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音频插件联盟,正版插件,欢迎大家选择!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31209|回复: 1

[资讯] 夜曲和无词歌 - 音乐基础知识系列

[复制链接]

9300

积分

3

听众

-717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9300
发表于 2004-3-26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夜曲和无词歌 - 音乐基础知识系列" H0 C: ]) @. o; @( m

4 g/ W/ R& x8 A5 [4 V    夜曲是浪漫派音乐独特的体裁,通常是指一种具有安谧恬静的气质和沉思默想的性格的抒情器乐短曲,大都为钢琴曲。最早写这种作品的,是十九世纪初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菲尔德的夜曲,是一些优雅的抒情小品,内容多情善感,形式简单朴素。例如他的降B大调第五夜曲,曲调优美典雅。好象一首抒情歌曲。全曲只有一个主题,也就是一个乐段,末尾用一连串“半顿音”的短音符作为补充。“半顿音”是音与音之间似断非断的一种演奏方法。每个音保持一半、休止一半,叫做“顿音”。每个音保持四分之三、休止四分之一,叫做“半顿音”。这个曲子的意境,好象在静静的夜里,独自一人在念一首诗,念完以后感到怡然自得;那一连串“半顿音”的短音符,就表现了这种怡然自得的意态。然后乐曲的主题反复演奏了一遍,反复时旋律装饰得更加华丽,好象是把诗再念一遍,念得更富于抑扬顿挫的变化。
7 }. m3 m6 R# P" T1 f    波兰作曲家肖邦在菲尔德的基础上,提高了夜曲的艺术水平,扩展了作品的规模,使它能够表现更深刻的思想感情和更丰富的意境。拿肖邦的降A大调夜曲同菲尔德的降B大调夜曲作一比较,可以看出,肖邦受菲尔德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但肖邦所表现的形象要丰富得多,所表达的诗意要深刻得多。一开头三个和弦,概括了静夜深思的意境,象一句题诗一样作为乐曲的开场白。最后又作为乐曲的结束语。全曲包含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也象菲尔德的降B大调夜曲一样,是一首抒情诗,好象在宁静的夜里,独自怀想着遥远的过去,沉浸在又甜蜜、又痛苦的回忆之中。第二个主题很象菲尔德降B大调夜曲的补充部分,也是一连串“半顿音”的短音符。但在菲尔德的作品里,这一部分是不独立的、补充的形象,而在肖邦的作品里,则是独立的、对比的形象。如果说菲尔德的这些“半顿音”的短音符表现了怡然自得的心情,则肖邦所表现的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形象,描写忧虑和不安在内心滋长,变得愈来愈激动;当第二个主题移高半音,从f小调变为升f小调的时候。这种激动的情绪,逐步达到了高潮。接着,回到了第一个主题,但静夜深思的形象,一变而为心潮澎湃,热情激动;最后逐渐平静下来,用开头三个意味深长的和弦结束了全曲。 9 e- u! |  l3 O) F) `+ Z3 v  ]
    肖邦的c小调夜曲也是一首热情奔放的作品。第一部分从断断续续的旋律开始,音调富于语言的表现力,象悲伤的独白。庄重严肃而节奏均匀的伴奏,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气氛。中间部分庄严缓慢的旋律象一首宗教颂歌,最初是温和的,平静的,象是对心灵的抚慰和祝福。后来逐渐变得刚毅豪迈,雄伟有力,象一首壮丽的进行曲,其中颂歌的旋律不时和半音阶平行八度的快速音群相交替,象在一种宏伟的力量的推动下前进。这股力量逐渐在壮大,半音阶的音群气势蓬勃地展开着,达到了高潮,终于变成了嘹亮的、强劲的、振奋人心的号角之音。最后,音乐回到第一部分,但已改变了原来的形象,速度加快了一倍,伴随着原来的旋律的,是丰满的分散和弦和急促的节奏型;悲伤的独白变成了焦急不安的、激动人心的语言。在这首夜曲中,音乐形象的发展,是充满着动力的,富于戏剧性的。
0 m- f" W# c- p, ~' G4 a3 A    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所写的配剧音乐中,有一首“夜曲”,是在第三幕和第四幕之间演奏的管弦乐曲。雅典人伊吉斯要他的女儿赫米娅服从父母之命和狄米特律斯结婚。狄米特律斯是爱赫米娅的,但赫米娅不爱他,而和拉山德相爱。赫米娅的女友海丽娜则单方面热恋着狄米特律斯。赫米娅和拉山德约好,夜里在林中相会后,一同私奔。狄米特律斯从海丽娜那里得知这个秘密消息后,到森林里去追赶赫米娅,海丽娜也来到森林里寻找狄米特律斯。两对情人因为疲劳过度先后躺在森林里睡着了。森林里喜欢恶作剧的仙人迫克,又名好人儿罗宾,把草汁滴在拉山德的眼上,使他醒来后爱上他所见到物第一个女人、闹出许多笑话来。
, |+ D( }0 f  m) F    这首夜曲描写夜晚幽静的森林景色,只用了木管乐器、圆号和弦乐器。全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幽静而从容的旋律,是由圆号吹出来的。圆号的音色象猎人的号角声,所以常常用它来描绘森林景色。中间部分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发展第一部分的主题。弦乐器上不断重复着节奏均衡的三连音音型描写森林中树叶瑟瑟作响。等到圆号再一次吹出第一部分的旋律时,这个音型继续维持着,直到最后消失在夜色苍茫中。
. @1 A( Z6 D, l1 z8 I8 p& i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三首夜曲,也是管弦乐作品。这三首夜曲是三幅色彩鲜明的音画。第一首夜曲的标题是《云》,第二首是《节日》,第三首是《水妖》。德彪西是印象派作曲家。印象派是十九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印象派艺术的特点是着眼于表现一刹那间的印象,而不是去表现明确的思想内容。印象派作家凭主观印象去反映现实世界,艺术形象象雾里看花,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印象派音乐象印象派绘画一样,注重表现自然界光和色彩的变化,从而创造出一种色调明快、气韵生动的境界。但其中艺术形象的轮廓是模糊不清的。印象派音乐家当然不能象印象派画家那样直接利用外光来描绘对象;所凭借的主要是和声跟配器的手段,即利用音色跟和声色彩的明暗变化,以及疏密浓淡的变化,来体现光和色的变化。 , P$ G1 o3 |, o  _; e
    第一首夜曲《云》是描写云彩的变化的。云彩是五光十色,变幻不定的。所以这个题材很适合印象派的艺术趣味。据德彪西自己的解说,这首夜曲所表现的意境是:“单调的天空景色,和浮云的庄严缓慢的运动,浮云逐渐化为略带乳白的灰色。”云彩的变化,是通过音色跟和声色彩的变化来表现的。这种变化,是一种微小而细致的色调变化,这里没有形象的鲜明的对比,也没有完整的旋律结构;各种不同音色的独奏乐器所奏的旋律片段,是用来表现色彩的变化的。总之。这首夜曲所表现的,不是一幅轮廓清晰的自然图景,而是一种气氛,一种色调,一种朦胧飘忽的意境。
: x5 }  \9 Y5 R! L& g* Z, e, d! P    德彪西的第二首《夜曲》是《节日》。音乐所表现的,不是一幅生气蓬勃,栩栩如生的节日风俗生活图景,而是冷眼旁观者所见的节日景象。按照德彪西自己的解说,这个曲子所表现的意境是:“大气中无休止的舞蹈节奏,点缀着突然的闪光。这里也有一个偶然的行列(一个眩人耳目的幻象)在从头到尾走过去,混杂着虚无缥缈的幻想;但不间断的节日的远景仍在继续,其中音乐和闪光的尘埃混合在一起,参与到宇宙万物的节奏中去。”音乐所表现的,是隔了一层帘子所看到的节日景象。但见空气中的闪光、飞扬着的尘土,幻象似的行列一闪而过。但比起作者的其他作品来,音乐形象的轮廓还是较为清晰的:其中有比较完整的旋律线,有相当鲜明的舞曲节奏,也有比较明朗的形式结构,两端部分活跃的三拍子律动和中间部分轻盈的两拍子律动形成了生动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表现了一种生气盎然的意境,只是雾中看花,总隔着一层而已。   这首夜曲所用的乐器,除了第一首夜曲的木管乐器、圆号、定音鼓和弦乐器外,增加了小号、长号、大号、竖琴和鼓、钹等打击乐器。打击乐器是作为节奏性乐器来使用的,铜管乐器不是用来加强音量,而是用来丰富音色。如圆号时常吹阻塞音和半阻塞音,小号时常加弱音器,造成一种朦胧的音色。  
. J$ P0 H8 X" M! D3 {! ~    德彪西的作品大都表现静态的意境,其中音乐形象是迷离恍惚,懒懒散散的;而少数表现动态的意境的作品,则有较多的生活气息,《节日》这首夜曲就是表现动态意境的典型的例子。
) ^# ~1 h2 D- H7 ~, S    第三首《夜曲》——《水妖》在管弦乐队中加进了不唱歌词的八个女中音和八个女高音,从而渲染出更加丰富的色彩。按照德彪西的解说,音乐描绘了“海洋和它变化无穷的节奏;从月光照耀的波浪中传来了水妖的神秘的歌声”。 / q  y# w! Z: j& v
    无词歌是一种宛如歌曲的抒情钢琴小曲。其中包含一个歌曲性质的旋律和相应的伴奏部分。无词歌和夜曲的性质比较接近。上面讲到的菲尔德所作的夜曲,有一首就曾经称为无词歌。无词歌的名称,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所创用的。无词歌没有歌词,但门德尔松认为他所作的无词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比歌词还要明确。他曾在一封信里说:“如果你问我:当我写作无词歌时有什么想法,我说:‘就象无词歌所表现的那样’,虽然写作某几首无词歌时,在我心中有明确的词句,但我还是不想把它告诉任何人,因为文字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并不是相同的,只有无词歌本身可以对于每个人说出同样的话,唤起同样的感觉。”门德尔松常常把他的无词歌寄给家人,来代替文字表明他的思想感情状况。有一次,他把降b小调无词歌的初稿,寄给姐姐方尼说:“当我收到你的一半怀念、一半愉快的来信时。我的心情是这样的。”降b小调无词歌通过奔放的旋律和活跃的节奏。表现出一种兴奋、激动的情绪。音乐包含两个不同的段落。按“一、二、一、二一”的次序交替着,最后一段从小调转入大调,表现出得到安慰的明朗的心情。
7 c3 B- T' [# l  q5 x3 O    门德尔松一共写过四十九首无词歌,有人给这些无词歌一一加上了标题,如“猎歌”、“春风”、“纺车”、“丧葬进行曲”、“春之歌”等等。采用这些标题虽然大多不是门德尔松本人的意思,但对演奏者和听众理解音乐形象是有帮助的。例如A大调无词歌被称为“春之歌”,旋律优美生动,明朗欢快,伴奏部分的分散和弦清澈如水,仿佛是竖琴的音响,听起来的确使人感到充满了春的气息。这个曲子除了用钢琴演奏外,还常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曲和合奏曲,是一首雅俗共赏的好抒情小曲。 # h  P2 N! d0 w& b7 {
    无词歌是浪漫派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体裁,近代作曲家如俄国的柴可夫斯基、法国的圣桑、福列等都曾写过优美动听的无词歌,获得广泛的流传。柴可夫斯基的F大调无词歌,就常常被改编成各种乐器演奏的曲子。音乐在娴雅妩媚、婉转流丽之中,流露出忧郁伤感的愁思;在明净的大调式的和声中,溶合着小调式所特有的旋律进行,渲染出一种悲凉的色彩,这是柴可夫斯基许多作品中共有的创作特征,反映了柴可夫斯基所处时代的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氛。尽管如此,它的亲切动人的音调,在今天听来,仍是富于感染力的。F大调无词歌原来是钢琴独奏曲,曾由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赖斯勒改编为用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722

积分

2

听众

-323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4722
发表于 2004-3-27 |
第二个配器丰满、立体了许多!+ y* ]1 \$ q6 k6 ?9 W; F
支持!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