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40408|回复: 2

[资讯] 古典交响乐知识

[复制链接]

3万

积分

4

听众

4492

音贝

音频应用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1461
发表于 2010-7-7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一、当代世界十大交响乐团
, q1 F2 j; C. ]! L      
) H" l9 A* u. t! Y
2 V3 i" \* J/ {    1、德累斯顿国立交响乐团(德国)0 d2 p+ L# [' a0 b0 l5 M: E" C
  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交响乐团,成立于1548年。开始时只是室内乐队的小编制,后逐步扩大。该团在18世纪前以演奏意大利歌剧为主。从1817年开始,由著名作曲家韦伯担任指挥,进一步充实了乐队人员的编制。后又经著名音乐家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的指挥排演,这样创造出了辉煌的历史。
( Q% R7 I+ J, l/ D% }- k  德累斯顿交响乐团最擅长歌剧演奏;在交响作品方面,拥有跟西欧乐团所不同的独特音响,而且声部平衡很好。该团所演奏的德奥古典音乐格调高雅、音响丰满,具有美妙的德国古老传统色彩。
  P: w/ o8 ^) N
5 k; l. G; P, h4 V, k+ e, X8 r$ N% {& t4 ]' B- ~  o
  2、维也纳爱乐乐团(奥地利)
: z& q% Q7 i! W+ K  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42年,该团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象征性乐团。从1860年起,这个乐团由团员自主经营,在德索夫指挥下举办定期音乐会。1870年,里希特担任该团指挥后,该团声誉渐起。而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等著名作曲家或指挥家,都曾指挥该团演出。这个乐团不设常任指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贝姆、卡拉扬、穆蒂、伯恩斯坦、马泽尔等当代著名指挥家都经常被邀为客串指挥。据统计,指挥这个乐团灌制过唱片的指挥家竟达36位之多。
$ i5 k! y7 O, l  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鲜明的德奥音乐的传统风格,典雅而庄重,弦乐音色华丽优美。该团演奏的曲目比较保守,以传统的德奥作品为主。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乐团对于任何类型的指挥家都能作出灵敏的反应。有时,他们在严格的指挥家手下,白天举行定期演奏会,演奏布鲁克纳的交响乐作品,晚上却在意大利歌剧指挥家的手下,演奏意大利歌剧,足见该团的适应能力之强。
0 H8 I! {% _4 f' F
- _9 f8 w' m1 d4 n+ n' N( i3 Z, w( U  F, X
  3、纽约爱乐乐团(美国)4 a- m! u7 @. R( q, E
  这是美国最早的交响乐团,由希尔创立于1842年。1922年,门格尔贝格接任首席指挥后,该团的演奏水平飞速发展。1928年,该团跟纽约交响乐协会合并,形成今天的规模。曾在该团任职的指挥家的名单中,可以看到马勒和达姆罗许等人的名字。从1928年到1936年间,托斯卡尼尼就任音乐监督,该团进入了黄金时代。1958年,当代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开始指挥该团,使该团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从1978年起,印度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就任该团的音乐指导与指挥。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共有团员106名,每年要演奏52周,其中有23周举办定期演奏会,演出场次大约为190次。该团是美国最古老的交响乐团,具有非凡的演奏水平,而且在历代著名指挥家统率下灌录了数量众多的唱片,其演奏成员中著名的演奏家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 A  e$ J6 s* Z

; i) o2 M% b( u3 M- J2 U# p, f7 W+ N0 v2 a' `3 C! x
  4、波士顿交响乐团(美国)+ l0 V% u( J, o4 x: U; \' s* F
  波士顿交响乐团创立于1881年,由亨谢尔任指挥。该团从创立至1918年的历任指挥都是清一色的德国指挥家。1919年,法国作曲家拉波接任指挥。从1924年俄国著名指挥家库塞维斯基就任音乐监督后,波士顿交响乐团进入了黄金时代。1972年,乐团又进入小泽征尔时代,再度重振威风。. r& j& h! R7 C! ]0 v/ t2 N
  波士顿交响乐团是现今所有美国乐团中最具贵族气息的乐团。在美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和英国指挥家戴维斯这两位著名人物的轮流指挥下,这个乐团灌录了无数张令人爱不释手的唱片杰作。该团的弦乐合奏具有特殊的感染力量,他们演奏的中国乐曲《二泉映月》(改编为弦乐合奏)深受中国观众的称赞。; r/ J9 O9 M1 k9 F' v
0 r- @- Q% s) p+ Q3 H8 q" p' z

9 U1 [$ S4 e0 ^) D- |  5、柏林爱乐乐团(德国): L5 U3 I2 L$ Y) }
  柏林爱乐乐团成立于1882年,著名指挥家尼基什曾任该团指挥达27年之久,他在任期间为乐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使之成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之一。1954年,福尔特文格勒担任该团指挥,此后乐团声誉更盛。1955年后由卡拉扬接任该团终身常任指挥,由此进入卡拉扬时代,此间该团的演奏活动和唱片录音更为频繁。在萨尔兹堡音乐节上,该团曾参与歌剧公演活动。
- x; K3 n+ I) }4 z0 s同欧洲许多传统的乐团相比,柏林爱乐乐团的历史较短,但担任该团指挥职务的大多是最伟大的指挥家,这就使他们的演奏曲目无限扩大,合奏技能精彩绝伦,并具备了优异的反应能力,无论哪个指挥家统率该团,都能发挥其实力。可以这样说,柏林爱乐乐团是当今世界上名符其实的各交响乐团之冠。
, o5 b( w3 O& i2 l: a9 O" x" C$ S: ?9 R" h8 B. m, W. Z
% |/ u2 H. f7 q- ^
  6、捷克爱乐乐团(捷克)0 S6 ]  n7 o! [- I- r* M  e) @
  该团是在1894年以布拉格国民剧院管弦乐团为中心组建的,两年后在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指挥下第一次举行演奏会。该团起初隶属于布拉格国民剧院,到1901年才独立出来。1918年,著名指挥家陶利希担任该团的音乐监督后,该团才成为前捷克和斯洛伐克首屈一指的乐团。到1950年后的安杰尔时代,该团终于拥有了世界性的实力与声誉。
5 R' I" W( N* C; K. t! D6 ~  捷克爱乐乐团的演奏的曲目十分广泛。该团的弦乐部分特别优秀,有古雅的情调和捷克式的独特音响,尤其在演奏本民族的作品时情韵特别优美,其中以德沃夏克的音乐为其最高成就。: M: l$ Y4 q' r8 C
( g, e' U" q8 U1 l2 Z
' [3 w, G# i  f( S+ a
  7、费城管弦乐团(美国). U2 R1 ]) r" _2 z7 i* W1 y% p' U9 ~
  费城管弦乐团创立于1900年,首任指挥是谢尔。1921年,斯托科夫斯基就任该团的第三任音乐监督,在他的训练下,这个年轻的乐团很快成为全美的“三大乐团”之一。该团在广播与唱片录音方面也极为活跃。此外,该团还积极介绍与首演现代音乐,为美国乐坛带了来欣欣向荣的象。1938年后,奥曼蒂接任该团的音乐监督,他担任此职竟达41年之久。该团现由当代著名指挥家穆蒂担任常任指挥。% E  I0 V) j& j1 L; n, {* {" z
  费城管弦乐团共有105名团员,每年工作52周,大约举行190多场音乐会。该团以辉煌的音响和多彩的音色闻名于世,被誉为“费城音响”;其各个乐器组内都有著名的演奏家。该团在美国冠盖群雄,堪称为20世纪世界性的“超级交响乐团”。# `2 t/ E2 j7 O. o1 Y

) c  {  O$ R! k9 S. W. i  L/ s" H
. S+ {& G7 t! V  8、多伦多交响乐团(加拿大)1 O' T" k6 G3 x7 v. D
  多伦多交响乐团创建于1908年。1923年,克尼兹担任该团的首席指挥。1931年,马克米兰就任该团的音乐监督后,乐团有了长足的进展。马克米兰功劳卓著,曾被英国皇室封为爵士。1936年,著名指挥家朱斯金特接棒,使这个乐团产生了辉煌的演奏效果。1965年,小泽征尔担任该团的音乐监督,使该团终于确立了世界第一流的地位,在这段时间内,该团曾灌录了不少唱片。* I  ~; m3 \. `. R
  多伦多交响乐团共有团员95名,近年来由戴维斯接任音乐监督后,该团似乎返老还童,变得格外精神抖擞,演奏富有朝气,音色明亮、华丽。  R$ A& [, R& J- [8 U
  P2 O, N( N# k; @# n, r- @8 w

; F2 h  H* f& a, H! r2 U, A5 u) g  9、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前苏联)
0 `, Q& m$ o8 |8 E, w$ w' c5 _, S  这是俄国历史上最悠久、实力最强的管弦乐团。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圣彼得堡宫廷乐团,但是他们举行公开演出却是从本世纪才开始的。1917年,在俄国著名指挥家库塞维斯基担任指挥时,曾以“国立爱乐乐团”之名开始活动。1938年,前苏联著名指挥家穆拉文斯基就任该团的音乐监督,此后的40多年,该团声誉渐高,成为"穆氏的亲兵"而进入黄金时代。; M" ]# ]' O! e7 i
  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的演奏风格充满激情、富有力度感,充分反映出彼得堡这个古老城市的文化特性,在合奏上显示了俄国式洗练的特色。该团最擅长演奏本民族音乐家如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人的作品,其解释令人信服而表现生动。该团还特意配置了两套水平同样高超的人马,当乐团旅行演出时,必有一套人马留守在"大本营"中。
1 ?* X$ G' g4 b" u  J) Z0 _$ ]! ~+ K$ b; F  j, n  p6 W
) M+ y6 p, a) ~! P4 d! N! ~7 X, H
  10、日本广播(nhk)交响乐团(日本)
9 Q0 q7 Z$ g7 G& f  这是1926年以近卫秀为中心而组建的乐团,当时称作“新交响乐团”,次年开始举办定期演奏会。1935年,近卫担任常任指挥,该团从此活跃于日本乐坛。后改称日本交响乐团后,由尾高尚忠和山田雄一任指挥。1951年隶属于日本广播协会(nhk),由此改称为目前的团名。
& j" ^; J3 |; ?3 t, }  日本广播协会(nhk)交响乐团,是全日本最杰出的乐团,四管编制,全团人员共128名,每年平均演出140场左右(其中定期音乐会60场),听众达30万人次。该团的弦乐部分特别突出,合奏效果也十分完美,其充实的演奏能力,堪与欧美的乐团相媲美。特别是在演奏日本现代作品时,该团最能发挥他们的实力。
/ b- w0 {% j: F+ Q9 h      % v: Q% M" f+ @& R! C5 V, t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万

积分

4

听众

4492

音贝

音频应用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1461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
二、世界著名古典CD品牌介绍
9 q" M, d2 t# e" Z% ]/ Y  {0 I4 v7 r0 u8 P
      0 I- h* o# j/ U0 A; x6 t
      据说,世界上的唱片品牌已有四百个之多。当然,有影响的品牌只是其中一部分,进入我国市场的,更只是一小部分。目前市场上有售的古典音乐唱片品牌充其量不过二三十种而已。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唱片品牌在曲目、演奏家、侧重点、录音风格上的差异是很大的。对乐迷来说,如果对这些唱片品牌毫无了解,在选购CD时就不免陷入盲目之中,容易走弯路。为了使乐迷朋友们在选择古典音乐CD时有的放矢,我将目前市场上常 见的古典音乐唱片品牌做如下简介。- m# r( G) w( n" x5 m: G* |% }: D  t
  EMI Classics:前身是唱片工业的鼻祖伯利纳创立的英国留声机公司和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31年,为了在经济大萧条中求得生存,这两个本是竞争对手的公司合为一家,并吞并了一些小唱片公司,形成了当时最大的唱片出版集团EMI。EMI的前身英国留声机公司使用的品牌是“主人之声”(HMV),英国哥伦比亚公司的商标则是“哥伦比亚 ”,在合并成EMI后仍分别使用。在战后的日本和美国,EMI一直使用Angel(小天使)商标 ,直到90年代才统一为EMI Classics。由于资格最老,EMI拥有最为庞大的历史录音资料库。在这里,各个时期最杰出的演奏家都留下了录音,小提琴家克莱斯勒、阿道夫·布希、雅克·蒂博、海飞兹、米尔斯坦、西盖蒂、梅纽因、吉奈特·内弗、奥伊斯特拉赫、帕尔曼、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费尔曼、杜普雷、托特里埃;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克伦佩勒、卡拉扬、切利比达凯、比彻姆、朱里尼、穆蒂、滕斯德特、扬松斯、钢琴家科尔托、鲁宾斯坦、施纳贝尔、里帕蒂、埃德文·费希尔、吉赛金、所罗门、科瓦赛维奇、歌唱家卡鲁索、吉利、夏里亚平、卡拉斯、比约林、施瓦兹柯普夫、卡娜娃等等。近年来推出的新人更是层出不穷,韩国女小提琴家张莎拉、女大提琴家张汉娜、指挥家西
' d  O: t' b% {( l* W: Y) b0 U蒙·拉特尔、威尔舍—莫斯特……往日的无比辉煌在新一代演奏家的努力下得到了完美 的延续。$ H1 M! m% Y$ r
  在整理再版老唱片时,EMI使用的数码处理技术十分成熟,先进的CEDAR程序更能减少老录音中的杂声而对音质毫无损害。日本东芝的2088技术也是近年来开发的新技术,用20比特分析力、88.2千赫的采样频率处理母带,改善了老录音的音色和动态。在近期再版的老录音CD上,ART(意为“艾比路录音室技术”)是常见的标识,告诉我们这张CD上的录音经过了艾比路录音室工程师们的精心处理。目前EMI正陆续推出的“世纪伟大录音系列”是其世纪末的重头戏,曲目和版本均经过精挑细选,大师荟萃,很有收藏价值。
' {. _6 V% T- W$ e5 s6 i0 g5 I- x7 |+ H% a
  Sony/CBS:CBS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末叶的美国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在唱片业的早期,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曾和RCA胜利公司的前身“维克多谈话机公司”一起,平分美国市场,并称为两大巨头。1924年,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和美国录音公司合并,成立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27年,它又买下了联合独立广播公司的无线电网,形成了哥伦 比亚广播公司,缩写为CBS。
) [6 D6 P) v& f3 a% ^& T- \$ P5 I  由于历史悠久,它资料库中的经典录音也不少。钢琴大师霍罗维兹、塞尔金、卡萨德苏、昂特勒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罗斯、小提琴家斯特思、弗朗西斯卡蒂、指挥大师瓦尔特、伯恩斯坦、赛尔、奥曼迪、阿巴多以及布达佩斯四重奏、朱利亚四重奏等举世知名的音乐家、音乐团体都为它灌录过大量经典唱片。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在60年代录制的指挥他自己作品的唱片也是CBS的看家宝贝。八十年代,索尼集团将CBS的唱片公 司买下后,把品牌改为Sony Classical。前些年,由于低价倾销,Sony/CBS的唱片曾经是价廉物美的代名词,可惜近年来不断涨价,目前已无优势可言。它近来的精品层出不& l( S$ X% B7 v/ k
穷,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钢琴家普拉希亚、布朗夫曼、小提琴家拉赫林等人的唱片便大获好评。它也是较早采用20比特录音的唱片公司,在音质上一直保持着较高而稳定的 水准。# h4 u8 r* }$ T) R/ U5 \  A4 T7 E
  DG:德国留声机公司的品牌。1898年,该公司由唱片业的创始人伯利纳成立,由英国留声机公司控股。1917年它从英国留声机公司脱离出来,使用Polydor(宝丽多)商标。' S8 D/ h2 P1 `, I
      由于卡拉扬、伯姆等一批大师的加入,它从五十年代迅速崛起,在古典音乐界树立起权威地位。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伯恩斯坦、姆拉文斯基、阿巴多、约胡姆、弗利乔伊、布列兹、西诺坡利、加德纳、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米尔斯坦、克雷莫、穆特、帕尔曼、吉尔·沙汉姆、钢琴家霍罗维兹(晚期录音)、肯普夫、戈尔达、安达、米凯朗杰利、阿格里希、波里尼、齐莫尔曼、皮雷丝、大提琴家富尼埃、罗斯特洛波维奇、麦斯基、歌唱家多明戈、冯·奥特、奥菲欧室内乐队等新老演奏精英都在它的大旗下制作了大量经典唱片。去年,为纪念公司成立100周年,DG推出了一套宏篇巨制“DG百年特别专辑/ w, T9 c" j- `' ?
”,7大盒63张CD,搜罗了DG自创建以来各个时期的重要录音。今年,60张CD的“切利比达克专辑”是DG重点推出的一套唱片。0 U! |8 u3 y& F! }
  Archiv也是DG的品牌,1947年创立,重点在于中世纪、巴罗克时期的古乐。1974年至1975年间,它曾推出规模浩大的巴赫专辑,共99张密纹唱片。现在,它旗下的著名艺术家有加德纳的英国巴罗克音乐独奏独唱团、革命与浪漫管弦乐团等。) X0 @. ~' D, V0 \3 R5 J
  过去,不少人批评DG的录音质量参差不齐,音色较为严峻刚硬,不讨中国人的喜欢。近年来,DG坚持在新唱片的录制中使用它的4D专有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它 的CD音质已稳定在很高的标准上。
! _3 x8 n# m  p; c0 Z1 O  飞利普(Philips):1950年在荷兰成立。1962年和DG合资,迅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唱片公司。1972年,飞利普和DG合并在宝丽金集团里,规模更加庞大,成为唱片业的巨头。它旗下的艺术家大都为欧洲的精英,如小提琴家格鲁米欧、谢林、阿卡多、慕洛娃、钢琴家哈斯基尔、阿劳、李赫特、布伦德尔、科奇什、内田光子、大提琴家让德隆、希夫、朱利安·韦伯、歌唱家卡雷拉斯、杰西·诺曼、指挥家赛尔、海丁克、马舒尔、小泽征尔、布鲁根、阿林·戴维斯、著名的美艺三重奏、意大利四重奏、意大利音乐家合 奏团(I Musici)等等。中国交响乐团在陈佐湟的指挥下也已为它灌录了4张CD。飞利普的总体录音质量极高,品味超卓,不论模拟还是数码,都很少败笔。尤其是它的室内乐唱片,音质之优、平衡之佳很少有谁能够媲美。近年来,日本飞利普公司运用24比特尖端技术制作了一批CD,音效特别出色,大受发烧友欢迎,不知这一技术是否会被飞利普普 遍使用。. e* E4 g/ z& m$ i: I) A/ P# q+ m3 Z1 p
  飞利普也有两套历史录音系列,一套名为“传奇经典”(Legendary Classics),采用电脑降噪技术处理,可惜该技术对音质略有损害,会使声音发干,不如EMI的CEDAR技 术。另一套为The Early Years,均为演奏名家五六十年代的录音。& F( a6 g5 O% N/ K( P
  水星(Mercury):1945年成立于芝加哥,两年后打入古典音乐市场。在制作人柯扎特、录音师法恩的努力下,这一品牌发展迅速。法恩大胆采用的三话筒立体声录音(使用特制的Ampex三轨录音机,35毫米电影胶片)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动态范围庞大,被誉为当时的天碟。芝加哥交响乐团、伊斯特曼管弦乐团、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等都为水星灌制了唱片。大提琴家斯塔克也在水星的目录上留下了许多经典录音。
& ~3 M8 @. c8 ^4 U6 n8 Y      1961年,水星被飞利普收购。九十年代以来,飞利普一直在将水星当年的录音以“Livi ngPrsence”系列再版成CD,广受乐迷、发烧友欢迎。2 C' N+ `$ _; H! Z2 F: L9 M
  Deeca:1929年在英国成立的Decca唱片公司的品牌。1940年,它开发出了当时最先进的全频带录音,简称FFRR。这一技术本来是应海军部的要求开发的,目的是辨别英国潜水艇和德国潜水艇间的区别。1944年,Decca公司将此技术运用到唱片上,使音质有了长足的进步。从那以后,Decca公司的录音质量始终居于领先地位。它尤其精于大场面(如歌剧)的录音,音场宽广,空间感强烈,音色流畅,令他人望尘莫及。它旗下的艺术家阵容虽不如DG和菲利普强大,但也毫不示弱:指挥家索尔蒂、卡拉扬、安塞梅、蒙特、克尔泰兹、梅塔、杜图瓦、小提琴家郑京和、里奇、阿莫亚尔、钢琴家巴克豪斯、柯曾) a) G3 D6 m  P8 [# L
、阿什肯纳奇、博莱特、鲁普、希夫、歌唱家德莫纳柯、帕瓦洛蒂、萨瑟兰、苔芭尔迪,均为公认的世界级名家。London(伦敦)和L'oiseau—Lyre(琴鸟)也是该公司的商标。后者专用于“原本主义”的演奏录音,也就是在古乐器上用复古的演奏手法表现作品原貌。霍格伍德是“琴鸟”旗下最为活跃的指挥家。随着宝丽金集团被“环球集团”收购,Decca、DG、Philips三大欧洲古典音乐品牌现在都已归入“环球唱片集团”。4 k( {4 z; o5 a" E& \4 l
  RCA Victor:唱片业元老之一,前身是唱片的发明者伯利纳创建的留声机公司。无数演奏大师曾为它制作过录音,包括演唱家卡鲁索、比约林、弗拉格斯塔德、小提琴家海菲茨、克莱斯勒、埃尔曼、朱克曼、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帕德列夫斯基、鲁宾斯坦 、霍洛维兹、卡佩尔(wiLliam Kapell)、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库赛维茨基、斯托科夫斯 基、明希、莱纳、旺德(Gunter Wand)、长笛演奏家高尔维、单簧管演奏家斯托兹曼、瓜 纳利四重奏等。近年来,它除了仍不断将资料库的众多老录音以“金印鉴”、“银印鉴 ”系列再版CD外,还把一批批新星以“红印鉴”推向乐坛,引起乐迷的关注,如美国指挥家斯拉特金、加拿大女大提琴家哈诺伊、青年钢琴家基辛等。
5 d) i6 {& f. D5 h/ {  Hyperion:希腊神话中一位巨人的名字。成立于1980年的英国唱片品牌Hyperion堪称英国唱片界的骄傲。它的规模很小,目前仅12人,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古典音乐界的影响己丝毫不下于那些唱片巨头,有“英国最闪亮的唱片品牌”之称。Hyperion的录音曲目范围极广,虽然重点在于英国音乐和早期音乐,但并不局限于此。上至12世纪的早期音乐、下至本世纪的先锋派、从合唱到独唱、从室内到大乐队的演奏,无所不包。在开发新曲目方面,Hyperion的成绩更是有目共睹,走在许多大公司前面。( ~$ D$ K' p! O$ O
  1996年1月,HyPerion取得了一项世人瞩目的成绩:在法国嘎纳国际音像博览会(MI DEM)上击败众多竞争对手,荣获“年度最佳品牌”大奖。这标志着整个唱片界对Hyperi on的肯定。现在,Hyperion的目录上共有超过一千种唱片,每年推出将近80张新片,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1994年,Hyperion的销量为90万张,占英国古典唱片,市场3.9%的 份额。" ?' `9 _% J% q* q$ ~
  在Hyperion的上千种唱片中,最具历史意义的要数钢琴家莱斯利·哈沃德的“李斯特钢琴作品全集”(49张CD)以及钢琴伴琴家格拉姆·约翰逊制作的“舒伯特艺术歌曲集 ”(共31张CD)。这两套唱片都被公认为录音史上的里程碑。从1991年开始录制的一套“ 浪漫派钢琴协奏曲集”(包括帕德列夫斯基、莫斯科夫斯基、索尔、沙文卡、梅特纳等人的作品)也广受佳评。HyPerion最热销的CD则是“哥特之声合唱团”表演的“上帝呼吸中的羽毛”,屡获大奖,售出25万张之多。6 e! r5 f9 n# r! ]8 `* c
  和大多数独立唱片品牌一样,为了维护质量,Hyperion唱片的价格不低。面对“拿索斯”等廉价品牌的竞争,1996年,它效仿Philins、DG、Decca的做法,推出了一套廉价双片系列,名为dyad,只卖一张正版CD的价格,包装精美,尤其引人注目。
. f( K/ _- N6 P! W. ^7 c9 _( ~  Chandos:1979年成立的小型英国唱片公司,致力于推广出版英国作曲家的作品。八十年代,这个品牌发展迅速,以优异的数码录音、新鲜的曲目、高水准的演绎赢得广泛好评。罗杰斯特文斯基、希考克斯、尼姆·雅尔维、鲍罗丁三重奏等许多优秀音乐家为它灌过唱片。该品牌近来在国内市场上开始出现,虽然价格不菲,但总体录音质量十分优良,音色清丽透明,独具一格,是对英国音乐有偏好的乐迷的首选。; |/ N' {' R3 w
  Nimbus:英国影响很大的古典音乐唱片公司,人数很少,但成就非凡,以“自动钢琴系列”、“声乐大师系列”、“世界音乐系列”等享誉唱片界,同时也是英国最早推出CD的唱片公司。“自动钢琴系列”收入了大量本世纪早期钢琴大师们制作的自动钢琴纸带。通过唱片我们能欣赏到霍夫曼、帕德雷夫斯基、布索尼、沙尔文卡、格兰杰、拉蒙德等传奇大师在近百年前的演奏。“声乐大师系列”更是Nimbus的绝活儿,至今已出版了l00张,几乎囊括了本世纪初美声艺术黄金时代前辈歌唱大师们的经典录音,而且经
' o' T$ i' `9 G/ s过Nimbus的独家处理后音质大为改善,胜过其它公司的同类CD。在“世界音乐系列”中,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应有尽有,从中国、巴西、阿根廷、爱尔兰到东南亚、古巴、伊 朗、中东……是研究世界民族音乐的最丰富宝藏。4 |+ T6 V! U: v* J
  除了这三大系列外,老一辈钢琴家切卡尔斯基(Shura Cherkassky)、佩勒姆特(Vla do Perlemuter)、小提琴家舒姆斯基(Oscar Shumsky)、维也纳三重奏、青年钢琴家马丁 ·琼斯、我国留学英国的青年小提琴家胡昆等都为它留下了精彩的录音。英国作曲家蒂佩特亲自指挥自己作品的唱片也是Nimbus的看家宝贝之一。1 P: h; z! J# {1 U
  Teldec:1929年由德律风根公司和Decca合资创建,现已并入华纳集团。它的资料库中有部分前辈演奏大师的录音,如指挥家门格尔柏格、老克莱伯、小提琴家库伦坎普夫等。马泽尔、马舒尔、梅塔、克莱莫、巴伦伯伊姆、丰特奈三重奏、鲍罗丁四重奏等当今名手都为它制作过唱片。现在,它旗下最出风头的演奏家无疑是小提琴新秀文格罗夫。这位青年演奏家在1994年被《留声机》杂志评为“年度新人”,备受乐坛瞩目。此后他推出的几张CD都大受好评,奠定他当今最优秀青年小提琴家之一的地位。此外,钢琴新秀贝列佐夫斯基、黄海伦(华裔)等也正备受乐坛关注。
$ N8 V8 \# p4 h( l  Telarc:这家以出版“发烧片”著称的唱片公司成立于1980年。一开始主要出版美国交响乐团,如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辛辛纳提交响乐团等的录音。八十年代中期起,Telarc进入欧洲音乐圈,成就卓著,被公认为美国最成功的唱片品牌。早在发烧热刚兴起时,它的一张真炮录音的“1812序曲”就震撼了我国的众多发烧友, “电子琴贝多芬”、“电子琴巴赫”、“西部牛仔”、“大峡谷”、“间谍音乐”等更是引来阵阵喝彩,使Telarc成为“发烧片”的代名词。虽然它的不少唱片有重音效、轻艺术之嫌,但它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是无人能及的,同时,它的一些真正的艺术精品(如罗伯特·肖指挥的合唱作品、麦克拉斯指挥的勃拉姆斯交响曲集等)也正被越来越 多的严肃乐迷认同。
. `5 S! ^) K: }- U  Delos:已有25年历史的美国Delos唱片公司也是小型唱片公司中出类拔萃的一员,以音质优异的录音享誉发烧界。由录音总工程师约翰。厄戈尔(Johnzargle)开发的独特的VR2录音技术是它的王牌,吸引着大量音响发烧友。汇集在它旗下的许多演奏精英也令 它实力大增。比如由丹尼斯·基恩(Dennis Keene)领导的“基督耶酥升天之声”合唱团 就是一例。在音乐界,人们对这位引人注目的年轻合唱指挥寄予厚望。女钢琴家洛尔· 罗森伯格(Carol Rosenberger)、达维多维奇(Davidovich)、洛杉矶吉它四重奏、指挥家利顿、舒瓦茨等也都是当今古典乐坛风头正劲的明星。水准不俗的西雅图交响乐团、洛杉矶交响乐团、达拉斯交响乐团等也常为Delos制作唱片。2 W( _9 W/ e8 c7 i# o+ H
  在室内乐方面,由我国小提琴家胡乃元领衔的上海四重奏也是Delos的艺术家。林肯中心室内乐团更是出手不凡,他们灌制的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赢得了极高评价。
6 z7 V2 J/ x! y' ~& a  除了天碟级的唱片制作外,Delos最近还致力于整理过去的声乐历史录音,并已形成了一套Stanford档案系列。这些历史录音来自Stanford大学的档案馆,包括女中音大师舒曼-海因克、女高音法拉尔等人的珍稀录音。
7 I4 I" F$ N0 C9 T  harmoania mundi:法国最大的独立古典音乐唱片公司,成立于1958年,目前雇员多达250余人。曲目覆盖了古典音乐的各个历史时期,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歌曲直到现代音乐,包括很多冷门作曲家的作品和占相当地位的宗教音乐。没有历史录音,所有唱片均为新制作。梅洛斯四重奏、男歌唱家肖尔等是其名下较出名的音乐家。它还有一套名为“新演奏家”的系列,收有很多乐坛新秀的录音,其中不乏引人注目的精品,如获得“留声机”大奖的青年女小提琴家伊莎贝尔·弗斯特(Isabelle Faust)的CD“巴托克小提琴奏鸣曲”。
6 V( r; Y8 _6 ^8 V) [) |$ N  拿索斯(NAXOS):HNH国际有限公司的唱片品牌,成立于1987年。这个成立仅十年的唱片品牌被公认为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后起之秀。1997年,NAXOS在法国嘎纳举行的国际音像博览会(MIDEM)上击败众多著名的大牌唱片公司,被授予嘎纳古典音乐唱片大奖(Ca nnes Classical Awards)的“年度最佳品牌”(Best Label)称号。它出品的唱片已达两千余种,曲目覆盖了古典音乐的所有标准曲目,演奏家大多为新秀中的佼佼者,也有少数业已成名的著名演奏家和音乐团体,更有不少本来鲜为人知的演奏家在NAXOS的宣传下渐渐成名,如钢琴家扬多、大提琴家克利盖尔、小提琴家卡勒尔、指挥家德拉霍斯等。 NAxOS坚持以低廉的价格(40元)提供高质量的音乐享受,对大公司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大牌公司不得不竞相推出廉价系列CD以和它抗衡。最终的得益者当然是消费者!. R. Q! M; ]2 ?. C  l1 B7 x
  许多乐迷对拿索斯的音质抱有怀疑。其实,从八十年代末至今,它的录音质量逐年提高,精品不断,己稳定在较高的水准上,有近二百张“三星”级CD可证。1997年,原 Decca的著名制作人保尔·迈尔斯跳槽到拿索斯,使拿索斯的录音水准更上一层楼。
8 B8 ^! G% a$ U, e  BIS:1973年成立于瑞典,是北欧最重要的唱片品牌,以出版北欧国家的音乐为主,演奏家也均为北欧人。在它的唱片中,有很多作品是世界首次录音的珍品。
/ C  m' f7 F# F( _1 |  GZ:这是捷克唱片厂的品牌缩写,是自捷克唱片名牌Supraphon之后又一个有影响的品牌。它以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斯美塔纳、亚纳切克、马蒂奴、苏克等人的作品为主,演奏家多为捷克的新秀。虽然这些捷克演奏家由于消息闭塞不大为世人所知,但其中不乏水准高超的才子。论音质,它当然不及许多名牌,但要听正宗的捷克音乐,这是价 廉物美的选择。
; H8 v  Y' m% ]# _* r  捷克第一大唱片品牌Supraphon近来由一家台湾公司代理,也出现在我国市场。小提琴家苏克、已故指挥家纽曼、库贝利克等的录音是它的王牌。要听捷克曲目,Suprapho n仍是首选品牌。2 r% B+ j( {- x
  Testament、Pearl、Music&Arts、Biddulph Lab、Marston、Tahra、Preiser、Sym posium:这些公司都专业从事老录音的翻版加工。它们搜集早已绝版的老唱片,以先进的数码技术加工制作后推出CD,吸引那些怀旧的乐迷,在历史录音爱好者中具有很高知 名度。可惜,在我国市场上这些品牌仍很罕见。; ?2 r. l  A9 x- w/ y
  Chesky、RR、Shefield Lab、Dorian、dmP、Proprius、Klavier:这些唱片品牌都由规模很小的公司创立,虽然出版唱片的数量很少,但都以优异逼真的音质在发烧圈内享有盛名,是音响发烧友收藏的目标。Chesky、RR、Sheffield Lab(喇叭花)既生产古典音乐唱片,也出版爵士乐唱片。dmp专录现代爵士乐,Dorian则专录早期古典音乐。品味超卓的Dorian还赢得了欧洲评论界极高赞誉,高速光纤传送、24比特录音等先进技术使它的CD音质超群。瑞典的Proprius创立于1969年,以“黑教堂”、“当铺爵士乐”等名碟享誉发烧界,也生产特制胶片唱片。Klavier这一品牌原本无人知晓、前几年,忽然以一批优质CD打入我国市场,引起发烧友争购。如马泽尔演奏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 、马斯奈的歌剧“熙德”、“竖琴名曲”等。此外,英国Linn出版Carol Kidd的CD和美 国Gecko出版的Amanda McBroom等的CD都因其出类拔萃的音质被发烧友视为珍品。当然,这和音乐本身己没有多大关系了。5 ]5 \) X& d& u7 b3 J) [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万

积分

4

听众

4492

音贝

音频应用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1461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
三、不能不知道的十首交响曲 ,你听过几首呢?              5 b/ y+ U6 Z5 n
      4 l, D# i' V& A; C  S
      在任何社交场合中,令人瞩目的焦点有两种:一种是公鸡先生,比谁都大声,处处要占上风,表现得一付无事不知的模样。公鸡先生以为它气摄全场,其实早已惹得一身嫌。另外一种就是您这种人啰!学富五车却不搬弄,谦虚自若却又一针见血。和您在一起的人总觉得如沐春风,相见恨晚。嗯,出众如您,相信对于古典音乐已有一番认识,甚至已是资深乐友。
; t0 z) a; v  N3 k5 Q  不过,若是您对于古典音乐有着高度兴趣,却每每有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我建议您从以下十首具有代表性的交响曲切入,相信聪明如您,敏锐如您,脱俗如您,必能从中寻获人生至宝,进而丰富您的精神内涵。  D8 Y0 j# m% D% B. a2 `
9 R# _1 O8 X' W
   1、海顿# j; A6 l: i1 [6 ^! W
, ?3 T5 ]; I: B' e& ^! G  c, }2 N
   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海顿素有“交响曲之父”之美名,不仅因为他一生作有一百零四首交响曲,更因为他是真正将古典主义美学中对结构美的追求内化到交响曲形式的第一人。古典主义美学讲究对称,重视比例的合理性,强调音乐素材在功能上的“语言化”(人人皆可经接触而理解);而“海顿老爹”(贝多芬称呼海顿为 Papa Haydn)硬是将这些音乐知性的一面以洗炼而意趣横生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惊愕》交响曲便是一个很棒的例子。
- R+ e+ r& i% ^; t1 D3 {+ B1 i# e" T* V* w3 P) Q
   2、莫扎特
# t8 |, k# ]# e9 A
7 L9 A7 _: {/ \   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诚然,莫扎特最为人熟知的当属他的歌剧,他也曾多次表白,自己的最爱是歌剧。可是不要忘了,他也写了四十一首的交响曲呢!人们总爱提莫扎特如何如何天才。我这里却想提醒您注意他音乐中深刻的人性描写。在这首交响曲当中,我们会发现,原来天才也可以是善感的。大师偶尔也具备了悲天悯人的胸怀。
3 z# L: w6 k' n8 x) V5 E2 _0 e; J- d& ^5 Z( Q/ [! M
   3、贝多芬
$ h/ E2 w* F, a7 ]! e6 P3 O3 }! w* S0 @+ \5 }
   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 “磴、磴、磴、磴···”四声一出,天地为之色变。音乐史上大概再也找不到比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命运主题”更具震撼力和权威性的单一素材了。贝多芬在这首作品中,向世人展现严谨而有机的( organic)“动机创作”,惊人的可能性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知性美。而由第三乐章末了接入第四乐章的过程更是希腊哲人塞内加称之为“穿过黑暗,奔向光明”的奋斗精神的最佳脚注。
5 R; {( n( R( |, P! E9 q
. s4 p' p. M- y8 t   4、贝多芬
) A8 ?, S, P9 N; g4 l& R0 n6 f/ W
6 @1 t2 |, G3 Y  u0 m1 k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欢乐颂》历来为音乐美学家争论的中心主题之一便是:音乐该不该有意义?它是否必须具备意义?听过贝多芬第九的人,相信都会同意,这个问题已然得到解答。事实摆在眼前:就是有这样的音乐,她能够提升个人乃至群体,使他们谦卑、宽恕。不再孜孜于己利。柏拉图认为音乐应具备伦理上的功能,贝多芬做到了。而且别忘了,此时的贝多芬已是全聋的“残疾人”,却献给全人类如此无私无我、乐观奋进的理想国之音!请向贝多芬脱帽致敬!
& a' E- Y" v  v* T  J& F& m
; K0 R) k# w3 }0 G7 b   5、勃拉姆斯# t# a2 v0 Y- P7 d; b

/ {( j5 I* h. O/ G- |$ o   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细心的您,或许已经注意到,走笔至此,我是循着传承在走的。一八二四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九号交响曲,古典主义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颠峰。然而,同样由贝多芬所催生的音乐上的浪漫思潮,亦早已如星火燎原般地席卷欧陆。一八三零年,伯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首演,正式将“标题音乐”推上台面,时隔“贝九”不过六年时光。接下来的三十年,浪漫美学弥漫欧洲,“贝九”则被视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极致,是无法被超越的;它取得了一种神圣的地位,成了图腾。6 i% O' j7 r( j# Y% b! n
' R4 N7 Z, ~- @% l" |6 N0 _/ {
  年轻的勃拉姆斯,具备非凡的才华,扎实的对位训练,从小就被古典精神的捍卫者视为贝多芬的接班人,怂恿他写作交响曲的声音令年轻的勃拉姆斯耳根未曾有过一刻清静。勃拉姆斯的钢琴室中,墙上悬挂着贝多芬的半身像。勃拉姆斯如此承受着压力:你能想象,背后总是传来巨人的足音的压力吗?终于,在他四十三岁那年,他做到了。勃拉姆斯的第一号交响曲诞生。写作这首曲子,都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的,过程中更是数度落泪。您能想象倚天剑、屠龙刀是如何成型的吗?粹炼、粹炼、再粹炼,最后再加上铸者自己的鲜血,直至斧凿痕迹尽失,取而代之的,是生命的纯粹光辉。
: q/ G0 A1 ^6 E# }8 Y3 g3 P% s$ M# M/ g8 _
% ?2 {* o4 x$ `. }% \, W! G  V8 b
       6、柴可夫斯基) v, p  j5 H. T+ g
9 }: `" a, L1 |. U5 y3 y
   b小调第六号交响曲《悲怆》如果说,勃拉姆斯第一号交响曲散发的是生命最纯粹的光辉,柴科夫斯基的《悲怆》所揭露的便是死亡最纯粹的质地。此曲完成后仅仅一周,老柴便即撒手人世。其实,对于生命即将结束的惶恐并非此曲主旨。中国人称:“哀莫大于心死”。内心的绝望、孤寂,和落寞才是“悲怆”令听者莫不为之掬泪。如此深沉的恸,却又美得如此凄迷!看样子对于得不到的东西憧憬、渴慕,确然是人类挥之不去的咒诅呢!
1 T( X3 G' y/ a" d
0 W. m. Y+ K" T   7、德沃夏克
' [, L, W4 H5 V% y" J
+ y8 E/ u3 x: p( b   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自新大陆》许多大艺术家似乎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自虐倾向。看看贝多芬、布拉姆斯、舒曼、柴科夫斯基、梵高、尼采。或许,经过情感的压抑,工作上的自律,艺术本身的最美质地才会被挤压出来?德沃夏克却不是这么回事。身为屠夫之子,长得又像拳师犬,德沃夏克开朗、乐观、温文、随缘;他喜欢鸽子咕咕叫的声音、喜欢“看火车头移动”,偶尔还会喝个烂醉。! S; f: \0 n% L8 y0 ?8 ]7 @% c
  o# i3 L! R1 Z1 D
  一***二年,德沃夏克接受了美国纽约国家音乐院的邀请,到新大陆做起了旅行学者。三年下来,乡愁小小,谱成了这首质朴、诚恳、优美兼粗犷的《自新大陆》交响曲。不过不要被标题误导了!原文是 "From the New World",而非 "The New World"它并不是描写美国的写景音乐,而是一封来自异乡的浓郁家书!
2 P/ R: D, K9 W! I. A  y$ U
1 A+ I# `: y3 X$ s9 u) c1 A+ E4 i" v   8、马勒' S+ Q5 [( C- T5 u7 o( ?

0 P; \. Z% O% J1 E  第二号交响曲《复活》马勒,唉!该怎么说这个人呢?一个拥有无与伦比的意志力的指挥家,一个卯起劲来写作时六亲不认的痴狂作曲家,一个饱览十九世纪末维也纳的堕落、糜烂和虚矫的旁观者,一个经历许多至亲的人死亡的悲伤的人,一个兼矛盾复杂的难以复加的忧心灵魂。马勒“第二”的威力我可以作证。一九九九年八月的一天,我的一位师兄在萨尔兹堡听了拉图( Simon Rattle)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奏这首曲子。据说这一天也是他的艺术良知重生的日子。音乐进行到中乐章时,他被音乐重重地击打、质询;他知道自己努力得不够,投入得不够,丢掉的东西太少,渴望的力道太弱。他说当时深切的感受到平日里老师一再强调的艺术是没得妥协的,而平庸( mediocricy)正是艺术的头号杀手!当时他无法控制地嚎淘大哭了起来,带着痛苦、自责、羞愧。更多的却是被“敲醒”的喜乐和重生的兴奋。末了,隔座的德国老先生紧握着他的手,同样眼眶红肿的说:“我知道!我知道!”事后我的那位师兄对我说:“瞧!音乐无国界,是你、我、他共同的语言。”4 L( T: n# L4 v) Y6 [" D
8 D. N. U' v8 F/ j
   9、西贝柳斯
' V) |4 y2 s8 D: L; l; R
5 V: c% r) R: @7 \   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北欧人几乎都有一种罕见的优美特质:安静、内在沉稳、理性而开朗。是否和他们所处的严酷自然环境有关系我不知道,但从社会主义可以在北欧诸国行得通甚且繁荣安定,我们多少可以看出,北欧民族个体的私心是比较少的。西贝柳斯做为芬兰音乐的代表,作品永远忠实地呈现他心爱的土地的风貌和他心爱的同胞的内在质地。第二号交响曲是西贝柳斯的作品中除了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之外,比较容易切入的。空旷、冷冽、严峻固然是基本的氛围,偶尔渗透进来的温暖、赤诚、热情,以及终乐章的磅礡,保证令您招架不住!# d4 u* Z  [% m/ B$ R- F
: x2 S% y& g% K  Q" r+ \
   10、肖斯塔科维奇3 N6 p- d. G' O' C
/ d6 [' g. M! Q" k3 h
   d小调第五号交响曲《革命》与其说这首交响曲是一首极权政治底下的抗暴史诗,不如说是一位诚实的艺术家在铺天盖地的谣言中,消耗内在的自由生气所写出来的一部狂人日记。当中,我们尝到了血、喝足了泪听到震耳欲聋的控告和超现实的嘲讽,更感受到锥心的疼痛和几近无助的吶喊,即使如此,稍纵即逝的乐观和希望,却不吝为我们开启一扇可以窥见那奶与蜜质地的窗户。反观我们今日所处的状况,“自由”早已成了天赋,许多的事情垂手可得。6 D+ V; k' f0 _! @8 d

3 n4 E) B& ~, q; e, _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