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7394|回复: 9

[diy发烧] 音响发烧之听音室装修知识总汇

  [复制链接]

1716

积分

4

听众

5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716
发表于 2010-5-26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低音没有方向
------------------------------------


  "低音没有方向。"因而,"低音和超低音音箱可以放在房间(听音室)地面的任何地方。"

  这是一条古老的音响规律,古老得没有什么人去质疑它。多少年来,行家们均作如是说,专刊上皆为如是登。应该说,在家庭影院兴行以前,单独的低音超低音音箱,纵使是超级发烧友,也很少拥有。"方向"之说,与大家关系甚微。而随着十余年来家庭影院的迅速普及尤其是AC3、DTS等技术的应用,超低音箱已经成了其必不可少的支柱与特色部分。"方向"的关系非比寻常了。

  尽管近几年普罗大众的住房面积有了明显的扩大,不少人拥有了单独一间的,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影院的房间,但依然广泛地存在着环境偏小、未能尽如人意的问题。气垫音箱的开山祖美国AR公司几年前以天才般的创意利用在音箱内下侧安装在口径低音喇叭的方式,巧妙地缩小了音箱的体积而又保证了家庭影院所特需的低音震撼效果,推动了适合普罗大众空间的瘦高型带大低音单元的音箱新潮流,海内外音箱厂家纷纷仿效或以之再作开发,一下子发展成了家庭影院音箱的一种特有的款式。而比之历史要"悠久"的独立成箱的超低音音箱,顺应着家庭影院汹涌而起的大潮,更是早已蔚为林林总总的AV一大派系,并且大力向纯音乐的HIFI领域渗透。

  在这样的前提和势态下来探讨低音和超低音的方向性,以及音箱的摆位,应该是有必要的。

  大家知道,立体声是根据人的双耳效应而发展起来的。人用两只耳朵一起听声音时,能够提高对声音方向的定位能力,这种听音效果就称为双耳效应。人们用一只耳朵可以决定响度、音调、音色和除方向之外的声音的每一属性,但单耳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辨别声源方向,不能具体确定声源的方向和准确位置。当加上另一只耳朵后,由于从某一声源发出的声波传到两只耳的距离不等,声音达两只耳的时间就不相同,产生了时间、相位的强度的差异,人们对声音的定位,正是靠这两耳间存在的时间差、相位差和强度差而进行的。同时,人耳辨别声源方向的能力,随声音频率的变化而不同。由于两只耳朵之间的距离约在16-18cm,是800-1000Hz声波波长的一半,所以对低于或等于这个频率的声音不会产生方向感。

  由于可知,一般意义上的低音或超低音是没有什么方向性的。特别是用作AV播放的普通档次的低音系统,更可因地制宜地摆放超低音,就是以环境以空间迁就它,也没有什么大问题。AR的内侧安装大口径低音,各种各式的独立成一箱的超低音,正是为解决芸芸用户的空间与欣赏矛盾而推出的贴心器材。

  但是也应注意,声源都具有一定的辐射指向性,低频的声波,波长较长,辐射指向性虽不及高频声波的明显,却也不是完全没有。

  这对于纯音乐的HIFI发烧友特别是高烧一族。就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了。首先是内侧置的两只氏音(尽管不少的两者间隔有一电视柜架)的对着放,会影响正确的辐射指向性,会使声音变得混浊迟滞,单独成一箱的超低音,若不与主音箱成一横向轴线,其不同发声指向的辐射性及到达聆听者耳朵的不合理时间差,也将影响声音的定位及质量。

  据此,笔者始终认为,只要有条件,内侧置低音单元的音箱还是放第二位选择,超低音音箱最好是与主音箱摆放在同一轴线上,HIFI友更加要注意这一点,没条件的,就将就着用吧。低音还要讲究点方向性的。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716

积分

4

听众

5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71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
"发烧"的基本常识


翻开几本旧音响杂志,看过几封"读者来信",知道有不少朋友想加入玩Hi-Fi的大家庭;但因经验不足,加上不少作者早已认定读者们已有一定的Hi-Fi基础(因此很少有由浅入深的文章),故初哥基本上是很难入手的。有不少朋友起初对Hi-Fi有兴趣,但每次翻开音响书,只见那些前、后级的测试篇,制作派的线路图,其实他们可能连什么是前、后级也不大清楚。试想一下,一个玩"开"全套日本组合,而想转玩高级音响的初哥,对他们来说,扩音机只是一个接收信号的仪器,调节其音量,或再用均衡器调整低音、高音之后便接驳扬声器出声,又怎会想到有前、后级之别呢?由此可见,笔者认为有必要向各位初哥讲解一些玩Hi-Fi的基本常识。


保真度

玩Hi-Fi是有很多取向的,有人喜欢日本的贵价组合,也有人为了自己家中的Bose或Band0的扬声器感到自豪;对于我们当中的一些发烧友而言,不论是日本货也好,美国货也好,只要能出靓声,就要拥有它。虽然玩Hi-Fi确是各有门派,各有取向;但我认为,有一点永远是客观的,这一点就是保真度。不论阁下出自什么门派,能感觉到和现场有一样的声音,你的组合就肯定是完美的了,这是无需争论的事实。但可惜,这是永远不可能做到的,这是因为经过这么多器材后,失真是不能避免的,况且一对扬声器又怎可与几十件乐器比较呢?加上阁下的试音室(Hi-Fi房)和现场环境的区别很大,要声音和现场一样是永远无法实现的。阁下可能会问,既然这样,为何要玩Hi-Fi呢?其实追求保真度就是玩Hi-Fi的乐趣,若这世上有一套不论放在哪里也可出来和现场一样的声音的器材,就没有人再需要玩Hi-Fi,改进Hi-Fi了。一个音响初哥首先最重要地就是锻炼自己的听觉,一个连一边扬声器正负接错都听不出有分别的人,再看下去就是浪费时间。要锻炼听觉,必须多去听,最好不停地去听演奏会、演唱会等,阁下才知道什么是"真";其次就是多去听不同Hi-Fi店的高级音响组合,不过这是不易办到的,因为阁下必须脸皮够厚。当耳朵修行好了,便可处理自己的系统。当然,阁下在处理自己的系统时,也必须继续多去听。初哥需知Hi-Fi房的特性是玩Hi-Fi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谓Hi-Fi房的特性是指该房的尺寸比例、大小、窗门位置、结构(即构成之材料)、角边的数目(越少越好)以及吸音和反射物的份量。要知道,阁下从器材听到的声音,除了从扬声器直接发出外,也有从墙、窗等反射回来地声音,也有被吸收再放出delayed的声音;其实,任何放在房内的东西都会影响音效,包括阁下的身体。改变以上的因素,就是用来校声,而以上因素是无绝对值的,所以就要靠耳朵去校。笔者不能告诉各位这些因素的绝对值,因为陈先生说房间越乱越靓声,但弹弓杨先生则认为太多杂物会使空气感减少。笔者只能告诉各位,房子越大,"场面"越大,所谓"场面",是指器材带给阁下该录音室有多大的感觉。房子大则需用更大功率之扩音机和更大的扬声器,否则肯定不够靓声,尤其是低音。反射物过多(如窗的玻璃),声会好亮,即过分光辉;吸音物过多,则使音色变得沉闷,detail(细节)变乡。吸音或反射物是可改变音色平衡度(tonal balance),即是,不同频率的能量,总之,以保真度为上。

音响器材

以一套流行的音响器材说,主要有一个source(音源)、前级、后级、扬声器以及所有把它们连起来的接线。首先说音源,这是一个把灵在软件上的资料转为电子声音信号,或者是一部收音机,它就是整套系统中声音的来源。以前的音源以黑胶片唱机(LP机)为主,收音机也有不少人用(因为当年的电台所播的古典音乐实在比现在好多倍)。LP的信号是以模拟的方式储存的。简单地说,即将震动力利用仪器把音乐刻在胶上,重播时则利用这些坑纹震动唱针,把动能变为电能,即是信号。LP比现今CD的好处是免除了模拟转成数码时所带来的失真。LP更有连续性, CD则是不连续的。CD机有两类:一是合并式,合并式的CD机是把唱盘及解码器结合的机种。即是说,阁下不需另加解码器便可出声。另一种CD机是唱盘和解码器分体的。唱盘部分只有光学拾取系统,用作读取CD上的密码信号。而解码器是把这些密码转为声音的信号。两者必须一起使用。连接两者间的导线有很多种,如有同轴、AT&T等,要知道这线对音效有很大的影响。扩音机是把音源放出来的弱信号放大的仪器。所谓合并机就是把前级、后级集于一身的机器。前级是用来把信号作初步放大、调节音量的;而后级则是把由前级来的信号作大量放大来推动扬声器。前级也有分为有源及无源的,有源的前级是用市电把信号放大,而无源的就只有调节音量的功效。老实讲,现今成功的无源前级不多,因为音源与后级的内阻有很大分别,只靠一个音量开关把音源及后级连接起来,内阻的分别会使动态、detail(细节)、频应尽失!有源的前级除了调节音量外,还可作初部放大及减低音源及后级间内阻之别,即用作缓冲。后级是把从前级来的信号放大给扬声器用的,后级必须够力去推扬声器,所谓够力,不是指越大声越够力。必须有能力去支持整个乐团的大场面而不失其细节。既要能气吞天下,也要有察秋毫之分析力。更不能改变音质。这就是好的后级。分开前、后级比合并机好,因为各自有更大的空间去造得更精密。而两者间也更少干扰,细节一定较多(听多点东西),而且,分开前、后级使发烧友有更多推动机的选择,更多东西玩。分体CD机也是如此。有些仪器把供电器与主机分开,作用是把交流电远离主机,减低对主机干扰,好处多过坏处。选购放大器,最好选用一些没有均衡器的品种。因为很多时候,均衡器会使音色平衡度变得不正确,调校多些低音时,高频都被改变了,而且,有均衡器即代表信号要走更多冤枉路,失真更大。至于该选电子管机或晶体管机,我个人认为初哥也可玩电子管机,我知有不少人为了怕电子管麻烦而改玩晶体管机,但其实只要零件和电子管也经厂方检查过才出厂,很少会有问题的。无可否认,电子管机是比晶体管机靓声,电子管机是比晶体管机更有生命力、音乐感以及最重要的连续性。我不觉得电子管机的分析力不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零件的改良,电子管机已不是古董了。要知电子管机有多好?若你听惯了靓电子管机的音色,要你再去听晶体管机,你会不能忍受的。接线方面,我建议初哥首先比较不同类线的特性,例如纯铜、纯铜镀银、纯银等。平价线来说,Audioquest比较稳阵。但若阁下花得起,则尽可能买最贵的线。是的,线材在Hi-Fi中的重要地位不比前、后级低。一条便宜线可把全套音响器材糟蹋,但也要知贵线不可能把cheap器材起死回生。总之,器材中样样都重要,不要偏重其中之一。扬声器方面,不同牌子有自己独有的声音。有一点初哥一定要留意,就是扬声器的灵敏度是否足够?扩音机是否够力去推之?一般来说,灵敏度、扩音机的功率只能用作参考,实况要试过才知。例如ATC扬声器的灵敏度一般比LS3/5A高,但ATC比3/5A更难推。有时候,只得用30-50W的后级才可应付需大功率扩音机推的扬声器,但是,太过分的传言,例如说以7W的300B去推LS3/5A可得很大的场面是不可能的,那是大声,而不是够力。300B只可推号角扬声器,因为这扬声器效率高。有关接线有些地方要补充的,就是接线分为信号线及扬声器线,信号线连接CD/解码器至前级,或连接由前级会后级。扬声器线则连接后级以及扬声器。信号线分有RCA或XLR,初哥则较适用RCA,其实RCA已算相当不错了。扬声器线方面,若扬声器有bi-wire玩(即高音、低音各有扬声器座),就不要浪费,出多些钱,买多条线玩bi-wire罢(即指高低音扬声器各用一对线)。这可使深度、立体感、结像力及分隔度大大提升。而尽可能用同一牌子、同一型号和同一长度的线。

摆位堡机

扬声器摆放的位置是音响中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说,应选择听中左右较平均的位置,把该处长度分成三份,即以两条线分三份,扬声器则落在两线上,由此处开始校声就最好。有关扬声器摆位的文章,可参阅以前的有关音响杂志。器材方面,后级可放在地上。前级及音源则放在Hi-Fi架上。注意CD应尽量远离前级,因为CD放出大量干扰,而前级十分敏感,所以两者不直接近。而所有接线也应尽量远离对方。此外,室内尽量避免存放有金属的物体,尤其家中天线。新的器材一定要煲,而最好用音乐自然去煲,不需用堡机CD。要知道煲透否,笔者主要参考小提琴的圆润度(未煲时多数粗糙)、低频收放自如的程度以及最重要的细节,未堡前细节大多久奉。所谓煲机,其实是利用电子信号把所有零件行顺,把扬声器单元柔顺化,所以,不是开了机就算煲,必须以信号去煲,不过,要注意一点,要懂得分别到底是机真的煲顺,还是个人的沉溺于声音了。有时有些人习惯了自己的系统,便不能察觉其缺点,这也是有人说3/5A要煲3,000小时的原因。此外,大部分的器材在开机后需要时间热身,因为有些零件需要时间才达到其理想工作温度。初哥买新机时,不要一开声就说不靓声,给多些时间新机去热身及行顺,然后才慢慢校声。另外,千万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因小小的失败,听了几日就大出血换机,更不要因失败便去摩机。当然若阁下的器材是平价大陆货,换一两只零件去校声实验是无所谓,但若阁下买的是过万元的名厂机则千万不要摩。总之,凡事三思而后行,利用摆位、夹线等去把现时的器材发挥至极限才去换机,这样才有进步。各位初哥,玩Hi-Fi不是难事,但阁下只需多看书籍,多到Hi-Fi铺,花多些时间便能成为一个超级发烧友。开始时要认定自己的目标及取向,以保真度为上,不要让自己多走冤枉路。有问题一定要向有经验人发问。各位初哥,欢迎加入这个发烧的大家庭。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716

积分

4

听众

5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71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
什么是“THX”
  
THX就是Tomlison Holman Experiment的缩写。Tomlison Holman是George Lucas电影制作公司的专业音频工程师,在70年代中期,推出迄今排列全世界卖座大片之三的《星球大战》系列影片,由于该片极为出色的音响效果,使THX很快就成为众多制片公司乐于采纳的电影混声系统。THX是一套相当完善的系统,无论对专业还是民用,均有详细规格,例如参与专业扩声器材认证、室内声学测试、从母带压制影碟的过程中所选用母带的材料、影碟中数字声轨及模拟声轨音频电平控制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都有严格的规范。

有些文章在阐述THX的内容时,往往将THX称为一个独立的制式,实际上这是不严谨的。Lucas并不否认杜比公司在影院环绕声技术上的成绩,并认为Dolby Surround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比较成熟的形式,但对Dolby技术的一些缺陷也进行了改善。

改进的方面有:

(1)多声道解码器要有高精度的分离度。我们知道,杜比环绕立体声是对双声道立体声信号进行解码,即利用两个声道电平差和相位差的关系进行解码,各声道的串扰精度由解码器的量化比特数决定。有些解码器采用14比特量化,各声道分离度小于20dB,使得声像定位性不好。THX认证的环绕声解码器,其量化精度为18比特或更高;解码器IC大多采用SSM-2125A,经解码后的信号还要经过THX矫正的均衡网络,使主声道高频略有衰减,以形成远声场的特点。

(2)规定各声道功放灵敏度必须统一。五个声道均为1000mV/100W或1000mV/120W,这样做的好处是在调校时比较方便,而且使各声道有充足的动态余量,后因生产成本的制约,将环绕声道降为60W,但这也比一般功放要求高得多。

(3)前主音箱与中置音箱均采用相同型号,以保证声场的扩散及音质统一。THX对主音箱要求在45度内水平指向性频响不得低于轴向测试-3dB,这使得用一只球顶高音单元无法达到这一标准,而要用2至3只球顶单元并联,或使用号角式单元。而环绕声就更特别,要求音箱背对背地安装相同的两组扬声器。因为常规的环绕音箱受指向性的影响,只能向单一方向发声,无法形成包围感的效果,而THX意图不但使环绕声能与主声道密切衔接,而且对听音室能模拟出一种被声音充实的气氛,以减少环绕声道单一指向强化的定位效应。

在THX中,前主声道与中央声道音箱低频下限为80Hz、-3dB,大多超低频信号由一只低音箱负责播放,低音箱上限频率为120Hz、-3dB,而下限没有具体规定,强化了低频效果。

(4)THX对视听室的噪声、吸音系数也有严格规定。针对房间大小的不同,要求将混响时间规定在一定范围内,最后还要用声压计对各声道声压进行细致校正。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716

积分

4

听众

5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71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
音响技术-音响技术词典

B制式立体声  立体声拾音方式之一,使用灵敏度和指向性(常用心形指向性)完全相同的两只话筒,彼此相距约为1.5至2米(也可减少到0.5米,视声源排列宽度而定),置于声源前方拾音,然后分别以左右声道信号输出。优点是简单易行,拾得的声音富有自然感,以时间差为主的拾音方式,而时间差的存在可以反映出较多的音乐厅的早期反射声,现场感好,适合录制古典交响乐。不足的是如果两话筒相距较远,听音时会有中间空洞现象和凹陷现象,如果一声源横向移动,则会感到声像通过中间时速度较快,有跳跃感,严重时,会使声像集中分布在左右扬声器附近,若将左右声道信号混合播放,会产生声音干涉现象,使有的频率左右声道信号同样增强、反射抵消,输出信号频响是梳状滤波器特性形状,致使声音不悦耳。

AC-3解码器  能够译解AC-3编码方式的环绕立体声解码品,分纯AC-3解码、AC-3解码兼杜比定向逻辑环绕、AC-3解码兼容THX和杜比定向逻辑环绕三种。后两种均带AV接口,可以配接多种音/视频信号输入端口为AC-3RF射频数据流、数码光缆和同轴信号,输出仅为5.1声道的前置左右、中置、后置环绕左右和超低音输出这6个端子,没有AV接口,也不设音量,必须与其他AV功放配合才能正常使用。

AV功放  即视听系统中使用的放大器,用于家庭影院视听系统中,功放齐全。AV功放一般具有前置、中置、环绕等4~7个声道功率输出,有的带有杜比定向逻辑环绕解码器或AC-3解码器、DSP数码声场处理、调频/调幅数字调谐收音功能,还具有多种音频输入输出接口,有些功放还有SVIDEO(高清晰度)视频四针接口,各种功能可以用遥控器进行控制,使用非常方便。

背景音乐  在公共场所连续放送的音乐,以不影响人们对话为放音的响度标准,可以调节人们的精神状态,创造舒适、温馨的环境。背景音乐通常不是立体声系统,多采用音箱分散式放音,故声音分布均匀,不良声环境对听音的影响小。

倍频程  两个频率相比为2的声音间的频程,一倍频程之间为八度的音高关系,即频率每增加一倍,音高增加一个倍频程,图示均衡器的各频点之间就是倍频程关系。

倍速录音  用双卡录音机录音时,为了节省录音时间而设置的功能,倍速录音的磁带速度是正常录音的两倍,所花时间缩短了一倍,监听录音效果时,声音为快速播放效果,音调升高一个八度。

比特  二进制数字中的位,信息量的度量单位,为信息量的最小单位。数字化音响中用电脉冲表达音频信号,“1”代表有脉冲,“0”代表脉冲间隔。如果波形上每个点的信息用四位一组的代码表示,则称4比特,比特数越高,表达模拟信号就越精确,对音频信号信号还原能力越强。

编组输出  调音台的输出形式之一,是将调音台声像调节后分出的左右声道信号继续进行编组分配,故为立体声输出方式,一般情况下,单数编组为左声道,双数编组为右声道。编组既可以单独输出,也可以送入左右主声道后从左右声道输出。编组输出多用于给返送音箱系统输送信号,也可根据需要灵活使用。

变调器  改变伴奏音乐音调的设备。由于每个人的音域范围的不同,要求演唱时的伴奏音乐的音调亦不尽相同,通过变调器,可以使演唱者在合适的音域演唱。经过变调器升调的声音显得悦耳,音量似乎大了些,这是因为频率升高后,人耳对高音较敏感的缘故;降调后显得低音丰满,音量也会略显小些。变调器是通过电子线路对音乐中的乐音频率进行升调和降调处理的,其工作过程包括取样(测量频率)、分离(分出基音和泛音)、变频(改变基音和泛音的频率)、合成(合成音乐中的调子)、校正(按运算数据输出)和显示等,降调符号为b,升调符号为# ,经变调器升调或降调处理后的音乐,与原载体记录的音色几乎没有何差别。                           

变速处理  亦称音频时间压缩、扩展处理,是一种改变磁带放音速度而不改变声音音调的处理,多用于专业场合。可以将已经录好的各种节目带的播放时间适当延长或缩短,同时不改变原来声音的音色和音调,为实时同步播放节目提供了重要手段。采用改变电机转数的方法调节放音速度、改变播放时间,但由于磁带运行      速度改变势必会使声音音调变高或变低,所以变速处理系统中均设有信号频率变换电路,将由于速度改变而引起的声音音调变化复原。

变压器  一种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的电器,一般用于交流电压变换或音频放大器的级间耦合等场合。在系统进行音频连接时的噪声互相串扰和设备互相影响以及供电线路干扰等。

波长  声波振动一次所传播的距离,用声波的速度除以声波的频率就可以计算出该频率声波的波长,声波的波长的作用。例如只有障碍特在尺寸大于一个声波波长的情况下,声波才会正常反射,否则绕射、散射等现象加重,声影区域变小,声学特性载然不同;再比如大于2倍波长的声场称为远无场,小于2倍波长的声场称为近场,远场和近场的声场分布和声音传播规律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在较小尺寸的房间内(与波长相比),低音无法良好再现,这是因为低音的波长较长的缘故,故在一般家庭中,如果听音室容积不足够大,低音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参量均衡器  亦称参数均衡器,对均衡调节的各种参数都可细致调节的均衡器,多附设在调音台上,但也有独立的参量均衡器。调节的参数内容包括频段(如低、中低、中高和高频等)、频点(扫频式,可任意选择)、增益(提衰量)和品质因数Q(频带宽度,有任意可调式和高Q和低Q选择式)等,一般用于对声音进行主观调节,为艺术创作需要,对声音信号做特殊加工处理。如参量均衡器可以美化(包括丑化)和修饰声音,使声音(或音乐)风格更加鲜明突出、丰富多彩,达到所需要的艺术效果。

残响  声源停止发声后,由于惯性和反射等原因,声音没有立即停止,而是呈缓慢衰减的现象。在音响系统中,利用声音的残响效果,可以改变声音的余音过程,使声音更加圆润丰满。

差拍  两个不同频率的声音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周期性变化,幅值按两个频率之差周期性地增减,出现声音音量幅度调制、上下起伏。有电信号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插入连接  一种在设备中(主要是调音台)直接串入某周边设备的连接方法。调音台一般设有插入(INS)接口,可以用插入连接法将某周边设备插入到某一输入信道、编组信道和主(左右声道)信道中,单独对插入信道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用大三芯可实现插入连接,方法是从大三芯的头端输出信号,接到要插入的设备的输入端,再从此设备的输出端送出信号接到大三芯的环端。

颤动回声  平行墙壁间声音相互多次反射引起的声音颤动现象,属于严重的建声缺陷,会造成再现声音音量不稳定、音质不良等。最有效的消除方法是避免平行墙壁、采用强吸音材料以及将墙壁表面处理成凹凸不平的漫反射结构等。

颤音  利用周期性的音调、音量和音色变化而得到的音乐上点缀品,颤音的合理运用可以使音乐更加优美动听,提高艺术的感染力。在专业音响系统中,可以利用效果器创造、强化颤音效果。

超短波  亦称甚高频(VHF)波、米波(波长范围为1米至10米),频率从30兆赫的无线电波,传插频带宽,短距离传播依靠电磁的辐射特性,用于电视广播和无线话筒传送音频信号,采用锐方向性的天线可补偿传输过程的衰减。在专业音响领域,V段无线话筒的频率稳定度稍差,价格相对较低,但容易出现频率漂移现象,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可以使频率稳定度达到满足需要的水平。

长波  频率从3000千赫兹至30千赫兹的无线电波,其传播方式主要是绕地球表面以电离层波的形式传播,作用距离可达几千到上万公里,此外,在近距离(200至300公里以内)也可以由地面波传播,该波段的电场强度夜晚比白天增大,波长越短,增加越甚;电场强度随季节的影响小;传播条件受电离层骚动的影响小,稳定性好,不会产生接受强度的急剧变化和通信突然中断现象。

储备功率  超过音箱所要求的功率放大器最低输出功率以上的功率部分,或达到所需要最大声压级的功率以上的功率。音响系统(一般指功放和音箱)的功率储备越大,放出的声音越厚实丰满、底气越足、动态就越大;反之,再现强大、突变的声音效果时,听起来会有声嘶力竭和沉闷之感,在一般情况下,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应超过音箱功率的1.5倍,但有时可以达到音箱功率的3倍。

传声介质  指能够传播声音的媒质,声音必须通过媒质传播,如气体、液体和固体。媒质的性质,包括该媒质的状态、温度、压力等与声波传播速度和方式等有密切关系。如声音在气体中传播以辐射特性为主,在固体中传播以传导特性为主,而在液体中传播时以上两种特性均存在。

传声增益  扩声系统在使用话筒时,对话筒拾取的声音的放大量,是考察扩声反馈叫程度的重要指标,传声增益越高,声反馈啸叫越小(少),话筒声音的放大量越大,计算方法是将话筒音量开到最大(不能有声反馈现象),在话筒前放一个声源,同时测量声场中和放筒前的声压级,用声场中声压级减去话筒前声压级,即得到了该扩声系统的传声增。  

传输频率特性    扩声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为房间和音响设备共同的频响特性,考察系统是否能够将各频率声音音量比例真实再现,即对各个频率的信号放大量一致,优秀的扩声系统,不应该出现某些频率声音过强、某些频率声音不足的现象。获得良好的传输频率特性的主要方法有:合理的建声设计、粉红噪声频谱分析仪法调整均衡器以及采用频率响应特性好的音箱放音等。

传输线  音响系统中各设备间的连接线,其质量会直接影响音响系统的音质和声音还原质量。传输线对声音信号的影响不仅限于直流电阴,由于分布参数、趋肤效应、多芯线失真等因素影响,随之而来的涡流损耗和电磁感应会对音质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导致不同频率信号通过导线时,阴抗不尽相同,相移量也有所没。传输线对声音信号的影响取决于导体导体材质(如铜、无氧铜、金、铝等)、线的几何结构(如线径、股数、绞合方式、导线外绝缘材料)以及线的技术工艺等多方面。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传输线应尽可能短且与设备接触良好,并注意屏蔽和抗干扰问题,尽量减少声音信号损失(包括幅度、频率和相位三方面损失),常用的传输线有音频屏蔽线、数字线和音箱线等。

次低频  亦称超低音,一般指频率为100赫兹以下的低音。次低频决定声音的丰满度,使低音悠长、深沉、有力,这个频率几乎无声像定位感,故声场中次低频音箱的位置变化对声像定位影响不大。次低频所在的音域为低音提琴、低音鼓和管风琴等乐器的音域,可以使这些乐器的声音完美表现。音频中的次低频成分不足时,声音听起来不够厚实,略嫌单薄,但次低频过强时,声音浑浊。

单声道  像通过钥匙孔听到声音(匙孔效应),无声像群落感觉,声音贫乏无味、单薄肤浅,即使多只扬声器放音,由于都是没有差异的声音,声音不会有任何改善,借助于不同声源之间的音量差,听起来会略有纵深变化感觉。

单声道录音  多个话筒分别拾取单个乐器或分组乐器的乐音,送到调音台,然后再通过调音台将拾取到的声音合理合成,输入到单声道录音机进行录音。为早期录音采用方法,较难对录音效果做较大的调整、加工和润色,因为一旦确定了各话筒的特性、位置和混合比例,录音效果就基本上不能改变,后期加工时余地很小。在单声道录音过程中,只要有一个演员出了差错或者串入了噪声,就必须将整个节目或其中某一片段重新演奏录制,因为单声道录音效率不高,费用大且质量不能保证。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716

积分

4

听众

5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71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
房间墙面和顶/地面的吸音和扩散处理的一些简单办法

A、左右侧墙的作法。左右侧墙是音箱发出直射声的第一次反射地方,第一次反射音一定要做成吸音处理,经这样处理后才有助于声像定位的清晰和声音的干净,不致于让声音吵耳。做法是在音箱与聆听位置之间的侧墙上设置一些吸音材料,吸音的面积要有1-1.5m宽,2m左右的高度。吸音材料可用厚绒布打皱像窗帘一般自然吊在侧墙,也可用棉布包裹音棉,做成一块块的吸音体固定在墙壁上,或吊挂羊毛毯画。

假如左右侧墙做了吸音之后,声像定位变得精准,声音又不会吵,那音箱后墙(即聆听者面对的前墙)就可以不做处理。反之,那就要在音箱后墙做一些吸音处理。

B、后墙的处理。在多数情况下,为了不过于吸掉低频或让放大器功率负担过重,音箱的后墙应做得结实坚硬,这样才能将低频向前“逼”,延伸更佳。

后墙吸音的面积一般是设在左右两个音箱之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整面后墙以方木条纵横交叉钉成几个框,然后以布包裹吸音棉,塞入每个框内。制作工艺佳时,后墙可做得很美观。也可以悬挂织物来吸音,但织物应选用壁毯般的厚重才有作用。尽量不要在音箱后墙以3cm板或6cm板钉空腔,这样会吸走过多的低频,声音听起来软弱无力,不够结实干净,量感也不足。当然,这并非绝对,如空间中有125Hz中低频驻波时能善用石膏板和3cm板(两者125Hz吸音率约为0.28)来做部份墙面的钉空腔装修,可把中低频驻波吸收,使声音更平衡。

墙角特别是音箱后墙与侧墙的墙角是驻波最强的地方,如能够稍加处理,对于声音有很大帮助。既能利用空间又花钱不大的方法就是将墙角设计成书架、CD架或摆设架。用木板把直角封起来,虽然是有扩散声波用,但这个墙角空腔也会吸收低频,有得有失。

C、聆听位置后墙的处理,聆听位置后墙可以处理成吸音,也可以处理成扩散。很多视听室中限于空间过小只能贴着后墙坐,这时听到的声音会比较浑浊,因此除非您的系统低频不足要靠后墙反射来增强低频,否则坐椅最好离后墙0.6m以上,这样听到的声音才比较干净。但当坐位离后墙太近、反射音太强时要采取吸音处理。反之可用扩散处理使声音更自然,最好的方法是将吸音材料贴粘在扩散造型的表面上,这样吸收与扩散的兼得。什么东西可以扩散声波?任何的斜面或弧面物体都可以扩散声波,但它们的扩散频率范围受自身的弧面斜面宽度的影响,扩散板除了购买现成的,也可以自做,设计成一格一格的专业扩散板,它能扩散更宽的频率,农贸市场上装鸡蛋的凹凸纸浆托板,也有自然的扩散效果,但它的扩散频率范围很窄。

地板和天花
居室的地板多是铺大理石、瓷砖或木地板。从材料来看,木地板最有利于声音,视听室用木地板装修时,只要木板直接牢固地铺在水泥地板上,其特性与水泥磁砖的地板差不多,对于声波只有反射作用,吸收低频的能力很低。但如木地板被架空钉成空腔后,不但会容易引起振动,而且对于100Hz以下的频率也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因此在架高地板的房间中应使用较大型的音箱。在经验中,二三十平方米铺架空木地板的房间用10寸低音单元的音箱得到的低频并不少。其实,低频量感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聆听空间把高频反射得太多,使你无法开大音量听,小功率放大根本就无法把原有的低频“逼”出来,造成全频量感失衡。

铺磁砖的地板易清洁,但这样易造成高频太吵耳,解决这问题方法是在磁砖地板上铺上一块约2~3m2的厚地毯,决定地毯位置的方法是让地毯在音箱与聆听位置之间移动,一直找到高频最不吵耳的地方即可,另外还可采用天花板吸音处理。天花板最好是吸音与扩散兼具,不然只有硬调的扩散或全部软调的吸音会令声音高频反射音会太强或太弱。这里推荐的天花板的做法有三种:

A、轻钢架加矿纤板设计,它对于抑制过多的室内混响和高频很有效,但无任何扩散功能。B、小片弧面板扩散兼吸收设计,具体做法是取每片长为50~60cm、宽为30~40cm两端弯起的弧形薄板,在弧片向下的一边贴上PVC纸,内凹那一面粘上泡棉或吸音棉(不能用玻璃纤维棉,以免影响健康),这种设计可以兼具吸收与扩散,而且不会形成空腔吸中、低频。在天花板上钉木条,把薄板一片片固定上去。不必粘满整个天花板,可选天花板的中间与聆听位置上方先做,效果不明显时再继续扩大。想扩散的频率不受限于弧片的面积的影响,可用多种不同规格的弧面板。C、里面采用吸收与扩散设置,外表绷布的设计 ,这种设计很美观但费时,先在天花板上安放吸收与扩散兼具的材料,然后再打格子,用美观的布绷紧遮住,这样一来,既漂亮又实用。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716

积分

4

听众

5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71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
將一些隔音建材的資料整理在這裡,可以作為大家隔音的參考

牆                                            STC
鋼筋水泥牆 3英吋                47dB
鋼筋水泥牆6英吋                  53dB
磚牆 4 1/2英吋                      42dB
磚牆 9英吋                            52dB
空心磚4英吋                          46dB
空心磚6英吋                          45dB
輕隔間4英吋間隔,兩面各半吋石膏版              32dB
同上,但內部填充兩英吋厚吸音綿                    35dB
輕隔間4英吋間隔,兩面各半吋石膏版 黏貼半英吋纖維板          37dB
同上但改以雙層半英吋石膏板                              40dB
 

地板和天花板                                STC                          IIC(敲擊測試)
3英吋水泥                                      45dB                      42dB
同上但加上有櫬墊的地毯            45dB                        70dB
3英吋水泥地板,樓下天花
板加上一層半英吋石膏板
與防振吊筋
內填半英吋玻璃綿                        56dB                      51dB
同上,樓上撲以地毯                    56dB                      70dB
同以上,但改以5英吋水泥          51dB                      46dB
同上面第二但改以5英吋水泥        51dB                      70dB
 


1 3/4英吋中空門                              17dB
1 3/4 實心門                                    20dB
同上加上氣密條                            26dB

1/4英吋單層玻璃                            30dB
雙層玻璃,厚度1/8英吋
間隔1/4英吋                                      26dB
同上,厚度1/4英吋,
間隔2英吋                                        42dB
同上,間隔4英吋                            45dB

聲音的傳導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經由空氣(air born),一種是經由結構本身。隔音的時候,必須這兩種都要顧到。

對空氣隔音的基本原則有兩個:一個是靠重量,一個是靠空氣層。不管用什麼方法,氣密是首要的工作,如果一個房間的開孔超過總面積的百分之十以上,其他的部分再作隔音都毫無效果可言。一個小小的開口,可能會毀掉所有的努力。氣密的部分通常出現在門窗的接縫,外開式窗戶目前都有氣密條,這種氣密條最好有兩圈以上。如果當中有任何缺口,則效果會大折扣。橫拉式的窗戶氣密比較難,在兩扇窗戶相接的地方,還有窗戶在左右和框接和的地方都必須要有膠條。並且要有加壓裝置能使窗框緊貼在膠條上。最麻煩的是上下緣,窗戶因為需要滑動,所以不能和窗框太緊貼,等到要關窗時才將他壓緊窗框,此時中間的部分較好做到,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有加壓裝置的氣密窗,但左右兩端就很少有加壓裝置的,而在兩扇窗戶相接的上下緣最容易漏氣,通常會有像活頁一樣的掃氣條,但那種的氣密性比較差。橫拉式的窗戶天生上就有這些問題,所以能採用外推式的窗戶時就不要用橫拉式的。

門的氣密性能喪失的地方通常是地板和門的接縫處,普通的門,就算是有門檻的,這個地方的縫都很大,如果這個地方的氣密性能不改善,用再厚的門也只是浪費錢。有些比較貴的真正隔音門有可以下降的密封裝置。當門開啟時它會收起來,這樣就不會妨礙開門,關上後門的下面會有一片下降到地板,這樣就可以封起來了。如果只是普通的氣密門,一定要小心檢查這個部分。

靠重量來隔音時,當然鋼筋水泥的牆壁最好啦。但是因為隔音是看能量減少了多少,因此常常和厚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說當厚度變成四倍時,隔音效果才增加了一倍,然後換算成dB時取對數,兩倍也不過是增加了3dB。這點大家一定要熟悉。因此拼命去增加厚度來隔音是不切實際的。通常鋼筋水泥外牆超過30公分厚隔音效果就很好了,內牆如果是單磚牆當然會比較差,如果是單純的木板隔間,效果最差。

和鋼筋水泥比起來,玻璃的密度並不亞於水泥。因此玻璃的隔音效果很好,難在太重的玻璃門窗不好裝。普通窗戶的厚度約五公厘。如果用雙層抽真空玻璃,其實效果並不會好多少,市面上的抽真空玻璃兩片玻璃間的空隙太小,通常只有五公厘,因此效果跟直接用一片10公厘的玻璃差不多。但是抽真空的玻璃隔熱效果會很好。當兩片玻璃間的距離加大時,隔音效果才能顯現出來。當中間相隔15公分以上時,可以達到60dB以上。但沒有窗戶能容納這麼厚的玻璃。裝置雙層窗戶又有外推的問題,用橫拉式的又有氣密的問題。因此如果真的狠心要隔音,用雙層窗戶時乾脆就完全密封,不要開啟就好了,此時中間抽真空才比較實際。錄音室的監控玻璃窗當然都是不能開啟的,兩片玻璃最好不要平行以免產生共振最好。鵝牌隔音窗雖然兩片玻璃間隔算大,約一公分,但並沒有抽真空。隔音效果大概頂多就像大多數的隔音窗一樣,30dB左右吧。最省錢的方法就是乾脆把窗戶用多成夾板封起來。可以用木頭在窗戶上加個框,然後用蝴蝶螺絲把夾板鎖上去,不錄音時再拿下來。這樣不破壞窗戶的功能,又能提升隔音效果,又便宜,是個不錯的方法。

門的部分比窗戶還難。不是每個房間都是可裝玻璃門,如果只是普通的中空夾板門,隔音效果會比玻璃窗戶還差。不要以為在中間塞個吸音綿就可以隔音,我看過很多人這樣做。吸音綿是吸音材料,可沒什麼隔音效果。不信的人在吉他音箱前面放一片吸音綿看看就知道了。如果是中空夾板門,最好換成實心木門。如果嫌貴,不訪自己做,去買三夾板來一層一曾疊上去做厚一點,隔音效果能達到30dB就很好了。如果還不夠,雙扇們是必須的。如果有足夠的空間,這兩扇門離的越遠效果越好。所以很多錄音室有所謂的sound lock。這樣兩扇如果相隔一公尺以上時隔音有可能達到60dB。但sound lock內不一定要有很多的吸音材料。

門窗都解決了,隔音還嫌不夠,這個時候才來想地板和牆壁的問題。牆壁和地板本身只要建材不太差,至少可以達到40dB以上,但如果是結構傳音,也就是本身的震動,那可以傳的很遠,防止震動,整個房間就要建在一個浮動的地板上才行,也就是在原本的地板上再建一層,新的一層和原來的地板間要用防振的裝置隔開,然後牆壁再建在這個地板上,這需要木工的專業,不是我們隨便可以做到的。但如果是在地下室,地板是實心的話,浮動式地板就不太需要。

如果牆壁要加強隔音,標準的做法是用角木先作一個垂直框,但注意不要將角木直接釘在牆上,可以先在地板上離牆約六吋以上,沿著牆釘一條角木,然後其他的角木再豎在上面,每兩呎釘一根。框做好了以後,在兩個框之間舖上玻璃纖維綿。如果空間夠大,舖個四吋厚最好,但絕對不要舖滿,要預留一半以上的空氣層,也就是說新的牆和舊的牆之間只能舖一半厚度的玻璃纖維綿。這樣在兩個夾牆間的空氣加上玻璃纖維吸音的效果才能有很好的隔音效果。舖好了以後再用所謂彈性條,就是一種金屬做的長條,截面好像z字型,水平的釘在角木框上。然後用石膏版夾著軟木板,或者所謂的遮音片等等,釘在彈性條上,因為角木和石膏版分別釘在彈性條的z字兩邊,所以有避振的效果。彈性條在台灣那裡有賣我還在查,如果買不到,就用角木代替了。最後外面的石膏板上再看要些什麼吸音或裝飾的東西。這樣做的好的話,也可以達到60dB以上的效果。空氣層越厚,效果越好。

講到吸音,大家就會想到吸音綿和地毯,但那是錯誤又錯誤的用法,因為那些東西只能吸高音,對低音一點幫助也沒有,吸的太多,聲音聽起來變的乾扁扁,悶悶的非常難聽,還不如不吸。在了解吸音的原理之前,先要想想我們為什麼要吸音?還有什麼叫做殘響和sslap back echo,駐波等。

駐波是聲音在幾個牆面間反射,自己和自己的反射波產生增強的結果。增強的頻率跟幾面牆間的距離有關係。最重要的是,他只會加強某些頻率,使得音樂到這些頻率時變得超大聲,而其他頻率就很小聲。這種不平衡的現象對低音尤其顯著,非常討厭,很難消除。這方面我放到擴散的部分來討論。

slap back echo是指的聲波在對面平行的兩面牆間反射,產生很明顯的回聲,也就是快速的重複原音。有點像delay的效果。在空曠的房間這種現象很明顯。對音響室或錄音都很討厭。要消除這種現象,將牆壁蓋成不平行就可以改善很多,錄音室就是這樣做的。但我們老百姓沒辦法做到時,放些家具,來打破聲音所走的路徑,情況可以輕易改善。這也是為什麼把家具放到原本空曠的房間時,echo幾乎馬上就消除的原因。所以這不是大問題。但對業餘的錄音室,有限的空間要放樂器,沒辦法堆積太多的家具,這個現象也不得不特別處理一下。

殘響是錄音師的最愛,錄音室裡一定有動則十幾萬的殘響裝置,現在有了電腦錄音,內建效果器也絕對不會少了殘響。但現代分軌錄音希望在錄進去以後再加殘響,而不是錄的時候就把殘響也錄進去,萬一混音時發現各軌的殘響太多,或太少,或太強太弱都不能改了。因此必須把錄音室的殘響降低,依音樂的性質,對錄音室殘響時間的要求也不一樣,搖滾樂的殘響時間以0.6秒到0.3秒算常見。因此吸音最主要在降低錄音室的殘響。監聽室或者混音室因為要聽清楚監聽喇叭出來的聲音,而且是近場聲音,希望周圍房間對他的影響越小越好,所以殘響也要求到極低,0.3秒不會算太低。

如果是音樂廳或著視聽室,殘響需要長一點,而房間越大,殘響也應該越長。在這裡列出一些值作參考。

房間體積(立方英尺)    最長(空房間)        最短(坐滿人)

1000           0.75           0.3

2000           1               0.5

12000          1.5             0.75

27000          1.7             0.8

125000         2.5             1.25

200000         2.7             1.4

350000         3.2             1.6

500000         3.5             1.7

1000000        3.7              2

 

不管殘響多少,一定要對所有的頻率都一致,如果對1k的殘響是0.3秒,但對100Hz的聲音殘顯變成1秒,那這個房間就問題大了。你怎麼錄低音怎麼大聲,或者混音總覺得低音太強,然後就拼命降低低音,結果混出來的音樂完全沒有低音。這樣降低殘響不如不降還好。

因此在處理一個房間的殘響時,一定要先預定目標是多少秒,然後決定用什麼吸音材質,針對不同頻率的吸音效果多好,用多少才能達到目標都是事前必須估計的。這聽起來好像很複雜,但其實一點簡單的計算,沒什麼大不了。只要大家耐心看下去,很快就會學會。

研究建築聲學的開山老祖師,Sabin早在十九世紀末就提出他以簡單的馬錶所測出的殘響公式:

                            T=0.049 * V/ aS

其中T就是殘響時間,V是房間的體積,以立方呎為單位,S是牆壁的面積,以平方呎為單位,a是牆壁的吸音係數,以Sabin為單位,當初沙賓以打開的窗戶的吸音係數當作是1,現在我們都沿用這種習慣。

如果牆壁使用的材料不只一種,那總沙賓值可以由

                    aS=a1S1+a2S2+a3S3+......

來求得。

因此,只要我們知道想要的殘響時間,帶入公式,就可以知道所需的吸音材質的總面積是多少。後面會列一些普通的吸音材質的a值。

台灣最常見的牆壁當然都是磚牆,地面大都是瓷磚,少數木頭地板。如果加了地毯,當然也會影響,還有玻璃門窗的係數又不一樣。他們的a值如下:

        125   250   500   1k   2k    4k

水泥牆(地板)  0.01              0.01              0.015              0.02              0.02                0.02  

木頭地板     0.15              0.11              0.10                0.07              0.06                0.07

厚玻璃門                    0.18              0.06              0.04                0.03              0.02                0.02

玻璃窗                        0.35              0.25              0.18                0.12              0.07                0.04  

厚地毯                        0.02              0.06              0.14                0.37              0.60                0.65                           

地毯加墊子                0.08                0.27                0.39              0.34              0.48                0.63  

 

以我的練團室為例,如果四面都是水泥磚牆,長寬高為15,13,8英呎。總體積為1560,總面積為838。帶入公式殘響時間為:

t= (0.049*1560/838)/a=0.0912/a

如果a用平均0.015來算的話,得到的平均殘響時間為 6秒,顯然對任何音樂或著交談都太長了。

如果舖上厚地毯,因為只有地板上能舖,所以唯一改變的是Sa

Sa=(8*13+8*13+8*15+8*15+13*15)*.015+13*15*a

  =9.645+195*a

在不同的頻率,分別帶入a值

得到       125   250   500    1k    2k   4k

Sa=      13.565              21.345            36.945              81.795          126.645          136.395

代入公式

殘響變成                   5.6                  3.58                  2.07                  0.93                0.60              0.56

很顯然的,低音的殘響幾乎沒變,可是1k以上已經接近錄音室的值了。這種亂使用地毯或吸音棉的結果,讓聲音變的只有低音,不是糊成一團,就是乾的可以,根本不能聽。

那問題是,我們要怎麼辦呢?

在How to build a small budget studio from scratch這本書裏有很好的建議。根據Owens Corning公司所生產的玻璃纖維棉的吸音數據規格,4英吋的玻璃綿的吸音係數幾乎可以低到125Hz都維持在0.99,不過玻璃纖維的密度要每立方英尺3磅重,換算成公制就是每立方公尺48公斤,也就是48K。

做法很簡單,用夾板或任何木材作一個深六英吋的框,在框的前方四吋深的地方填入玻璃綿,玻璃綿通常是兩吋厚,所以要舖兩層,為了將玻璃綿固定在前面,可以用金屬網,紗窗網,或著像我,為了省錢,用普通購物的繩子交錯釘在木框上。這樣在木框後面可以留一曾兩吋的空氣層,可以增加低音的吸音效果。

因為玻璃綿摸了會癢,吸進肺裏對身體也不好,所以前面一定要用布封起來,大家可以用有彈性的布,但我為了省錢,就買不織布,在永樂市場買一碼30塊,還好。至於木框的背面可以用兩分夾板封起來,或者任何可以用的板子。

我會作成木框是因為這樣可以抬來抬去,經來換練團室時可以帶著走。如果大家有自己的房間,也可以直接作在牆壁上。如果對木工實在沒興趣的懶人,也可以去買便宜的書架,前面塞玻璃綿,在後面留一層空氣層也可以。這樣只要花書架和布的錢,我找的到最便宜的書架在特力屋,一個238塊,一呎半寬,四呎高,可以算算要買幾個才夠。

低音通常是最難處理,但不是不可能。只是光用玻璃綿是沒辦法的,必須要使用所謂的黑慕和茲(Helmhotz)共振的方法,也就是如果有一個盒子,具有特定的開口和體積,則會對某些頻率產生共振,這時如果在盒子裏填充吸音材料,可以對這個頻率附近的聲音產生很強的吸收。

它的公式之一是

                  f=200 *sqrt[ 100p/D(t+0.8d)]

式中sqrt是根號,p是面板開口面積和面板面積的比值。D是面板後面箱子的深度,t是面板的厚度。d是開孔的直徑。都是以英吋為單位。

利用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向前面一樣作一個深六吋的框,然後在前面填入兩英吋後的玻璃綿。面板如果用二分(5公厘)夾板作,則在上面每間隔兩英吋用5公厘的鑽頭鑽一個洞,就可以達到在125Hz左右吸音的效果了。當然不要忘了背面也要用夾板封死,才有可能產生共振。

前面這兩個例子,我都在著手實驗了,做好了會在實戰篇詳細說明的。

下面是我是著作一個關頻吸音箱的例子。 

房間裡的音場最麻煩的就是駐波,實在很難消除。像第一反射音(slap back)可以在反射點裝吸音裝置,殘響可以用吸音牆改善,但駐波是讓整個房間頻率響應不平均的大殺手。當房間夠大時,駐波的頻率間隔比較小,平均起來就比較好,房間太小,再加上殘響太大時,駐波的間隔很大,因此音場忽大忽小的現象就很明顯。

駐波產生的原因是聲音在兩面牆(主軸)或者四面(切線)及六面(橢球)牆間來回反射,自己和自己的反射波碰在一起,而產生增強或減弱的效果,最後的波動變成在原地振動,不會移動的波,所以叫做駐波。形成駐波以後有些點會完全沒有聲音,而有些點(或線,或面)卻相反的會變的很大聲,沒有聲音的地方就叫做節點(節線或節面)。在一個特定的房間裏,並不是所有的頻率都能產生駐波,只有特定的頻率才會,這些頻率的波長和房間的長寬高息息相關。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716

积分

4

听众

5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71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


如果一個長方體的房間的長寬高分別為a,b,c的話,所產生的駐波頻率可以用下面這個公式找出:

F=(V/2)SQRT(L^2/a^2+m^2/b^2+n^2/c^2)

其中V是音速,l,m,n是正整數。

其中l,m,n 三個變數中如果有兩個是零,這就叫做主軸式,因為他牽涉到兩面牆而已,可以想像聲波在相對的兩面牆間反射而形成駐波。以我的練團室為例,高8呎,聲波波速以每秒1135(25C)英尺來算的話,能形成駐波的頻率有

c=8,l,m=0 

n  1   2   3   4   5   6   7   8

f  71            142          213          284          355          426          497        568

如果 其中只有一個是零,就叫做切線式,這時聲波在四面牆來回反射行程駐波,就好像撞球的四顆星一樣,此時的駐波頻率如果以我練團室的長跟寬來做例子,變成;

a=15, b=13,  n=0

l=1

m      1              2              3              4                5                6                7

計算機沒電了,這裡先讓讀者自己去算算好了。

這樣算出來一個房間的駐波頻率以後,會發現到高頻時,不同頻率之間的間隔越來越小,因此整個房間的頻率響應就會比較平,只有在低頻的部分,因為會產生駐波的頻率間隔大,所以造成聲音呼大呼小的現象,這時就必須特別處理。這種需要處理的頻率上限,叫做截止頻率。公式是:

 f=20000sqrt(T/V)

其中f就是截止頻率,sqrt是根號,T是房間的殘響時間,V是房間體積,以立方英尺作單位。從公式可以看出,當房間的殘響越小,體積越大時,需要處理的駐波頻率就越低,這樣需要處理的頻率範圍就越小,越好處理。

至於駐波到底要怎麼處理呢?一種是用黑幕荷茲共振腔來吸收掉會產生駐波的頻率,但當駐波頻率很多時,吸收掉的頻率範圍就不得不大,這樣連不會形成駐波的頻率也吸收掉了,整個房間的低頻響應還是不會平,只是變小了而已。真正對付駐波的方法,現代以擴散為最重要。

產生駐波的原因是因為聲波在兩面牆,或多面牆間來回反射的關係。如果能讓反射波向四面八方擴散,就不會跟自己產生干涉,就算有也很少,這樣聲波就可以充滿整個房間,而不是只有在幾個點特別大聲。這種經過擴散所產生的均勻音場,是所有音響迷夢寐以求的。那要如何擴散呢?

基本上有兩種擴散方式,一種是用圓柱型的牆面,一種是用擴散箱(板)。

圓柱型的牆面就是在牆面上做很多接近半圓的的柱子,當聲波碰到這些柱子時,就會向圓柱的垂直方向散開,但他有效的擴散頻率範圍跟他的半徑有關係。因此要擴散低頻,需要很大的柱子。台灣某些建材公司,像一澤有出這種的擴散圓柱建材,有些音響公司也有進口類似的產品,但我們可以自己做,就是在牆上按照要做的圓柱寬度釘上角木,然後用兩分或一分的夾板在角木之間凹成一個圓柱壯的牆面,裡面可以塞些玻璃纖維綿,外面可以考慮貼璧布或者漆油漆裝飾。

另外一種有趣的擴散箱,因為可以般動,很受音響公司的歡迎,每次音響大展都可以看到這種產品。他的原理是如果聲波反射回來時,波的相位可以是隨機的話,整個波的前進方向就會像四面八方擴散。可是如何要讓反射波隨機呢,這也就是要讓每個反射回來的波走不同的路徑,如此要分成無線多個路徑才能真正產生所謂隨機的相位。不過好在數學家發現了用某種方法可以模擬這種隨機的路徑,就叫做二次餘數法。他就是用薄板隔成深度不同的格子,當聲波碰到格子底端反射回來時,因為每個格子的深度不一樣,所以每個反射回來的聲波相位也不同,經過用而次餘數法算出的深度,可以模擬隨機的反射相位。因此反射波就會向各方向擴散,行程駐波的機會就小了。

二次餘數的算法很簡單,首先選擇一個質數,也就是只能被自己整除的數,像1,3,5,7,11,13等等都是質數。我們選5為例好了。

質數選好了就去除正整數的平方,剩下除不盡的就叫做餘數。以5為例:

0的平方除以5餘數為 0

1的平方除以5餘數為 1

2的平方除以5餘數為 4

3的平方除以5餘數為 4

4的平方除以5餘數為 1

5的平方除以5餘數為 0

所以這種的深度比就是014410

而深度和能夠擴散的最長聲波半波長接近,而每個格子的寬度和擴散最小波長的4分之一接近。如此就可以設計出想要的擴散箱。

筆者自己用紙板做了兩個擴散箱,但因為面積實在太小,效果分辨不出來。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万

积分

4

听众

469

音贝

音频应用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059
发表于 2010-5-27 |
谢谢楼主的发布,文章资源丰富,收藏了!~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万

积分

3

听众

993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19494
发表于 2010-5-27 |
:victory::victory: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8477

积分

2

听众

-1112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8477
发表于 2010-5-30 |
支持,学习。祝好。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