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6416|回复: 0

[音频] HiFi耳机系统赏析

[复制链接]

157

积分

5

听众

54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57
发表于 2016-1-24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一.鉴赏平台的构成

1. CD机——AudioNet VIP(德国制造,简称AudioNet)

2. 电脑——SONY VPCE B37EC(日本制造,简称SONY)

                  播放软件Foobar2000 v1.1.11(简称Foobar)

3. 声卡——MUSILAND Monitor 03 us(中国制造,简称Monitor 03)

4. 耳放——beyerdynamic A1(德国制造,简称A1)

                  Breeze Audio E3(中国制造,简称E3)

5. 耳机——beyerdynamic T1(德国制造,简称T1)

                  beyerdynamic DT880pro(32Ω)(德国制造,简称DT880)

6. USB信号线——MUSILAND声卡附件(蓝色USB 3.0)

7. 信号线——Acapella(非平衡)

8. 电源线——Acapella

9. 音乐与软件——各类音乐CD,以及由Foobar转换成WAV格式的音乐软件



二.赏析的HiFi系统种类

    用以上器材,可以交互搭配成3类HiFi耳机系统。

第一类: CD机+耳放+耳机,可以有4种搭配方案;

第二类:电脑+声卡+耳机,可以有2种搭配方案;

第三类:电脑+声卡+耳放+耳机,可以有4种搭配方案。

总计可以搭配出10种HiFi耳机系统。



三.赏析的主要内容

    理论上,对于同一个曲目,用上面的器材搭配可以听到10种不同的声音,实际上仅凭我们的耳朵几乎不可能一一做出判别,况且这也不重要,我们真正关心的是如下4个项目(对比)。

1.CD机 vs 【电脑+声卡】

2. 声卡驱动 vs 【声卡+耳放】驱动

3. A1 vs E3

4. T1 vs DT880



四.赏析

1. CD机 vs 【电脑+声卡】

这是不同音源之间的对比,即CD机与【电脑+声卡】的对比。确定一套耳放、耳机之后,切换音源,对比试听各种曲目。几轮测试下来,结论是:AudioNet优于【SONY + Monitor 03】。无论播放何种类型的音乐,AudioNet 总是比【SONY + Monitor 03】技高一筹,在声场、动态、解析力、分离度等各个方面,AudioNet让T1和DT880表现出了更高的素质,说明该款CD机的解码部分很强悍(相对Monitor 03)。可能有人会说,被测试的CD机和【电脑+声卡】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东西,若换了更好的【电脑+解码器(声卡)】胜负难料,这个说法也成立。但是,仅就我们今天测试的音源而言,CD机完全胜出,这个结论无可争议。

2. 声卡驱动 vs 【声卡+耳放】驱动

没有想到的是,Monitor 03声卡竟然可以良好地直接驱动DT880pro(32Ω),而且高阻抗的T1(600Ω)也可以被驱动的有模有样,真让人对价值几百元的Monitor 03 刮目相看。经过仔细地聆听以后,我们一致认为这只小小的声卡非常超值。但是,用Monitor 03 直接驱动大耳机也并非完美,深入聆听会隐隐地感觉驱动高阻抗的T1时,声底稍微有些粗糙、不干净。对一些电平较低的音乐,要想让T1音量合适,需将Foobar音量滑块儿向右几乎拨到尽头(最大音量),似强弩之末,缺乏游刃有余的从容度。当然,这些仅仅是主观感受,听后感可能因人而异。

Monitor 03 没有独立电源,直接从USB插口取电,厂家声称若使用USB 3.0插口,供电更足,表现会更好。由此判断它的缺陷是驱动力不足所致。那么,给它加强驱动会怎么样?我们在声卡与耳机之间加上耳放,结论是,好。粗糙的声底由于A1或E3的加入而得到改善,声底变得干净了,系统更加耐听。此项测试在高阻抗的T1系统中效果比较明显,不仅声底干净,声场、动态、分离度等各个方面的品质均有提升。总之,我们认为Monitor 03 凭它优良的表现,完全有资格带领爱乐者入门PC-HiFi系统。对于DT880,不加耳放也可以安心地使用,加上耳放效果更佳,久听不倦;对于T1,一定要加上耳放。

3. A1 vs E3

许多圈里人看到此会觉得匪夷所思,怎么拿这么两件价格相差近20倍的器材来比拼,是不是太不公平?若单从价格和档次上来看的确如此,拜亚动力的A1和微风的E3相差太悬殊,一个是世界级大品牌面向国际市场的批量制造(售价接近8K),另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DIY(售价不到0.4K),但这仅仅是价格和档次的差距。

E3的作者坦言自己的作品是仿A1的,对于初出茅庐争取市场认可的作者,这么说是一种策略(说实话,作为拜亚动力的用家当初我也是被“仿A1”所吸引)。关于仿制,我想多说几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仿制是发展的捷径,是聪明之举。纵观世界,大到国家的发展,小到品牌的诞生,许多成功都始于仿制。但仿制有仿皮和仿本之分,两者有天壤之别。仿皮是假冒原品牌蒙混市场,图一时之利,流行的说法叫“山寨”,比如泛滥的山寨手机,前途一片暗淡。仿本是解剖成功产品,汲取经验,去粗取精,再做回自己的产品,这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光明之路。可喜的是,E3的作者及一大批有识之士已经踏上这条光明之路了。所以,“数码多”把E3称作A1的山寨版(山寨X号)我以为很不妥,尽管并无恶意。E3的大名叫Breeze Audio,一个很雅的名字。E3从里到外就没有山寨的意思,仿制与山寨不是一回事。我们的舆论权威出言要谨慎,要爱护和扶持从DIY起步的创业者,说不定哪一天他们中的某一个发展为国际大品牌也是有可能的,祝愿他们健康成长。

言归正传,E3在我搭建的HiFi系统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重要角色,进入系统仅50天,E3留给我的总体印象:是一件很用心用功的作品,频响均衡,性能稳定,品质不低,在我的【AudioNet + E3 + DT880】系统中,能够让我舒心地欣赏音乐。至于E3在鱼龙混杂的耳放产品中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此前,我没有听过其它耳放,不知道,但非常想知道。这正是促使我们做HiFi系统对比的主要动因,而且请来的对手恰恰是大名鼎鼎的A1。事前,我们期望在这场PK中,E3不要输得太惨就好,事实证明我们低估了E3,以我们的听感判断,它们之间的性能高下绝对不可以用价格来衡量。

客观地说,A1和E3在我们的测试平台上,无论第一类或者第三类,盲听切换几乎没有差异,反复测听各种音乐曲目结果都一样,表现旗鼓相当,这让我们大感意外。看来对DIY产品的定式思维,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做一番评估。

认真比较两者的细节:① A1是拜亚动力为自己的DT系列耳机量身定做的套装产品,我们将音量旋钮固定在某一位置,更换高阻抗的T1和低阻抗的DT880,得到的声压基本一样(T1的声压略大一点点),这证明了商家关于A1具备耳机阻抗自适应功能的说法;再测E3也得到相似结果(DT880的声压略大一点点),说明E3也具备此项功能。A1和E3以同样音量驱动同一款耳机,音量旋钮的转角都几乎一样。②针对某一张CD及其WAV, A1的系统噪声发生在音量旋钮开至最大再回旋约30°之间;对E3的测听结果也如此,这表明E3的大音量控噪能力与A1具有同样水准。③ 两者的音响特性相似,在解析力、透明度、音场的规模、高低频两端的品质、各频段的密度与均衡性、动态等诸多方面,A1和E3的表现素质相当。

测听到此,我愿意告诉拜亚动力DT系列耳机的用家,如果你口袋里银两充足可以购入德国制造的A1,那毕竟是拜亚动力的原配;如果你只关注声音表现不太在乎产地或大品牌,E3绝对是你非常好的超值之选,E3的性价比旁人莫及。那么T1的用家怎么选呢?下面要谈及这个话题。

4. T1 vs DT880

T1是拜亚动力应用Tesla技术的旗舰耳机,包装华贵,制作精美,买一只T1的价格几乎可以抵四只DT880。好友的T1还是一只雏百灵,开口歌唱还不到50个小时。即便如此,它的优势相对DT880已经凸显。说说我的听感:解析力更高,音乐中的细枝末节表露无遗;中频厚实了许多,弦乐齐奏的绵密听感让人难忘;低频丰沛,大贝斯的拨弦弹性十足,钢琴的左手键粒粒入地;音像(有人称之为结像)玲珑清晰,听《Horowitz at Home》,仿佛看见老先生的十根手指在键盘上灵巧跳动,可谓历历在目。总之,初听T1,最出彩的就是解析力和音像,令人印象深刻。

实际上,用上述器材搭建的测试平台来评估T1是不够的,我们远没有探到T1的上限,这样讲自然有事实依据。我们曾经在好友的AudioNet 旗舰CD机上搭配A1领教过T1更优秀的表现,凭我的听力记忆,那是一个直接关系音源的更高层次。我们还在好友的一款日本Denon前级放大器上试听过T1,这款带有耳放模块的Denon前级,其表现竟然超越A1,那是一个关系到耳放的更高境界,是目前为止我们听到的T1的最佳搭配。奇怪吗?怎么自己的品牌套装反而被他人击败?如果我们了解到A1上市之际T1还未诞生,这个现象就不足为怪了。所以,关于T1的耳放选择,我真的没有发言权,我只能说A1或E3已经足够好,那款Denon前级比它们还要好,有没有更好的?肯定有,继续vs。我估计,如果匹配更优秀的音源和耳放,T1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很期待微风推出一款与T1匹配的力作,果真如此,我立马将DT880换成T1。

但是,A1作为DT880的原配搭档,即使上面提到的Denon前级也自愧不如。这只能说明在音响器材里匹配的重要性,这也正是音响发烧友津津乐道的地方,小到一个脚钉、一条线,大到一台解码器、一架功放,有多少发烧友汗洒其中。

至于音源,还是不要奢望探到它的上限,那是一个风光无限的天堂,倾其所有也难如愿,爱乐者们见好就收吧。


5. 友情提示

使用耳机有一段时间了,我想给耳放设计制作者或生产商进上一言:可否在耳放中设计安装声压(音量)监控装置,比如色灯提示:红灯(危险,立即调低音量)、黄灯(不宜长时间聆听,建议调低音量)、绿灯(尽情享用),或者数显(no、or、yes)。

这方面我们感受颇深,用HiFi耳机系统欣赏音乐,很容易音量过大,因为它太好听了,情不自禁地就会开大声,长此以往带来的后果是损伤听力,这对爱乐者来说是很恐怖的事情。如果耳放在音量过大时能发出警示提醒使用者,一定会受到耳机爱好者的欢迎。我的经验是:听音15~20分钟后摘下耳机,如果耳朵(膜)没有任何不适,比如异响、压迫感等,这时音量是合适的。否则,一定要调小音量。爱乐者们一定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耳朵,不要让音乐家失望。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