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tirun 发表于 2004-3-29

你会织布吗?——配器趣味知识(六)

“织布”?是的,配器,就是在织布。你看:我们给一首乐曲制作配器,不是要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往前进行吗?这种在时间上的纵向发展,就好比是在织布时设置一条一条竖的经线;而配器时运用多个声道,对每一种乐器的分旋律进行细心配置,让原来单声部的主旋律在空间上获得丰富的横向变化,就相当于在织布时织进一道一道横的纬线;将乐曲配上强劲的节奏,就好比给布匹织上条纹或格格;用各种乐器对乐曲进行润色,按照乐曲的感情发展施展它们各自的特长,就好象是在布匹上添加各种美丽的色彩和图案……。因此配器过程,就是通过各声部的纵横交织,通过各种乐器功能的有序展示,将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逐渐“织”进乐曲,将单旋律乐曲逐步“织”成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的过程。当一首乐曲的配器终于完成,当那丰满的、壮丽的、美妙的、和谐的乐曲逐渐回响在我们耳边时,我们仿佛会看到一幅经过精心织造的、色彩饱满的、精妙绝伦的、赏心悦目的华贵锦缎,也正同步地、慢慢地展开在我们的眼前!——你看,织布与配器,二者在原理上和实际操作方法上是多么惊人的一致!其差别,仅是有形和无形、视觉和听觉的区别而已。

——现在,你能接受配器中的“织体”概念了吧?配器织体的类别是多种多样的,它与商店里布匹的品种琳琅满目、色彩万千是同一个道理。配器织体的完成过程也是复杂的,但是我们无须被它的复杂所吓倒,因为概括起来,这一过程无非是对“旋律、节奏、和声、音色”这四大要素的认真选择。只要我们在配器前对乐曲将要展现的情感色彩进行认真设计,在配器时将上述四大要素恰如其分地、认真细心地运用到乐曲中去,那么,再复杂的织体,也会通过你的伏案制作,成功地展示出来!

下面,就请你为《北京的金山上》三小节的前奏“织”一匹布吧!

caitirun 发表于 2004-3-29

nidi效果和“织体”设计说明



——才三小节!是太短了点,但就算是解剖一个小小的麻雀吧。

我对这三小节的“织体”是如何设计的呢?上面说了,设计织体,主要是对“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四大要素的选择。我对这三小节的选择意图是这样的:

一、在旋律上,除了用第一声部演奏主旋律外,还设计了第四声部的副旋律(或称“复调”)与之相呼应,一快一慢相结合,在展现乐曲欢快特点的同时,也始终贯穿藏族所特有的凝重感(有点藏族举行仪式时吹响的大喇叭的意思)。
二、在节奏上,设计了由第三声部低音与第二声部弹拨组成的和弦节奏型,这种“和弦”是非常简化的,主要突出的是强弱拍的分奏效果,以增加藏族乐曲的舞蹈气氛。
三、在和声上,一是让第一声部使用八度和弦,以增强主旋音量、增加厚重感,二是在第四声部运用四度和声,突出东方民族的特有风格。
四、在音色上,在缺乏对应的民族乐器的情况下,选用了你所看到的低音大提琴、十三弦琴、大贝司和法国号,至于在展现特定情绪方面的真正效果,就请你来给予评价了。

我真的是抛砖引玉,因为,在《北京的金山上》的作业大汇总里,还有更好的范例供你学习呢!

caitirun 发表于 2004-3-30

非常抱歉,正因为本人的和声知识功底较弱,所以特邀请zwgjjyy和刘昊坤等老师来本论坛里专门讲授和声知识,以弥补《配器趣味知识》讲座的缺陷,也因此,对于你的问题,我今天只能回答个大概,若说得不对,还是要以其他老师的解答为准!

本曲是C大调,实际上严格地说,应该是a小调,因为它的主音6是a。本曲属民族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根据这一特点,可确定本曲的主和弦是a(6)的小三和弦。依此类推,属和弦是e(3)的小三和弦,下属和弦则是d(2)的小三和弦。
在三小节的前奏中,只运用了两组基础和弦,即主和弦和下属和弦,和声进行的方式是:主——下属——主。这样的进行应该说是符合稳定——不稳定——稳定的序进模式的。其中第二小节第一、二音的3和5,不应视作是e(3)属和弦的分解,因为5不在强拍上,在这里是经过音,也因此,在这三小节中不应出现e(3)属和弦。3561四音,仍应是a(6)主和弦的分解,因此在和声进行上它仍是第一小节的继续。第二小节第三拍2起的两拍,则应改换为下属和弦,到第三小节又回到主和弦上来。这是从总体上说的“稳定”。从和声构成来看,在三个小节的主和弦和下属和弦中均保持了中音6的连续,使乐曲的发展不出现大的波折,从而也显得比较稳定。
这样说行吗?——我可是没有把握…………







thanku 发表于 2004-3-30

感谢楼主的详尽讲解,俺正在作的一个练习正好是A小调——已经到了配和弦的阶段,正好对我起着指导作用!仍需比对和声书籍进行理解!

音频应用 发表于 2004-10-30

<P>多声部写作和配器,从某种角度看和棋局也可试比:棋局会怎样发展?对局者有预判,并有意识地引导。最终是怎样的一局棋,水平越高,料得越准;水平越低,越是走一步看一步,走到哪里是哪里。为了减少盲目性,我们需要学习,也需要实践。不下棋,怕下出输棋,就学不会下棋。对多声部写作和配器有兴趣,就多尝试多学习吧。棋是两个人下,配器可一个人搞,方便多了。但棋局中下出臭招,对方和你自己都可能觉察到;一个人配器更可能以劣为优,更需要清醒的自我分析,也更需要请旁人来感觉感觉,谈谈看法。棋中有好招,曲中的好招呢?棋成一局棋,曲像一首曲吗?棋终输赢明,曲的结果如何?你想表达的话说出来了吗?</P><P>柳大华、胡荣华下盲棋,整盘棋一清二楚;音乐家的交响乐写作或指挥演奏都胸有成竹。业余学作曲,我想更大的意义在于让自己更懂得理解和感受音乐,让自己的心能更贴近音乐。若有美妙的音乐从你手里出来,那也不奇怪,因为你已亲近了音乐么!</P>

joycy 发表于 2005-10-31

受启发!

刘清明 发表于 2005-10-31

很有启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会织布吗?——配器趣味知识(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