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21419|回复: 1

[资讯] 读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有感

[复制链接]

298

积分

2

听众

-2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98
发表于 2007-1-3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一、自幼学钢琴有什么好处?将为孩子的未来带来些什么?

  好外1:从小就开始了一种眼睛看、脑子想、手指动、耳朵听的“精密”感统训练。

  注意,与一般的幼儿感统训练目标有很大的区别:是“手指动”,不仅仅是动手哟,它把大脑对手的控制能力精确到了手指、甚至是指尖;是“听音”,这不是普通的听觉训练,更象是一场持续数年的听力训练,如果把这种听力训练的结果拓展到英语的学习上,大家想想会是怎样一种结果?

  什么是感统训练?就是克服孩子眼高手低的一种训练:眼到、心到、手到。让行动迅速响应我们的思想,培养一种快速反应及应变的习惯与能力。

  好外2:为什么是钢琴而不是其他乐器?钢琴被人们誉为“乐器之王”,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不言而喻。但我特别欣赏钢琴入门的方式:起点低,只要十根手指健全的孩子都可以很快上手弹奏简单的乐曲。但弹好钢琴却很不容易,需要有超强的毅力、与很高的悟性。

  这一点很象大学里一直提倡的“宽进严出”:

  初级阶段,先把孩子引诱入门:1个8度可以弹个小曲子;左右手2个8度可以弹个复调小曲子,它把左右两只手变成两个人,这样就可以自己和自己做游戏了:你追我赶、你找我藏、你唱我和、你问我答——。

  中期阶段,美妙的音乐,有趣的左右手互搏游戏让他们欲罢不能:要想弹出更美妙的音乐、玩更复杂的游戏,那就得继续修炼我们的每根手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耐心、毅力、对美的鉴赏能力在技术反反复复地打磨中得到增长。

  高级阶段:在生活中、在生命中顿悟我们自己的音乐。音乐说到底还是一门“语言”,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大知大觉的音乐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指尖轻松流出,流出的都是我们的真情实感:我看见了、我感觉到了,我就想说;我说出来了我心里的话,大家不仅听懂了,也被我的心里话打动了,那说明我还说得不错。这就是高级阶段的眼到、心到、手到,由于这三者行动高度统一,看上去就象不假思索之作,实际上它来自于我们初、中期阶段的漫长修炼。

  好处3、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由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构成,且物质为基础,精神为上层建筑。从小学习音乐的孩子能欣赏到更高层次的美,容易建立更高层次的理想与追求,即使是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一朵云、一缕阳光也会照亮他们的精神天堂,从而获得一定的满足感,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音乐人士中犯罪几率特别低的原因之一吧。

  这些好处是我自己观察、思索而来的,未必全面,但钢琴的学习的确令孩子与我受益非浅。

  二、 怎样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音乐环境?

  如果我能早一点读到李老师的这本书,我一定会按她说的话去做。

  我小的时候,家里人觉得,温饱是第一重要的,家里没有一件带响的玩具,唯一的玩具是旧得不能再旧的布娃娃,肚子塞的都是稻草。音乐是奢侈品,楼上的姐姐家里有一台凤凰琴,我羡慕得不得了,可她压根儿不让我碰,她弹的时候我只能远远地站在一米开外听;隔壁的老汤叔叔十来岁的儿子在河里游泳意外地淹死了,每到半夜他发了疯得似的拉他二胡,邻居们都要发狂了,我却觉得很好听,在他的琴声里我能听懂他的痛苦、思念、挣扎、乃至对命运的谩骂,这个坚强的男人在琴声里做回了自己。对面的小妹妹有一台玩具木钢琴,一张半A4纸大小,有12个琴键,只能用一根手指头抬,为了能摸到她的琴,我愿意和棋艺很烂的她连下三盘跳棋。

  看起来,我的童年是不幸的,但是,我又很幸运,我上了一个小学试验班,这个班有一个特别的项目——打腰鼓,节奏很简单——“咚叭、咚叭、咚咚叭、咚叭”,这一打就是三年,这是我最喜欢的音乐课,也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7年小学同学聚会的时候,班主任孙老师说:咱们2班虽然并不是个个都有出息,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违法犯罪的同学。一直和我们班竞争的*班,以前也很优秀,但前两年竞然出了一个枪毙的。据说这个被枪毙的同学,原来在班上是最蔫的一个,难道真应了“蔫人儿惹大祸儿”的老话儿?按说咱们班的蔫人也不少,本人就是其中一个,怎么就没干出一件出格的事儿来呢?真是越想越幸运呀!

  给嫣然做陪练之前,我对五线谱一窍不通,音乐熏陶除了后来那点自发自觉的流行歌曲,再就是小时候这点经历了,《拜厄》、《小汤》、《钢基》很多国外名曲我只听一遍,简单一点的,甚至我不用听,自己就能打着节奏哼唱出来。不做钢琴陪练我还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能力,这一做连自己都有点佩服自己了——以前咋就没发现呢?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对嫣然的音乐教育会从7个月的胎教开始,回忆我自身的成长经历就已经说明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音乐环境有多么重要。不过,现在明白也不算太晚,古人云“朝闻道,夕可死。”

  三、 对孩子用的钢琴、琴凳、乐谱及照明条件有什么要求?

  虽然是个音盲,但买琴、调琴我还是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去做的。不懂的就多听别人的建议,虽然有些建议会让我浪费点银子,但只要不浪费我的孩子就是最大的节约。

  一开始学琴,我没有充份意识到琴凳高度的重要性,现在想来,这也是造成嫣然手腕颠簸、掉腕、掌心塌陷的一部份原因吧。其实,老师一开始也曾经提醒过我们,我就随便找了两本厚书给嫣然垫了一下屁股,至于脚凳一直没有用过。就是这个应付了事的态度让我们吃了不少的苦。建议新学琴的琴童父母一定要好好地读读这本书,按李老师的话去做,收益肯定是大大的。

  乐谱,从小到大读书我都有个习惯,喜欢“破”书,就是喜欢的书一定会把它读到破了为止,因为喜欢,所以坐着也看,站着也看、走着也看,一有空就喜欢翻它,还美其名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估计嫣然这点随我,也喜欢在书上图图画画,她的钢琴书估计只有她自己能看得懂,弹完的时候肯定是变成了天书——一片密密麻麻的圈呀、点呀、字呀的。要改成李老师说的那样,估计比较难。

  至于照明条件,这次装修万科新房的时候,已经在灯具大市场看好了一个落地灯,据说是钛钢的,可以任意角度弯曲调整,冷光源的,价钱也不低:270元(这可是批发价,不包送货的)。计划一搬家就买回来,马上改善嫣然弹奏的照明条件。以前我不太相信那句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李老师这么专业的“老人家”,不由你不信。

  四、 什么年龄学琴合适?弹奏要提前学习哪些必备的基础知识?怎样教给孩子?

  李老师说:“三岁到七岁是幼儿学琴的最佳年龄,但具体到每个孩子却要因人而异。”

  嫣然5岁以前,我们两个人白手起家,一直忙于生计问题:考职称、找更高薪水的工作、买房、养家,基本上她的早期教育是零,更谈不上买钢琴的经济来源。这是我们的错,早知道小时候就该把要读的书都读透来,省得成了家还要一边交费上学,一边赚钱养家,如此辛苦,当然顾不了太多了。嫣然5岁半接触电子琴,算是她最早的音乐启蒙。嫣然是7岁转的钢琴,算是赶上了一个尾巴。和那些未雨绸缪的“智”、“资”产阶级相比,起步有点晚,正因为我意识到了这个差距,随即我就把生活的重心由工作转向了家庭教育;由一般知识查缺补漏的家庭教育转向以钢琴知识为主查缺补漏的家庭教育;由填鸭式的家庭教育转向以诱导为主的家庭教育。

  如果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好的音乐环境,孩子应该从三岁到五岁就可以开始接触钢琴。如果没有,那么晚一点,多给孩子一点时间感受音乐,家长会更轻松,孩子也更容易竖立学习钢琴的信心。毕竟这个世界钢琴家只是极少数,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人才是大多数。

  太小的孩子学钢琴,音盲家长一定要有极强的心理准备,先不管孩子学得好与坏,首先要求自己做到不攀比、不发脾气、耐心陪练这三条,否则,就是“欲速则不达”。

  英语中还有一句谚语“Soon Ripe,Soon Rotten”(早熟的果子早烂),我们把这句话和家庭教育中的“三分教育,七分等”有方法结合起来,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

  李老师在本篇中讲了三个弹奏前必备的基础知识,具体的教学方法也写得非常到位,家长们花点心思就可以根据李老师的讲解自己给孩子上这些基础知识课程,前提:家里一定要先买好钢琴和节拍器哟。这里面唯一的难点就是如何教孩子唱出音的高低,李老师也给出了相关的小窍门,蛮实用的。实在不行,可以就这一点,先找个钢琴老师教一下自己,回家再教一下孩子。要相信没有人比我们更懂自己的孩子,我们或许很容易找到一个钢琴老师,但很难找到一个“幼儿”钢琴老师,不单是钱的的问题,还有机缘的问题。

  李老师还有一本书《幼儿钢琴教程》(修订本分上下两册)定价75元,8开本的,应该有《小汤》两本那么大的幅面,估计看清谱面是很轻松的了。据说是有中国特色的《小汤》,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喜欢用《小汤》而不是这本书,中国特色不重要了吗?网评也不是特别好,本来我是准备等它打折的时候买一本回来自修一下的(月月买书银子都超标,想买的书总是要事先做好计划才能逐步实现),但现在看来,最好还是先到书市看一下此书再做定夺。

五、什么样的弹奏姿势是正确的。

很多老师一上来就是现身说法:什么是弹奏的正确姿势。但大多数幼儿采取的是一种模仿学习,而李老师这本书分四条给出了详细的、正确的弹奏姿势的判定标准,很方便陪练的音盲家长检验的。

用这本书,我们很快纠正了自己不正确的弹奏姿势:脊柱不自觉的弯曲、喜欢跷二郎腿弹琴、掉腕。印象最深的改变就是三条:1、肘部与前臂的高度与键盘一致。2、膝弯处到脚后跟不小于一个直角,双脚略向前伸摆稳定。3、上身略向前倾。

不过,现在的钢琴老师,又要求我们左脚略后,右脚略前,方便利用重心的前后转移调整指尖力度的轻重转换,同时,两脚的跨度要求保持可以直接从琴凳上站立起来为宜,过近或过远都站不起来。

不知道李斐岚老师看到这种坐姿,会给出怎样意见?(有点期待!)

六、先不看谱弹奏好?还是学看谱弹奏好?

一种是模仿弹奏,一种是读谱弹奏。

记得网上热传的韩国钢琴神童盲人刘艺恩吧,她就是典型的模仿弹奏,只不过,她那天才般的完美音感帮助她使用一般人无法使用的声音模仿弹奏方式。

在本书中,李老师建议在孩子的学琴初期,简单的、有规律的乐曲使用读谱弹奏,复杂的乐曲,可以考虑采取模仿弹奏。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读谱能力后,一定要以读谱弹奏为主。因为模仿弹奏听觉得益多,读谱弹奏大脑锻炼多。

一般的老师都是采用读谱弹奏的教学方法,因为模仿弹奏的教学费时、费力、学习进度慢,但是培养一个钢琴家,模仿弹奏、特别是声音模仿弹奏是不可缺少的训练。比如:日本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先生就非常提倡模仿弹奏的方式入门。在南昌要找到这么地道的模仿弹奏教学的老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是我为嫣然寻找下一任钢琴老师的目标:倒不是为了把嫣然培养成一个钢琴家,只是希望她能有机会体验一下这种教学方法的益处。

七、读谱弹奏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入门?用什么教材?它们各有些什么特点?

有三种:高音谱表入门(《拜厄》)、中央C入门(《小汤》、《大汤》)、多调性综合入门(不详)

关于这三种入门方法的特点,李老师已经阐述得很详尽了,我就不在这儿赘述了。嫣然是在弹奏过《小汤》2后,加入《拜厄》和《哈农》的,应该算是以中央C的方式入门,然后辅以高音谱表入门的方法。(拜厄是一条一条弹到77条的,没跳过。)

李老师是主张以中央C入门为主、多调性综合入门为辅的教学方法。为此,我特意研读了一下P18页李老师给多调性综合入门教材举的一小段围绕DDF三个中心音的五线谱,别说,我感觉这种方法对幼儿快速认识五线谱还真是大有益处的,它利用幼儿的形象思维帮助他们弄清“线”与“间”在琴键上的关系,利用中心音快速找到其他音符的键盘位置。

回想我识五线谱的过程,居然也是利用了类似中心音的原理。我是先记住了高音谱表五根“线”上的音是“Mi、Sol、Si、Re、Fa”,再推理至“间”上的音。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大脑记忆技巧,远不如李老师这种结合手指找琴键的方式来得巧妙、迅速,它极大地提高了眼到、心到、手到的统一行动效率。

P19页,李老师还以她自己编写的《幼儿钢琴教程》中的一首小曲子“我是一只小蜜蜂”说明如何将多调性综合入门教材结合模仿弹奏、变换调性(做半音上行移调或半音下行移调)、训练听觉。读完真是艳羡不已,恨不能立马投身李老师的门下,恳求她收下我们这两个愚鲁的弟子。

八、初学一般接触到哪几种弹奏法?分为哪几个教学阶段为好?

三种弹奏法:非连音(断奏,也叫挂指)、跳音(李老师的对幼儿的要求不高:比非连音触键短促、轻巧、有弹性即可,一般孩子都能达到的)、连音(李老师在这一章第一次提到了重心在手指间的转移,并且在P20页最后一行的“保持”二字上打了点儿,幼儿要做到这个很不容易,目前嫣然一直在重铸这个“瞬间保持”。)

李老师的把教学分成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方法与要求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四个阶段完成,就相当于弹完了整个《车尔尼599》。表面上看,嫣然已经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仔细对照了一下,问题还是不少。

第一阶段的移调弹奏,只能以8度音阶为单位移调,其他移调做不了,老师也没教过。在《钢琴课小结(九)F大调和G大调,固定调还是首调》我试着和琴友们探讨过这个问题,当时嫣然学得一团糟,大家的意见好象也是莫衷一是,估计当时的钢琴老师是想给嫣然做移调训练的,结果上了一节课,讲了些理论的“全全半全全全半”,我和孩子都没闹明白怎么回事儿,结果回课效果当然很不理想,从此也就不了了之了。我打算找机会和现在的钢琴老师谈谈看,是不是能找机会补上这一课呢。

第二阶段的基本上还算好的。

第三阶段的不同节奏的综合训练。这个问题又得回到第二、四个问题上去,李老师讲的怎样创造一个好的音乐环境和三个弹奏前的必备知识,我们没有做到位。后果就在第三阶段显现出来了。复杂一点儿的节奏,孩子就有畏难情绪,一定要等着我下班回家陪练。其实我这个陪练自觉也没做什么,就是给她哼哼曲子,打打拍子,她就可以弹得很好的。所以,这个暑假我把陪练的方式转变了,白天她自己在家练两个小时,新曲子自己摸谱、哼哼,晚上我回家只是抽查,并且也不是每天抽查,只是对新曲子、要改正的毛病、和她提出的问题进行抽查。只有在单手的时候我会给她打一下节奏,合手的时候基本上要靠她自己把握节奏,特别是现在的练习曲复调的比较多,我的能力也到了极限,心有余然力不足。实在不行,就上网听听示范,边听边跟着示范在桌子上弹,或者回课的时候,直接把问题暴露给老师,让老师给抠抠。这种陪练方式感觉嫣然进步得更快一点,也许不用等到十岁,她就可以扔掉我这个陪练的拐棍。

第四阶段进入大指带转弯的两个8度的音阶上行、下行练习练习,总的练了一个来月,有点进步,再练就进展缓慢,找不到原因,我们就停了。看样子要重新练了,终于找到了跑不快的原因,大量的高抬指练习以及我们为了把钢琴弄响不正确地用力方式让手的动作浮在了手臂、手腕上,指尖象无力的脚板,根本就快跑不起来。我们决心重新练习,直到完全到位为止。

李老师说;完成这四个阶段,因人而异,大约约需要1-3年的时间。我们预计要完全改善上述问题至少还需要半年的时间,去掉中间停课的时间,这样看来,我们完成这四个阶段花费了2年的时间。虽然花的时间长点儿,但总体方向还是正确的,辛苦点也感觉很值了。
audioapp.cn

4637

积分

2

听众

-493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4637
发表于 2007-1-13 |
再看看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