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音频插件联盟,正版插件,欢迎大家选择!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8318|回复: 0

[技术]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歌声见证改革开放豪迈壮举

[复制链接]

5905

积分

8

听众

2492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5905
发表于 2018-10-10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歌声见证改革开放豪迈壮举

  1979年,她演唱的《乡恋》被誉为“中国大陆第一首流行歌曲”,引发广泛关注;1984年,一首《难忘今宵》成为央视春晚保留曲目,风靡30余年;上世纪90年代,她根据自己的艺术实践首次提出“戏歌”概念,影响至今;如今,虽年逾七旬,但她从未停止艺术追求和尝试……
  多年来,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改革开放进程紧紧相连,用歌声见证改革开放的豪迈壮举,用作品抒发祖国的豪情、民族的豪迈、人民的心声。
  《乡恋》乘着春风而来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1979年12月21日,已是家喻户晓的明星的李谷一录制了这首名叫《乡恋》的歌曲。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思想普遍被禁锢,对于文艺的发展方向和歌曲的演绎手法,缺乏系统认知;改革开放后,一大批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脚步,解放思想观念,坚定内心声音,尝试多种创作手法。由此,《乡恋》应运而生。”据李谷一介绍,与当时的文艺作品不同,《乡恋》的歌词更加人性化,细腻深情,贴近群众;编曲则创造性地融入架子鼓、电吉他等电音乐器;演唱时,也没有沿用改革开放前一贯的“高强响硬”的歌唱方法处理,而是运用了一种甜美轻柔的、饱含深情又娓娓道来的新的演唱方法。
  《乡恋》这带有先锋意味的尝试,随即引发了新旧两种文艺观念的激烈论争。李谷一说:“《乡恋》的唱法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在一些人眼中,这不符合主流。这种在演唱形式和风格上进行大胆创新的做法,更加真切地表达了人们的感情,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正是人民群众对我的肯定与支持给予了我歌唱的勇气,也是在群众的呼声中,这首歌最终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
  1983年,在央视举办的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上,观众通过热线电话高密度点播,当时的央视领导冒着“被摘乌纱帽”的风险,终于让《乡恋》得以“正名”。当晚会主持人带着一打点播《乡恋》的条子上台报幕时,李谷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说:“惊讶之余,我心中涌起了三个字——解禁了。”那个大年夜,包括《乡恋》在内,李谷一演唱了9首歌。她的歌声乘着春风而来,里面饱含着观众潮水般的期待,也有着一个时代多元化文艺的召唤。
  迈出第一步总是难的。再忆那暴风骤雨般的过往,李谷一有了更深沉的感慨:“对《乡恋》的争议,正是当时新旧两种文艺思想的交锋。《乡恋》唱法的最终成功,是人民对新时期文艺作品情感的呼唤,是思想解放的成果,更是改革开放在文艺领域的先声。所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这首歌的存在,就不会有一批创新的、抒情的歌曲,如《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和我的祖国》《绒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群众喜爱的歌曲的存在。我们的文艺应该以人为本,歌始终是唱给大众听的。”
  《难忘今宵》传唱30余年
  “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1984年除夕,央视春晚临近尾声,李谷一演唱了这首《难忘今宵》,在舒缓的旋律、深情的歌声中,人们内心对祖国的真挚祝福、对来年再会的无限期盼倾泻而出。之后,这首歌成为央视春晚的保留曲目,风靡了30多年。
  “第一次演唱《难忘今宵》,更多表现的是期盼的情感,盼望国家尽快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见证了国家的快速发展。每一年唱《难忘今宵》,我所期盼的都不一样。”第35届央视春晚,《难忘今宵》的旋律响起了32年,一位央视春晚工作人员的话让李谷一记忆犹新。“有一位灯光师傅,每年春晚,他作为幕后工作人员,要依据节目单听调子、配灯光。一次,他对我说,每当《难忘今宵》这首歌响起,心里就感到平静,因为这意味着晚会即将落幕,他的工作也顺利完成了。质朴的话语、憨厚的微笑,印在我的心上,让我至今印象深刻。每一次演出,背后都藏着许多难忘的故事,演唱时会不自觉地把这些情感融入其中。”李谷一说。
  《难忘今宵》传唱了30余年,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后文艺界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发展。“改革开放使得整个文艺舞台丰盈充溢,开放的思想、包容的创作环境激发了艺术创作者前所未有的激情,演唱者也释放了压抑已久的情感,作品风格日趋多元。经典作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改革开放也坚定了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信心。”李谷一说,她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音乐界的同仁能够奋起直追,写出一首超过《难忘今宵》的作品。
  “戏歌”带动民歌演唱新风格
  “走遍了南北西东,也到过了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1989年,李谷一演唱了这首融入浓浓京剧韵味的歌曲《故乡是北京》,让亿万观众了解了这种将戏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新形式。之后,戏曲演员出身的李谷一根据自己的艺术实践首次提出“戏歌”的概念,一直影响至今。
  “我是湖南花鼓戏演员出身,将戏曲元素糅进音乐,这种方式在我的作品里比较常见。记得唱《浏阳河》的时候,我特别强调有几个湖南方言音是不能改的。这些字句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特点,一出口就具有辨识度。戏曲与歌唱,是表演艺术领域中的两个门类,把两者精心地嫁接培植后,则形成了一种新的更民族化的声乐作品,就是戏歌。戏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传承。倘若我们不去发展、创新和演绎,上千种民歌、几百种戏曲很有可能被遗落,这将是最大的遗憾。”李谷一说,她将戏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将一些中国传统戏曲的选段,用唱歌的方法、技巧处理之后表达出来,如《浏阳河》《刘海砍樵》《谁说女子不如男》等;一种是用歌曲创作的理念和手法,将中国戏曲音乐的素材和韵味为主旋律加以整合,创作成新的演唱内涵,如《知音》《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等。
  “戏歌更具时代感,更加丰满鲜活,更宜学唱传播,所以,受到超出地域的更广泛的群众的喜闻乐见。戏歌这种形式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戏歌有着广阔的挖掘潜力,这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演唱新创的戏歌,让李谷一的艺术生涯再攀高峰。
  探索戏歌创作的同时,李谷一一直鼓励学生多学家乡戏。李谷一说:“我总是告诉学生,要多学习一些自己的家乡戏,哪怕只有一小段也行。这是对自己家乡的保护和宣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我们拥有几千年的文化、上千种民歌和几百种戏曲,只要我们能够扎根于这片浩瀚的文化大海,踏实、灵活地学习运用,一定会不断创作出好的作品。我始终认为我国的音乐是最好的,我们应该创作出更多经典的中国音乐作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这是国家对文艺工作者的期盼,更是我们一生要去完成的责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才能蓬勃发展,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文明才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永远向人民群众学习
  当然,除了《乡恋》《难忘今宵》《故乡是北京》,还有广为传唱的《绒花》《妹妹找哥泪花流》《心中的玫瑰》《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李谷一的歌声影响了几代人,近年来,她更是接连捧出新作,《山水》《龙文》《一路芬芳》《那溪那山》《大好河山耀中华》《你不来船不开》……
  从艺50余年,演唱800余首歌曲,不少作品经久不衰……诚如著名词作家乔羽所言:“李谷一用歌声覆盖了一个时期,她是新民歌的代表人物,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李谷一却自认为“艺术并不精湛”:“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可能会在某一时刻感觉到达了一个小峰顶,实际回头看,它又是平地了。艺术高峰永远在前面,并非在我们脚下。”
  “改革开放使文艺创作迎来了春天,也让文艺工作者如沐春风,解放思想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导向。文艺工作者是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创作,因此,我在歌唱时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动机与效果相统一。”李谷一说,歌唱时要通过遵循真善美的原则释放情感,这样演唱出的作品才能打动观众,深入人心。“我认为歌唱不仅要寓乐于教、予人思考,更要陶冶情操。文艺创作作品应当是有温度的,我们要以人为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实际生活中感知人民的冷暖、人民的情怀、人民的智慧,以作品描绘和歌颂时代、用歌声鼓舞和团结人心,这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也只有如此才能创作出经久不衰的优秀艺术作品。”
  李谷一总结,能够流传下来的经典艺术作品应该具备4个要点: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和时间性。“首先是思想性,音乐作品的创作要符合时代精神要求,要具备真善美的思想境界;其次是艺术性,要有高水平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技巧,能够满足不同审美层次观众的需求;第三是群众性,经典文艺作品应该是家喻户晓、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最后是时间性,作品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浪潮中,文艺作品不断更迭,那些最终被留下、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作品,就成为永恒的经典。人民是检验文艺作品好坏的标准,我们要永远向人民群众学习。”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