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23419|回复: 2

[资讯] 关于Graham Slee SOLO耳放的测试数据

  [复制链接]

3339

积分

3

听众

-464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3339
发表于 2010-4-27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SOLO耳放的官网上很详尽地标出了它的测试指标,包括THD+noise(谐波失真加噪声)为0.02%,分离度指标则是“Left to Right -57dB; Input to Input -68dB”。国内有网站质疑SOLO的测试指标,在用RMAA软件和电脑声卡测试后,认为SOLO耳放的THD+N和分离度指标不好。
" J( Y" A4 r% C1 m3 h# m6 Z& \5 d- I! N  G8 A5 R0 c/ F  P: k/ z
+ g/ g2 n3 u5 T' Y: n
* [* O$ ^8 T# \6 y2 e2 d
我的回应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我写了一篇专文——RMAA根本不是一个测HI-FI放大器的做法。HI-FI放大器是模拟音频放大器,模拟信号进、模拟信号出,根本不是工作在数字领域,而RMAA是一个工作在数字领域的软件,根本不会有HI-FI厂家或HI-FI杂志用它去测音频放大器。当然,玩玩是可以的,RMAA很好玩,连我自己都玩过(用它测解码器,不是测放大器!),但一本正经地用RMAA测放大器,还把测得的数据来用作评测的“依据”,就显得可笑而缺乏常识了。归根到底,这么做的人,根本不是HI-FI人士、不是HI-FI发烧友。这种做法完全是圈外人士、外行人士才会做的。: x2 _5 R/ I9 `/ i5 Y) ]
  S4 D! p7 n0 Y) _9 k7 W
+ B4 {% g) N4 e. E, u; l

6 L: \$ A, K, Y& w, p" ]$ Z为了确认SOLO官网给出的数据,我专门给设计者Graham Slee发了邮件进行沟通。得到的回复是,Graham Slee先生测试他的SOLO耳放,给出的THD+N数据,都是用美国AP的ATS-1测试标准,原文是(Audio Precision ATS-1 test set with calibration certificate - the industry standard)。Graham Slee先生是一位有着超过20年专业音频界工作经验的资深人士,对什么是industry standard,知道得非常清楚。用于实际测试的AP ATS-1仪器甚至需要专门的校准证书(calibration certificate),才表明它是准确可靠的。Graham Slee先生可以提供他所用的那台测试仪器的校准证书。9 ~) _" w8 E9 d8 S

( S( d$ v3 v. K9 C8 b! \$ C( A
/ z7 t) t  @3 I( @5 P& j: d% b- A9 F) k
4e2a0430g9b1dd525419f&690.jpg
: s- Y7 X$ p+ a- d% f. k
. p: _- |0 a0 J: A/ T除了美国AP ATS-1测试仪器外,Graham Slee先生还用了英国Wayne Kerr AMS1音频专用测试仪器对数据进行了确认。4 y6 P8 I+ R- w" V% @: y

  D3 F) w' t2 Q5 T * F) n( m3 d4 b2 H3 P% P: P* H6 h
4e2a0430g9b1ddd4b4a1f&690.jpg
- M$ G7 o( y- j0 R1 f$ X - W5 X& H# D6 o6 h

2 B6 ~' A; \8 @9 H( c ; T0 Y# P0 H* Y0 O3 G
5 [- {: J- u( P7 I$ e
Graham Slee先生的工作经历是专业音频,是一位专业音频工程师,非常熟悉英国BBC的音频标准和老的IBA(独立广播机构)标准。据他说,这些专业音频领域的标准,比普通HI-FI标准要严格得多。而他生产和测试SOLO耳放,正是根据这些严格的专业音频标准。他的原文为:
+ S1 ~4 q) h/ q( ~( M
  g$ S1 i' v6 vWe work to BBC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standards and also the old IBA (Independent Broadcasting Authority) standards which are far stricter than Hi-Fi standards. I was trained as a senior engineer in the broadcast industry to test to broadcast standards.1 v+ d1 E. \, s
; o/ x4 t$ F2 E
0 m9 s$ I% C" O4 J5 L6 b) t

8 B3 v) G5 ?) d有不少国内烧友认为SOLO耳放就其设计和用料而言卖得是很贵的、超贵的。包括我自己也认为SOLO耳放卖得贵。但Graham Slee先生提醒我注意一点:每一台SOLO耳放都是经过测试才出厂的。他100%对每一台成品SOLO耳放都用前面提到的昂贵的AP和Wayne Kerr测试仪器进行过测试,符合他的要求才准许销售。也正因为此,SOLO耳放的故障率是非常低的,质量高度稳定,到现在经过我手卖出的总有几百台了吧,除了1-2台碰到故障外,都是非常安心可靠的。这样的质量和故障率,是我所仅见的,是非常之低的。这些“幕后的工作”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从SOLO耳放稳定的工作质量上感受到。
3 k. N6 D  _7 ~  q. o, e- R! J

, k0 T# f/ C+ j, D3 G# C0 M
# o5 J. P+ L" S# s8 L另一点也是值得一提的,就是除了测试数据的要求外,Graham Slee先生还会“听”每一台制成的SOLO耳放。作为一个高级音频工程师,他非常清楚,客观数据测试不能代表全部,“听”(listening)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据他说,他完全可以做出一台声音不如SOLO,但数据指标和SOLO耳放一样好、甚至更漂亮的耳放来,但他更关心的是“听”的效果,而并不是单纯的数据指标更漂亮!这其实也是一个HI-FI界的常识。我在这里需要一次次普及这些常识,其实也是无奈的事情,因为有些人似乎不清楚这些常识......
( V% {% w, d1 O  f6 ^, A* w6 H  ]0 ?* r/ [
/ }1 i9 N5 F5 k+ V
$ l* `% F- \# w" ?
在和Graham Slee先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有一点是蛮重要的,值得一提的。那就是关于左右声道分离度(left-right crosstalk)的测试问题。Graham Slee先生指出,测试这个指标时,假如使一个声道的输入端开放(不接负载),那得到的测试数据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测试方式是,在把信号加在一个声道时,必须给另一个声道加同样的负载阻抗。所有的器材都有一个驱动阻抗(输出阻抗),有些厂家的器材用零阻抗测试来取得某些数据上的优势(使测得的数据看上去更漂亮),但SOLO耳放的测试,用的是广播业的标准,也就是用一个1000欧姆的负载。这样会使测得的数据较为“难看”,但这是Graham Slee先生基于他的专业工作背景而选择使用的标准。这种做法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也许是很“愚蠢”的,但我个人尊敬这样的做法。(英国广播业之所以要求用1000欧这个很重的负载去测试,是因为实际使用中不会碰到更大的负载,所以1000欧负载测出来的数据可以说是“最恶劣条件下的数据”,实际使用中不可能有更坏的表现了。)* B4 f" Y* i7 I* n* r8 Y  N

: L% i) {/ O6 L1 Z1 m+ H3 x6 {& ]
5 `5 L. A) Z+ R* m
, }) h" ]/ A+ _' WGraham Slee先生的原文是: % ~) i+ Y4 N: w- C1 d
# Y# {: @( A2 f9 E, E$ S
If you leave the channel input open circuit you will get untrue measurements. The correct way is to provide the equivalent driving impedance to the channel whilst signal is applied to the opposite channel. This is how it is when in use - all sources have a driving impedance (output impedance). Some manufacturers use a short (zero impedance - this is the DIN/IEC way) to obtain an advantage, but we use real-world/broadcast standard tests - in this case, a source resistance of 1k Ohms which is equal to or worse than virtually all sources that would be envisaged.: f& {% Y6 V. r& W% q1 a( b& h
& j  U1 G/ k  z+ L. S$ p
再回到失真度的问题说一下。Graham Slee先生最近用AP测试仪器测了一批超线性版的SOLO耳放,获得的THD+N数据平均为0.0139%。这批SOLO耳放里,经过数据测试后,Graham Slee先生将其中的5台搁置,原因是它们测得的THD+N是0.0146%-0.0150%。虽然这样的THD数据仍是很好的,但毕竟高于其它几台,故下一步是Graham Slee先生对这5台耳放重点进行人耳的聆听,以确定它们没有问题,符合要求。( q; b$ R6 z0 d9 ^/ X

8 ?' x) ~* v$ r; H6 ` ' e5 X: W# H' n' }1 i0 v

% R7 s' R# g( k$ F/ R总的来说,Graham Slee先生在官网上列出的0.02%的THD+N数据,是非常保守的——非但毫无夸张成分,甚至是保守的。Graham Slee可以保证出厂的每一台SOLO耳放的THD+N数据不会差于0.02%(用AP仪器按广播工业标准测试的结果)。
) }2 V; Q' P' s+ t2 P& I$ F! s! N4 `& z. t2 e  @! `3 @

3 c2 W7 a( i! }
+ V4 s; a" u- B6 m; W' M7 L另外我注意了一下,国外各家厂的耳放,有些根本未标出THD的数据,比如瑟顿(Sugden)、NAIM的耳放,就官方不标THD,而标出了的,标得最高的恐怕是德国SPL AUDITOR和莱曼耳放,都标的是0.001%(测试时的输出功率和负载条件不同,但都比较宽松,莱曼的THD是在功率输出仅6毫瓦的情况下测的,AUDITOR的THD在零增益的情况下测得),而有些则标得非常保守,如英国CHORD的耳放Chordette Toucan(卖价800英镑的一个小饭盒),THD+N标识为0.06%,按某些人的观念,这个是较差的指标了。我怀疑CHORD这个耳放的THD+N和SOLO类似,也是依据英国的专业广播标准去测的,所以看上去数据比较“低”。
1 i! ]: ]. Z+ k
' B4 [/ M: e3 F  L# t" r
& `9 N  n$ C: b# i  l& V$ U+ `' G/ |" b, [
公认的顶级晶体管耳放之一——售价三万多元的RudiStor RP010B,厂家给出的THD数值是小于0.05%(电压摆幅为3Vpp时),我不知道是否有人会根据这个判断莱曼耳放比RP010B要更好,因为0.001%远小于0.05%?如果有,我只能无语。七十年代,日本人一度狂热追求接近零的THD,搞出一批“新XX电路”“超XX电路”的功放,THD都低到只有0.000X%,但卖得并不好(因为不好听),也没有人认为那些功放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功放!+ F# c8 a' P7 |8 J/ F9 S# [
6 S$ O2 H! }% h8 ^0 D
总之一句话,各家厂测量THD、THD+N的条件和标准不同,测出来的数值是不能简单比较的。就象我们也不能把不同品牌型号的耳机根据包装盒上印的数据去比频响谁宽、失真度谁低一样。发烧友选择耳机耳放,还是得靠“听”,不能看着指标数字来判断高下。$ x% i$ E6 G0 d, F' H, P7 f
& Q4 M& U+ Z8 d: R5 p# |/ _/ L9 c
我希望到这里,这件“公案”可以了结了。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单就SOLO耳放的测试数据而言,选择相信那个毫无HI-FI经验、用RMAA和电脑声卡去测SOLO耳放的“数码多网站”,也可以选择相信有着20多年专业音频经验的、按照BBC严格标准、用美国AP和英国Wayne Kerr测试仪器来测每一台SOLO耳放的Graham Slee先生。我不诱导大家做自己的选择,请各位自己判断、自己选择。
1 ]+ |2 Z: X$ R0 j" \$ c+ S$ c
; v9 f, W2 }* S9 n) s% _( y ) b+ e2 v; h9 T. Z( R& f

; P' ]: ^( m$ u- Z3 ^) N" [2 m! z/ V至于主观听感,SOLO耳放的用家很多,包括很多资深烧友和版主,完全不用我多说了。( }! t) E# F" W* h2 P

( c1 W' V3 m, ?/ \: c1 _
- V2 u7 s% n/ c6 t  e/ r
( I( D* h' k0 U7 b/ @9 k$ t6 u最后提醒大家一句:音响器材的客观技术数据,和测量仪器、测试方法、测试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不同厂家对自己产品列出的技术参数,也是不能横向对比的,因为各个厂用的测试仪器、测试方法、测试环境、严格程度,都各不相同。发烧友和PC-FI爱好者群体中,有一些是很讲究技术参数的“数据党”,数据党本是正常的存在,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让某些不可靠的数据忽悠了,也不要乱比不同厂家的数据。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主观听感可以忽悠人,其实客观测试数据一样可以忽悠人!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器材接不同的负载或不接负载时,测出的参数就是很不相同的;一台放大器在处于不同放大倍数时,参数也是不同的。如果我刻意要获得一件器材很差劲的参数,是很容易的,比方给它接很重的负载,使它工作在很大的放大倍数下,或者给它低质量的供电,等等。
: @4 P8 W; T, T& u! l# d* }0 i. q6 z2 x5 E& T

, Y0 y) W% D* x! p2 k2 \
$ M1 h1 }( Q7 I5 t/ p(下面7张耳放内部图分别为:NOVO、SOLO 2007版、SOLO SRG、音乐传真V3、Single Power Maestro ZR、Melos SHA1、Sugden Headmaster)- o# |, C' u$ |" c
5 j  d- a! d5 v1 k4 u
4e2a0430g9b24980ac34e&690.jpg
9 E+ R- ]" m6 x; I4 E( U. ] 4e2a0430g9b249847db8f&690.jpg " v4 O6 E' i8 z
4e2a0430g9b249884e737&690.jpg 9 s; C9 t/ E/ u
4e2a0430g9b24bccab3f5&690.jpg
* X4 Z' \# n- t7 a 4e2a0430g75ea12f8a684&690.jpg
$ e& }1 E4 _8 m! t; J 4e2a0430g9b24be5d531a&690.jpg
+ h$ U0 [% q! a  W5 j& B, \ 4e2a0430g9b25927e5d59&690.jpg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3万

积分

5

听众

1万

音贝

音频应用推广专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30933
发表于 2010-4-27 |
Graham Slee SOLO耳放的测试数据   分享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万

积分

3

听众

993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19494
发表于 2010-5-9 |
:victory::victory: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