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音频插件联盟,正版插件,欢迎大家选择!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28802|回复: 1

[资讯] 关于初学(古典)吉他的对话

[复制链接]

217

积分

2

听众

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17
发表于 2006-3-27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关于初学(古典)吉他的对话

这系列漫谈是GuitarChina在线教学的一部分,希望他能够为还在自学中摸索的琴友们提供一些帮助。我和蚂蚁兄都不是什么演奏家和教育家,我们只是一些普通的吉他爱好者,希望能过通过这个系列漫谈与大家分享我们在学琴、弹琴中所得到经验和感受。咱们的这个论坛是藏龙卧虎之地,我和蚂蚁兄也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过加入到这个系列漫谈中,分享初学的经验。

R - Raimundo     

M - 愤怒的蚂蚁

R:蚂蚁兄怎么样来认定一个爱好者是初学者呢?

M:呵呵,我觉得可以这样来看,有没有正确的掌握左右手的演奏方法,右手有没有形成“标准”的手型,都可以来定义一下,比如,看到有很一些朋友学习了较长的时间的琴,但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属于“初学”的范畴了。

R:赫赫,蚂蚁兄的分辨方法似乎是一种取向,即方法正确的练习是有意义的,而不正确的,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入门。可是对于方法的正确,是一个很难量化,也很难去讨论的标准,我觉得实在是很难说哪一个学派的方法真正是真理。比如国内目前比较流行的陈志老师的体系,还有像卡雷巴罗学派,很难去比较正确或是错误。那蚂蚁兄的标准有没有可能把一个某学派的高手当作是另一学派的门外汉呢:)

M: 呵呵,关于“正确”一词其实并不是“单一”的,就象你说的那样,现在各个学派都有着成功的代表和典范,但不论是哪一种学派,在一些基本的东西中都是差不多一致的,比如,象放松,左手的按弦,右手注重对音色的追求,所以我觉得我说的所谓的“正确”应该是着重指的这些东西。

R:其实,在我的认为里,初学者所要掌握的东西是很有限的,音阶的演奏,分解和弦的演奏,和声的演奏,基本上正确的掌握了这些奏法,就不再是一个初学者了。我想对于音乐而言,基本的表现方法,也不外乎音阶,分解和和声了。所以了解一个乐器,这几个方法会了,就差不多了(旋律性乐器除外),对于吉他我想这样的评价,应该不算太错吧:)

M:是这样的:)但这些却要在“正确”的基础上,所以我认为初学者的任务主要不是去表现音乐等等问题,而是首先要掌握能正确演奏这些东西的要素,也就是我上面说到的最“基础”的东西,其实你上面所说的这些技巧也是要随着程度的不断的提高而不放弃的训练的呵呵 :)

R:对呀,任何一个技巧想要做好,都是很难的,比如和声或是分解和音,都是极难的。对于初学者,基本掌握这三种奏法是主要的任务(差不多60%-70%就算是掌握了),而至于不断的磨练则是高级的内容了。但是现在的趋势是很多学了几个月的就想要弹一些有特殊技巧的曲子,比如轮指。

M:学了几个月就学习轮指等技巧,我认为是非常不妥当的,其实这些技巧都是平时基础训练的“变奏”,把它分解开来,不外乎是手指的独立性,和相互间的配合等等一些基础技巧,所以在初学阶段更应该扎实的打好基本功,为将来更好,更广泛的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服务:)

R:其实这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学习吉他的往往过高的评价自己的实际的演奏能力,比如以我为例,我每天都在弹《大教堂》,几乎4、5个月了,蚂蚁兄也听过我的录音,的确能弹下来,可是这并意味着我能很好的表现他,他也不能作为我的真实的水平的描述。我认为以我的控制能力,中音校外定级四、五级水平的曲目还是可以把握的,在往上也只是能弹而已。在初学阶段尤其如此,从不会到会的巨大成就感往往会造成错位的评价,和不恰当的自信:)

M:你说的正确的衡量自己的水平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实你这样的情况也在我身上发生过,经过“努力”的练习,的确可以演奏下来,但这样的结果却是很难的表现的好,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就是返回头来在练习一些基础的东西,并切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改正养成的恶习,其实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弯路”的一种表现:)

      所以我想在学习吉他的时候,正确衡量自己的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目前水平的曲子是很重要的事情,技巧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也必须加以重视。贪多图快的结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R:对呀,我觉得初学者往往没有做好一个比较好的心理准备。蚂蚁兄认为初学者应该本着什么样的精神或是态度,才能学好古典吉他呢?

M: 呵呵,我认为必须把学习吉他也当成学习“艺术”的精神,注重它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问题。还应用思考的态度来学习它,比如在学习吉他姿势和其他技巧的时候,要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这样的目的是什么?而不要只学样子,不注重根本。另外只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是锻炼好自己技巧的关键:)

R:赫赫,对,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体会为什么一种方法是正确的,而另一种就不那么正确,这样也是一个全面且虚心的学习的前提。我觉得国内的古典吉他正在从一个完全的封闭转化为全面的文化商业,这个时期各种的资料纷至沓来,比如几年前的卡雷巴罗,到最近异常火爆的Pumping Nylon。每种方法都有他独到的一面,但是如果能过从根本了解一种方法的训练原理,可能会避免很多的盲目的训练。我第一次拿到卡雷巴罗教材的时候,真的被他的完美的理论震撼了,也练过,一条条的,不过感觉进展不大。今年再练的时候,是针对自己的弱项,有目的的选择一些,甚至是自己创造一些训练的方法,结果效果就很好。这也许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吧,关键就是要充分的吸收和理解拿来的东西。也就是蚂蚁兄讲的应用思考的态度来学习。

M:呵呵,的确是这样的:)在选择练习的时候应该知道这些练习的目的和练习方法,当然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有老师进行指导就要好一些,自己创作的练习我是非常提倡的,我也自己经常给自己创作一些练习,这样的练习的针对性非常强,效果也非常好:) 也就是说,很重要的事情还要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R:或许在学生初学阶段正确的选择一些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正是一位好老师的价值所在吧。

R:蚂蚁兄认为怎么样来练习吉他才是有效率的呢?

M:我认为有效率的练习,必须在正确的做好每个动作的基础上,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把“要求”做好。对于初学吉他的朋友,掌握好基本持琴姿势,弄懂放松的含义,和理解并做好每个动作。 还有就是有针对性的练习,在练习的时候善于发现自己的弱点在什么地方,然后针去对练习。

R:赫赫,蚂蚁兄看来是一位标准的实干家:)说到要求,我想可能是比较关键的,这是一个对于练琴的认知,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练琴的精神层次问题。不过对于这个要求我倒有个疑问,就是这个要求的程度问题,蚂蚁兄觉得一个动作应该是单独掌握好再应用,还是在应用中掌握?哪一个才是效率比较好的方法呢?

M:我觉得单独的掌握再应用比较好,这样的效果要比在应用中掌握要好,在应用中最容易发生的事情就是有时候会过于注重实际的应用,而忽略练习本身的目的,但在掌握了动作要领并通过一定的训练有了一定的熟悉,在明确自己本身的训练目的的前提下,也可以进行在应用中掌握的练习。

R:赫赫,在这个问题我倒是与兄有着不同的看法,我觉得从接触到一个动作,很难甚至不可能再很快的时间内完全掌握他,所以只要方法是正确,第一次没准只能做到40%,准备一下,再来可能会提高到60%,这样巩固一下,基本就可以在曲子中先去应用,在平时的练习中再巩固。我觉得这样的效率可能会高一些。而如果一开始就要求把动作做得很好的话,可能会耽误一些时间吧。

M:呵呵~其实耽误时间我觉得到是算不上,但枯燥却是难免的:)实际上我以上说的方法,可能很多人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都很难做到,在我自己实际的学习中,尤其是当自己“反回头”在从头学开始学习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做的呵呵,你说的方法我想是可行的,即分步的掌握技巧,又在学习的时候注意趣味性,但我想值得注意的仍然是在应用中掌握。

R:赫赫,其实我的意思就是一开始的时候不要苛求技术的动作的完美度,可以稍稍的降低一点对自己的要求。我想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际练习,很难对一个技术有深刻的理解,那么希求做得完美,无异于缘木求鱼。这一点其实很像是空中楼阁,没有基础就要求顶点,不过似乎一般人----尤其是完美主义者-----都执著的坚信这是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

M: 呵呵。看了你的谈话我也受到不小的启发,对技术的深刻理解的确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际的应用,但我想在初学阶段,是可以不去要求对技术本身有多深的理解的,但却要首先把这个技术所包含的动作做好,在以后的应用和练习中逐步的加深程度和理解:)

R:没错:)而有效率的把技术所包含的动作做好就牵扯到一个方法问题,如果练习方法正确的话,应该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觉得正确的练习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放松---做好准备---练习---放松,把其中的放松和做准备的阶段的时间放长一些,掌握好了再逐步缩短。动作做得动作幅度大一些,然后掌握了再逐步缩小。

M:是这样的:)其中的放松很重要,通过慢速的,幅度大一些的练习来掌握,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实际上我发现在很多的吉他爱好着中,尤其是“放松”的掌握并不好,有很多时候,一个动作没有“完全放松”就进行下个动作了,这应该是在练习的时候小心避免的:)

R:蚂蚁兄的这句话正中要害,我觉得现在大家对放松还是比较重视的,比如叶登民老师的书对放松有着专门的论述,卡雷巴罗的教材更是浓墨重彩的讨论了放松的问题。其实对放松地描述和理解可以很简单的,比如我们做一个动作,如果在紧张的条件下,则速度和灵活性都很难提高,而放松地条件下则会有很好的速度和灵活性,甚至是伸展力,我就见过一些琴友,不是手本身的伸展力的问题(他是钢琴十级),而是不会在吉他上充分的发挥他的伸展力,也就是放松不够充分。放松如果用句比较时髦的话还形容,差不多就是“解放思想”吧,是琴艺“与时俱进”的基础:)

M:呵呵Raimundo兄很幽默:)  说出了放松的实质,放松其实我觉得首先是意识上的放松和全身的放松,做在椅子上应该感觉不到有紧张的部位,其次是用于持琴部位的放松,在弹奏每个音以后,要把力气“放掉”也就是弹完以后要切实的放松,在进行下一个动作,有的时候遇到强音或需要强力度来奏的和弦音时,甚至要用手臂,或全身的力量,但同只和手指用力的道理是一样的弹奏完以后要立即的放松,其实我们在训练放松的时候,也是在训练如何快速的放松,而熟悉了快速的放松,也就提高的速度,这其实和盲目的追求速度是相反的,前一种将会在保证其他要求的基础上正确的提高速度,而后一种则是离真正的演奏越走越远了

R:对!其实放松的能力也表现了肌肉的一种机能,一个动作总是放松-用力-放松的,所以如果可以很快在用力和放松之间转换的话,手的能力一定非常的强,而且速度也一定会非常得快,所以我估计最懂放松估计就是山下和仁了:)但是往往在练习中很容易忽视放松地练习,其实适当的把练习分成小的片断,片断间充分的放松,则手的准备就会越充分,效率会更高的,磨刀不误砍柴工。记得殷飚先生在几年前在吉他之友上介绍过他在维也纳(好像是)大师班的一些情况,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殷飚先生说带他的那个老师是沙亚学派,主张“自然为本,音色求佳”,实在是总结的很充分。

M:是的,“自然为本,音色求佳”我觉得说的太好了。关于放松的练习我觉得可以把它做为重中之重,比如在练习放松的初期,必须要是很慢的速度来练习,这个时期,我觉得甚至可以放弃对节奏等的要求而把主要的经历放在解决动作与放松上,当然节奏至关重要,这个时期可以在琴下做一下节奏的练习包括一些乐理知识的学习。还有就是在平时的练习中用慢速(可以完全控制)的速度来练习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也是提高手指独立性的可以说唯一的一条具有显著效果的路了。其实我以上所说主要是针对的右手,Raimundo兄是怎样看待的呢?

R:其实也不用像蚂蚁兄这样,放弃节奏之类,我觉得放松是可以强调的,以我的经验,可以根据不同的动作,适当的使动作夸张一些,夸张地放松,,延长放松在动作中的时间和所占的比重。然后再随着进度再逐步收小。这样一放一收,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M:看来,虽然在练习的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的,也就是:要说怎样是练习吉他机械技巧的捷径,放松的练习是有效的,必须的,同时也是使技巧在“正确”的基础上不段提高的必要训练课题。

M:我发现一些吉他爱好者在演奏吉他的时候,姿势比较“随意”有的甚至不用脚凳,Raimundo兄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R:嗬嗬,其实我觉得随意倒是没什么不好,不用脚凳也不是什么问题,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正确的认识坐姿的问题。我想一个好的演奏者,在任何的情况下都会找到一个适合于当时情况的,有利于自己技术发挥的坐姿。所以关键不在于是否随意,而是随意的是否有道理,是否是合理的。

M: 恩,R兄强调的重点是说在于必须认识坐姿是为演奏服务的前提和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下。但我想对于一般的练琴的时候,还是要在认识此前提下,用标准的姿势进行练习,因为“传统”下来的坐姿是到目前为止最有利于古典吉他演奏的科学的方式,也就是说, 上面的那种情况,应当尽量避免:)对于一些已经在坐姿和演奏上有一定了解的人,在一些随意的场合用一些随意的姿势来演奏,我也觉得没有什么很不好的事情,但还是要尽量的避免要好些呵呵:)

R:嗬嗬,其实这些“传统”在于人们如何去理解他,我想一些反传统的坐姿,比如不用脚凳而改用Guitar Rest,比如采用大提琴演奏姿势的Paul Galbrath,如果能过正确的领会传统的精神,那么,这些新奇的坐姿都是可以理解的,可能会在某些角度,得到一些认同,甚至会得到一些推广,比如Guitar Rest在国外已经是一个脚凳的完美替代品了。

M:恩,尤其是吉他支架的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在姿势上的成功的革新了:)在我们目前的情况下,大家学习吉他还有更多的演奏家所运用的更多的还是用脚凳的情况,即使在这个前提下,我发现在一些大师和演奏家在细微的持琴中也有显著的差别,我们都知道, 一般来说古典吉他的标准持琴姿势有四个接触点,即左大腿的内上侧和有大腿的内侧,以及前胸部位,和右手的肘部,但实际上看到一些演奏家在持琴的时候两个大腿的部位是没有什么区别,其他的两个点却有着细微的差别,R兄是怎样的看待这个问题的?

R:我认为吉他的演奏是一个复杂的动作系统,而给这个系统提供最基本的支持和支撑的就是坐姿,所以我想,演奏的技法的差异---比如右手的触弦和拨弦的方法,左手手型的重心等----最终都会在坐姿上得到体现,虽然看起来可能是很细微的,但是差异其实是巨大的,很多朋友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坐姿总是很轻视或是随意,其实坐姿是一个很复杂的动作,合理的坐姿是建立在合理的演奏上的,所以需要很多次的调整才能定型。其中的重点,我想有三个,前胸部位接触点,右手的肘部接触点,还有就是琴头的高度。

M:R兄所说很切中要点:)有很多人盲目的模仿大师的姿势,而没有从根本上去了解姿势的目的,结果得到的仅仅的表面的东西,而没有抓住实质,而这样的实质就是你以上所说了。关于前胸的接触点我自己观察了一些演奏家,发现的确存在着差别,这样的差别也影响到了身体的一些差异,就以上的三个比较重点的问题应该怎样做才比较合理一些,而合理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想这不仅仅我关心的问题,也是广大爱好者所关心的:)

R:我想我们不太可能一次都讨论完了,因为这三方面分别关联左手技术和右手技术。我觉得对于坐姿,基本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乐器稳定,一个是有利于左右手技术的发挥。对于乐器稳定而言,虽然是有四个接触点,但一般而言,只要有三个接触点提供支撑力,就能够保证乐器的稳定,在这三个接触点的选择上大概有两种取向,一个是以两腿和胸前的接触点来做支撑,右臂轻放在吉他上,另一个则使用两腿和右臂的接触点来保证乐器的稳定性。采用第一种方法的可以使右手活动很轻松,往往会频繁的改变发音区域,属于追求音色大幅度变化的演奏流派(可参考村治家织的录像),而采用第二种方法的右手技术往往都比较的好,追求每一个音的质量,并在这样的音色基础上,做小范围的变化。发两个图给蚂蚁兄参考一下。

M: 呵呵~我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李洁的姿势,发现是属于R兄说的第二种,而杨雪菲则是属于第一种了:)R兄真的观察的非常细心,以前我也没有过多的注意这样的问题,通过你的介绍,发现李的持琴的胸部接触点不是“支撑”而是轻靠在右胸上,这样可能让身体更好的放松,同时发现李洁的演奏是非常放松和流畅的,是不是和这样的持琴有很大的关系呢?

R:呵呵。李洁的那个前胸的接触点甚至是在肩下,甚至是不接触的(还可以参考帕肯宁的坐姿)。然而这两种坐姿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只不过是理念不同,蚂蚁兄有没发现李洁的坐姿身体又一个较大的平转(以腰为轴),而杨雪霏则较小,李洁的方法是以一个平转使左手有更大的活动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左手从低把位到高把位重心是一致的)。在这样的坐姿下身体的重心一定程度上发生右移,所以右臂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再看杨雪霏的坐姿(还可以参考Russell)与之相比左手的空间小一些(在低把位需要更多肩部参与,与高把位的重心不同),不过右手的空间要大一些,身体转体较小更利于放松。这两种都是很好的坐姿,不过取舍的角度不同,而且这也不是一成不变,因为是三个接触点,所以可以有所转化,因曲子而易,另外一般如果不用脚凳,中心会大幅度右移,这样往往更改一个接触点一样可以演奏的,所以脚凳不是问题(在给蚂蚁兄一个不用脚凳的):)

M:呵呵,我是有这样的认识,姿势的目的是为了 使左右手有充分的活动空间从而更方便的演奏。明确这样的目的然后对每一种示范性质的姿势从根本上进行研究,还有一点就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体特点,看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姿势必须在演奏和学习中不段的加以调整,和体会:)对于脚凳的问题,我觉得还有一点需要说的就是,虽然有人在演奏时双腿交叉,或把琴放在右腿的外侧,但那好象并不是一个好办法,遇到一些演奏时间较长的曲子,或较长时间的演奏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局部不适”的现象,比如“双腿的交叉就很容易压的腿发麻,这样的情况就必须要不段的改变持琴的姿势。而用脚凳或支架就可以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了:)

R:呵呵,脚凳只是个人看法,当然用脚凳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方法,但是大家一般性的演奏倒是没必要拘泥:)说到调整,我觉得是很重要,蚂蚁兄也看到了,我们一开始时讨论的是稳定,而最终达到稳定的方法的取舍,却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演奏风格和演奏方法的左右,并且稳定的方法也最终影响了左右手技术的发挥。所以说吉他的演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处的选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是必然的一点。我现在认为坐姿也是一个演奏家或是演奏者风格的一部分,是无法割裂来看的,必然是符合他的方法。这也就是虽然我们不再采用塞戈维亚的坐姿,但并不能盲目的否定他的科学性,或一言以盖之过时,或是不合时宜,或是其他的否定性修饰。从这个角度,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去判断一个演奏者的坐姿是否正确,而不是盲目的套用自己或是某大师的动作。只要在他身上合理,哪怕是躺着呢:)

M: R兄所言极是!吉他的演奏的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和演奏风格有着必然的联系的,不能说那种是“好”或“不好”而是需要在学习中不段的完善寻找找到适合自己演奏的姿势。以上讨论的我觉得是属于姿势范畴中较深的问题,对于一开始的基本的要领我看了叶登民先生的著作《吉他艺术教程》中对坐姿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对于初学吉他的朋友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学习了一段吉他的人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R:没错,对于基础又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就要不断地深入了。其实到目前,我们洋洋几千字,只讨论了一个接触点就是前胸的,我们所谓的前胸不支撑的方法,表现在坐姿上,就是前胸接触点在右胸上或是身体中心线以右的位置,极端的就是在右肩下。而支撑的,则是在正中,或稍有偏右,偏左的极少(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正确,甚至是必然的),我想为了大家更有重点,其余两个问题中的一个我们在下一次继续讨论坐姿的时候完成吧,另一个在讨论右手的时候在展开,蚂蚁兄认为如何?

M:好的:)我们这次的讨论那么就先在这里告一段落,R兄的深入研究我想不仅让我大开眼界,而且对于广大的朋友也很有启迪作用呀呵呵:)

M: 在接触过许多的资料和看了大师的指甲以后发现很多人的指甲的形状都不一样,有的甚至“差别”很大,我们知道好的指甲是获得良好音色的重要的因素之一,但从大师们不同的指甲形状依然能获得优美的音色的角度来说,R兄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R: 赫赫,其实指甲在我的看法里,应该是同琴和琴弦一样属于乐器的一个范畴,那么这样就没有正确与不正确的区别,只有合适与不合适的分别。而蚂蚁兄所说的问题,最粗略最不负责任的回答就是大师们找到了一种了适合自己演奏方法的指甲形状,不过这似乎等于没说:)我认为虽然每个人的指甲条件是个不相同的,但总是因该是存在一种规律的,通过这种规律性的东西,可以科学的衡量一个指甲的修剪是否正确。我想这次我们可以尝试着对这个规律进行一下讨论吧。不知蚂蚁兄平时是怎么修剪指甲的呢?

M: 呵呵,R兄对指甲形状的认识我深表赞同! 呵呵我用在修理指甲上的时间大概有20-30分钟,由于现在也一直尝试着不同长度的指甲拨弦的音色以及感觉所以指甲从短到长大概要经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在以前大约指甲修剪的时间3-4天)过程一般是,先用质量好的,非常快的指甲刀小心的把指甲的所需长度和形状剪出来,然后用指甲到的背面把指甲的平面打磨平,接下来就是用细砂纸把指甲的平面打磨的“非常”的理想。手指划过的感觉应该是顺畅的,然后用木头和纸进行抛光:)这是自己“总结”的呵呵,一般来说是可以获得还算理想的指甲,对于保持(固定的长度的指甲)我觉得就没有必要用指甲刀,只用粗一些的砂纸打磨就可以了,不知R兄是如何修剪的呢~?

R: 赫赫,蚂蚁兄的打磨方法很科学的,我以前修指甲有些左,从来不用刀的,剪刀、指甲刀都不用,我从1200号的砂纸用起,然后1500,2000一直修上去,一般要修1个小时呢,太费时间也太费砂纸了:)不过我已经很久没有为指甲费那么多周章了。我现在对指甲的修剪取决于我想得到的一个基础音色,也就是满足一般需要的音色,比如希望一个很厚实的声音,或是一个很清晰的,或是一个很华丽的,然后我先对想要的一个音色做一个构思,考虑这种声音是要求绷的时间长,还是要离弦迅速,或是其他的什么,然后再来调整指甲的形状,形状确定了,修剪方法是和蚂蚁兄一样的,甚至更简略,用锉刀挫出来,一抛光就可以了:)

M: 呵呵,我在实际的指甲应用中,形状一直是圆弧形,但不同的长度却可以获得不同的音色和手感,比如指甲短一些发音就不如稍微长一些敏感,清晰但音色要厚实一些,触弦点的要求也比指甲长一些要严格,也就是说指甲长一些的把握性要好些,虽然是这样,但我仍然觉得在实际的练习而并非演奏中使用短一些的指甲可能能更好的实现基础练习的目的。实际上我用的最长的指甲也不过平视手指的时候指甲出来一厘米。看了R兄以上的话,觉得形状好象和音色有一定的关系,呵呵我这方面就没有研究了,我只是利用指甲的长短,你能详细的说一下吗?

R: 我也是自己的经验,我姑且一说,蚂蚁兄姑且一听,也帮我参详参详:)我认为作为现代派的拨弦法,也就是指甲指肉同时接触琴弦以指甲拨响琴弦的方法,指甲在整个的拨弦过程中,必然包含两个点和一个面,两个点就是触弦点和离弦点,而面就是指甲划过琴弦的那个光滑的平面(如图1所示,a为触弦点,b是离弦点,ab之间为过弦面),那么,触弦和离弦点的选择,以及面的调整自然会影响到音色的变化。图a-c我想是比较流行的修剪方法,也是我尝试过的几种修剪方法(c仅用于a指),差不多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其中a比较适合长指甲,b短一些,发音的效率好一些吧。

M: 呵呵,我觉得理论上来说是非常有道理的:)的确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下指甲的形状(A,B,和AB)对所想要的音质起着很大作用,也看得出R兄对音色的问题研究之深,我觉得这也是首先拨出理想的音色的前提下(首要解决拨弦方式和理想的指甲边缘),在去寻求它细微的变化。R兄所说是很值得我们大家研究实践的问题。在实际的我们每个人中的指甲的条件都不太相同,比如软硬等等问题我觉得不论指甲的条件怎样,对于指甲的共性的问题就是首先要修剪出边缘光滑的指甲,这样在过弦,离弦的时候才能最有效果的避免杂音,在这样的基础上在对音色细微上,在A,B,AB上(形状)上深入的研究以达到自己想要的各种效果的音色。

R: 我以前基本上是按照图a来修的,现在基本是图b了,其实在图a中指甲比较的长,所以拨弦的话可以有一个很深绷弦,一般音色比较容易找,不过我觉得一则指甲过长清晰度不好,二则拨弦的时候控制力比较的差,因此我改用了图b的方法,这样清晰度好一些,不过拨弦的方法要多一些控制。我想如果我们对任何大师的指甲进行分析的话,基本上都是猜测,所以我拍了自己的指甲,给大家分析一下,不知蚂蚁兄可否拍一下自己的指甲呢?

M: 呵呵,我这里“条件”问题,我既不能上传自己的弹奏,也不能发一些图片目前还是在网吧上网:) 真是很遗憾!但我的指甲形状可以用文字象大家说一下,三个(I,M,A)指头的指甲在长短上说A指要比M,I指头略长一些,其他两个则几乎一样的长度,形状参照你的图B,不过我的B点是在几乎指甲中间的位置,也就是说一个以中间为“最高点”的圆弧,呵呵~这样说能明白我的指甲形状吗?

R: 大概其能够想象得到吧,我以前离弦点也在中间,不过发现那样的绷弦效率不高,所以改在右侧了:)我想离弦点在中间的话,清晰度会好一些,不过厚度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了。

M: R兄说的很对,在以后的音色研究上我也做一下这方面的研究和学习:)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