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音频插件联盟,正版插件,欢迎大家选择!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32234|回复: 1

[资讯] 音乐欣赏——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复制链接]

3万

积分

4

听众

4493

音贝

音频应用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1466
发表于 2010-7-30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出生于俄罗斯一个贵族家庭,4岁开始弹钢琴,10岁进人彼得堡音乐学院,12岁到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18岁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金质大奖。随后拉赫玛尼诺夫在世界各地的钢琴演奏会大获成功。作为莫斯科大剧院常任指挥,演出活动频繁而富有成果,由此而奠定了他的世界性声誉。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表现了一个忠实、诚挚的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听众极易理解和接受。他的音乐常常具有幻想性和悲剧性的特质。深刻的抒情性和戏剧性更使他的音乐十分动人并极富诗意,磅礴的力量、心旷神怡的静谧、宁静的冥想、飘然而至的美妙旋律、感人至深的震撼力,都使拉赫玛尼诺夫不愧廿世纪少有的天才和大师。
5 O2 U. M1 `: M& \3 f2 L. j8 p2 f6 Z' b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取材于一百多年前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利用其中第24首随想曲的音乐主题,写成单乐章的钢琴与乐队曲,技巧复杂精深、气势辉煌,成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炫技一派的绝响。
! N' v8 w, a* r" Z
/ w6 [' a% w7 s( U5 S( ]( u  帕格尼尼这位小提琴魔鬼被许多人描绘成炫技能手,看不到他的辉煌技巧给浪漫派带来的风格上的影响,这不但低估了帕格尼尼的艺术价值,也是对浪漫主义艺术本质的忽略。浪漫主义是一种不受拘束和无穷无尽的美,浪漫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狂热的主观表现。音乐家表现狂放无羁的感情世界,必须有炉火纯青的技巧为依托,才能进入横无际涯的艺术境界。
+ P$ t& E  z( r) z1 L
* u; X2 R' Z# Q  人们早已对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耳熟能详,后世也不乏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等的发扬光大。然而拉赫玛尼诺夫却在随想曲24号(Caprice24)的主题上,又以钢琴协奏曲的方式创作出了24个变奏,这便是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onaThemeofPaganini)。
" q( \. Z% i; y( R& z8 |. O1 i1 Z' j. u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号)完成于1934年8月24日,是拉赫玛尼诺夫晚年所写(在这之后是第三交响曲,作品44号)。当时的拉赫玛尼诺夫衣食无忧,在瑞士的别墅中完成了该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虽说不及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拉氏创作于一度的作品真空期之后)那样炙手可热,但无论从听众、音乐家本人还是从评论家看来,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确确实实是拉赫玛尼诺夫颠峰之作。$ n! B0 @5 D+ b" b
1 l! i- f3 o$ W- _
  拉氏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包含主题以及24个变奏,“狂想”也给人“不拘一格”的理解。然而作品又恰恰能从“逻辑上”划分出“快”、“慢”、“快”的协奏曲段落,其表达的内容上也是如此。从这一点上来说,拉赫玛尼诺夫对狂想曲的格局进行了精确的细化和再定义。( f5 e* V! i. A7 C* ^; I8 D

1 _- N  ~" [* K0 i  这首狂想曲里,线索很多。帕格尼尼的主题是标题性的、素材性的线索;从第七变奏开始的《震怒之日》主题,又成为辉煌与宿命之间的另一条线索,让听者明白作者不是简单地在炫技;全曲钢琴和乐队的对立统一,主从关系的不断转换,也在空间上给我们留下了思考。+ j% n' M- E. H  U* A8 Z( Z
$ ~9 z8 ^5 p% [
  粉墨登场·引子·主题·变奏1~6
: ~0 c( c  g- p$ p  ?7 u1 ]; h5 K- X7 S  o
  九个小节的引子,为这首狂想曲定立了和声基调。这几个和声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似乎要警戒我们什么。乐曲开始部分最为评论家津津乐道的,是“第一变奏出现在主题之前”这样的设计:简短的引子和第一变奏一起成为乐曲的铺垫。: z6 p( n8 H- N4 a  U( q( z
* H1 T: o) v0 y
  引子里的钢琴只能以和弦的形式发出声响,直到变奏1,打击乐还和低音变奏一起延续着对钢琴的恫吓。帕格尼尼的主题出现了,钢琴得以站起身来,一字一顿地道出自己桀骜不逊的形象。变奏2的诙谐以及半音音阶的重叠,开始展现出钢琴的活泼和才华横溢。变奏3已经开始分解主题,乐队也毫不逊色地试图掩盖钢琴的初露锋芒。变奏4开始,钢琴和乐队打了平手,甚至直到变奏5里,钢琴还不断地想挣脱束缚跳起来。变奏6持续了一分多钟,终于暂时稳定住了钢琴的情绪。2 X8 C# M; s- H9 R
, p1 q6 o9 [4 h9 Z* G6 L( F* e
  前六个变奏,钢琴和乐队之间似乎是在对话,钢琴漂亮的登场赢得了乐队的肯定。同时,钢琴不断地以出乎乐队意料的形式表现自己,好像是一个天才挣脱世俗的约束,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华。
$ V+ K# L0 Q7 H$ ^! y$ U* N& A) A+ I( C0 a7 v# d! b0 H
  “邪恶力量的发展”·变奏7~15
: q# }- @6 A: }" f5 W: w& J  D6 U. o5 P4 k) T6 G0 N0 M5 a( [0 }6 P, ^4 u
  钢琴在变奏7伊始,将《震怒之日》的主题娓娓道来——钢琴还是会害怕的,那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受惊吓的钢琴在变奏8里表现的异常紧张,恐惧的心跳在加速。紧接着的变奏9里,乐队也发出了怪诞的声响,似乎所有人都不会演奏了。因为对死亡的恐惧不仅是天才般的钢琴无法回避的,作为世俗的乐队,也无法回避。
  y. c0 {" U8 b- \. P
) M* Q: y/ `! c+ E4 q- a: T  变奏10重复了《震怒之日》,并分别由钢琴和乐队对其进行变奏。钢琴在最后以一连串水银泻地般的下行音,表现出绝望。然而这个绝望却恰好结束在帕格尼尼的主题上,钢琴还想在变奏11里苏醒,但冷漠的弦乐却让它止步于一段华丽的宣泄。此时,木管乐器对帕格尼尼主题的变奏,表现得极端不信任。
* |. |, s+ M, ~( U/ t# S& W( [2 ]7 ?; D9 I9 {$ j* j- d: a
  变奏12是一个小步舞曲,乐队将帕格尼尼的主题化解为三拍子的节奏。钢琴哀伤的叙述和细腻的情感,最终征服了乐队,在变奏13里,弦乐以同样的三拍子节奏但却非常自信地奏出了帕格尼尼的主题,而钢琴则在每小节的第二拍和第三拍,伴以沉重的和弦。
0 j# |2 [4 J+ x8 F8 n3 [, }; ]6 y4 C, w$ g1 J$ D+ F4 p- H+ `0 I
  变奏14已经进入大调体系了,乐队和钢琴以饱满的热情展现。到了变奏15,超乎寻常的难度又激发起钢琴炫耀般的活力。
( V. m3 ~- [3 A4 A7 z) T( D/ W; u4 {) p0 \$ f5 {7 X- J4 l
  作者称这几段变奏是“邪恶力量的发展”。自从《震怒之日》的引入后,钢琴不再是那个只会跟乐队顽皮的孩子了,它已经懂得思考,懂得宣泄,懂得倾诉,懂得如何面对恐惧,懂得如何重拾信心。: I$ r- z3 b) u2 e5 I+ K$ y
8 D- Q* b9 n  x2 c3 y2 L) e1 E: w
  情感流露·变奏16~18
9 I, J; X/ h( Q  D: a+ g, D9 ?! m6 L7 g
  这三段变奏构成了乐曲的慢板乐章,成为全曲抒情的中心。其中,变奏18最终也成就了拉赫玛尼诺夫最广为流传的旋律之一。
4 ~& G- }6 [  \
% }0 @$ u2 I( L& E  变奏16在弦乐的颤动中,由双簧管奏出帕格尼尼的主题,接着是小提琴的独奏。而钢琴虽然从一开始就甘当配角,却也不再中规中矩:它不断地将帕格尼尼主题的乐句颠倒过来演奏。变奏17引入了一些浪漫主义的神秘色彩,钢琴喃喃自语的低音不断下行,积蓄着能量,直至最后转入明亮的大调。" g7 g$ s2 z  ~+ A3 h- j# g

, I  c2 v( V, z  f0 q, `4 X  变奏18无疑是整部作品点睛之笔,而其实它的起始乐句也是延续了变奏16的做法,将帕格尼尼的主题颠倒过来。钢琴的表白和乐队的渲染,将感情推向高潮。直到钢琴依依不舍地离去,起始乐句渐慢重复,人们才从恍惚的追忆中回到现实。难怪电影《时光倒流》会拿这一段变奏作为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再变奏。
* [8 r) C9 W0 G, {" [7 H. C! c" R3 S8 k5 `, G
  逝去的美好时光是宿命,即使再超凡脱俗,也无法逃避。如果把钢琴的形象比作拉氏本人,如同怕格尼尼般卓尔不群,那么那象征着美好时光的变奏18所流露出的乡愁般的浪漫,便是拉氏对故土的思念。流浪和放逐是命运的安排,也是拉氏自己无法改变的现实。然而勇敢的钢琴最终决定,昂首接受末日的审判,用信念来征服孤独,得到神的救赎。+ `9 ]. q' Q/ C

- a: o; o. P' o' m4 X  e8 @% z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万

积分

4

听众

4493

音贝

音频应用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1466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
  末日审判·终曲·变奏19~24
5 Y/ q! r! E! v) w
' a2 y4 H- m7 |* @+ w: d+ K9 V" m7 ~  乐队突如其来的声响打破了变奏18制造的平静,从变奏19到变奏24的最后六个变奏浑然一体,形成了激昂的终曲。" j4 Z" F" s! _  H8 h: ^7 c

1 K$ X1 P9 |( S% O5 [: x7 s  变奏19用钢琴模仿小提琴的拨奏,象征着“帕格尼尼那魔鬼般拨奏的胜利”。随之而来的变奏20一开始,弦乐组便整齐而紧张地烘托着凝重的气氛。而钢琴披荆斩棘地前进,丝毫不减慢自己的速度。变奏21中钢琴连续奏出行进节奏,并一直持续到变奏22里来。/ P9 A. p' q1 U" w; }; P0 F

/ U$ |4 M* Y, V% Q  末日审判终于到来,尽管有乐队在帕格尼尼的主题上支撑,钢琴还是在变奏22的展开部分发出了《震怒之日》的哀鸣。钢琴在不断地上行下行,而乐队的旋律已经转到大调,弦乐、铜管在不同的调系里变奏着帕格尼尼主题,并将其推向高潮。乐队嘎然而止,紧接着是钢琴的一段悲壮命运色彩的独奏,同样也是结束在变奏后的帕格尼尼的主题上。
& [1 V+ @0 P5 a( ^  Y
( k+ q! U5 [$ y  渴望得到救赎的钢琴,将帕格尼尼的主题在变奏23的开始处奏响。然而奏了两遍,却都只能停留在降A小调上。乐队以强大的力量将钢琴拉回到A小调,钢琴终于找到正确的位置。变奏24的钢琴恢复了信心和活力,又像开始时一样,和乐队玩起了游戏。随着铜管奏响《震怒之日》的主题,宣告灵魂的救赎。顽皮的钢琴从白键中溜走,乐队一阵追赶。钢琴最后悄然停止在帕格尼尼的主题上,乐队伴以微弱的拨奏,全曲终。
, u0 S; \9 R/ e' h7 @4 E3 W: d3 o
0 m0 E1 }* O2 H  突如其来的巧妙结尾,又给了听众思考的空间:帕格尼尼魔鬼般捉摸不定的旋律,像黑夜中闪过的烛光,熄灭在视线之外,又会在何处点亮呢?
1 q1 u6 k1 R0 G* ]/ r( u3 d
6 j4 @/ L; H0 I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假如拉赫玛尼诺夫所有的音乐都被世界遗忘了,最后剩下的也会是《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很多音乐爱好者通过这部作品认识拉赫玛尼诺夫,后来才接触他的其它作品,如《第二钢琴协奏曲》、《交响舞曲》等等。
0 l( J! i. F0 M9 [& k8 _/ g
$ x3 F3 |; Q) V) o  v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