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5601|回复: 2

[资讯] 对于立体声和虚拟环绕声的误解

  [复制链接]

235

积分

4

听众

29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35
发表于 2010-5-9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从单声道到立体声一直到最近的环绕声体现了技术的进步,也使得用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逼真音效。但是,有人似乎听到了器材重放范围之外,违背基本原理的东西。还有人利用声音的主观性来误导听众,将一些低劣的技术吹得神乎其神。而实际上这些说法违背了声学甚至是电学方面的最基本观点。
通常所说的立体声实际上只是双声道,这种简单格式在“发烧友”中广为推崇。其实严格来讲,“立体声”这种叫法是错误的,较真起来连“平面声”都称不上,如果忽略音箱中各喇叭之间的距离(如同轴式), 忽略房间的反射,我们听到的声音只是介于两只音箱喇叭单元的一个线段。这种说法可能让很多发烧友们大吃一惊,但事实就是这样的,不信请你抛开想象,仔细地在你家的“立体声”音箱前体会一下。有的“发烧友”听到雷响,觉得其位置就在在头上,而水从地上流;小提琴在肩膀位置拉响,而二胡的位置正好在左膝盖上,这纯属他们的主观臆想,一厢情愿,如果有人在这样误导你,你不要埋怨自己不是“金耳朵”。
多声道格式(如DTS和AC-3)造就了环绕声,这使得我们可以听到“线段”以外的更多信息。但这种格式受到了严格的产权保护,其编码方式被软件厂广泛采用。一些厂家无缝可钻,便想起了蒙骗,制造了所谓的双声道环绕声。没想到还真的有人相信,这种“技术”在中国竟然热卖了起来。他们牵强附会了一些声学上的名词,妄图通过一个简单手段赚取丰厚利润。限于篇幅,这里只揭露他的一个错误说法。
在他的一个“技术”中,运用了及其夸张的语言,说是运用后两个喇叭能出现AC-3的效果,甚至普通双声道节目通过其处理也能够出现真正环绕声的效果。这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我们上面分析过了,不论运用什么技术,至多会扩展一下声场,但两只喇叭所发出的声音只能介于这两只喇叭构筑的线段内,不可能出来什么环绕声。究其工作原理,一般是采取两种手段:1.左右声道电频响交错起伏;2.左右声道信号相位交错起伏。这样主观上确实有扩展声场的感觉,但这扩展的声场其实已经失去了声音本来的定位,违反了高保真的最基本原则。推介者却敢说用了以后“处处都是皇帝位(立体声感觉最佳的区域)”,实际上是“处处不是皇帝位”才对。如果你想获得虚拟环绕声的效果其实很简单,你可以马上做个试验:将左右音箱相位接反,就会听到一个扩展的声场。这种做法相信谁都不会喜欢,却成为某些虚拟环绕声的理论基础。
他还说如果运用这种技术,能将双声道节目中的隐含的环绕声分离出来并重放,使得即使双声道节目也能出现真实的环绕声,“虚拟环绕声”升华到了“真实环绕声”,这简直是荒谬!目前为止还没有(也不可能)有这种智能话筒,他能分辨出环境声和直达声的区别,又怎么能够提取出来呢?就好像一台彩色电视机,如果电视台发射的是黑白电视信号,无论你在终端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出现真实的彩色。最近我看到一个名牌厂家的新开发的数码摄像机号称能直接录制出5.1声道的DVD,大家也可以想象这是技术上不可能的。
对于“发烧线”的重新认识
在“发烧界”,将传输小信号的导线叫做“神经线”,如碟机和功放之间的连接线。而把传输功率信号的导线叫“发烧线”,如功放和音箱的连接线。为了牟取暴利,生产厂将“发烧线”做得很粗,并将铜线的纯度提的很高(如6N,即6个9-99.9999%),这样到市场上竟然卖到成千上万元!配合宣传上,说这种线对音质的改善会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可以使信号无损耗、无曲折地到达终点,音质表现上什么更加“纯净”了,低频更好了,或者高频更好了,不一而足。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以前有人在驳斥过这种观点,理由是音频信号频率较低,普通线不会造成衰减。这里我们换个角度来分析。我们知道,我们最终听到的声音原先是在录音棚里面制作完成的。任何唱片的录制完成起码要经过以下步骤:声源直接声及房间反射声-麦克风-很长的麦克风接线-线路很复杂的各种效果器-线路更加复杂的调音台及内部的各种处理-线路复杂的刻录机。在重放时,还要经过线路复杂的功放机。这里反复强调的“复杂”是指信号走过途径的曲折。所以无论你在终端作多少补救工作都将是徒劳的。就好比你买了一张清晰度很差的VCD碟片,无论你更换多少高清晰度的电视机,最终的图像效果还是不会因此变好。
抛开前端的因素,我们再从音箱角度分析一下。我们知道,音箱里面都有由电感、电容、电阻等元件构成的分频器,所有的信号都要经过这里,不用说这些电感的线长有多少,线径有多细,单看这些元件的引脚多细就行了。如果再往下,就说到喇叭了,你可知道最终所有的信号又要经过一个由细长导线构成的音圈?所以强调音箱线的粗度和纯度于事无补。就像河里流淌的清水,如果中途遇到泥沙,最终还是会变得浑浊,硬强调前面水的纯净是没有意义的。经常会有人告诉我用了什么线效果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我就对他说那是心理作用或受到暗示。
当然也不是什么导线都能做为音箱线。其关键指标是电阻,在定阻输出时,电阻过大会使功放的阻尼不够,喇叭低频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35

积分

4

听众

29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
从单声道到立体声一直到最近的环绕声体现了技术的进步,也使得用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逼真音效。但是有人似乎听到了器材重放范围之外,违背基本原理的东西。还有人利用声音的主观性来误导听众,将一些低劣的技术吹得神乎其神。而实际上这些说法违背了声学甚至是电学方面的最基本观点。

通常所说的立体声实际上只是双声道,这种简单格式在“发烧友”中广为推崇。其实严格来讲,“立体声”这种叫法是错误的,较真起来连“平面声”都称不上,如果忽略音箱中各喇叭之间的距离(如同轴式), 忽略房间的反射,我们听到的声音只是介于两只音箱喇叭单元的一个线段。这种说法可能让很多发烧友们大吃一惊,但事实就是这样的,不信请抛开想象,仔细地在“立体声”音箱前体会一下。有的“发烧友”听到雷响,觉得其位置就在在头上,而水从地上流;小提琴在肩膀位置拉响,而二胡的位置正好在左膝盖上,这纯属他们的主观臆想,一厢情愿,如果有人在这样误导你,你不要埋怨自己不是“金耳朵”。

多声道格式(如DTS和AC-3)造就了环绕声,这使得我们可以听到“线段”以外的更多信息。但这种格式受到了严格的产权保护,其编码方式被软件厂广泛采用。一些厂家无缝可钻,便想起了蒙骗,制造了所谓的双声道环绕声。没想到还真的有人相信,这种“技术”在中国竟然热卖了起来。他们牵强附会了一些声学上的名词,妄图通过一个简单手段赚取丰厚利润。限于篇幅,这里只揭露他的一个错误说法。

在他们的一个“技术”中,运用了及其夸张的语言,说是运用后两个喇叭能出现AC-3的效果,甚至普通双声道节目通过其处理也能够出现真正环绕声的效果。这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我们上面分析过了,不论运用什么技术,至多会扩展一下声场,但两只喇叭所发出的声音只能介于这两只喇叭构筑的线段内,不可能出来什么环绕声。究其工作原理,一般是采取两种手段:1.左右声道电频响交错起伏;2.左右声道信号相位交错起伏。这样主观上确实有扩展声场的感觉,但这扩展的声场其实已经失去了声音本来的定位,违反了高保真的最基本原则。推介者却敢说用了以后“处处都是皇帝位(立体声感觉最佳的区域)”,实际上是“处处不是皇帝位”才对。如果想获得虚拟环绕声的效果其实很简单,马上做个试验:将左右音箱相位接反,就会听到一个扩展的声场。这种做法相信谁都不会喜欢,却成为某些虚拟环绕声的理论基础。

某些音箱厂商还鼓吹如果运用这种技术,能将双声道节目中的隐含的环绕声分离出来并重放,使得即使双声道节目也能出现真实的环绕声,“虚拟环绕声”升华到了“真实环绕声”,这简直是荒谬,目前为止还没有(也不可能)有这种智能话筒,他能分辨出环境声和直达声的区别,又怎么能够提取出来呢?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好像一台彩色电视机,如果电视台发射的是黑白电视信号,无论你在终端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出现真实的彩色。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万

积分

3

听众

993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19494
发表于 2010-5-9 |
:victory::victory: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