c* ]* b* w# I$ E0 k) n& ~1 x3 J2 t5 R8 E: q+ o

" s6 B' C8 b% |目前常见的合唱作品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作曲家创作,这占到合唱创作的主流,另一部分是由合唱指挥改编或创作的作品。' C+ _$ I! \6 J* u3 o! ?

' F' q( ]2 r4 N$ r  $ B5 e# a, E4 {+ H/ x
! t' P" J9 x/ H2 R5 r$ s% u7 j( U
谈到越来越多合唱指挥投入创作的原因,王超坦然更多是“无奈之举”,目前的合唱作品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指挥们的需求。这缘于合唱团数量猛增、合唱团素质不断提高、合唱团类型日益丰富的发展趋势,与合唱作品数量匮乏、内容单一之间形成了需求不平衡。很多合唱指挥被迫“赶鸭子上架”,改编或试着创作适合自己合唱团的作品。
8 @9 z9 ~- z8 x4 d; f, U1 a5 L/ z, L! }2 r
  & H0 {! P" T$ f6 Q/ X

- K+ @4 c1 I5 `  p, u/ t5 H与作曲家专业系统的作曲学习背景相比,合唱指挥进行创作的优势在于他们对合唱团的掌握使得他们对这件“乐器”极为熟悉:各个声部特点、音色或明或暗了如指掌;清楚各个声部的音域宽窄程度,深知他们最高能到哪里最低能到哪里;音区任何变化会对音色、音量有何影响了然于心。在这个方面,作曲家更多凭借从书本获取的知识进行创作,这可能会使得作品创作出来到应用会出现偏差。王超解释,教科书上往往只表明音域的高低,却没有考虑到这个音区是为谁而写的。举例来说,实际中童声合唱团的女声音区与老年合唱团是不同的,大学生合唱团音区与歌剧院合唱团也是不同的。教科书上写的音区是人类可以达到的,却不一定是特定某个人群可以达到的,年龄、职业化都会影响着音区的不同。  k" z1 U& R5 P; T

( m! `# L& X. F; ^1 }7 n3 ?  d* [  0 w( ?* O. ?# A

0 T9 k1 J  ?" h& E8 M合唱指挥对合唱团的了解是否就能促使其写好合唱作品呢?王超表示,答案是不一定的。在实际操作中,改编还是创作都会碰到作曲法、作曲技术的问题,很多指挥还是会受到各种局限。比如,有的指挥只能写合唱声部,写不了钢琴伴奏。如果伴奏声部是请别人写,容易出现很多和声问题、作曲问题、连接问题,导致作品出现“两张皮”的情况;如果指挥的和声不好,他写出来的和声音响有可能是空洞的,和弦在连接的时候会生硬,立体的音响有可能是杂乱的;如果指挥的曲式不好,作品的结构可能会杂乱,中心不明确。如果指挥的复调不好,就会出现旋律对比不明显,发展方向不明确,主副旋律不分等问题;如果配器不好,就可能会出现层次和平衡不好。8 E, H+ U% i; u" i# m' V9 b

9 F6 P* d& S7 J5 M* V/ `  r2 I# i    m, S/ b' ^, b# D

% a1 c0 S; ]; L. _. l, j) @
9 g# _! F% z) \5 m# B. A' z  H6 d0 v8 I; k
为谁而作是关键* |' B- S- p1 J! h+ y# e$ u
# w' h. y$ K: A5 a! w2 {
, p! }5 h5 W5 k

% f; y  t, A6 p8 @1 ^& r- S5 `4 K3 ^4 E2 n" g9 s# \+ |, i
# C/ y2 Q7 G9 H. U
王超说,作曲家或合唱指挥进行创作,“为谁而作”都应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不同群体的作品写法不同。比如写给大学生合唱团(非专业),要了解他们的声音特点、心理特点、审美特点。写作的角度一定要是演唱者的角度,童声合唱团就要以儿童角度出发去写。老年合唱团更是如此,创作的新作品他们能不能唱,节奏能不能完成,每个长音他们的声带是否能承受,承受之后能否发出美好的声音,无论作曲家还是合唱指挥,创作时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 c; i8 e6 W1 f4 r5 F
9 z: y& Y! w' h% b4 n  
8 H* K1 x5 N" }4 B( V  {# Y& R8 e- G1 {5 j5 k) f2 ^
王超认为,因为合唱指挥特别熟悉合唱团这个“乐器”,了解各种合唱群体,了解自己缺少什么样的作品,因此应该鼓励更多合唱指挥大胆尝试创作,同时合唱指挥要不断提升自己,尤其是作曲技法方面。在我国作曲系课程设置中,合唱只占到很小一部分,实际上很多作曲大师都创作过很多优秀的合唱作品,譬如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同时,作曲家或是作曲系学生可以多到合唱团听排练,多和不同年龄、职业的合唱团接触,体会各种人声的美,真正了解这个“乐器”,写出适合他们的作品。有的作曲家由于离合唱比较“远”,有时创作的合唱作品大量保持在高音区或极高音区,在人声换声点不停跳跃,这对于合唱团来说是很大考验。
! e% M& S3 @, g+ \- c
2 k8 T4 E3 a7 E* b- o0 A    k' e+ J6 \6 n! d: |

1 s6 B/ z& [0 r- n5 J4 r6 g& X& a! {, B" s+ w0 a' \' x6 `' O  U) Q

! A! G6 Z+ g2 Z6 I) T好作品有美感) ^5 t4 v0 D+ c! ^" E3 Z, e* N
. P7 H( }# ^+ |1 G# |6 \
  
  O9 U) B; U- i, O% M  p# x5 C* a: _9 Y" q' @

0 P) i7 J2 [4 v# ]9 f0 ?( l1 ?7 Q: m$ a/ R$ H8 H
谈到合唱作品的“好”,王超用了几个简单明了的词语来概括:简单,如果用四个声部就能阐释作者思想,就不要多加一个声部,所用的每个和弦都有作者的目的,所写的每个音都是最恰当的位置,改动不了。美好,旋律的优美、和声的动人,结构的美感给人美好的感觉;同时演唱这个作品有育人的目的,比如有感人的故事、感动的歌词,或讲述了发人深省的道理;配合的美好,合唱是集体的艺术,配合的美好就体现在动人的旋律在各个声部间游走,让各个声部默契配合。
, R8 w5 ?, C" }2 c3 h& H$ W0 S. _* L2 T" `6 H3 t' x
  
1 w* H' c' V1 \; a" @) v# C
; u% V/ _; A2 x" w/ W& B- T- R/ c王超说,让人花费不多时间读谱便能感受美,演唱时也能时刻感受到作品的美的合唱作品,就是好作品。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169

积分

2

听众

238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3169
 楼主| 发表于 2020-1-7 音频应用 |
好文章,值得一读,分享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