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34023|回复: 9

[编曲] 和弦编配法则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3

听众

-1856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17527
发表于 2009-7-2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大调七声音阶】
* _  ?% m  d9 `/ D& o5 x$ _
6 ~# N& e- S1 Y( ~8 M ; {. l7 x$ c: g2 ]3 X3 a
七声音阶是现代音乐的基础,更是民谣吉他音乐的基础。7 a2 ?% E0 H# ]9 ^0 e  Y; x
我们都知道的do re mi fa so la ti 就是大调七声音阶中从第一音到第七个音的唱名。
8 J2 {; Y' t: Y( n( p我用简谱数字来标记它们,既:1 2 3 4 5 6 7
6 G: d8 u; f8 l+ `" d
5 q. h' a6 u2 u& s6 {" f在不同的调(即所谓的Key)中,这七个音除了有“唱名”之外,还有一个“音名”。
  a4 O( q  O* o) l4 z+ h( y- y音名是用英文字母表示的固定音高的音的名字。既然是“固定音高”,也就是说特定的一个音,它的名字永远是这个英文字母,不会是别的。而相同的音在不同的调中唱名却是不同的。* W+ V; q* ^8 p' Y; c
在C大调中,1 2 3 4 5 6 7的名字分别是C D E F G A B。
, |+ X& S3 {/ R6 v. S' c6 k
/ x. ^  t3 }. q大调七声音阶中,只有【3和4】之间以及【7和1】之间相差半音,其他音与音之间都是相差全音。那么1和2,2和3,4和5,5和6,6和7之间,都是一个全音。同理【E和F】,【B和C】这两组音之间也是半音关系,其他音之间,C和D,D和E,F和G,G和A,A和B,都是一个全音。
- O$ K& H* L/ J! z' M: X0 j! E5 X 4 K+ s/ \5 W) P% w: O
那么现在我们不说C调改说D调。D调是以D这个音为1的,那么相应的7个音,音名分别应该是:D E #F G A B #C。3是#F,4是G,他们是半音关系。7变成了#C,它与D(1)也刚好是半音关系。同理我们可以推出其他各个调中每个音的音名。7 |6 E5 q- V. B$ {4 f

5 N# k' |& k' D1 X 7 n! W# s- k: t* _' u

; h# ]$ W: R* |9 }3 |/ G; r5 b: U【音程度数关系】/ L* \* ]8 V. Z8 e, |8 v
8 U. b2 Y9 ~: ~& s) z" S
在12345671234567中:
% g9 N( E6 v; x( p7 `, j6 ?1到1本身,被称作“一度”关系。
$ \8 |, Z1 h! S" ]  E1到2(一个全音)之间的音程,被定义为“二度”或“大二度”关系,那么1到b2(一个半音)之间的音程关系被叫做“小二度”。
/ c' M( d( s8 F# b  o同理1到3(两个全音)之间的音程又被称作“三度”或“大三度”。  v# G" R5 G! A1 U3 d
1到4(5个半音)之间是“四度”。3 \4 h% K9 H8 e/ m1 `9 q
1到5(7个半音)之间是“五度”,四度和五度之间,即1到b5,被称作“增四度”或“减五度”。/ R, {* T  U2 S3 e
1到6(9个半音)之间是“六度”,五度和六度之间被称作:“增五度”或“小六度”。9 i. ^" o' y- W5 x: }
1到7(11个半音)之间是“七度”,六度和七度之间被称作:“增六度”或“小七度”。3 x' o7 W$ Y: c
1到下一个1(12个半音)之间是“八度”。2 P5 I2 F  m, k/ e
1到下一个2(14个半音)之间是“九度”。: N, G9 a' p  B- f# R4 g
1到下一个3(16个半音)之间是“十度”。
9 ^7 \9 d  \$ `! V( T1到下一个4(17个半音)之间是“十一度”。
2 C& J  \7 m9 M4 s) d依次类推。
7 W9 r$ T3 Z3 ^0 X$ J+ f1 ]  6 o1 {/ Y) c1 W9 R, ]
附:下面这里有个图
) D' M5 m/ @- M, A) O$ U 5d39ff19h7940da9b4bd9&690.jpg
% p1 K8 }, ^8 W% h$ r3 R3 ?5 G$ s* h4 _

: x8 Q7 k6 p" U& y: P由此可见:1度、4度、5度、8度都是说纯1度,纯4度,纯5度,纯8度,而2度、3度、6度、7度则是说大二度、大三度、大六度、大七度。
$ p9 Z& R8 T* }: U0 C' H6 ~: t"增"字表示增加半音。
# `" E9 W( O8 q: Z"减"字出现在1、4、5、8前的时候是指减去半音,减四度=大三度;"倍减"则是指减去一个全音,倍减四度=小三度# E' R! h+ ^+ o4 f& L  D
"小"字出现在2、3、6、7前的时候是指减去一个半音,小六度=增五度;"减"是指减去一个全音,减六度=五度;"倍减"则是指减去三个半音,倍减六度=减五度。5 P7 X% N8 [& j1 v7 A
9 `" C& |8 d' S" u1 Y

6 j$ i5 ^: q# r7 T, t. ^% D3 |) x; T0 c因此5就是1的“五音”或“五度音”,b6就是1的“小六度音”或“增五度音”。8 F; k- i5 i: _  G

& Q+ l. @2 m& q& L' E把以上唱名中的关系运用到音名中来:
. N5 F1 h- n7 s( U9 ^那么C的五度音就是G,因为当C是1时,G就是5,他们相差7个半音。4 G4 ?' m; C7 z' O4 o
E的三音是#G,E的小三度音是G。(E和F相差半音)4 C" N8 I6 N6 Y

3 Y6 v" ~5 @9 X3 _. v  e) _; @
: f% `  ?8 W$ |, p
, r) c; B3 k4 X# p[常用的度数名称]
* D" K& _) J1 {9 h- C 8 G% U  a  W0 b) m
一般来说,人们比较习惯用"小9度"而不是"增8度"来表示相差13个音的音程关系;习惯用"小13度"而不是"增12度"来表示相差21个半音的音程关系。以下13类音程度数是比较常用的:, J0 I4 z& w! [' x' H. D' L

* P& }" z# Q$ p纯1(8、15)度                0(12、24)个半音. m* L6 t) e  e& T- S
小2(9)度                       1(13)个半音
, u9 g: D) Y& y7 @( p4 @- b大2(9)度                       2(14)个半音
# s3 {4 ?6 ~  H* W3 {" m5 ~* a小3(10)度                     3(15)个半音
* {; h7 L. |# K1 z( t) I大3(10)度                     4(16)个半音
$ w) R- }' c! G$ t* `3 Z纯4(11)度                     5(17)个半音
/ G. e; H) L3 U2 l. a( z增4(11)度                      6(18)个半音
% Z0 ~- G# y0 e, E" M9 o; O  w# `减5(12)度                      6(18)个半音8 m- _# Q  @; _! i
纯5(12)度                      7(19)个半音
2 ?. }% e2 c4 S! }) v! j8 E2 q小6(13)度                      8(20)个半音
; q6 Q: ~0 V6 j- W- I$ H5 }9 J9 W大6(13)度                      9(21)个半音
6 w6 @: ^( c4 z# i, o小7(14)度                      10(22)个半音
' v: d& t6 s% r9 S9 Q0 N( x大7(14)度                      11(23)个半音
8 B2 H, S) h2 _0 ?' ~  Q! w
7 n: o; M- Q: V* z增4度和减5度都表示6个半音的音程关系,为什么同样是6个半音却有两种称呼呢?- c3 ~8 t2 X6 w; w# G
看两音到底是增4度还是减5度,主要还是看这两个音在七声音阶中到底相隔几个音。
1 {( J3 Z& n. N0 D 2 v* l5 w( S! O; f
由于在大调七声音阶中,fa和ti之间是6个半音,6个半音就是12个半音,8度的一半。
$ r  @' t7 h: U4 o! S; N因此不管从fa数到ti还是从ti数到fa,它们都是相差6个半音。1 Z8 X% E+ L; l  v$ j+ i

1 {* @4 D& V% t+ l1 o9 o( ?但是假如我们以fa作为根音,那么顺着音阶数下去:fa、so、la、ti+ A" r$ a1 z! L
so是fa的大2音,la是fa的大3音,ti是fa的增4音。: q- a. L3 {# ^' B/ h0 y
而假如我们以ti作为根音,那么顺着音阶数下去:ti、do、re、mi、fa
4 @4 q5 S$ E1 }do是ti的小2音,re是ti的小3音,mi是ti的纯4音,fa则是ti的减5音。
) G/ x4 K, T; d! Z2 v3 y* ?# A 6 F2 f7 a' S$ F9 x4 S
2 o) [; @2 I' S  W1 y" P
[音程度数的常用推算方法]2 b' F8 ?8 e/ ^- j% P) f  E% {

7 @& R) t3 d( Z' I% g5 |. h为了方便大家推算各个音名之间的音程度数关系,我特别给出一个简单的推算某音的4度音与5度音的推算方法:用手指头慢慢比划。
, Y: _6 Y7 C* [5 z比如我要找G的纯4度音和纯5度音,那么就从G开始数起,G A B C D,第四个C就是G的的纯四度音。第五个D就是G的属音,D与G相差纯五度。: c, Q2 P2 d9 o" i# t

$ n7 |+ M, |: L1 E7 A一般来讲从任何一个字母开始向后推算,第四个音就是纯4音,第五个音就是纯5音。但有特例,那就是F和B:
9 x' U& m' g1 {2 W/ X  l
' P5 i9 E7 S% z1 T9 \2 x当从F数到B时,F G A B C,这里B不是F的主音,他们其实相差增四度,不是五度。同样从B数到F,B C D E F,这里的F也不是B的属音,他们依然是增四度,增四度就是6个半音,两个增四度加起来刚好是12个半音,即八度。所以一个F距离它前一个B是增四度,距离它后一个B也是增四度。只有这一个特例。8 G) J. W, k6 V- ~% b

) z; G. k- q4 b1 |, d$ V$ C2 {, e: f- x3 X0 c2 |! |

4 S: O! |& b! }; t: s! d  B我们同样也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唱名中来:7 H/ Q  e7 Y5 F& `
比如我们要找so的纯4度和纯5度音,那么就从5数起,5 6 7 1 2,第四个do就是so的纯4度音,第五个re就是so的纯五度音。7 u+ I5 ?. j1 \5 G

% W2 E6 G- g' C) s! @% Z' i) P特例是fa和ti,即4和7,它们之间是增四或减五度关系。
* e2 ^; v9 i" U
5 U. N7 F& p6 W0 Y0 C% _5 f/ q1 X" e& b. a* U# ^7 k
! T; i/ H& _, ~6 a6 h/ P3 ^2 [

) T# z/ A. z7 A) ?' n) X6 P' c用这种方法找四音和五音是非常方便的。
9 f- K( f6 S  R% i3 @& P! g8 n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万

积分

3

听众

-1856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17527
 楼主| 发表于 2009-7-2 |
的: * W2 F4 r7 m$ \

$ Y8 i4 @1 R. M8 _& p8 ]9 } 9 v( z% Y" M" f* R4 w$ r: y/ }
/ m4 u; u% A7 D  m
【和声】  S6 B! _- H9 G. j. r# o+ F0 ^+ u
' [0 W2 F' ^1 T  y+ p. L( A  i
当一个人在唱do的时候,另一个人可以唱mi来为之和声,叫做两声部三度和声。几乎任意一个音都可以用来为另一个音和声,当然和出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3 X6 u$ I2 l1 O# C6 n, i, c% R一个和弦本身就是它自己对其根音的三声部以上的和声,于是和弦本身就是千变万化的。
/ N/ l+ I, \  j/ h
2 e1 I2 f: g/ Q当然,和弦中的音也可以为旋律中的人声和声。三度和声与五度和声是非常常用的和声方式,请读者记住。* v* ^9 a5 m- n; R3 N+ q8 E
+ U" Y1 f2 M+ d. n; D6 G
三度和声:
2 S) Q4 ^9 r5 \3 ^当一个人唱1时,另一个人唱的是3,这是三度和声。
# p* A" T3 ^  ^% B& K: a3 v当一个人唱2时,另一个人唱的是4,这是小三度和声。7 X  ^" z. X+ a! Y" }' V" |) J
因为2的大三度音是#4,#4是一个调外音,所以采用4,与2形成小三度和声。. q8 n/ T5 ?# s# {. C+ x5 O
7 S# L' H% J, ]9 `9 t
五度和声:' [+ T+ K  U" ^3 D
当一个人唱1时,另一个人唱的是5,这是五度和声。  k0 T3 ?: d$ x! f: K5 r/ B0 ]8 b6 y1 f
当一个人唱7时,另一个人唱的是4,这是减五度(增四度)和声。5 ^* U- S2 [5 j  _; u2 M0 n
平时我们讲的“五度和声”就包含了这两种。, ]! @! Y) I" }
( X. Z/ N* \1 t# R3 h; o
同理七度和声也可能有两种:大七度和声以及小七度和声。" }3 s7 I& A- _+ k9 `* F- H

& x$ S9 e4 G+ k  [( Z[旋律内和声(顺阶和声)]
$ g8 N+ S' ^2 ?/ M, E% R
6 }( c$ A& }( G* Q当我们说找到某音的“旋律内”几度或“顺阶”几度时,有可能是大?度、也有可能是小?度,或者纯?度、增减?度,怎么看呢?! I0 m" W* c. c0 U
1的旋律内三度音(顺阶三度音)一定是3(与1相差大三度),而一定不是3b(与1相差小三度),因为3b是调外音,所以1的旋律内三度是指大三度。# Y; g! N3 m% @) r4 }1 k
2的旋律内三度音(顺阶三度音)一定是4(与1相差小三度),而一定不是4#(与1相差大三度),因为4#是调外音,所以2的旋律内三度是指小三度。
( C4 G" x& m6 L" W+ h: k2的旋律内五度(顺阶五度音)一定是6(与2相差纯五度),而不是5#(与2相差减五度)或6#(与2相差增五度),因为5#和6#都是调外音,所以2的旋律内五度是指纯五度。2 p5 {2 R6 z8 p2 x: m/ }7 ?7 d9 q
7的旋律内五度(顺阶五度音)一定是4(与7相差减五度),而不是4#(与7相差纯五度),因为4#是调外音,所以7的旋律内五度是指减五度。  O( Y6 u; M) n9 W9 A' \  A
调内音是什么?就是do、re、mi、fa、so、la、ti,其余带升降号的统统是调外音。/ w% J' o# G; v& b8 R9 R/ Y, ^% O

. C. ]/ Y4 Z* A' w8 V# G7 i# j
: v6 h7 f2 O6 \  m+ i
2 j9 M7 m3 O+ v( B! ~【和弦及种类】
7 a+ Z- Q  |3 q4 r  C9 f8 v) P5 \, D- Q# |
在讨论吉他和弦之前,我们有必要对重要的和声学知识有所掌握,本章将讨论和弦的起源、构成,以及命名原则。+ K9 d& J+ S7 u, d/ J* x% x- M* Y
9 _: f$ n$ R% J& k
但在本章,暂时不会提到任何和弦的按法,因此如果读者看到一个从没见过的和弦却想知道这个和弦是怎么按出来的话,请先不要着急,到了下一大章就会重点讨论如何制造这些和弦。' |6 s$ A5 W5 v. s$ X7 m+ z

5 _8 v+ @0 F) V+ g# i( {本章很长,请耐心阅读,慢慢领会。
# f4 P! O8 \) v5 B5 G% n" S3 a: f( y  U. l; E, t. A& j

$ K8 B1 |: E2 u$ V, W5 n3 c1 A& ]一般来讲,所谓和弦是指: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音的组合。
- E# r! r# U# s- J1 ]' {这三个音可以是相同的音,也可以是不同的音。, D9 k! y0 Q+ K) i# m7 L, p
和弦的表达方式分两种:& ?, m9 y" a& [: P
①所有音同时发声
* A& S& G* _$ V6 o4 `②所有音一个一个轮流发声
- i& L: K( H/ M6 }% r$ B3 _
+ Q8 K6 x  L9 G5 i
0 n9 _7 N9 v6 G6 [' ^* ^- B# b[三和弦]! ~2 P* [9 d# Y( L& T9 h
. l, t. L& E; G. L1 W% q; }
音乐史上最初的和弦,来源于将自然大调音阶中隔开两音的三个音组合而来的,称作三和弦:. N7 R' _9 S5 _7 K( z
如,由do、mi、so组成的和弦,它们中间隔了一个re和fa;
( j- z  T6 w+ m9 a! A       由re、fa、la组成的和弦,它们中间隔了一个mi和so。
4 T7 k! x# V$ D第一个音,也就是最低音,被称作根音(root)。
  O5 k  @+ ^& S4 d第二个音,与根音总是相差三度(有可能是大三度也可能是小三度),被称作三音。
2 o" z7 i) m  d第三个音,与根音总是相差五度(除了ti和fa是减五度关系外,都是纯五度关系),被称作五音。: E" B5 W- l: |0 ?& }6 J

- |2 ^& d2 y- `$ V8 {/ o+ {9 N在大调七声音阶中,由于可以分别用七个音作为根音来组合和弦,所以总共可以分为七种和弦。6 T7 z: r! s. I5 n5 u4 v- G
分别称作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Ⅶ级和弦:
) S4 C# U; b3 [  f : s, @" x1 @' W3 g
Ⅰ级三和弦是由do、mi、so组成  
; x- M6 J( R6 F! fⅡ级三和弦是由re、fa、la组成
$ q; ^/ L8 t" V9 ?Ⅲ级三和弦是由mi、so、ti组成
; N# x: \' T4 S4 MⅣ级三和弦是由fa、la、do组成, k0 J. ~! l: ~! F+ H9 ~9 N
Ⅴ级三和弦是由so、ti、re组成2 {+ F  u4 e$ T: {
Ⅵ级三和弦是由la、do、mi组成/ Q' \% t: ?- X1 x" k( `* E/ {
Ⅶ级三和弦是由ti、re、fa组成 2 w# h. E% a- ^$ t: M, ^. _$ z

4 v1 h  x4 P3 d, N' I+ A" D" t/ J可以发现Ⅰ级、Ⅳ级、Ⅴ级和弦都是由根音、大三音、纯五音组成的,这类三和弦被称作“大三和弦”。1 K& @0 Z. l$ ?  G2 c
以C大调为例,Ⅰ级、Ⅳ级、Ⅴ级三和弦分别为C、F、G和弦; Q( ~9 }: E) e) T
/ v) l" X) ^9 V( J/ L- p
Ⅱ级、Ⅲ级、Ⅵ级和弦都是由根音、小三音、纯五音组成的,这类三和弦被称作“小三和弦”。8 g" P. Q: K3 _* L7 b5 S6 O
以C大调为例,Ⅱ级、Ⅲ级、Ⅵ级和弦分别记作Dm、Em、Am,"m"是英文"minor"的简写。$ L  \2 W# }$ k
Dm的英文读法:D minor( u/ |+ l/ A9 `
Dm和弦又可以写为D- ,读法不变。8 @7 m% i+ P. Z5 F' [# k6 f

: _/ `8 a- `5 zⅦ 级和弦是由根音、小三音、减五音组成的,这类和弦被称作“减三和弦”。
. A" }8 @8 J2 ?, ~! j" Q以C大调为例,Ⅶ 级和弦记作Bdim和弦,"dim"是英文"dimilished"的简写。
  ]# c, Y/ |6 m: IBdim的英文读法:B dimilished
5 k3 \. T8 d/ O1 A& b$ U2 v6 R
. M2 p) E* l( r( c减三和弦还可以被理解为是一个小三减五和弦,如:
- U9 R$ F# R2 w+ g- @2 GBdim和弦又可以记作Bm/5-、Bmb5或Bm-5,都读作B minor, flat five。$ K8 K5 ~4 Q5 E7 s) v0 B" p: K
由于减三和弦中存在一个减五度关系,而减五度是个非协和音程,因此Ⅶ级和弦是比较少用的和弦。. y+ a% A/ ?; r5 o' l  Y) }7 X/ H" p8 m
3 Y' i; ^' k( j2 W3 ]8 z

: Z4 g, O0 ~5 z) w大三、小三、减三和弦是最基本的三种顺阶和弦。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万

积分

3

听众

-1856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17527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
[七和弦]' _2 v0 S1 r" k+ p5 l( Y
4 N& R* @+ o8 E) i& `3 e
在三和弦之后有人开始尝试用四个音来组合和弦,形成了四和弦(或称七和弦):
: O2 X  D# m3 X5 p如,由do、mi、so、ti 组成的七和弦,so和ti中间又隔开了la;
# H, M2 U7 u; W8 \) q       由re、fa、la、do 组成的七和弦,la和do中间隔开了ti。
1 X/ l1 W% ^! Z! @1 r+ U第四个音,与根音总是相差七度(可能是大七度也可能是小七度),被称作七音。
. R' E3 U7 q, D- O3 I: g
: {1 N8 b  B8 g% m2 w" jⅠ级七和弦是由do、mi、so、ti组成  
8 `' G8 n; p: M0 W$ c0 GⅡ级七和弦是由re、fa、la、do组成
' N) L& x. c% V# TⅢ级七和弦是由mi、so、ti、re组成9 s" A$ B8 W" d; ?4 ~! |6 w; @
Ⅳ级七和弦是由fa、la、do、mi组成# x6 U1 k8 I9 S# H$ p+ P$ w: R
Ⅴ级七和弦是由so、ti、re、fa组成7 J1 h7 L+ E* U9 s& v6 n
Ⅵ级七和弦是由la、do、mi、so组成9 B) Q' }( t; K4 \* w
Ⅶ级七和弦是由ti、re、fa、la组成
5 R- _0 s7 S& R$ c% b% ~: `: V
7 _$ g3 _% w7 B  M9 O可以发现Ⅰ级和Ⅳ级七和弦的七音都是大七音,而Ⅱ级、Ⅲ级、Ⅴ级、Ⅵ级、Ⅶ级七和弦的七音都是小七音。
4 x: p7 p1 V: w, c那么参照下面的列表:; X$ O+ c) Y" ~% }1 E
大三和弦+大七音=大大七和弦(简称“大七和弦”)9 [- ~7 ?& x3 U
大三和弦+小七音=大小七和弦(简称“属七和弦”)# ~% i5 g1 F5 i7 L
小三和弦+小七音=小小七和弦(简称“小七和弦”)
8 L8 E) d6 E; F/ x* ^, R! g1 V减三和弦+小七音=小小七减五和弦(又称作“小七减五和弦”或“半减七和弦”)  M3 ?9 w# M4 o2 s+ ]( e" m5 W% L

$ i4 u7 x' H6 @5 h) l8 u7 X另:小三和弦+大七音=小大七和弦
0 T0 E1 h- T6 o# a& {6 Z0 d       减三和弦+大七音=小大七减五和弦# t0 V8 _* l: Z: I
(这两种和弦是单纯在自然大调中无法组合出来的)( d4 J0 a3 ~' L* m) A
" E. E! N3 s$ D4 O
( r5 V( H0 y; J& A- g- I
因此Ⅰ级、Ⅳ级七和弦都是大七和弦;$ h$ G' c% i( l# y  ?
以C大调为例,Ⅰ级、Ⅳ级七和弦分别为Cmaj7、Fmaj7和弦,"maj"是英文"major"的简写。; `9 H5 X6 P- t, A5 a! g+ B
Cmaj7和弦的英文读法:C major seven。! W0 _* b2 M- q  P, d+ S8 ~$ A+ H  T
Cmaj7也可以记作C7M、C△ ,读法不变。4 [0 T! {  H4 k  c1 {: K5 ?: O( N% k
! M, c6 Z* b0 v3 b. O8 ]
Ⅱ级、Ⅲ级、Ⅵ级七和弦都是小七和弦;( a. d, q6 Y' r* k' K: y* S
以C大调为例,Ⅱ级、Ⅲ级、Ⅵ级七和弦分别为Dm7、Em7、Am7和弦。; S" X: ~: s% s7 ^/ C
Dm7和弦的英文读法:D minor seven。
5 K; i2 U# R6 s4 ODm7和弦也可以记作D-7,读法不变。% I: Q$ l9 ~5 O
2 [- K/ ?+ C& f; V$ ~, i: F% C
Ⅴ级七和弦是属七和弦;$ i5 V$ q4 r  {6 \
以C大调为例,Ⅴ级七和弦是G7和弦。" Q, q- j) h6 x8 S" ~/ ?
G7和弦的英文读法:G seven。+ L9 c7 u; g. y  O
  z: k2 z. `; p
Ⅶ级七和弦是半减七和弦。
' J* x8 [" I" t以C大调为例,Ⅶ级七和弦是Bm7/5-和弦(也可以记作Bm7 b5、Bm7-5或Bψ)
* ^4 b: ?9 {) dBm7/5-和弦的英文读法:B minor seven, flat five(译作"小七减五和弦")。5 X8 K# i" V" ?
Bψ 则读作 B half diminished minor seven(译作半减七和弦) 。  ?8 x  k* E- m- w' U1 H) f
两种读法都是指同一个和弦。
9 A: g& ?( r1 P  @/ l7 IⅦm7-5和弦与Ⅶdim和弦一样都是很少用的和弦,一般都只在蓝调和爵士乐中才比较常见。 ( [- [1 M1 m# D7 }& U+ ~1 h
: }# V+ C7 V: B1 f/ _$ w' p- y
英文中升号#的读法是"sharp",降号b的读法是"flat"。: K2 E! C5 P2 ~
#C7和弦读作: C sharp,  seven
/ }3 i2 c4 T4 }9 k" \" m& `
1 A, s/ \8 A  ]5 c2 t$ M
' ]0 ~' e: n- O3 l9 f[挂留音和弦、六和弦、转位和弦]% s, C2 K: D7 m
! e& u( D: J/ s. y( y/ d
人们总是不满足于对新的和弦的寻求,在顺阶三、七和弦的基础上,一些人将其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变化,使得和弦种类变得更加丰富了,主要包括转位和弦、挂留音和弦以及六和弦。0 e$ z! Z9 r# r) D0 h! {! n

: B( w; {3 @; m: [2 [☆挂留音和弦sus:' F1 b, w- b) W6 L; ^
将三和弦、七和弦的三音改为用二音或四音,就形成了挂留二音和弦、挂留四音和弦,简称挂二、挂四和弦。  V' b! j; Q2 \7 x( |0 B  V1 B
8 a1 E, b9 @& D, J
在C调中用二音来代替三和弦的三音:2 d& @: o: V! K+ e, Y$ O& k
Ⅰ级(C D G):Csus2
! u* g% T, ~# w2 y8 o( S9 SⅡ级(D E A):Dsus2$ s; ]# v" i1 [5 Q5 W& o  r
Ⅲ级(E F B):Esus2/2-(或记作Esusb2). y; k( O, t0 S8 E+ J
Ⅳ级(F G C):Fsus26 s' q  r7 b$ v) W( y" w# c/ Z
Ⅴ级(G A D):Gsus26 S$ c$ L* a* Q* }2 Y
Ⅵ级(A B E):Asus24 w* R: u/ k* }. D$ S6 X4 [
Ⅶ级(B C F):Bsus2/5-/2-(或记作Bsusb2 b5、Bsus-2-5) / T. q9 `; a% X6 c
Csus2读作C sus two,sus是英文suspended的缩写,但一般大家都读sus(读音类似"色斯");
; b5 `$ l) A5 @! [* ]; q8 U2 W7 d. @: NEsus2/2-读作E sus two, flat two;Esusb2则读作E sus flat two;
: W4 Z/ |: w9 \7 k% `6 K/ b1 \+ N) xBsus2/2-/5-读作B sus two, flat two, flat five;Bsusb2 b5则读作B sus flat two, flat five。
: P% \" q9 s5 S( O, B; J # T8 w* e/ s0 T7 z
在C调中用二音来代替七和弦的三音:9 I4 f4 V, d- D) t
Ⅰ级(C D G B) :C7Msus2 9 ]) O5 `, }, V  z
Ⅱ级(D E A C):D7sus2
5 q" ]2 w9 W5 d; F9 X7 \8 l$ t) }Ⅲ级(E F B D):E7sus2/2-(或记作E7susb2)) h" Z6 n" _& }8 w; u
Ⅳ级(F G C E):F7Msus2$ y4 x, t" q$ x# `* h4 ]
Ⅴ级(G A D F):G7sus29 ~. }1 k  @  g/ J; k! a6 D
Ⅵ级(A B E G):A7sus2
3 C5 E+ k8 U0 sⅦ级(B C F A):B7sus2/2-/5-(或记作B7susb2 b5) * C: h- m; c' d/ T% S. g! V
C7Msus2读作C major seven, sus two;- q3 y  J' m  a- Z' T
D7sus2读作D seven, sus two;
; ]* s; e4 Y" I5 s& ?0 |E7sus2/2-读作E seven, sus two, flat two;E7susb2读作E seven, sus flat two;
- @, b4 g, k' A5 nB7sus2/2-/5-读作B seven, sus two, flat two, flat five;B7susb2 b5读作B seven, sus flat two, flat five。. B6 d4 {# P* ]- ?5 Y6 [1 I
: Q) }, L* ~* n/ O& v* [
在C调中用四音来代替三和弦的三音:
* o- b) q8 e/ C5 O/ N! L! wⅠ级(C F G):Csus4
, N) u# t9 S# q; h) C6 c& b3 |# WⅡ级(D G A):Dsus4
  J) b; _0 O. F# TⅢ级(E A B):Esus4
: S3 G8 V+ J& R4 H. O. G* V& ~) CⅣ级(F B C):Fsus4/4+(或记作Fsus#4)
+ s8 J' \2 U$ C" _/ ?9 J9 b! EⅤ级(G C D):Gsus2
" [" v. H0 }6 ?4 vⅥ级(A D E):Asus2. [% ]" l5 H+ M2 u6 `8 s
Ⅶ级(B E F):Bsus4/5-(或记作Bsus4 5b)
( T, x5 D6 \9 A. M: \& e/ O( ?( ]% LCsus4读作C sus four;' K. g) m/ w2 [
Fsus4/4+读作F sus four, sharp four;Fsus#4读作F sus sharp four;
) e5 M) }1 d$ v0 L8 lBsus4/5-和Bsus4 5b都读作B sus four, flat five。
' z! h/ E/ V/ {' C$ S # l) W7 l1 ?) ~" R! A
在C调中用四音来代替七和弦的三音:1 z5 t& B9 P) V/ f  B
Ⅰ级(C F G):C7Msus47 U: O7 e& n/ x& E) R! u2 }) J
Ⅱ级(D G A):D7sus4& }( T2 w/ {2 R& Z" g) o
Ⅲ级(E A B):E7sus4
1 K1 U, ?: g/ M' eⅣ级(F B C):F7Msus4/4+(或记作F7Msus#4)% m6 o2 e" \; w2 }. E( t
Ⅴ级(G C D):G7sus4: i* o( W' R. |9 a- w2 z) v0 I; h/ \
Ⅵ级(A D E):A7sus4
8 |6 J( W2 |2 oⅦ级(B E F):B7sus4/5-(或记作B7sus4 b5)
* l. J8 Y, n  S4 F! L. qC7Msus4读作C major seven, sus four;
0 d; N( B; H% M) @9 m7 @' K. \F7Msus4/4+读作F major seven, sus four, sharp four;F7Msus#4读作F major seven, sus sharp four;
# V: q5 s/ K- ~$ [( s* f, vB7sus4/5-和B7sus4 5b都读作B seven, sus four, flat five。- p  D& s4 a- k$ L# v: Z
' z3 p2 A7 F9 m

' j7 X4 c8 h( y6 F  c) r简单来说,只要和弦中含有3音,那么2音、4音都以9音、11音的的形式记录(后面会提到);反之如果没有3音,那么就可以记录成sus和弦了。
; ]8 v5 T6 s4 d- e由于增四度、小二度都是极不协和音程,因此susb2、sus#4和弦极少使用,这种写法只是在和弦叠置理论中才会出现。平时大家所说的挂留音和弦都是特指含有大2度、纯4度的挂留音和弦,即sus2、sus4和弦。' |8 ?6 X* R2 R- o: i+ i& J3 @
# T/ _1 U1 n+ `

9 m: U% F  J: y2 B + ]9 k& v) s+ V
☆六和弦:
. E$ E5 R$ e, ?- W: j  l在顺阶三和弦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六音的和弦就是六和弦。
7 R# z; ?$ ]+ ^5 h' } 2 O( l. A. X$ \% o( T
试着在C调顺阶三和弦上加上六音:1 \& F: f' x/ H5 y2 z
Ⅰ级(C D G A) :C67 L: C" c7 n+ g+ j, k0 @+ e
Ⅱ级(D E A B):Dm6
; @1 o, B- a3 [' ^/ T4 z* JⅢ级(E F B C):Em6/6-(或记作Emb6、Em-6)' P& T- p8 v4 V$ p8 w% A" g
Ⅳ级(F G C D):F6
) g2 i& m+ T" e  I; u0 y4 RⅤ级(G A D E):G68 b) V/ M" j& ^% X* u
Ⅵ级(A B E F):Am6/6-(或记作Amb6、Am-6)7 R( z3 |# p, ^0 j& [
Ⅶ级(B C F G):Bm6/5-/6-(或记作Bmb5b6、Bm-5-6)5 N- B. l" J: z( M1 i$ D
C6和弦读作C six;
. Y/ E6 {1 ?6 K: bDm6和弦读作D minor six;
6 P9 s! @4 g' R0 T3 EEm6/6-读作E minor six, flat six;Emb6、Em-6都读作E minor, flat six;' v8 e5 B# E# c9 O5 K; o
Bm6/5-/6-读作B minor six, flat five, flat six;Bmb5b6、Bm-5-6都读作B minor, flat five, flat six。
  w2 O0 `+ R) ~
9 [: ^4 w5 O3 z0 ^, P6 S( o1 P小六度也是不协和音程,因此b6和弦也是很少被使用到。爵士乐中会用到小六音,但多是以b13和弦的形式出现。* ~/ v1 d( F/ b8 f
" @4 A& _6 B3 i; m
起初人们只是考虑六和弦,认为它是一个在顺阶三和弦的基础上加上六音的和弦,六和弦中的6音与7和弦中的7音处在了同等地位,因此6和弦与7和弦的记录方式都是类似的:/ m6 j, @6 J) z% a9 s0 z  A& K
与大大七和弦X7M对应,有大大六和弦X6;* C4 z7 i: B  ^% G2 S5 o; \; L- \
与小大七和弦Xm7M对应,有小大六和弦Xm6;0 M$ z* Q) n$ u5 \* U
与大小七和弦X7对应,有大小六和弦X-6、Xb6;
6 @2 Q* E0 a/ v9 w6 ~9 M7 f$ j与小小七Xm7对应,有小小六和弦Xm-6、Xm b6。
' [) k4 e" g" ~* W) T; g0 v
. c+ K1 U1 n) ^2 X6 }. `/ q3 `) K: {其中,大大六和弦X6又简称为"大六和弦",小大六和弦Xm6又简称为"小六和弦";1 u6 h0 S/ Q% |& U( i& @
也就是说,不管是大六和弦还是小六和弦,其6音都是大6音。
! H8 H  ?# V/ u1 U9 I: _4 D% Z, \$ ~9 o4 @. k
: ?9 l* ~6 t6 u; k' D$ B# h
如果和弦中既包含7音又包含6音,那么6音只能被看做是13音,以13音的形式记录(后面会提到);反之如果和弦中只有6音而没有7音,那么就可以记作是一个六和弦。8 }% k  J: m- x
8 L$ D* F9 @/ N: n9 R( y  e# \7 x
4 y8 }! [; _- Z0 a+ v) l  `; v: ~6 ?7 _

6 Q3 k  O* W& h0 h- O' a" x六和弦的概念被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后来有人站出来指出来指出:六和弦其实就是顺阶七和弦的第一转位。; l/ g9 i! {$ W8 I" L! a
比如C调的Ⅰ级C6和弦与Ⅵ级Am7和弦的构成音是一模一样的:, `4 H) n" T4 T) }" H2 I8 D
C6:C E G A
( L) w+ n7 G5 {Am7:A C E G$ m* b5 D, q1 h6 Y1 {2 l+ h# X" @
1 w* b3 M1 w- H' |4 g! b
所以C6与Am7其实是同一个和弦,只不过最低音(base)变了而已,这种将和弦的最低音改变的做法就叫做“转位”。
- E/ i6 ?5 S% ]- |* C+ _) ^! B因此C6和弦还可以这么表示:Am7/C,读作A minor seven, slide C。( U1 u% x8 A: W. A9 ]9 r& B
7 ~" f8 i( |5 O: @  ?: }$ a8 A

' |' E0 w3 T: n! e) `/ R$ H
- _8 ^* h6 p' T, O
1 E: x: u2 q: C5 j) x/ {☆转位和弦:
- W9 x# H% b2 X# o* \# m一些人开始在使用三、七和弦时,将其中的三音、五音、七音置为最低音(base),形成了新的和弦,虽然构成音与原和弦相同,但由于最低音转变了,听起来的效果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和弦就称作转位和弦。
3 q6 j- z0 K6 a2 D
4 W; h) a$ L$ v' b转位和弦分为:- @* e6 k( |, x
第一转位和弦:以三音为最低音(base)的转位和弦
4 V, J, y) U" \. Z- p第二转位和弦:以五音为最低音(base)的转位和弦
2 G- b" e9 J6 B0 ?% H1 S8 p6 ?第三转位和弦:以七音为最低音(base)的转位和弦& n5 J4 ]& b! ~8 D, T% l
! [/ \: [" W4 |) B7 ~/ d$ P
以Cmaj7和弦为例,它的原位和弦的排列方式是:C、E、G、B" P% q% B6 D0 z- p  G) c( R0 z% _
第一转位Cmaj7/E:E、G、B、C
  @: P$ R: P( ^- F第二转位Cmaj7/G:G、B、C、E( ~7 @& }" {& N8 x
第三转位Cmaj7/B:B、C、E、G
- O, ]3 _3 \. k8 ^: P% r. X/ KCmaj7/E的英文读法是:C major seven, slide E; m5 F) B! d2 `: ^9 D# ~; v% `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万

积分

3

听众

-1856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17527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
☆三、七顺阶和弦的转位
, _" [# ~/ T( \8 I$ N6 | ) W) E+ P& Q; ^6 C; A/ [
下面的1表示根音,3表示大三音,3-表示小三音,5-表示减五音,7-表示小七音,以此记录一些和弦的特征。$ X# }& G  h! S3 s/ l* n3 s. }
# `0 X) M8 |2 S9 Y
我们试着把自然大调上的四种顺阶七和弦分别做一下转位(X表示转位后的根音):
& O6 z6 Z* i# o) |9 a大七和弦:1 3 5 7 — 第一转位 → 3 5 7 1 [Xm-6]
, a# p* m; J+ Y- q6 C                              —第二转位 → 5 7 1 3 [X46(no5)]2 K- T$ I% h) E$ T
                              —第三转位 → 7 1 3 5 [X b246(no3 no5)或X-246(no3 no5)]
! a6 f: {: u$ I6 o% J小七和弦:1 3- 5 7- — 第一转位 → 3- 5 7- 1 [X6]
* `3 t4 v. |4 u; R: p, H/ W; ]. p8 s                                — 第二转位 → 5 7- 1 3- [X4 b6(no5),或X4-6(no5)]
: d5 m& e6 g; u% e0 R0 x                                — 第三转位 → 7- 1 3- 5 [X246(no3 no5)]7 r/ O" n* K% S/ {
属七和弦:1 3 5 7- —第一转位 →3 5 7- 1 [X b5b6或X-5-6]2 O' F) M8 y; J8 _# E% _) k
                               —第二转位 →5 7- 1 3 [Xm46(no5)]
/ q1 g2 M+ i" z+ p                               —第三转位 →7- 1 3 5 [X2 #46(no3 no5)]
+ b3 v  N( o4 `0 g: B- g半减七和弦:1 3- 5- 7- —第一转位 → 3- 5- 7- 1 [Xm6]' t" y6 y- a" C6 ~0 Y
                                     —第二转位 → 5- 7- 1 3- [X #46(no5)]/ R2 @) m- p+ U2 }. A- u
                                     —第三转位 → 7- 1 3- 5- [X24 b6(no3 no5)]
, _# Z* `4 b$ a! n. e$ o(no3)表示和弦中不含3音,同理(no5)表示和弦中不含5音。
- n1 e& t' _9 K; ~* N
) g$ f$ h2 r6 R9 R" L. {* S7 r在这些转位以后的和弦里,可以发现:" I, K! V  a2 O. m9 n7 z
第一转位中,7音消失,多了一个6音(13音);
' ~  S" A/ F& ~# J3 ^* J9 Y第二转位中,7音、5音消失,多了一个6音(13音)和一个4音(11音);* i9 Q) X; @& _$ U9 D& W
第三转位中,7音、5音、3音消失,多了一个6音(13音)、一个4音(11音)和一个2音(9)音。
7 r7 z4 r- @# f) [6 r$ W  u. {. }7 m实际上,在音乐的发展史上,人们对9、11、13音的讨论,比转位和弦的讨论晚了非常久的时间。在人们刚开始提出转位和弦的概念时,往往把第一转位和弦认为是六和弦,第二转位认为是四六和弦,第三转位是二四六和弦。那时候还没有人接受"9音、11音、13音"的说法,而只说成是"2音、4音和6音"。
+ P; `! G* y7 y9 j因此六和弦、四六和弦以及二四六和弦是基本转位和弦的专有概念,一般提到六和弦就可以认为是某和弦的第一转位,提到四六和弦就可以认为是某和弦的第二转位,提到二四六和弦时就考虑是某和弦的第三转位和弦。% X/ `  A8 j% Z: W! k

% w# ?1 B( C6 Q- E: a* Y6 y4 `刚才我们仅仅是讨论了七和弦的转位,现在我们再来讨论三和弦转位。
& p: Y) B1 p. f! G把自然大调中的三种顺阶三和弦分别进行转位:
4 @! Z' J/ x7 k7 N" [1 M大三和弦:1 3 5 —第一转位 → 3 5 1 [Xmb6(no5)]
& w4 J3 Z& a; K: w$ p                          —第二转位 → 5 1 3 [X46(no3 no5)]4 m7 Q6 j* Q% z7 \; d
小三和弦:1 3b 5 —第一转位 → 3b 5 1[X6(no5)]
$ C8 G0 u2 ~0 _                             —第二转位 → 5 1 3b[X4b6(no3 no5)]
  Q, K# O! n* S7 B减三和弦:1 3b 5b — 第一转位 → 3b 5b 1[Xm6(no5)]
9 S) {) ?6 S5 o4 D                              — 第二转位 → 5b 1 3b[X #46(no3 no5)
' Z4 M2 N1 B# G, E6 V
! a5 z5 X% W4 H三和弦第一转位时五音就消失了,第二转位的三音和五音都跟着消失了。, e' Z# E' T9 |7 ~8 y: r, t  R' d2 z
% t9 E$ O& A1 D% P) q+ ]" Z8 D* K2 L
人耳在分辨和弦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会在脑中把和弦中所含的根音与其他音做一个比较。人们往往不能接受与根音呈增4度(减5度)、小9度(小2度)、小13度(小6度)的不协和音程,因此Xb24b6、X #46、X24b6、Xb6这些和弦不易被人们接受,比如C的大七和弦的第一转位Cmaj7/E本质上是个Em-6和弦,存在一个与根音相差小6度关系的音程,因而这种转位很少被使用。相反的,X6、Xm6、X46、Xm46、X246和弦则经常被应用在乐曲中,当然,是以转位的形式记录的。8 p$ J; s: n7 p0 R. k
如上面的三、七顺阶和弦的转位推导中的橙色部分,是常用的转位形式,即:
" W! R# `0 L! ^8 {& N# e8 V①大三、大七、属七和弦的第二转位
) b; J3 ~) f+ [$ {! s) Z+ r8 J②小三、小七、减七和弦的第一转位
& F& z% K& o5 b1 e4 l6 J③小三、小七和弦的第三转位4 H  W6 r9 a& \/ w. d* F' O

' B; O; i. ~& r0 l1 ?2 p& m转位和弦的本质上是转换出一个全新的六、四六、二四六和弦,只不过新和弦是被人以三/七和弦的转位形式来理解的。
; C  m+ p( j8 n5 d& m% g一个Ⅰ246和弦,其实是个Ⅱm7/Ⅰ和弦,一般来讲,我们倾向于将这个和弦的功能理解为是Ⅱ级。2 k8 Z% A7 T0 Q: S4 @8 @' j' ]4 I

# v; ?+ [4 o: {; t3 w- z
$ I/ P# l8 {8 h4 H( c # o# E  [2 V2 g/ ?1 n7 M4 a. _
☆转位和弦的原位和弦
! O$ |* I1 y$ s# s( a5 v
" j9 a% B% g: v& l每个转位和弦都有一个原位和弦,也就是该和弦被转位之前,和弦原本的样子。
6 @; \' `5 H& M0 R$ i比如C/G和弦的原位和弦就是C和弦。
2 W* c0 v; p0 ]* O3 I2 ~/ `" F ' L7 T8 E2 ~" P5 k; k1 Z: F
当我们发现某和弦是一个六、四六、二四六和弦时,马上第一反应就会是:它可能是一个转位和弦。% g3 O& }4 ^5 a' u
那么应该怎么找倒它的原位和弦呢?
) F# l; _9 ^  e/ E! p下面是我的一些总结:" c, ]( @; I9 @6 F
/ o  ^$ ~8 ^8 J' V
六和弦:X6和弦是某小七和弦Sm7的第①转位,该小七和弦的原位根音就是六和弦的6音;
$ [1 F7 A/ x4 N( J5 k" K& y              X6(no5)是某小三和弦Sm的第①转位,该小三和弦的原位根音就是六和弦的6音;
& D. |( \1 P) p4 p' C8 W% }! v) T              Xm6和弦是某半减七和弦Sm7/5-的第①转位,该半减七和弦的原位根音就是六和弦的6音;# j$ l& O; q) Y8 l& P1 E' P5 B
              Xm6(no5)是某减三和弦Sdim的第①转位,该减三和弦(no5)的原位根音就是六和弦的6音;
5 k4 p& ]( ~' B7 ]1 ]2 K  J  ?5 O% x              X6(no3)是某小七和弦Sm7(no5)的第①转位,该小七和弦(no5)的原位根音就是六和弦的6音;
$ x2 \* G6 S1 {* m% T              X6(no3 no5)是某小三和弦Sm(no5)的第①转位,该小三和弦(no5)的原位根音就是六和弦的6音;
' S* a' j) u  x8 a0 l" }四六和弦:X46(no5)是某大七和弦Smaj7的第②转位,该大七和弦的原位根音就是四六和弦的4音;, v5 k# A0 g" x! d& q# a( w
                  Xm46(no5)是某属七和弦S7的第②转位,该属七和弦的原位根音就是四六和弦的4音;, p$ L1 B, M5 Z- c1 J
                  X46(no3 no5)是某大三和弦S的第②转位,该大三和弦的原位根音就是四六和弦的4音;- y, z. v& Y4 D. U
二四六和弦:X246(no3 no5)和弦是某小七和弦Sm7的第③转位,该小七和弦的原位根音就是二四六和弦的2音。  
% _; q8 n6 r6 b! W$ {和弦中包含2(9)音、4(11)音、6(13)音虽然可以被人们接受,但在过去人们又往往倾向于用转位的概念来解释其存在的原因,因为这样可以把看起来复杂的和弦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 但要注意四六和弦中不能出现5音,二四六和弦中不能出现3音和5音,否则无法得到普通的三/七和弦的转位形式。
* K0 D8 A: `; H& @$ U7 L& o
& n" W- ?0 ~& L在现代,除了6和弦的记录形式依然被人保留之外,已经很少有人会用X46、X246这样的方式记录和弦了。2音和4音要么以sus的形式记录,然么就被记录成9音、11音。只有在强调这个和弦是转位和弦时才会使用X46、X246的形式。
' P9 A8 {6 J1 d5 `: G! t
  l' [7 i8 H6 h- d
4 a) c; g$ A% P$ }
3 d& U6 ~# g' z1 D2 o( i☆挂二、挂四和弦的转位互换
9 m* S; R* }' j
0 g3 F2 }" n0 @挂二和弦1 2 5的第二转位:5 1 2,实际上就是一个挂四和弦
$ z: U  w$ L- k/ H: k6 W' ]  W挂四和弦1 4 5的第一转位:4 5 1,实际上就是一个挂二和弦
% X+ E; f. w0 C5 M1 ^! |
; ~6 t# P2 V2 _' X' K) l7 d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挂二、挂四和弦本质上是同一种和弦的两种表现形式。8 |3 w* Y; [& H; \

  v% x; ?% C$ ?( _: m9 W9 U: h# U! n7 U: F

0 `: E; S! Z' X0 y6 y* g1 I: [6 S; w☆转位的两种思路
& d* v0 {: S' I
9 {' g! ~* B) D, N  h( J①主动转位:比如,当你在一段旋律上配了V级顺阶三和弦时,感觉上马马虎虎可以,但总觉得还是欠一些时,那么不妨试试以V级第二转位和弦V/II来替代原位和弦。
$ g. A/ |+ a: ]5 a! |7 i8 x/ w②被动转位:你在自主造和弦时不小心造出了一个转位和弦,这种情况可以在【造和弦实例】一章中体会到。
. T) m/ J) E! B# |& }( Z, r3 l  , `7 C3 Y( g  @; s1 M7 ~. ~9 `  D& q
+ q& |- R9 o* V3 P8 C

6 m- z, J* p& W' P' Z/ Y2 x
8 T" P/ _7 `8 Z6 \5 h1 T☆六和弦的挂留音和弦
6 }2 t" X; A! H1 d' Z8 \% y  s9 R' a; ?( {& n) u; s# W5 D! f% ^
说完了转位和弦,我们继续回到6和弦中来。% B" s& |2 u7 ]; D) j# I

% [: o+ W, T: A# \/ l前面我们见到了挂留音与7和弦的组合,那么同样可以把6和弦与挂留音组合起来得到六和弦的挂留音和弦:! z2 K/ b! \2 T; Y. _% s
7 N" {/ T4 a7 U/ Q. f/ V& g5 ?
把C调顺阶六和弦中的3音改为顺阶2音:8 z8 P- l9 }# R* W4 F6 _- l/ j
4 r: |( S. _- A2 z+ s4 _
Ⅰ  C D G A :C6sus2     
) d& g  G5 F$ PⅡ  D E  A B :D6sus2& _* F- }; P4 g! ?! `+ V
Ⅲ  E F  B C :E-6sus-2       (其他写法省略,下同)      
4 a7 m" X3 b% T; G/ H3 i* FⅣ  F G  C D :F6sus2
) P& m/ v% N4 `$ T* I+ @Ⅴ  G A  D E :G6sus2
+ Z: a$ ]0 n3 O, n/ \Ⅵ  A B  E F :A-6sus2
! D; z- m+ L. j* `1 VⅦ  B C  F G :B-6sus-2 -5
9 M. J( @  |1 S1 A6 S" r. Q: l  {4 x$ d
C6sus2  读作C six, sus two
- O( Q2 W2 v0 W2 j8 ^) eE-6sus-2读作C flat six, sus flat two
1 R6 e0 t+ v) X5 m6 b& zA-6sus2读作A flat six, sus two- @# V" Y2 i. C) T' N0 s
B-6sus-2 -5读作B flat six, sus flat two, flat five
" Z0 J8 L( h! y# u3 k1 c1 g! \1 `% S( @+ {' U2 P. l
橙色部分的X6sus2和弦是比较能够被接受的和弦。& u$ V. e% v& e1 S6 v
" Y1 ^) X6 m- S
8 c6 b7 T0 n5 O& x% x: Y! Z
' s1 g' t1 H% o0 `4 Q+ |7 [
把C调顺阶六和弦中的3音改为顺阶4音:
; f7 V3 i3 U8 u3 F' a/ ^# R2 h# f5 P; g* v1 A$ X
Ⅰ  C F G A :C6sus4     0 X0 U/ R; L" ~& N
Ⅱ  D G  A B :D6sus4
! D/ y" q( }, h3 nⅢ  E A B C :E-6sus4       (其他写法省略,下同)      ! a$ H' Y' ?/ F7 e3 _' ~7 c
Ⅳ  F B C D:F6sus+4) X' ?, r: R) s3 P7 x
Ⅴ  G C  D E :G6sus4
$ P) u" M2 O9 H5 b. k/ b+ [  {* }Ⅵ  A D E F :A-6sus46 w! Y9 t, q8 Q! e5 P9 A5 T7 m
Ⅶ  B E  F G :B-6sus4 -5
1 `; f8 g" Q+ x7 a; p/ V9 n; k1 m6 p  q
读法省略。
' `5 C7 J, y, s) P$ X+ T8 ]4 ?+ a6 [' y+ ?$ [/ r
橙色部分的X6sus4和弦形态是比较能够被接受的和弦。! [9 r! j: O) B; f% d4 A) p% i* R

2 R8 }) {, y% T! j2 b' r2 w: @/ ]' v: |, j; d4 W
/ i& p8 T' h5 P6 q8 C' e/ `7 {
6 ?, K7 d. A. y$ ^3 Z) y

; v' w3 D) o) s# G- f, }3 G[阶段性小结], ~2 O, b+ B" s/ W
1 G4 e4 k& S$ v, ]& c9 Z; C. M

& E& o: R7 n) G2 O前面我们提到的和弦全部都是调内和弦,也就是严格用大调七声音阶中的音组成的,不包含升re、降la之类的音。$ `5 h! D7 k8 a
+ S- H+ h2 p' n# @( u' x* T1 e4 L
这些和弦包括:
1 `. g+ j, v; Z  @三和弦、六和弦、七和弦、挂二和弦、挂四和弦、挂二七和弦、挂四七和弦、挂二六和弦、挂四六和弦。
( w  R& ]3 i) }, @) b' D" G* V: A0 c. f+ E% |$ t
3 a. i, p/ F  o, J+ A
而do re mi fa so la ti这七个音之间,每个音与它本身以及其他6个音都存在七七四十九个关系,但这些关系总结起来一共有13种,包括:& r# R) p1 H  r9 M! Z. j$ r
1.小2(9)度9 C2 x7 `. U5 b
2.大2(9)度
; l( `7 {% I4 S# q* r1 L3 P. x3.小3(10)度) ~3 J* J- N# e. n
4.大3(10)度
5 l2 ^! F8 I; e) i5.纯4(11)度
4 H! ?, k; x6 O7 I, F% c6.增4(11)度
' }9 A, V: P& w# ]+ G7.减5(12)度8 ~: r" L4 Q7 K. f; V' ~: A/ F
8.纯5(12)度% t& i" m% g3 W) G& j$ p: k& R
9.小6(13)度2 A( z& J( R+ j8 O9 s6 F
10.大6(13)度7 o& s; {" O( T# a' J
11.小7(14)度
+ B" E( |- o# @  h5 M12.大7(14)度
* O3 s% R: ^) o/ L13.纯1(8、15)度1 m5 E9 M+ }/ D

. u. u4 x! t- a" c& b" r其中增4度与减5度是等音程关系,但之所以一个用4度表示,一个用5度表示完全是因为两音之间相隔的音数不同:
2 _8 k# Z- [' xfa so la ti,此时的fa→ti之间隔了两个音,so与fa就用大2度来表示,la与fa就用大3度来表示,ti与fa则是增4度来表示;6 V: @4 b& }% m  @, U4 f. s& h
ti do re mi fa,此时的ti→fa之间隔了三个音,do与ti就用小2度来表示,re与ti就用小3度来表示,mi与ti用纯4度来表示,fa与ti则用减5度来表示。
4 J. R7 I6 `( U! |" y* ^2 d5 n1 I: ^* P$ G/ L: f
fa与ti两个音,不管是将fa置于最低音还是将ti置于最低音,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6个半音,于是出现了增4度和减5度两种表示。
8 q4 s+ E1 Y  |! k& N! S: r0 I/ q
6 Z2 G7 ~) H" Y/ t. I! [7 ]" g) G5 z. y7 y% }& z
最初人们只接受包含大3(10)度、小3(10)度、纯5(12)度、纯8(15)度关系的和弦;/ w9 h" _- t, B  @" j
后来又慢慢接受了大7(14)度和小7(14)度关系;# F& s" |4 C# O- @6 G0 O6 _
再后来又接受了大6(13)度关系;
2 i7 h4 z& i8 s6 A* h6 i4 A最后才接受了大2(9)度和纯4(11)度关系;. z$ J; J# }3 {  o7 i) x% B' n
但一直以来人们怎么都怎么不愿意接受 小2(9)度、增4(11)度、减5(12)度、小6(13)度这四种音程关系,因为它们听起来过于不协和。
7 B5 o, P. d/ f: Q$ P1 q7 G1 Z, V
因此下列14种三和弦(由三个音构成的和弦)、四和弦(由四个音构成的和弦)是人们最常用的和弦:( e* ]1 P  k! g7 R" \" T
a.大3和弦X                 Ⅰ、Ⅳ、Ⅴ级
8 F9 J* V( }: n0 T% ~/ S6 k: Fb.小3和弦Xm               Ⅱ、Ⅲ、Ⅵ级
% f2 L$ g5 |! sc.大7和弦Xmaj7          Ⅰ、Ⅳ级
( m9 O, T3 O1 X1 W. U6 `& Qd.小7和弦X7                Ⅱ、Ⅲ、Ⅵ级
# u; C) L  \- a; q( W1 Ce.大6和弦X6                Ⅰ、Ⅳ、Ⅴ级
: c8 r0 V" _: z( Y. B: mf.小6和弦Xm6               Ⅱ级6 ^* @* F" L' S: Q7 f: R, I
g.挂2和弦Xsus2           Ⅰ、Ⅱ、Ⅳ、Ⅴ、Ⅵ级
. k! G) ^0 x. R4 C  L% Ph.挂4和弦Xsus4            Ⅰ、Ⅱ、Ⅲ、Ⅴ、Ⅵ、Ⅶ级. C% s/ `8 F! |1 j' Y1 I
i.大6挂2和弦X6sus2      Ⅰ、Ⅱ、Ⅳ、Ⅴ级0 Y! K( {6 j7 D1 n! G
j.大6挂4和弦X6sus4      Ⅰ、Ⅱ、Ⅴ级, x6 b! J2 Q( p
k.大7挂2和弦X7Msus2   Ⅰ、Ⅳ级  + K9 G% K5 s" K9 x: o0 z
l.大7挂4和弦X7Msus4     Ⅰ级
0 c+ q) b0 l* J' p& m) c+ B$ Ym.属七挂2和弦X7sus2       Ⅱ、Ⅴ、Ⅵ级     2 R/ v: q& T" e  U% Z1 y6 _! j. P
n.属七挂4和弦X7sus4      Ⅱ、Ⅲ、Ⅴ、Ⅵ级- s+ B, `4 T- Q0 {9 B. `7 N

5 q& o# p# N) f* S( |% x- f) i: s" R6 j) l
而下列这17种三和弦、四和弦和弦是人们不怎么能接受的:
: o" t, _+ Q/ G4 _$ Ha.减三和弦Xdim                                                         Ⅶ级
: i. K) U) ^) m7 ]1 cb.小七减五和弦(半减七和弦)Xm7-5                            Ⅶ级3 @( c3 s0 T( W" X
c.挂留小2音和弦Xsus-2                                              Ⅲ级# A2 \" Y3 S9 c1 m" T1 |. b
d.挂留增4音和弦Xsus+4                                             Ⅳ级
) B; R2 Z* y, g0 c5 q& Ye.挂留小2音减5和弦Xsus-2 -5                                   Ⅶ级) h5 r: g/ x3 c7 Z' b' j2 M! X
f.挂留4音减5和弦Xsus4                                             Ⅶ级
" Z& n! z* u, d; `  V' F$ V; \g.属7挂留小2音减5和弦X7sus-2 -5                            Ⅶ级
. i. {6 @1 U/ E% ]- X( `! gh.属7挂留4音减5和弦X7sus4 -5                                Ⅶ级
0 e" x- G" ?! {- m! |/ ~' Ai.大7挂留增4音和弦X7Msus+4                                    Ⅳ级
+ U) r9 ^+ V  L& G9 z& G3 v9 E( Pj.小小6和弦Xm-6                                                         Ⅲ、Ⅵ级          1 N8 K4 a6 O9 x8 y
k.小小6减5和弦Xm-6 -5                                               Ⅶ级
- P: h5 K% ^! e. W4 p) F1 H! zl.大6挂留增4音减五和弦X6sus+4 -5                            Ⅳ级
' h/ ^8 @  o5 U* I8 z" {m.小6挂留4音和弦 X-6sus4                                         Ⅲ级/ D4 R3 y& Y* ]$ R( A7 H0 \# n: T. U9 e
n.小6挂留2音和弦  X-6sus2                                         Ⅵ级( U6 U( @5 h: g: O8 f9 b
o.小6挂留小2音和弦 X-6sus-2                                      Ⅲ级  Z. F4 Q1 {. k1 k/ |3 l6 W9 x
p.小6挂留4音减5和弦 X-6sus4 -5                                 Ⅶ级
$ K- ^% S/ M6 Q) T- j1 d/ qq.小6挂留小2音减五和弦X-6sus-2 -5                            Ⅶ级
, i* Z) B; V4 s0 \7 H
% M4 M  A8 s7 G- M/ Y
! _# J6 ^5 h" B' y; u8 n以上这些总结出来的被人们接受的和不被人们接受的共31个和弦,是之前我们前面见到所有和弦(转位形式的和弦除外)。8 m5 n; k- n( J1 r, ^! ~( Q8 e7 D
- d& A$ |$ {4 |

/ j0 }  V9 j: s" S0 [$ q/ F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讨论过的和弦都只是最多包含了4个音的和弦,下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包含5个、6个、甚至7个音的和弦吧。8 `0 W- a. J$ R, r8 \8 f2 \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840

积分

2

听众

-73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3840
发表于 2009-7-4 |
[顺阶九和弦、顺阶十一和弦、顺阶十三和弦]
3 S' C' s5 H# b$ r
2 X" B; t# m: H9 K, m3 P/ V音乐家们不满足于只有4个音的和弦,开始尝试用九和弦(由5个音构成)、十一和弦(由6个音构成)、甚至7个音全部用上的十三和弦:
% s, a1 P6 \# k/ Y: j- K如,用do、mi、so、ti、re组成的九和弦,ti和re中间隔开了do。7 t* h: y! \% w# ]# t
第五个音,与根音总是相差九度(可能是纯九度也可能是小九度),被称作九音。
/ O# J0 o( r8 d) p3 L
( u: Y5 ?' }( B6 Y       用re、fa、la、do、mi、so组成的十一和弦,mi和so中间隔开了fa;1 B+ f4 ^  O& Y% g, E2 h/ j
第六个音,与根音总是相差十一度(可能是纯十一度也可能是增十一度),被称作十一音。
) p' M" }# I- C; H( @2 x 1 o4 s& Y9 ], d/ e
       用mi、so、ti、re、fa、la、do组成的十三和弦(第七个音总是与根音相差十三度)。: Z' Z4 j& p( W5 b+ s5 w/ Q: G
第七个音,与根音总是相差十三度(可能是纯十三度也可能是小十三度),被称作十三音。8 \6 Q/ ^1 L6 e5 Y( U% Y4 z6 w
" o! z' F: N9 r0 [' K7 R
在C大调中:( n7 b1 {) Q7 z
Ⅰ级包含do mi so ti re fa la,是一个大七、大九、纯十一、大十三和弦:C7M 9 11 13
+ R& o) t4 Q+ Z4 YⅡ级包含re fa la do mi so ti,是一个小七、大九、纯十一、大十三和弦:Dm7 9 11 13
" _: H$ \4 n; t# g0 ]+ e+ O# l4 yⅢ级包含mi so ti re fa la do,是一个小七、小九、纯十一、小十三和弦:Em7-9 11-13
. k' \8 B1 ?. `2 iⅣ级包含fa la do mi so ti re,是一个大七、大九、增十一、大十三和弦:F7M 9+11 13
9 i" E  ^: R2 d7 oⅤ级包含so ti re fa la do mi,是一个小七、大九、纯十一、大十三和弦:G7 9 11 13: o$ s# p, K& ^( j: t2 h# W
Ⅵ级包含la do mi so ti re fa,是一个小七、大九、纯十一、小十三和弦:Am7 9 11-13
: e- b% g* m5 A+ a- R: nⅦ级包含ti re fa la do mi so,是一个小七、小九、纯十一、小十三和弦:Bm7-5-9 11-13
5 `/ f7 N, D1 v/ e+ h" H9 B - d0 I8 }1 n! q3 {8 @7 v
这种通过一隔一个音的堆叠方式来组合和弦的方法叫做“叠置和弦”,这些和弦因为是完全遵循着大调七声音阶的组成音来叠置的,因此又称为“顺阶和弦”或“顺阶叠置和弦”。
& r9 G( q2 o& J2 t" I
, Y) y# W8 a* w9 d6 s' B" c通过叠置的方式组成的顺阶和弦,其构成的音越多,内部的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就越复杂:既存在协和音程,又存在非协和音程。
3 a4 e4 p' W6 r  X因此顺阶十一、十三和弦往往不能以同时发声的方式演奏,否则听起来极为不和谐,只能一个一个音轮流发声。, \8 @* o9 E; N$ r& }& V

  u/ T) @9 R: C/ o# X; c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人们逐渐接受了和弦叠置理论,慢慢接受了采用“根音、三音、五音、七音、九音、十一音、十三音”来称呼和弦中的构成音的方式,而少用“二音、四音、六音、十音、十二音、十四音”的称呼,如果你见到了称呼六音、四音、二音等等这些说法,那都是比较旧的说法了。六和弦、四六和弦、二四六和弦来自“转位和弦”,它的概念早于叠置理论。
3 x) ]: H! ^+ a$ G( j0 p + ^; q2 e9 g: e8 y6 c5 P! p
当你以mi为根音,叠置一个十三和弦时:
. U8 l* a) g# k$ umi,so,ti,re,fa,la,do
! u" i; ]+ @* t7 ]4 _: hfa与根音mi虽然既是小九度又是增八度,我们还是倾向于称fa为该和弦的九音,而不是八音。
" N( M$ o7 V' fla与根音mi虽然既是小十三度又是增十二度,我们还是倾向于称la为该和弦的十三音,而不是十二音。   u" E9 n- V* C+ P& h; R

' [* q$ B3 O! [# y9 b* m当你以fa为根音,叠置一个十一和弦时:
+ F, ]0 f& D. E% Cfa,la,do,mi,so,ti- ]$ J* q: c1 p, L6 [! Y9 g, a
ti与根音fa虽然既是增十一度又是减十二度,我们还是倾向于称ti为该和弦十一音,而不是十二音。
8 B) `; ?0 v$ ~ 1 O0 Q2 ?* u7 y+ w5 w( `7 p

/ ^: e+ L' p  Z[九、十一、十三和弦]0 ?: j. c* A2 O( W

/ F! D# j& |- X与顺阶九、十一、十三和弦不同,九、十一、十三和弦都是由5个音构成的,且只能是如下结构:
- N7 c; h6 T( A8 J8 X# _9和弦:根音、3或4音、5音、7音、2(9)音
( e/ M2 E* }9 ], v7 q11和弦:根音、2或3音、5音、7音、4(11)音
. J, ]4 W$ `; Z4 u13和弦:根音、2或3或4音、5音、7音、6(13)音
  x9 S; d8 c, ]. Z: ~2 z! U
5 L( I( C( D2 p+ L, d顺阶九、十一、十三和弦与顺阶三、七和弦一样,都是叠置理论范畴的内容,每一种顺阶和弦,都是包含了七个级数的可能情况的。而这里说说的十一和弦不含9音,十三和弦不含9、11音。
: B: e2 R0 c! L, i1 u- X# ?( x, X0 o$ o5 f, j3 B- N: I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大3音、纯5音、大7音、大2(9)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maj9 或 X9M" u& Z: b; y, M. H2 i/ {& s7 x7 h& @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小3音、纯5音、大7音、纯4(11)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m maj11
, M& E0 v0 M/ m  A% J. Z+ L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大3音、纯5音、小7音、大6(13)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13) X! a# Y- u9 O, ]3 P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小3音、纯5音、小7音、大2(9)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m9  H# b0 Q$ D! \4 }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大3音、纯5音、小7音、增4(11)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11- k* @8 K& A1 a  s- g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大3音、减5音、小7音、大2(9)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9-5
# @0 N7 I1 y9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小3音、纯5音、大7音、小2(9)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m maj-9 或 Xm -9M8 r* B. _/ F8 t; u, |! z. G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大2音、纯5音、小7音、纯4(11)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11 sus2,也可以记作X9 sus4( M* z6 w4 w2 T$ [+ W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纯4音、纯5音、大7音、大6(13)音构成,那么它记作:Xmaj13 sus4
. Y: M5 E) l3 j6 ~8 ^" g; F1 }/ o7 w  h
九、十一、十三和弦中的7音也可以标出来,比如X7 9、Xm7-11、Xmaj7 13...等等
' _' _( n. y! q0 {" u
% `5 Z% ]( I# E1 e6 K. tXmaj13和弦又可以记成Xmaj6,但X13和弦不能记成X6。! w- v7 m: M9 ^: d5 A7 Z

# `3 Q9 t2 A- b) n. v, d3 c4 y1 j! j; A0 v% y( v, m
[六九、六十一和弦]' B( \4 x) }% m% B

( m7 M! B# d# T/ Z( r- N9 ^九、十一、十三和弦其实就是在七和弦的基础上加上九音、十一音、十三音。, z6 c3 d6 Y, E# n
如果是在六和弦的基础上加上九音、十一音,则就形成六九、六十一和弦。(注意没有六十三和弦,六音就是十三音)' ~8 s3 J1 j) Y
六九、六十一和弦也是一种包含了5个音的和弦:8 N2 r1 u8 `# d& b/ t' G. s; v
* Z- \2 v3 V$ \' Y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大3音、纯5音、大6音、大2(9)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6 9
! i6 {2 @" t! }4 U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小3音、纯5音、大6音、纯4(11)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6 11. L  L* E( F" @! B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大3音、纯5音、小6音、大2(9)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6 9
% r' M$ n8 r4 D; z% D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小3音、减5音、大6音、增4(11)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m6+11-5( e/ O* n; s% K, a' ?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大2音、纯5音、大6音、纯4(11)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6 11 sus2,也可以记作X6 9 sus4
5 L0 p* C, f4 q8 H+ @! z: j$ h' w3 h% ]& x5 L6 Z9 n+ d

  Y/ ]6 a' e. A% [1 f! V* b2 {. c8 u2 L( h5 h, z8 [9 b7 x4 z% i; O
[add加和弦]+ _% Q1 \9 s8 d# D$ V) E: ]: l  |
9 N  k4 t9 t" q) b5 p
情况①:在和弦中缺少6音、7音的情况下出现2、4音时,以add9、add11的方式记录,有时候6和弦的6音也可以记录成"add13"或"add6"。7 F% b% o" P8 Y1 y' @. L  V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大3音、纯5音、大2(9)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add9# K" G0 T9 p: M% w, f& Z+ c$ A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小3音、纯5音、增4(11)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add11
$ M1 u4 S/ C( P6 Y& _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大3音、减5音、大6(13)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6-5,也可以记作X add13 -5% u# r0 w: f* i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小3音、纯5音、大2(9)音、增11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m add9 add+11! b& K0 O) }4 \
9 _5 u. }: |% ]# w5 x' n! w
情况②:九、十一、十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加上其他9音、11音或13音:
0 @3 m: W# ~! w! _2 g- d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大3音、纯5音、小7音、大2(9)音、纯4(11)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9 add11,也可以记作X11 add9
2 K, I& P/ g  |: S5 A/ l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小3音、减5音、大7音、小2(9)音、大6(13)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m maj13 add+9 -5,也可以记作Xm maj+9 add13 -5
5 q$ F8 ^* h' z, u6 ^. W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大3音、纯5音、大7音、大2(9)音、纯4(11)音、大6(13)音构成,那么它记作X9M add11 add13或X11M add9 add13或X13M add9 add11
/ j/ t9 O6 A( l4 u$ K* p; f.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大2音、纯5音、大7音、纯4(11)音、大6(13)音构成,那么它记作Xmaj11 sus2 add13或Xmaj9 sus4 add13或Xmaj13 sus2 add11或Xmaj13 sus4 add9' N, Y6 }! ~% \) k2 i! I9 |
. j9 ]2 v% ]2 L& |! B* s: ?

/ [  i( k$ K; h9 L情况③:六九、六十一和弦的基础上再加上另一个9音、11音(注意69、6 11和弦中是不含7音的):2 n! N4 K! L# R% Q# q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大3音、纯5音、大6音、大2(9)音、纯4(11)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6 9 add11 或X6 11 add9或Xadd9 add11 add138 M) \. r5 h- r/ Q
假如一个和弦是由:根音、大2音、纯5音、大6(13)音、纯4(11)音构成的,那么它记作X6 11 sus2或X6 9 sus4或Xsus2 add11 add13或Xsus4 add9 add13(add13又可以记作add6)
$ G, a* J; t9 Y  H( x1 q3 r+ x! ~9 ^  a) W& z9 V9 {" h% E

. h% O) |6 z3 D9 a& H+ [到这里加和弦为止,所有和弦的记录方式就都讲完了。
# g' K, _0 D+ u3 q5 E/ `6 |- A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5

积分

0

听众

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09-9-22 |
[转位知识的补充]4 A* a( L7 `' l
; K5 j% {! N* c2 p9 V6 D
假如把含有小2(9)度、增4(11)度、小6(13)度音的和弦当做极不稳定的和弦,那么其他类型的和弦都是相对稳定的和弦。
: W8 O1 ]3 W- a' t6 L& s3 Q( V如果这些相对稳定的和弦组成音不超过4个,那么基本上都可以被另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弦以转位的形式表示出来。
8 _2 {/ l7 l0 a: V" ~2 G" W! A比如一个含有根音、2音、4音、5音的和弦:X24(no3),它看做是以X24(no3)和弦的2音为根音的小11和弦的第一转位Sm11(no5)/X,但这种转位形式只是把二四和弦看做一个十一和弦的第一转位,形态上还是比三/和弦相对复杂一些,已经没有太大的转位意义了,但有时候还是会有人会使用九、十一、十三和弦的转位形式。
9 G5 e( p3 C! x; W/ P* w' D
9 I& R" _; u( _% g- Y( A  i" U$ t: T- L$ m

2 O& ^& A+ L2 \" |  u: E
$ I9 \3 {- i7 y) }! ]6 j[其他音阶上的和弦]. a; y1 W2 V6 D9 M9 h' Z0 y* X

+ S' I1 T  r1 B' h除了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以外,和声大小调、旋律大小调以及布鲁斯音阶也是现代人常用的音阶。$ x8 z  B5 ~5 }
在这些音阶上,又派生出了非常多的和弦,与自然大调一样,会组合出非常多种类的和弦,其中包括自然大调音阶中有的,也包含自然大调中无法组合出来的新和弦:
- @5 R4 n$ s/ {
6 c- ~" K( h! @* {% q
, P& B* J: c: {2 v7 p2 i) Z2 t
# }" R* W# t' }) ]8 r①增三和弦
( y1 b  M# |5 j) O$ @& D& B$ i' {. P& n1 S* O+ u
增三和弦是将大三和弦的5音升高半音得到的和弦:由根音、大3音、增5音构成。
4 w7 _" H# m4 r& u0 N其根音与三音相差大三度,三音与五音也相差大三度,故称增三和弦。7 m# S' s' s( V, Y& r
记录方式比如:Caug,读作C augmented,由C、E、#G构成。
: ~" L9 [) [8 D* h0 p  J" y8 H 0 F. `4 ~3 ]5 X" v/ D9 M5 ~: S/ R
在自然大调音阶,如论如何都无法组合出一个增三和弦,实际上增三和弦来自于旋律小调的Ⅲ级和弦。" P9 G- l. x3 l9 j& h5 d. N6 x
把自然大调的三音降低半音,就会变成旋律小调音阶:8 m" P( Y3 \# g/ J
1 2 b3 4 5 6 72 B+ e& |8 d$ Y6 o( i, N9 x
其Ⅲ级和弦是由b3、5 、7构成,就是一个增三和弦。' L" i4 L: p. o

  m3 g4 ~: l; y3 }& |实际上,把任何一个小三和弦的根音降低半音都以变成一个增三和弦,这样得到的增三和弦可以拿来替代原先的那个小三和弦。理由可以参照后面【和弦的替代】一章。
7 \% J9 j7 Y! u' b6 W" m 8 T) r& D/ T5 A
至于增三和弦中的5音为什么被看做是增5音而不是小6音,这完全是因为在旋律小调音阶中,b3与7之间相隔了3个音:
, Y; Z; Q, N  h7 z: E$ n, hb3与4被看做2度(大2度)
4 x( `4 ^; `5 S" }b3与5被看做3度(大3度)
/ g% i, d9 u+ H! Pb3与6被看做4度(增4度)
0 R, \, B- {$ \b3与7被看做5度(增5度)
: i7 v1 I. p! s5 q" y0 j3 j$ S; _1 Z2 a" |$ {& L" h& l  o$ I
两音间的音程,具体应该被看作是几度,完全是根据这个音阶中的两音到底相隔了几个音来判断的。  c+ _: b) b; ]1 I  |
但和弦理论到了爵士乐中,一切就变了,因为它并不遵循7声音阶,是两条或多条音阶的组合,结果导致有些音说不清是增4度还是减5度。不过在爵士理论之前,某些和弦的种类和叫法是已经定了的,因此,如果能用老叫法,还是用老叫法比较好。) Q3 h5 {. F2 ^0 L. @# S! [

1 l7 ]" H6 @, T, r2 g) Y+ T: L) D7 j: q- V# M9 y% o2 y
※实际上和声小调的Ⅲ级三和弦也是一个增三和弦。
3 J9 [8 [  j, P" y3 `' p' C( `# W1 q) g2 Z% A2 W. w
- O# @: ^/ f& z6 _: c

; D6 B; D! E5 }; b% M- m8 a②alt和弦 与 变化和弦
8 H9 ~# y% G2 P; a6 I4 v. I7 Halt,是英文altered的简写,alt和弦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变化和弦"的原型。在爵士中,这个符号(alt)预示着把由1 2 3 4 5 6 7(爵士中,和弦与旋律被看成是同一种东西,和弦中可以把一整条音阶中的所有音都包含进去)所组成的和弦,除根音以外的所有音都降低半音,得到一个由1 b2 b3 3 b5 b6 b7组成的和弦。 , m0 ]# W! R1 ]: Q9 c$ u7 {
旋律小调(1 2 b3 4 5 6 7)的Ⅶ级调式(Mode):7 1 2 b3 4 5 6,其实就是一个1 b2 b3 b4 b5 b6 b7型态。
1 K' w( @6 N, K3 I  j9 Q按道理来说旋律小调的Ⅶ级应该是由7 2 4 6组成的和弦,也就是与自然大调Ⅶ级相同的和弦,但为了突出旋律小调的特色,往往将根音与5音之间的小三音"2"改用减四音"b3"来代替,变成了由7 b3 4 6组成的和弦,"b3"是旋律小调的特征音。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属七减五和弦Ⅶ7-5,这个和弦又被称作alter和弦,因此又记作"Ⅶalt"。"alt"可以说就是旋律小调的Ⅶ级和弦特征符号,就好像"ψ"是自然大调Ⅶ级和弦的特征标志一样。/ _3 T* Q6 z* U8 r$ ]
, |  t+ [4 d; S/ d! E3 ?/ I' }
Galt和弦读作:G altered,由G B bD F构成。
3 K2 E3 V. p/ T1 [; W或者也可以写作:G7-5、G7 b5,读作G seven,sharp five。
, s! i) p/ _; S" f- z# _, E7 a, V& g( \5 f' u: z7 X0 F5 E
alt和弦可以拿去替换属七和弦,因为两者只有一个音不同。
7 E7 y, P6 a, g) K8 t
, {" |1 X6 d) I9 v, O7 B- c# P# X/ P7 W* R; m2 a- n# H  G

( D4 v1 W) y$ K( v6 B# p2 B3 w事实上平常人们所说的“变化和弦”其实主要是指所有包含减5(12)、小2(9)、增4(11)音、小6(13)音的和弦,旋律小调的Ⅶ级和弦只是众多变化和弦的其中之一罢了。
' i2 G6 h9 O# G0 v1 C7 {" C
& }' @6 B0 C! a( W度数音程的基本种类(13类)在一开始我就已经写了,现在再巩固一遍,包括:7 \2 I* i) D5 \% n6 P1 \& J' [
①七个 基本的度数关系:纯1(8、15)度、大2(9)度、大3(10)度、纯4(11)度、纯5(12)度、大6(13)度、大7(14)度
0 T5 c. g1 f/ |; t' Z) x②两个 人耳比较能接受的度数关系:小3(10)度、小7(14)度
% R( d. b2 b9 {5 Q3 i9 H2 }③四个 人耳比较不能 接受的度数关系:小2(9)度、增4(11)度、小6(13)度,还有减5(12)度。  a0 c& c( F# F9 C& z
增4度和减5度的区分方法是:看这两个音在音阶中到底相隔几个音。
) Z/ W1 ?% J; `' J; ~+ U
4 M: p1 ]: w3 X1 C也就是说,如果和弦中出现③中的音程关系(减5度除外),就可以称这个和弦是一个变化和弦。
! p# l$ }) J' f7 n% o5 m4 E( @% }
0 c" Z8 J% M: p" H3 R# `+ X8 ~8 }
$ ?+ s' Z* |  V0 g+ @关于旋律小调,本文不作详细介绍,我会另写一篇《吉他手爵士乐理教程》(已起草,写完会给出链接),在那里详解旋律小调及其应用。1 \, |) |  u5 Z& F. Q
; |8 y1 w8 S# u+ f
% f; d5 T7 k" W: y+ l7 _" B3 h' C
' K0 B! \" [& w. g: X% b; r
③属七增五和弦* h3 Q* ?& S- j- _; R, |  q
有一种特别容易与增7和弦混淆的和弦是属七增五和弦:
. J6 R  b' F; R  PC7+5、C7#5、C7/5+,读作C seven, sharp five。
. C' ^4 c( I5 R- w! U这种和弦所包含的7音是小7音。- {( `* c: [+ G, O. b! E

) y" E" |; V2 [1 W增7和弦是旋律小调的Ⅲ级和弦(b3 5 7 2),而属七增五和弦来自布鲁斯音阶。
) Y0 {4 o" x9 `8 H3 ]/ Z6 X' \' z$ X2 [
布鲁斯音阶时一个在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上加上3b、5b、7b3个音所组成的新音阶,而3b、5b、7b又被称作布鲁斯音阶的特征音。
+ u$ d+ d3 H, f9 E, G# V  [4 [3 X
7 N# D2 t  U1 \" ?8 u: G4 y
  r* M/ S1 n1 ?- F/ ?; }* S
3 t. I9 X8 ?1 o9 ^
! \7 b2 T' y: ]2 O: @6 i9 x④属七增九和弦' A9 `% p0 ~- }% t
属七增九和弦未必在其他乐器上很常用,但它绝对是吉他上非常常用的布鲁斯和弦之一:
# C1 w# }2 O5 Y2 s! a/ a' z8 z( f比如一个E7 #9和弦,在吉他上的按法是X7678X,一弦和六弦省略不按,此和弦5因被省略了。
6 K4 ^; U# j" {+ p3 oE7 #9和弦的读法:E seven sharp nine$ b1 t8 n- {2 J" v7 G6 H" A# K7 g  b0 T# }
或者也可以记作E#9和弦,读作E sharp nine,也就是九和弦的一种。: t+ |; {3 z! ?( r0 }7 E/ E0 f
! g0 v0 ]3 y; e& I5 c
在大调音阶的Ⅴ级和弦5 7 2 4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布鲁斯特征音7b,从而得到了Ⅴ7 #9和弦。: k- l/ Y& q& ~# d4 L, t$ J4 J9 a8 L
" @% u/ _: P9 v. }0 k( A
属七增九和弦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所包含的增9音。7 P! ^+ q& e' ?/ g5 g4 c  s. N
一般来讲,9音只有大9和小9这两种,增9音我们一般用小3音来表示。% w# v/ L2 Z* \6 u
但属七增九和弦的问题在于,它即包含大3音,又包含小3音。
  W5 o, l) A( J8 E但在一个和弦中,为了便于记录和弦,音乐家们普遍认为3音只能有一个,因此3b音被改为增9(2)音了。
: ~8 O6 Z3 s' y( Q5 b
5 h, s# Y, p2 X, A0 f0 c9 P( b4 o
$ P% P; |' ]% Z. k, [( o. k/ M+ L+ T$ N( @9 R" g( T7 W2 h) g, Q

, k2 C+ o1 F/ }  v( V2 n) g⑤减七和弦dim7& M+ k5 p( G) \6 D  \) p9 I  p
减七和弦是在减三和弦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减七音(注意不是小七音)所组成的和弦,减七度在音程上等于六度。
& Q( L9 T1 M( g8 j比如Cdim7和弦,是由C bE bG A 组成的,读作C dimilished seven。
0 }; e1 ?+ J+ L& b' ]6 ]) c4 r$ S  e4 Y& g5 P" ^; z
减七和弦来自于和声小调音阶:. A+ x: s, O" t, f; n' A% ?1 i
1 2 3b 4 5 6b 7,也即是在自然小调1 2 3b 4 5 6b 7b的基础上升高Ⅶ级音所得到的新音阶。
% F( b+ m9 F$ w
0 U* }% i: w* L4 P% I3 G. v而和声小调的Ⅶ级和弦7 2 4 6b即是一个减七和弦,其七音6b是个比小七音还低半音的减七音。" Z9 }  d/ j. c  }

8 ~9 q% O, e7 J7 a/ k0 j! q+ [: x) ^4 Z$ }$ J0 |, ?7 n
如果在自然大调中使用减七和弦,那么无论如何都会产生调外音,因此常用于转调。/ O* H5 B0 p' m5 Q# A
我还专门为了减七和弦特别写了一篇文章:
8 P/ b$ A( r; R7 x9 n4 B《有趣的减七和弦》http://zilchcarnon.blog.163.com/ ... 405972010715873227/7 a  |8 p5 {, N/ I4 E5 \

) L: @% J4 _4 Z2 J+ R减七和弦Xdim7与小七减五和弦Xm7-5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减七音,后者则是小七音。
3 [5 d" U& K+ g0 q4 a! ]! Y7 W因此小七减五和弦又被称作“半减七和弦”。% \2 X+ U) K- C3 O

& }- q$ \! [# S$ {0 |% n! R3 S
$ G+ [. [' z% \: o②增七和弦3 F" x+ m  k' P3 s8 R' C

8 C% y3 \2 [3 {6 B5 z# F4 s在增三和弦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大7音就可以得到增五大七和弦。2 N6 H- R* Y5 h" Z7 h6 B! q+ i
如Caug7,由C E #G B构成,读作:C augmented seven。
- ]1 m: @3 }$ W/ H, d4 n# w, P也可以记作C7M#5、C7M+5、C7M/5+,都读作C major seven, sharp five。   S* ^. x0 n/ S3 [! h' H9 Y; K
增七和弦来自于和声小调的Ⅲ级和弦(3b 5 7 2)。1 X' {3 t. u+ D) U
7 A# G1 k% l3 f& [  M- v0 Q

; T4 }4 X8 r0 v$ l) R; ^8 Y9 P3 u& _; h
& j/ W4 w  Q+ g& a1 f& d% i
[有关和弦的记录方式]9 }% b! k9 L. @4 P8 s
9 d' M" g! j0 u7 a
大体上在记录和弦名称时,大3音和小3音是以"m"区分的,大7音与小7音则是以“maj”区分的。/ M9 ?7 i: B% y. b8 H0 K" z8 t
在3音不存在的情况下,2音、4音可以考虑用sus2、sus4的形式记录;如果3音存在,那么只能把2音只能看做是9音,4音看做是11音。
7 n9 @8 X  }5 B* v' W/ H! K在7音不存在的情况下,6音可代替7音的位置,记录为六和弦。但如果7音存在,6音一般就被看做是13音了。
4 X* M( N8 n! c# k% U4 e* l) O7 A- V& y3 W& r
2(9)音、4(11)音、5(12)音、6(13)音需要升降的话,一般这样表示:: h; g; r. O; U/ N
①在最后加个斜杠"/"加上"数字+",或者斜杠"/"加上"数字-"。如Csus2/2-、C7M/5-、C7/5+;
8 r6 U( T+ W6 t6 f. b  i②直接在数字旁边写上"+"、"-"。 加减号可以标在数字左边,也可以标在数字右边。本文统一标在数字左边,如Csus+2、C+5、C-6。
0 K( V/ ?) \$ ]- m$ g: O0 Z: h③直接在数字前面加"#"、"b"号,升降号可以标在数字的左边,也可以标在数字的右边,亦可以标在数字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本文统一标在数字的左边或左上角,如Csusb2,、Csusb2、Cm7 b5、C7M #5。! V& z) Z( r% ~: P/ ?" a2 T

1 J. |6 B( c" X, v3 Y在读法上,不管是#D还是D#,都读作D sharp,不管是 b5还是5b 都读作flat five。
8 S: g" \" P+ y有人会将:比如"-5"记录成"5-",在写法上这种都是无所谓的,不过在读法上都是flat five。
* u: V% [# I. ~! \7 _, s% V#G7-5和弦读作: G sharp , seven, flat five 。% D* o9 T. A& y; Z2 s* L& |
9 I$ g# V8 U; v

9 u/ n* C7 P6 O1 o! D2 V0 g在过去,人们对于度数的记录是极为严厉的:增4度就是增4度,减5度就是减5度,不可以相互转化。但到了现代,由于音阶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含糊,一首乐曲中可能使用了好几种音阶,甚至作者在作曲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传统音阶以及调性,只是单纯把12个音通过各种方式排列组合起来。这时候度数的说法也就变得越来越含糊,此时也开始有人使用增5度、增6度、增2度的说法了。
8 c0 F7 \  q/ z5 K  \3 L% e# @4 l( p; |: J/ v* K
比如一个十一和弦:X11,你还可以把这个十一和弦的小7音看做是增6音,记作 X+6 11,这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 D/ J) X2 Y+ ]0 g
6 w0 K1 c' d3 S1 L% C, B* Q
! q' Z: ^* q5 S/ B6 s! A
5 K- \, [1 N5 l记录和弦标记中的数字、符号等的顺序,从左到右应该是:' S* t$ K# ?- m7 Q
①根音root
2 O4 v$ s2 L( }# `②大3和弦不标记,小3和弦则标记"m"
* x, k  w% h' y) F③六、七、九、十一、十三和弦的标记6、7、9、11、13、maj7、maj9、maj11、maj13(或maj6)等0 g% A" X) r  l" x
④其他加音add
3 C- D, c) `( L2 D; [⑤挂留音sus# U) `7 U/ R, |3 D9 o
⑥减5音”-5“
; M0 y0 p8 J  w' i1 T' j⑦斜杠”/“加上转位和弦最低音2 [  F9 W4 n6 E4 f- \( g) M
+ w+ O) Z' u5 D; b
其中④⑤⑥处在并列的位置,左右顺序无需计较,也可以分别在右上、正右、右下角的位置在同一竖列标记。" w+ h# k# w+ f+ J1 h
⑦除了在最后用斜杠外,还可以标记为括号"(on 最低音)",如果这么做,那么与④⑤⑥位置并列。, p8 J9 P' A9 a: f- V
  N5 u* Y& ~) O

* ^% w7 I9 k* u, i& h0 w" t) v$ X5 r
[一些简化的标记]
$ c' x7 l3 D- s6 ^' I2 x' W+ q/ h& V8 T
爵士乐手们常常使用一些较为复杂的和弦,为了把这些复杂和弦的记录方式简化起来,使用了一些特殊符号来代替原来的记号:
0 [( j/ }' B2 o"-"表示小三"m";
, N: y; w1 B$ g2 P* L( D' V"△"表示大七"maj7”或"7M“;! X! j: W0 S! V+ G, C1 ~* ^
"ψ"表示小七减五"m7-5";& b' s& l% z2 R& W7 B, z5 v
"alt"表示属七减五"7-5";) a2 h! p) F8 {) y/ P0 ?
4 p7 M% Z7 Q6 E5 ?3 D, a
再加上下面这些符号:
* S; B# @7 w( t/ i* x"dim"表示小三减五"m-5";8 j+ N% a7 i( j# q4 \( b
"dim7"表示小三减五减七"m6 -5"" C" I! r; u2 P
"aug"表示大三增五"+5"
& {. |( [! S+ C# q& ~"aug7"表示大三增五大七"maj7+5"
. b& z" O! V1 \  _- @8 O9 e1 T3 n. _; h, m2 U
我们可以2 D; a% U+ h* W$ c# z

5 N3 j1 J! z' I0 N; ?- ~[练习记录和弦]! g2 f7 F3 N& V# S# t$ X
) O/ t% [3 D2 ?* c; S& [
请试着写出下列和弦的名字:
) i9 a% \  }& B$ c4 P% w( a. p1 M0 u
①由E G B C D构成的和弦(根音、最低音为E)。8 R+ c" r& R0 [( M; z. R

$ ~7 X6 m3 k0 j6 @! `5 _0 c2 h! i②由G A #C D F构成的和弦(根音、最低音为G)。* e& v0 Z. I6 r0 G6 ^$ n' s
; A0 x5 j+ \# r5 S
③由C D E G bB构成的和弦(根音为C,最低音为G)。
: L9 v! K' |! R8 B2 t$ j% O$ U( F) y2 ]: T5 T1 O5 g4 [* l
④由B #C D bE F A 构成的和弦(根音、最低音为B)。6 a  k1 v3 S1 E
4 x- v, Q; o, k( j8 b# Z4 Y
⑤由bE G B C D构成的和弦(根音、最低音为bE)。
% @( r9 u6 _+ L+ Z4 W1 k9 E( R& \  k( K+ @' ^3 V9 Y

& D, C9 V% r. Y+ r参考答案请按ctrl+A
5 e0 t- a# \# D# L! L" p) {% h
  i! F  T- X7 v2 G2 ~①Em-13
* J' f) p$ E7 ^, ?1 N! {# j②G+11 sus2或G9 sus+4
0 S/ j: A/ Q4 H- U& o) N. }+ ?③C9/G8 h1 m; y5 l% y  }. {, I
④Bm9 -5 add-11 或Bψ add9 add-11
# h- N* c' L) h) S⑤bEaug7 add13或bE7+5 add13
# p' S' ~' C* w. j( g. ^3 d; D# U8 h8 Y) c* l5 S! V: E1 @

! e2 P+ ?; @+ b/ g: `! K3 `) o5 E参考答案不是唯一答案,+可以也写成#,-可以写成b。' k: G) p  x* T$ X
"-13"也可以用"+12"来表示,这都无所谓,但还是建议主要使用9、11、13音。
$ D( |" J  @* I& E1 p# X5 X  S如果和弦中没有纯五音,那么最好把小6音当做是增5音,或把增4音当做是减5音,尽量补充5音。0 p2 l+ ]5 ~  H$ N

' X4 j( z: e8 @0 U! i% o0 a( B3 e8 v  V
【和弦的稳定性】
' v. N+ Q# I+ r+ J( x$ I
/ m. {2 _6 g' K& `/ P2 E0 s和弦本身没有绝对的稳定与不稳定,只有相对的稳定与不稳定。
' L4 A5 L6 n, t2 ~ ) ?2 E9 z7 H+ A; f& \9 e  a
从功能的角度看:
) p4 P* v! R* g主功能组和弦:Ⅰ、Ⅵ级
# S7 {2 E; C" k+ a" z下属功能组和弦:Ⅱ、Ⅳ、Ⅵ级
3 c: `0 }& \0 c3 j) J7 `属功能组和弦:Ⅲ、Ⅴ、Ⅶ级
+ D) u( A# u; d  f: j+ r" }主功能组和弦最稳定,下属功能组和弦比较不稳定,属功能组和弦最不稳定
7 ?: p- ]9 D/ b6 E! z. i* o 8 h  Q& n" w5 B2 ~
从和弦性质上来看:- P- k1 ?& F" b) ^" W
Ⅰ、Ⅳ、Ⅴ级和弦是大和弦,大和弦最稳定/ ]  p) B9 H( p) [; r
Ⅱ、Ⅲ、Ⅵ级和弦是小和弦,小和弦比较不稳定
5 ~8 Z* q8 i0 {" vⅦ级和弦是减和弦,减和弦最不稳定 . Q  |" p/ B; j$ h  t! i# t' d
; [: S3 \( i, K7 U& d8 @
从转位的角度上看:/ O3 @' c# S* C. U. D
大和弦的原位比转位稳定
; d' o3 _$ z% I小和弦、减和弦的转位比原位稳定
5 [' F. d, T! J  k
3 _: M% S5 v) \在传统音乐中,一首曲子倾向于“稳定→比较稳定→非常不稳定→稳定”的走向。
  l) l: F& C3 _我们在编配和弦时,往往应该考虑歌曲此时所表达的情感,如果是开朗积极的,那么应尽量使用较稳定的和弦,或者使用某不稳定和弦的稳定的转位形式。/ a; z( H. ?4 H3 O2 ~2 f
. N7 W: _' [6 R; o  w( O2 K& P0 `9 v
  # K% C) X# o( T0 L" x
【音乐上下行xíng】
' |% ~2 z) E* Z* W9 {# X 2 S% _' I( O' K  A9 d$ f+ i
在同一组do re mi fa so中,旋律从do变成了re,我们称旋律上行了二度或全音;旋律从re走向fa,我们称旋律上行了小三度。旋律从fa走向mi,我们称旋律下行了小二度或半音;从so走向do,我们称旋律下行了五度。
8 Y" D9 v0 c. G! S2 K“旋律的上行或者下行”这个句子的意义包含着这从一个音变成另一个音的一整个过程。比如一段旋律是 do mi so la,我们可以称这一段是从do向la的旋律上行,旋律上行的过程中,音一直在上行。
6 G/ z. E! I) {8 O# N% P如果一段上行或者下行中音与音之间的音程关系相同,那么我们就可以称它为“XX音上行/下行”。比如旋律走向是G A B #C,那么可称作为“由G到#C的全音阶上行”或“由G到#C的二度音上行”。1 v8 Q+ O  Q4 i' {+ y  S
) s4 t% p+ `8 ?8 N

6 d/ u/ x  Q4 F; f0 I0 d; r【半音的吸引力】
$ ]. ~, P  ~4 m/ @6 W
9 Y  V9 m) \  l当我们按照音阶顺序从do演奏到ti,当演奏到最后一个ti的时候,你会感受到那种强烈的乐句往do走过去的倾向性。. _# ?. n5 G( D* |* `
这种感觉就是:当你演奏ti的时候,你觉得ti非常不稳定,无法作为曲子的结束。而只有在ti之后再演奏一个do之后,才能感觉这段乐句可以结束了。
; D; I5 C1 f. l8 R
! G% K7 S" N. [. C在大调音阶中,mi与fa,ti与do是半音关系。8 a$ @9 O% w5 a" m7 a7 I
演奏fa的时候也是的,总有一种旋律要往mi靠拢的感觉,
: z% ~0 [1 g% |& \6 ^* O
9 g" {: ]7 }% M) A8 X: K8 f当然了,你可以在乐句中使用b2。调外音的加入,不管是加在伴奏和弦中还是旋律中,都会使得和声进行显得非常的不稳定。这种不稳定就表现在旋律有一种倾向于向1或者2进发的感觉。: o$ [& k; d6 o3 P" n
# N# p& S) f* o& s  E
这就是半音强大的吸引力作用的结果。
' W+ \9 v; y+ j& H2 y+ z: o: T
' i& x8 d1 c5 ~  }  r. V$ X, T
$ G4 |/ z  }5 W0 R1 j3 G- q, K7 A1 H3 Y& A' ]: c# p# ^* z
【和声解决】
8 k" ~' \' \% W( n
' |- p$ I4 B. w2 E! R
/ Q5 }$ k' D, h* v/ O+ T5 T( |和声解决是音乐家们喜闻乐道的事情。
$ X! B- x' Q9 Q3 V# i
& i# v8 ~& Y$ y3 I在音乐中加入某个不协和的和声,这个和声本身相对不稳定,但它其中的某个音如果向上或向下移动半音之后则就变得稳定得多了。
( E) L, G) I5 T9 |8 T9 E! D
& B' w) U0 A- R7 g2 B这种从不协和到协和的变化过程,称为"解决到"。
: H5 T# j6 H9 b; |; r* J4 t3 E! Q# |1 P
比如在C调使用一个不协和的C7和弦,然后在C7和弦之后使用一个F和弦,让C7和弦中不协和的小7音bB,移动到了A。这个过程中,bB由一个不太稳定的小7音转化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大3音A。可以说,这段乐句是”从C7解决到F“,或者说是”用F解决C7“。
- N& L. T' v+ j( Q, C7 K3 ?$ ]
) e2 l9 G( T: S1 T# o# y首先制造出一个不协和感,然后再通过半音吸引力的效应将不协和音程解决到协和音程,或者说是将不稳定和弦解决到稳定和弦,是每位作曲家的课题。
2 |  z* n* W% j! _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5

积分

0

听众

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09-11-20 |
顶顶顶顶的顶顶顶顶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4

积分

1

听众

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09-11-25 |
顶顶顶顶的顶顶顶顶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5

积分

0

听众

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09-12-7 |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5

积分

1

听众

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09-12-27 |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