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音频应用 首页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电影 《1917》: 声·光·乐 的电光火石 --奥斯卡最佳音响效果的“实力”

2020-8-31 20:28| 发布者: d78580| 查看: 2659| 评论: 0

摘要: 1917:荣获奥斯卡的战争片2019年奥斯卡最佳音响效果影片《1917》最近在国内院线上映。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其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以及大规模的真实还原场景;使其在许多相似的战争历史片中脱颖而出。然而作为最佳音响 ...
1917:荣获奥斯卡的战争片

2019年奥斯卡最佳音响效果影片《1917》最近在国内院线上映。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其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以及大规模的真实还原场景;



使其在许多相似的战争历史片中脱颖而出。



然而作为最佳音响效果获奖作品,《1917》的声音和配乐处理也十分值得我们的关注。







电影情节由真实事件改编,故事通过小人物,来讲述大事件。



再一次提醒着人们战争的无情与残酷,以及人性深处的反省。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与英军在法国作战的前线。







那是一个无暇理会春天的四月,英国士兵 Schofield 和 Blake 被派遣前往前线;



阻止一场早已被设下陷阱的进攻,拯救1600名士兵的生命。







影片的视角由两位男主角的行程展开,大肆展示了战争血腥的暴力美学;



“豹尾”式结局意犹未尽,于是更加体现了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配乐大师 Thomas Newman 倾情联袂





影片对于声音和配乐的处理是一大侧重点。



著名电影配乐家 Thomas Newman ( 代表作有《肖申克的救赎》、《第六感生死缘》、《闻香识女人》、《机器人总动员》、《007》等)为电影创作音乐,无疑是锦上添花。



同时,配乐在本片有着独特的关注点,出于对一镜到底这一拍摄技法的配合。



影片的音乐除了烘托气氛,表达情感,更有承上启下、连接场景切换的作用。









声音与镜头:承上启下相辅相成





用声音制造氛围,是电影配乐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



举例来说不安焦虑的脚步声、摩擦声 rustle、呼吸声几乎贯穿了整部影片的进行。



影片虽然近景和中景居多,但是在某些全景、远景中,也能听到脚步和轻微的摩擦声,使整体音频呈现持续性。









另一个制造气氛的配乐技巧,是大量使用低音鼓点加较为单一的长线条旋弦乐或pad。



这样的气氛配乐缺乏旋律性,即使是过场戏中的旋律,大多数是均为半音的模进和不协和音程的运用。











音乐手法配合画面手法,这一点在影片中也有十分浓重的体现。



绝大多数的场面之所以震撼人心、令观众无法释怀,都是因为在多重感官上的巨大冲击。



影片中,给人影响最深刻几个尤其安静的场景,都用了极端的安静来烘托极端的喧闹。





 

然而,最让观众印象深刻,也是最体现电影作曲家功力的,还要数渲染情绪的场景。



第一处情绪爆发点,来自男主角Blake牺牲时的愤怒与无奈。



此时的配乐处理中,环境里的音乐停了,只剩下风声、火声和Scott沉重的喘气声。



这里是重场戏,但不是影片的高潮,没有特地调动观众情绪,目的是压抑此刻的情绪,让观众一直带有压抑的情绪,为接下来的篇幅做铺垫。









紧接着,Scott 遇到英军同伴获救搭车:这时音乐与群杂的比例是一样大的,甚至音乐更大一些。



音乐是悲伤的也是影片想让我们注意到的,它表达了Will失去兄弟后内心的痛苦。

而悲情的音乐与其他士兵懒散的对话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推进剧情节奏的技巧

       

 接替这一段巨大起伏情绪的,是大篇幅的黑暗与寂静。



男主角 Scott  孤身一人进入教堂,枪声持续出现,频率加快,音量变大。



音乐不再是气氛音乐,它的鼓点随着枪声的变化,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大声,逐渐提高整体影片节奏。







   

影片的画面、配乐、情节在教堂爆炸时进入一个大高潮,被前面所铺垫的黑暗与压抑烘托至一个极高的情绪点。



全片音乐最丰富的地方从01:08:00左右开始这一段,画面中光与影的结合;



男主在战火交错的废墟里奔跑,时不时有炮火落在脚边,有战斗机在天上盘旋,暴力美学非常巧妙。







音乐此刻需要制造庞大的效果,配器用了完整的交响乐团;

和声用了很多离调大和弦以及小调突然转大调的技巧;



加上铜管乐器本身强调的辉煌感,给人安全感,甚至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



不难发现,配乐与炮火声是卡点的,运用了音响音乐化,炮火声和定音鼓重合在一起,把音乐的层次再往上推一级,同时将情绪的爆发做到极致。




音乐震撼直击心灵





 影片接近尾声,气氛又变得悲凉、紧张。



九死一生的男主角 Scott 带领着观众来到了一个情绪的缓冲点,再一次给人心灵上的震撼;

一个极具仪式感与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



长达三分钟的男高音独唱,基督教歌曲 “ I am a poor wayfaring stranger”。 



歌曲本身是基督教中对于死亡的一种理解,此时此刻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神圣的同时带着对战争的讽刺。







     “I am a poor wayfaring stranger

While journy'ing thru this world of woe

   Yet there's no sickness toil nor danger

      In that bright land to which I go

      I'm going there to see my Father

      I'm going there no more to roam

      I'm only going over Jordan

      I'm only going over home”



   



每一个踏上战场的士兵,都深知无法左右自己生死。



电影进行到接近尾声,侥幸冲过一道道难关的男主角内心已经在崩溃边缘徘徊;



同时久经沙场的士兵们懒散麻木目空一切。



清冷使歌曲更悲凉,悲凉使人心更忐忑,此时此刻运用这首歌曲,正是做到了这一点。    

尾声:技巧与情怀



温暖充满希望的弦乐在影片尾声又缓缓响起。

当Scott精疲力尽地再次倚着树坐下,观众们的情绪久久不能从震撼中抽离。







然而优秀电影制作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所有的技巧 —— 拍摄手法、配乐、声音处理、画面构图等等,都是为电影故事情节精神本身服务。



所以当我们重新整体地、感性地体会和回味整部电影,它给我们带来的反思,才是电影艺术的更高意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原创周排行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