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hongchy 发表于 2006-10-23

不同频率的声波给人的听觉感受

人耳的可听声范围为20 Hz~20 kHz,不同频率的声波给人的听觉感受是不一样的。在不考虑其频谱分布和音型方面因素的情形下,比较明显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64 Hz 以下的频段,人们对它的感觉比听觉灵敏。因而它给人的印象是空气的振动感。此频段的声音如果没有一定的响度,人耳一般是听不到的。
◆频率在80 Hz附近的声音,人对听觉的灵敏度与感觉差不多一样。此频段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即使其响度达到很大也不会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并且,又由于它能够产生极强的“重感”效果,因而它可以给人以强烈的声场刺激作用。
◆500 Hz以下的频段,很容易由于其“嗡嗡”的声响而引起人们的烦闷心理,这就是所谓的低频烦躁效应。在此声频段,频率越往低,其效应就越不明显,当频率低到64 Hz左右时,低频烦躁效应就完全消失了。
◆800 Hz附近的频段,由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噪声集中占据的频段,因而它让人产生明显的厌烦感。如果声音中800 Hz频段很强,会明显给人以一种嘈杂、狭窄的感觉。
◆2800 Hz附近的频段,对声音的明亮度关系最大。只要将此频段声音稍微加强,即可明显增加声音的明亮度。
    由于音响的明亮感特征比较通泛,它与坚实、圆润、清澈等音色特征都有关系,因而能产生明亮感效果的频段非常宽,在500 Hz~7500 Hz之间的频段内都对其都有影响。只是频率越趋向500 Hz,音感就越坚实,越趋向7500 Hz,音感则越清澈。()
◆2500 Hz容易使音响产生“发扁”的感觉,4500 Hz可使某些声音的穿透感增强,而6800 Hz则可形成尖啸、锐利的音感效果。
◆3400 Hz附近的频段,是人外耳道的共振频率。因而人耳对它的听觉灵敏度最大。同时此频段也最容易使人产生听觉疲劳。
◆6800 Hz附近的频段,由于是3400 Hz的二次谐波,因而它也易于使人产生听觉上的疲劳,只是与3400 Hz相比,它所引起的疲劳更趋向音感效果方面,而且也有明显的尖啸、刺耳的感觉。并且,上述两个频段上的声音响度如果过大,人耳是很难容忍的。
◆7500 Hz以上的频段,其音感清澈纤细,即使其响度很大,也不会产生像6800 Hz的尖啸音响,因而它给人的音感要比其他频段好得多。甚至,它可以单凭其声场效应,给人以清新、宜人的感觉,此感觉效应在12 kHz频点处最为明显。

为了描述的方便,我们常把可闻声分为基本的四段,频域界定和音质描述如下:
低频段(<150 Hz),它是声音的基础;
中低频(150 Hz~ 500 Hz),它决定声音的力度;
中高频(500 Hz~ 5 kHz),它决定声音的亮度;
高频(高于5 kHz),它表现声音的色彩。

鹰歌 发表于 2006-10-23

不赖不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同频率的声波给人的听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