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9927|回复: 1

[音乐] 纤微交叠 沉情暗涌

[复制链接]

3641

积分

2

听众

-509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04-10-13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纤微交叠 沉情暗涌

  1月8日晚,法国指挥家奥古斯丁-杜梅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在上交音乐厅为沪上听众带来一场精彩的音乐会。本场演出的三首曲目分别是比利时作曲家季尧姆-勒克的《为弦乐三重奏和乐队而作的行板》、中国作曲家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C大调交响曲》。将这样看似不相关的三首作品安排在同一场音乐会中意欲何为,他们之间是否存有某种潜在的联系,笔者便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音乐厅中。

  音乐会的第一首曲目来自纪尧姆-勒克,这位19世纪下半叶的比利时作曲家在西方古典音乐演出中并不常见。他英年早逝,在极为短暂的音乐生涯中曾跟随弗兰克和丹第学习作曲,这首《为弦乐三重奏和乐队而作的行板》便是一首为悼念弗兰克逝世而创作的乐曲。该作全曲都沉浸在忧郁悲切的气氛中,真挚而深刻的情感埋藏在平衡的音响构架之下,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独奏之间交织重叠,各个声部音色的调配精致且不失格局,饱含高贵的古典气质。

  第二首曲目是中国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对于中国乐迷来说,这首作品可谓是家喻户晓,但也许正是因为对曲目太过熟悉,对演奏效果也会更加的挑剔。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在2016年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大赛中刚刚摘得“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的韩国青年演奏家宋知垣,她的获奖作品正是这曲“梁祝”。她的演奏富于细腻的层次处理,充满女性敏锐的感知,对于中国戏曲语汇的把握也令人惊讶,略有不足之处便在于她的琴声纤细有余却力道不足,在戏剧性篇章中略显薄弱,最为打动人心的部分流露在她与大提琴首席的几次对话之中,在问答呼应之间顿生悲悯哀戚之感。

  下半场的曲目是来自19世纪法国作曲家比才的《C大调交响曲》。这首交响曲在比才的作品中不甚具有知名度,无论是歌剧《卡门》还是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都远超这首交响曲所赋予比才的名声。这首作品作于比才17岁时,他采用了传统交响曲的四乐章布局,在乐队的编制上也更为贴近古典时期的配置,洋溢着作曲家纯真青涩的创作思绪。乐曲由整齐的步伐开启了明朗的C大调乐章,上交在整首作品的演绎上表现得较为中规中矩,值得称赞的是第二乐章中的双簧管,其音色温厚醇正、优雅动人。最后一个乐章由小提琴声部引领,无穷动似的激烈走句将乐曲推向高潮,大提琴声部通过一段低沉宽广的旋律揭示了比才对抒情性音乐的创作直觉。

  毋庸置疑,本场音乐会旨在集中展现弦乐的魅力,从室内性作品到协奏曲和交响曲,弦乐以各具特色的搭配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体裁中表现出多样化的面孔,而能将这三首作品汇聚一堂,实则与指挥的音乐背景密切相关。身着中式礼服登场的奥古斯丁-杜梅原本就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在国际乐坛享有盛名。他的演奏带有法国音乐特有的浪漫风格,而他的指挥与演奏同样着眼于打造纯净的音色和细致的情感,尤其擅于编织层次丰富的弦乐声部,今晚的这场音乐会正是其音乐品位的呈现。
音频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