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38723|回复: 1

[资讯] 史上最优美的长笛曲——作品介绍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3

听众

-1856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17527
发表于 2006-2-21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曲目:
0 s0 m% J  O# o& y3 z1、西西里舞曲(弗瑞)Sicilienne(Faure)(3:09)7 G6 r0 c+ k# X$ ~) X2 {( B
2、《黛依丝》冥想曲(马斯内)Thais’ Meditation(Massenet)(4:10)
- x# F9 E% K+ ?+ Z# H) I, ?3、圣母颂(古诺 )Ave-Maria(Gounod)
7 X& @4 X; @9 h' y4、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Op.66(肖邦)Fantaisie-Impromptu in c Sharp Minor Op.66(Chopin)(5:39)
8 J4 J. }: T- k# D5 J6 |5、明月之光(德彪西)Clair de lune(Debussy)(3:49)
  j6 f2 d8 ?6 a0 i! S5 [# F+ u6、幽默曲Op.101-7(德沃夏克)Humoreske(Dvorak)(3:28)6 j1 ~8 s0 }, U5 r* C) w* q) q9 J
7、爱的忧伤(克莱斯勒)Liebesleid(Kreisler)(3:33)+ ]7 w, k; C& c5 t& k- t) E  h
8、练声曲(拉赫玛尼诺夫)Vocalise(Rachmaninov)(3:34)* J. v8 c4 G/ h" |& w7 k
9、野蜂飞舞(里姆斯基-科萨科夫)The Flight of Bumble Bee(Rimsky-Korsakov)(1:13). [& y1 L' y7 I4 o4 P, \* X2 ?
10、              梦幻曲(舒曼)Traumerei(Schumann)(2:58)
! }+ Z$ e) L# d7 `( i& o. }# S( S$ a11、              旋律(格鲁克)Melody(Gluck)(3:29)
0 A2 m$ W* P  F" L/ ~' a; ~12、              匈牙利田园幻想曲(多普勒)Fantaisie Pastorale Hongroise(Doppler)(10:52)
: t7 {5 s' ]5 k1 t: i# o2 z13、              天鹅(圣-桑)Le Cygne(Saint-Saens)(3:05)
3 p7 ~9 `1 Y$ d) \14、              晨曲(格里格)Morgenstemning(Grieg)(3:35)1 i9 r+ ]3 f3 f
15、              阿兰胡埃斯之爱(罗德里戈)Aranjuez Mon Amor(Rodrigo)(3:31)
+ v# l% l" l; x0 Z0 L' y' I16、              卡伐蒂纳(梅耶)Cavatina(Mayers)(3:25)
7 Y* B; q- |% ~. e17、              罗密欧与朱丽叶爱的主题(洛塔)Love Theme from“Romeo and Juliet”(Rota)(3:35)1 N! w: H, D' x
) E3 ]/ L# Q3 Y' z0 b6 _- \. y
长笛:帕垂克·加洛斯(1-10)
# n3 z. D( O; A1 [2 ?$ I# p      工藤重典(11-14)7 L, g  ^- C7 I5 Y) @; V* Y
Flute:Patrick Gallois(1-10)% ]8 q, \* W3 m" u6 E. H  z' I
         Shigenori Kudo(11-14)
' i$ w! y1 t( F/ B' p* `      Ai Kanzaki(15-17)
; C) X5 [! {/ q; m& Q$ p钢琴:石桥尚子(11-14)
6 Z' A+ k: X, h, ^  [' bPiano:Naoko Ishibashi(11-14)
+ a9 V7 x" F+ X$ S, U5 L) m乐团:卢森堡广播交响乐团(1-10)8 b& s6 M! l3 k
Luxembourg Radio Orchestra/ X3 b7 u: }' w2 E7 C
乐团:泰勒曼室内管弦乐团(15-17)
$ p6 t  w" S: V( o+ d + m& p* Y, S. p& a5 S
西西里舞曲(弗瑞)Sicilienne(Faure)
& E5 |4 x" H! ?+ l' x3 J; q    本曲为法国作曲家弗瑞(Gabriel-Urbain Faure,1845-1924)作于1893年3月,大提琴曲,后改编为长笛曲,据说原为戏剧配乐《贵人迷》的片段,后曾用于其所作戏剧配乐《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
* a# {9 J# P& ?* Z2 I    乐曲为三部曲式,g小调,小行板,6/8拍子。在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衬托下,长笛轻轻地奏出了第一部分主题。这一主题具有典型的西西里舞曲的体裁特点和浓郁的田园风格。中间部转至降E大调,乐队在高音区柔和地奏出中间部主题,同时长笛采用对位旋律与主题形成浑然一体的交织。乐曲继续保持西西里舞曲特有的特点和抒情性,但旋律更为委婉流畅,也更具有歌唱性。随后音乐再现第一部分并结束。
! E1 g  x3 w1 E) {/ T9 s& g   l+ T6 [& ]3 b1 q2 k+ H
《黛依丝》冥想曲(马斯内)Thais’ Meditation(Massenet)
, n6 F. Q* _' I' k8 X* w* F有时也译为《沉思》,法国作曲家马斯内(Jules Massenet,1842-1912)作,小提琴曲,原为所作三幕歌剧《黛依丝》第二幕中第一与第二场之间的间奏曲,后来经常单独演出。歌剧取材于法国作家法朗士(1844-1924)的同名小说,于1894年在巴黎首次演出。剧情为:亚历山大城容貌艳丽的名妓黛依丝整日寻欢作乐,过着奢侈的生活。青年修道士阿塔纳尔决心拯救其灵魂。在他的布道和劝说下,黛依丝终于斩断情缘,皈依上帝,随阿塔纳尔跋涉荒野,进入修道院。阿塔纳尔与黛依丝分别时,发现自己已深深地爱上了她,痛苦而不能自拔。数年后,阿塔纳尔突闻黛依丝病危,急往探视,向她表白了炽热的爱情,并劝她重寻人间欢乐,但为时已晚,黛依丝面对冥冥中的天使,溘然长逝。阿塔纳尔陷入悲痛与绝望之中。这首幕间曲主要表现黛依丝在阿塔纳尔的劝说下,产生了寻求安宁的愿望。
! K4 y) N! W) u$ d' J # t& V8 W: n+ }# x1 m7 W
圣母颂(古诺 )Ave-Maria(Gounod)* ?2 R9 W+ U" l# ]8 p
法国作曲家古诺(Charles Francois Gounod,1818-1893)作于1859年,原为声乐曲(女高音、管弦乐队与管风琴),后被广泛改编为各种器乐曲。圣母颂系天主教颂歌,歌词较固定。十九世纪后出现的《圣母颂》歌词大都由后人创作,但古诺仍沿用教会原来歌词,但在曲名上注有“附在巴赫第一首前奏曲上的宗教歌曲”,即以巴赫这首世俗乐曲作为伴奏部分,这说明本曲已不再是纯粹的宗教作品。乐曲优美动听的主旋律与伴奏声部——巴赫的前奏曲相辅相成,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才华。
) V8 P% V$ c  \9 x乐曲采用行板,4/4拍子。一开始轻轻奏出巴赫C大调前奏曲开头四小节的分解和弦式音型,形成整个     乐曲恬静的基调。随后呈现主旋律,这一旋律悠长宽广,犹如缕缕遐思,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崇高的情绪,纯净的气氛,随着乐声的流动而深化。乐曲反复一遍之后,在充实和谐的气氛中结束。8 B" q5 h6 q0 g# a. h

" A. [! J) K- ?9 j5 k* ~( B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Op.66(肖邦)Fantaisie-Impromptu in c Sharp Minor Op.66(Chopin)% R# j+ h( `$ F! T, _' Q
本曲为波兰作曲家肖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1810-1849)创作于1834年,原为著名的钢琴曲。但是,在肖邦生前并没有发表。音乐研究家们认为:肖邦之所以没有发表它,是因为他感到这首曲子的第一主题和作曲家莫舍列斯的《降E大调即兴曲》的第一主题有些相像的缘故。但是肖邦的主题比莫舍列斯的主题要丰富得多。肖邦是因为不想给人以谈论他袭用别人的主题的话柄,才没有发表这首幻想即兴曲的。" P1 Z" ^0 A# J7 T8 i
即兴曲是十九世纪初,由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首创的一种音乐体裁。它是指一种形式简洁自由、结构完整、具有即兴性质的中小型器乐独奏曲,常常是用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写成,乐曲往往能把作者的感情直接体现出来。幻想曲也是一种用复调手法写成的即兴独奏曲。它的主题多采用民歌、舞曲或浪漫曲,结构较自由。肖邦一生共写过四首即兴曲,都是在他创作成熟时期创作的。这四首曲子都没有明显的体裁特征。《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是其中创作最早的一首,写于1834年,编为作品六十六号。
. h$ m: O( E$ l4 K8 t% z. B《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的第一段,是激动的快板。从织体上讲,它是一种钢琴指法练习曲,在左手弹出一个四拍八度长音之后,主要是弹分解和弦。右手从第五小节进入,全是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旋律,十分轻巧,表现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思绪。这里用长笛的连音和吐音来表达,别有风味。& ]  n5 Y1 I3 P/ ?/ f4 I
中段转为降D大调。它是如歌的小广板,旋律流畅,温柔迷人,韵味深长,好似对幸福的回忆和幻想。它被人们认为是肖邦最优秀的抒情音诗之一。这个优美的旋律反复一遍之后,又进行了发展。最后,它又回到升c小调上,引出再现部。这时,在情绪上比第一段更加激动,直到后半部,感情才慢慢平静下来。尾声再次出现中段优美如歌、温柔安详的主题。3 u, \3 Y6 V* }; V& g. y
$ j+ ?* n. D( P1 W: B; x
明月之光(德彪西)Clair de lune(Debussy)7 A  u9 o( h8 _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作于1890年,1905年修订,钢琴曲,为其早期代表作《贝加马斯卡组曲》中的第三首。本曲为作者流传最广的钢琴作品,意大利评论家加蒂指出:“那上行琶音是如此轻盈,犹如向天空喷涌的清泉,然后在主属音的交替中恢复平静,主题在这一背景中延伸扩展,宽广而富有表情。”
* V$ Q" K  F. m% B- Q本曲改编为长笛演奏后,突出了长笛飘逸的音色和旋律感。乐曲一开始在行板速度上呈现的乐思温和而幽静,这一委婉的旋律,轻轻波动、缓缓起伏,描绘了月夜特有的诗情画意。接着,在和弦的晃动下,高音区轻轻奏出富有歌唱性的“月光曲”。随后,速度稍稍加快,流动的琶音,如同月光荡漾,流畅而舒展。在琶音衬托下,上声部也越来越明朗,着意描绘了溶溶的月色。最后,再现开头的乐思,以分解和弦织成的柔美结尾终曲。- h4 i+ |' V. ~; |1 P) G
! X( p5 t/ c2 Q9 v6 ]
幽默曲Op.101-7(德沃夏克)Humoreske(Dvorak)! ], a; h/ u% o4 `' k* i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作于1884年8月,为其钢琴曲集《八首幽默曲》中的第七首。幽默曲是一种具有幽默诙谐感的器乐曲,流行于十九世纪,规模一般不大,格调高雅,表情变化较大。本曲是德沃夏克著名的器乐小品,被广泛改编为各种器乐曲。
" l& a7 D/ w  Q, v8 A+ d全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旋律流畅优美,穿插于音符之间的短时值的休止符,使乐曲充满了活泼幽默的色彩。中间部转入同名小调,旋律纯朴动人,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随后音乐再现第一部分结束。( H8 |6 Y& H7 a0 f. `
* A  O# [  @  R( k( o1 \3 a- X
爱的忧伤(克莱斯勒)Liebesleid(Kreisler)
3 q& g2 a8 m; n( w7 k作者为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1962)。本曲为其小提琴曲集《古典手稿》中的第十一首,也是其中名为《古老的维也纳歌舞》的三首小提琴小品的第一首。由于他本人就是一位技巧出众的小提琴演奏大师,所以他的作品极富浪漫情调和技巧性。
# n+ }( N2 o; B, V乐曲运用了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三拍子节奏和速度。全曲始终贯穿着略微伤感的情绪,旋律的起伏好似情感的波动,悠思绵绵。主题A是一个具有维也纳古风格的圆舞曲旋律,朴实柔和十分动人。主题B仿佛是对往日的无限追忆,恬美而略带伤感。音乐再现主题A、B后进入尾声。, H: C) `( d" L! D+ U  T

9 C3 V( j( q. G2 z& v' q4 c$ y练声曲(拉赫玛尼诺夫)Vocalise(Rachmaninov)
. l9 K# g/ U" I$ C% ^7 ~本曲为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hmaninov,1873-1943)作于1912年,原为独唱曲,为同年所作《浪漫曲十四首》中的最后一首,题献给苏联女歌唱家涅日达诺娃。本曲在1915年9月21日修订,后被改编为各种器乐曲。
. S' P, ]4 c; t' a  C: ?3 [6 L练声曲原指专供练习歌唱的歌曲,无歌词,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后来也指以相同形式写成的艺术歌曲,本曲属于后一种。乐曲采用各自反复的二部曲式,主题旋律委婉舒缓,犹如轻轻拂动水面的秋风,温和而略带愁思,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歌色彩。第二部分起伏较大,奏出了叹息般的抒情旋律。结尾时,伴奏声部再现开头的主题,最后在高音区连绵不断的长音中徐徐终曲。
. h/ q+ Q$ t9 T5 E
# [. x) K. ~9 O- ~# U# q# z野蜂飞舞(里姆斯基-科萨科夫)The Flight of Bumble Bee(Rimsky-Korsakov)
% D) `9 T4 H' z4 Y" F% p本曲为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1844-1908)作于1900年,原为管弦乐曲,是其所作《沙皇萨尔丹的故事》中的幕间曲。歌剧脚本取材于俄国诗人普希金(1799-1837)的同名童话诗,剧情为:萨尔丹沙皇出征时,皇后米莉特里生下了王子萨顿。皇后的两个姐姐出于嫉妒,写信向沙皇诬告皇后生了个怪物。萨尔丹沙皇听信谗言,下令将皇后与“怪物”装进木桶,投入大海。皇后与王子漂至一个荒岛后,王子从鹰隼爪下救下了公主变成的天鹅。公主为答谢王子,帮助他化身野蜂去报仇。野蜂无情地螫刺妒妇和昏庸的沙皇,后来沙皇终于醒悟,找回了皇后和王子,王子和公主结为夫妻。这首幕间曲以野蜂飞舞的音乐形象,为即将开始的野蜂复仇的情节作铺垫与渲染,常常单独演奏。
5 X2 g1 p* a2 J0 v4 B: E乐曲具有“无穷动”的体裁特点,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组成的半音上下级进的“滑行音阶”,模仿野蜂飞舞的嗡嗡声,曲调忽强忽弱,类比盘旋上下的野蜂时近时远的动态。接着另一主题由跳进的音程构成,强而有力,似乎带有怒气冲冲的人格化色彩。最后乐曲在干脆利落的尾声中结束。
2 q) T: H6 A; M5 ?
1 ~* S3 {; E1 {+ T梦幻曲(舒曼)Traumerei(Schumann)7 K0 P% a( Y) r, p! }6 ?2 w
本曲为德国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作于1838年,为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作者曾在写给未婚妻、钢琴家克拉拉的信中写道:“由于回忆起你童年时代,我写下了这部作品。”作者对这部套曲十分满意,他还在信中说:“我非常喜欢它。看来,演奏时会给人们以极好的印象。至少,首先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感受。”《梦幻曲》是这部套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作者所有乐曲中最著名的作品,常单独演奏,也被广泛改编为各种器乐曲。这首乐曲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它如梦境般的诗情,使人联想到幸福生活的种种情景。2 y: x: x1 t$ n1 \
乐曲为F大调,4/4拍子,由四小节上行后逐渐下行的旋律构成,速度缓慢,节奏平稳,整个旋律起伏匀称;渗透着宁静的冥想色彩。
) X( s. i- ?. S: ?后面的音乐只是这一段美妙如歌的旋律的变化重复。这段音乐素材,总共出现八次,每一次起句的末尾都有些变化,使音乐表情细腻动人。衬托旋律的和声丰满而并不复杂,使乐曲增添了一缕温和的情绪。与这支旋律相呼应并有时交织在一起的对位声部,既自然又表情丰富。精练的音乐语言,鲜明的音乐形象,引人入胜的表现力,使这首给人们以美好希望的抒情诗长久流传。" A; @: o5 t7 ?' r# [3 B0 t
% r5 K* E& R  C- _6 h9 ~1 |
旋律(格鲁克)Melody(Gluck)
9 b! L# u4 R- O8 B; h3 @; F本曲为德国作曲家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1787)作于1762年,原为管弦乐曲,为其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克》第二幕第二场中的舞曲音乐,由小提琴和长笛主奏。剧情取自希腊神话:奥菲欧因爱妻尤丽狄克不幸逝世,痛不欲生。爱神阿莫尔为其真情所动,允许奥菲欧进入地府将妻子带回人间,并嘱咐渡过冥河之前不得回视其妻。奥菲欧来到地府,引亢悲歌,凄楚怆恻,众女鬼感而生怜,准许奥菲欧将妻子领回。在奥菲欧带领妻子返回的路上,尤丽狄克苦苦哀求丈夫回首一顾,奥菲欧执意不从,尤丽狄克以为丈夫变心,心灰意冷,不想复生。奥菲欧忘了爱神的禁令,回头一顾,尤丽狄克即又死去。奥菲欧痛悔不已,悲伤至极。爱神怜其苦难深重,使尤丽狄克再度复活,一对爱侣终于重返人间。此剧第二幕第二场,描写奥菲欧进入复仇女神把守的地狱之门,来到尤丽狄克所在的幸福之谷。这时,音乐奏出这一优雅而略带伤感的舞曲。
% x$ Z0 l, k# X' H* H& b乐曲采用d小调,慢板,3/4拍子。一开始的主题旋律缠绵幽婉,徐缓如歌,带有明显的咏叹调特点,而不时出现的小二度音程使柔和的旋律蒙上了淡淡的哀愁。在乐曲发展中,略带激动的曲调,起伏不安,仿佛在倾诉无尽的思念和痛苦。最后,经过反复和发展,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缓缓结束。
1 P. }/ L( k0 t' {, f& ~ + ]# t$ s3 u) I
匈牙利田园幻想曲(多普勒)Fantaisie Pastorale Hongroise(Doppler)# e# m  s4 I: ^
匈牙利长笛演奏家、作曲家多普勒(Albert Franz Doppler,1821-1883)所作。多普勒的乐曲多为自己演奏而作,其中以本曲流传最广,成为许多长笛演奏家的重要保留曲目。' Z7 ?* @3 C8 h- c" Y0 K
乐曲具有田园诗般的色彩和匈牙利吉普赛音乐的特点。全曲分成三大部分,前两个部分采用匈牙利民间查尔达什舞曲慢板段落的风格写成。第一部分的主题柔婉恬静,富于沉思色彩,它随着发展渐渐开朗,并趋向热情,随后出现一个新的主题和华彩后再现基本主题。第二部分(00段00分00秒)的主题先由管弦乐轻轻奏出,简朴温存,亲切含蓄,随后长笛奏出富于幻想的主题,后转为快板,奏出了由快速琶音式乐句组成的又一主题,明快华丽,并以简短的华彩段落结束第二部分。最后一部分(00段00分00秒)则采用查尔达什舞曲的快板部落写成,并充分发挥了长笛的演奏技巧。乐队全奏后,长笛奏出主题,轻快而热烈,各种令人目眩的长笛吹奏技巧使乐曲欢快的情绪步步高涨,达到高潮后,乐曲突兀地暂停,然后用中庸速度起奏,在华美的气氛中有力地结束全曲。
, P5 V; i  t1 i) }4 p ' w$ y7 P+ p0 r- a: H3 U
天鹅(圣-桑)Le Cygne(Saint-Saens)
# V# D* p& p" K0 s. M# P2 ~法国作曲家圣-桑(Saint-Saens,1835-1921)所作,是其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第13首,原为大提琴所作,经常单独演奏。3 ~+ Y& T$ ~7 L7 U1 c* G
乐曲一开始,钢琴奏出恬静的波浪式琶音,使人联想到水波潋滟的湖面。接着在小行板上出现温婉舒展的旋律,端庄而高雅,表现了天鹅在荡漾的碧波上浮游的神态,也把人引入一种纯净崇高的境界。
3 B) j/ Z. F, B& A6 L
, N: J' t$ H" ~- [晨曲(格里格)Morgenstemning(Grieg)5 }. g: p/ x% T  `6 m0 }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作于1888年,为其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中第一首。; ^% ~9 \( l5 s/ y% A6 S. F% Q9 o- s1 A0 g4 I
长笛在小快板速度上轻轻奏出早晨的主题,这个旋律除了装饰音外基本上由五声音阶的各音组成,带有清新的牧歌风味,表现了恬静温馨的田园诗般的意境。这一主题后来在移高小三度的调上进行反复,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乐队全奏,表现出勃勃的生机。最后,音乐在宁静的气氛中渐渐结束。
3 k% I! m/ R2 M& r' Q # Z( @, K7 ~3 [, k
阿兰胡埃斯之爱(罗德里戈)Aranjuez Mon Amor(Rodrigo)
# O- F: A( d) \  e8 H西班牙作曲家罗德里戈(Joaquin Rodrigo,1902-1999)于1939年所作,为《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的第二乐章,由于旋律优美,经常被单独演奏。
" T: D' m2 C# S& _' r5 s乐曲旋律充满西班牙民间音乐风格,其主题使用了自然小调式,虽然带有许多装饰音,却没有一个变音记号,由此带来一种特别的情绪。基本主题先由长笛呈示,后转到吉他上进行更精细的演奏。
; o% W( ?; n8 q2 D/ D0 L/ x) h + M. c7 d- E$ ?- @
卡伐蒂纳(梅耶)Cavatina(Mayers)$ D( W# V0 s* c4 `" R: d% w
卡伐蒂纳原指十八、十九世纪歌剧和清唱剧中的一种短小、浅显的抒情独唱曲,比咏叹调更为单纯,歌词多无反复,后也指一种缓慢如歌的器乐曲。本曲创作年代已不可考,但其旋律由当代著名吉他演奏家约翰·威廉斯改编并运用在美国电影《猎鹿人》中以后,广为流传。
( f9 [( D* |' q: t& [+ t乐曲结构为ABA,基本主题深情如歌,中间部主题情绪逐渐高昂后又低落,最后反复基本主题并结束。
; a9 ]5 b" {4 A2 F! j) r) E ' m5 E1 j! g# [) ]
罗密欧与朱丽叶爱的主题(洛塔)Love Theme from“Romeo and Juliet”(Rota)  Y2 W! _! P& a' s5 H6 o3 v
为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主题,电影公映后其旋律不胫而走,家喻户晓。其结构简单,旋律流畅优美,质朴感人。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278

积分

2

听众

-11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2278
发表于 2006-2-23 |
也是啊!支持!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