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563106|回复: 1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曲] 歌曲创作教程

    [复制链接]

6597

积分

5

听众

375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65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6 | |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歌曲写作教程6 ~1 c# F9 D6 Q1 u2 n3 z5 p" [

) c5 v! w4 _: A' `% ?0 @8 \# p前   言
6 j* t$ Y( s2 x. e  T+ r; B: P) f
  L; s1 |- I$ J; l一、十几年前,我曾出版过一本《歌曲做法十二讲》,很受欢迎。但是它的缺点是,作为理论教材是很好的,而作为学习作曲的教材则不合适,因为没有课程分割,没有设置练习题,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1 N% j) S( y- F/ t' D8 x6 m
现在,我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增补,谱例更加丰富,特别是增加了通俗歌曲创作的内容,相信会对大多数人有所帮助。5 E) |4 `3 C' h9 j" h3 @
    二、本书的特点,是将“歌曲创作”这一比较繁难的课题化整为零,使得每一课都非常简单,容易操作。学员只要按照教材一课课地做下去,不要很久,就会掌握歌曲做法的全部要领。* ]1 U9 n  ]* f4 z
    三、本教程的对象,主要是业余的歌手、乐手,和青年音乐爱好者。他们喜欢作曲,而又不能进入音乐院校深造。他们应该具备的条件大约是:熟悉简谱,或初识五线谱,具备一定的普通乐理知识。为此,我将谱例以简谱与五线谱并列的方法,以适应不同情况的读者。
) a' Q2 ^. W# Y# \2 r    四、我在这里强调,在学习本教程的同时,一定要多做作业,多做练习。而且最好有一个较有经验的人批改作业,给予具体指导。这一条如果实行起来有困难,例如在远离城镇的边远山区,则可以使用“远程教育”的手段,利用网络、通信、电信等手段,以获取具体的指导。& }1 K0 f% c! Y
0 ^2 v( ]8 k/ ^5 W+ T0 V4 O
第一部分:准备、开篇; q5 \' `8 B! Q- q5 ?: \/ d4 y
7 a& I* _# N( b. \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写过歌曲,甚至从来没有写过旋律的人来说,“第一次”是非常艰难的。如果我们的课程一上来就进入“写歌曲”的正题,那实在是“硬碰硬”的大难题。所以我想,我们可以避重就轻,用10讲的篇幅做一点迂回和准备,待大家手头比较活泛了,再进入实质性的写作训练。; H7 h. S6 J- E2 D
在这一部分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旋律线的写作规律、旋律线与节奏的关系、旋律线与歌词的关系、旋律与调式调性的关系、旋律与和声的关系等基础知识。这些问题是写作旋律时肯定会遇到的,所以在开始我们首先将它们浏览一遍,知道一个大概其,在以后写作时就不会感到茫然了。
3 }/ b  j& k  v4 N  e( V既然是准备性的开篇,大家可以按照各个练习的规定大胆地操练,不要考虑规矩、限制、好不好听、会不会被人耻笑……只要能写出来就是胜利。只要能写出来,今天的丑小鸭就会变成明天的天鹅王子。1 B1 }, t1 Z+ b+ x0 v0 g# }

; p  g$ b* u0 k  C# h第一讲:旋律线
  I6 ^; q$ j. K! `, y- U构成音乐的要素有许多,包括:- e/ t" }6 E7 U! w- {. Y9 t
1、旋律线
$ v9 b2 A+ v9 V: z7 m2、节奏、节拍、速度、力度
: U* t* ^( A1 }3 g4 c3、调式
$ V4 z5 x3 Y2 }4、调性9 v: w2 t, H+ p/ ?" \) ~
5、和声. C* M& i, \. I1 V* @
6、曲式结构7 @4 M2 K. e2 ^" f( S1 O
在学习音乐创作时,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旋律线的写作,旋律是音乐的“灵魂”。1 B$ U6 K- l2 ^; i- S3 |$ E' u
一、旋律的要素  一支旋律中,至少包含着3种构成要素,它们是:5 U1 J0 s" ~- C- L# }* P6 O
1、音的高低  在一支旋律里,较高的音占有优势,比较突出。
3 m2 ~& w' n' e* n8 ?2、音的长短  在一支旋律里,较长的音占有优势,比较突出。3 [( y# e  Y: A$ N  O
3、音的强弱  占有优势的音往往比较强,比较低的、短的则比较弱。当然,也可以人为地用力度标记加以改变。
* V. [  Y+ E) |. _2 S5 ?这3种要素并不是平均存在的,有时某一种会突出些,另一种会减弱些,这要看所表达的内容、情绪而定。
; `& q4 i; H# @0 t二、旋律的进行6 M1 Q& I  ?3 }6 d& j
在旋律中,由一个音到下一个音的过程,叫做旋律的进行。音的进行可分为以下3种:- A, i, ~6 j& B. R" O& h$ f& U8 A
* x! E; d: p$ s, ~; Q
1、同音进行   例如《树叶对根的情意》(谷建芬曲):
; U4 G6 W8 Y$ ~. _$ D9 [
/ D. @! E4 `+ a0 Q0 G
9 h1 B7 F7 ]- P2、级进  包括上行级进、下行级进
  q) ]# [5 V% k& F1 Y$ Q* \  W" h' k* J
( P% U& n3 ^9 _9 ?9 z# M! b
3、跳进  包括上行跳进、下行跳进,以及大跳、小跳。一般地说,在旋律当中,4度以下的小跳用得比较多,而在情绪激动时,则常常出现6度以上的大1 q2 P9 D0 _/ U
跳。如李凡作曲的《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用了许多小跳:
& o+ ]0 ^& A0 v% _+ I' Z* D/ I
1 V6 h1 @/ }' |2 l2 f/ _5 V  J2 [2 F而赵季平作曲的《好汉歌》则使用了较多的大跳:3 t' F8 i) |7 W7 A5 N0 ]

- j* I) n; R2 ?: l; m! J; T# S3 s+ J3 g& M
从以上的谱例可以看出,在实际创作中,不论是级进,跳进,上行,下行,并不“纯粹”,只能说“主要倾向”。在实际创作中,在大多数情况下,旋律的进行是混合进行的,即以上几种模式混合使用,才能做到生动、优美动听。
" i2 C/ l/ K0 N6 V* }8 w+ H一般地说,情绪平静的、抒情的、缓慢的,常常以级进为主,混杂着小跳;而情绪激动的、强烈的、兴高采烈的和异常愤怒的,则常常使用大跳。2 d( r% i6 K. J3 l5 h: ?4 u* h
( X; F! Q1 a! B9 J% S
关于练习: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又要化解初学旋律写作时的难度,我们练习的第一步,只要求写一个好的旋律线,而排除节拍、长短、强弱等因素,以便集中精力,突破一点。0 R. x8 Q+ b- u3 o
旋律写作练习规则:
; m$ j1 }# b& e0 C" W  a1、同方向的级进不要超过6个音,初学时最好限制在5个以内。, a: m/ ]1 P: ~9 l( P8 y

9 ~# l. l! D9 Z3 Y4 C2 S7 y8 f   , @% o/ `* W8 v( [& X; h* p
  {! G% ^2 r$ c! O3 E
2、六度以上的大跳,或连续级进之前要反向进入,之后要反向退出。大跳之后,或连续同方向跳之后,还要同方向级进是不好的。
& b5 v# b& z/ n4 x. q3、不要使用增4度、减5度,也不要使线条的两个“拐点”之间形成
. P$ e# M, Z+ E$ t7 Y5 W
% y: V* |* t- l7 R/ ~: a增4度、减5度。
% s; }0 r$ B1 O, p$ k- e' i(这里所说的好与不好,是在一般情况下的评判。而在实际创作中,假如你非常喜欢它,而且能形成一种风格、特点,就会把缺点变成特点。)8 t5 @% G7 C5 K
4、音域最好在8度以内,最多不超过10度。2 s3 t6 S6 K- K3 C! S/ m, y6 `
5、用开始音结束,也可用其8度音。不要使用大调的第4、第7音(fa、si)作为起止音。6 ]. n# q, o# b) u/ _
6、要有明确的高潮点和低潮点。  Z) `2 Z+ }: V2 L, b* X

- |9 L) @2 j9 s. `# \2 t7 R7、不要同音重复。两个音的音型不要超过两个,3音以上的音型不要重复。因为我们现在学习的是主题旋律的写作,而重复技术是属于音型发展的,今后会专门讲解。# k) @! \! ]' t( l8 Q0 \

' r& g9 g4 Q- E9 r2 n关于规则  音乐上没有绝对的规则,任何规则都是可以打破的,任何规则都可以, Z& q, H5 L* V* n1 P4 `: q2 s
在大师们的作品中找到“违例”。但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恰恰是他们在童年经受过严格的,甚至是苛刻的训练。希望初学的学生,把“规则”变成自觉的习惯,而不要急于“突破”。* L8 r0 P  f% Z9 v9 |; \6 G9 X
' Q; h$ v: h& M! j" ~3 b
练习1:写任意旋律2条,每条10—12个音,不要小节线和节拍,也不要重复音,只要单个音(线谱用全音符,简谱用4分音符)连成的一个“线条”。8 J# n5 B  @! F! ]3 e

* s: {% Z8 w" g1 b5 u8 @
' ~% y# e8 |, p1 b例题2则
1 {+ t( Y2 W1 Q6 V/ U/ ^6 v: `0 G8 u9 W" W/ Y$ W& U! |/ C9 A. v& E% D4 c
      
7 O3 S! j# U& H# l6 o, z. _
/ p( ]5 P3 p  k* O' v! m% ]   u0 B4 R4 l: o* A* t5 M
9 Z' w1 Q' d+ p! u
第二讲:节拍与节奏' I6 e' j  S* g

* d1 N5 p  P3 O# [7 c一、节拍的意义7 e* t( O3 p2 _+ F8 l
我们所见到的旋律,并不像我们的练习题那样,只是一个个呆呆的音符。它还包括了音的长短、长短音的组合,和多种多样的强弱关系。所有这些,都属于旋律中的节拍与节奏概念。+ ^+ z1 T& B& o9 ^! A% h
二、小节线, s% N6 [& i7 t9 N3 _
小节线是用来划分节拍的,是标示旋律中强弱关系的符号。在一支旋律中,强弱关系并不是随意地、杂乱地分布,而是有规律的循环。为了标明这种循环关系,便使用了小节线:小节线的后面是强拍,小节线的前面是弱拍。也就是说,每小节有一个强拍,以及若干个弱拍。我们以●代表强拍,以○代表弱拍,以◆代表次强拍,列表如下:3 S1 K5 \) a: l* Y2 t/ K5 j
( p) s* t2 U8 Y* S3 `1 d( O4 s
2/4 ●  ○   
' C$ z# n( r6 \5 B( Q# ?& R2 e●  ○
  l, @, X3 @- I9 U/ H$ x # W& u9 G- l0 X0 d! Z8 W  A
3/4 ● ○ ○
' U$ D1 D/ F3 d( Q6 k. J( F, m● ○ ○
% X! \- a9 t5 Z/ S
$ D' _  P7 Z  o' K4/4 ● ○ ◆ ○' ^' p* x: X. W
● ○ ◆ ○) s# s( c* `+ B

$ ?2 ]9 }5 w# b6/8 ● ○ ○ ◆ ○ ○! E; p* O( G* I: @/ N" S9 O, q
● ○ ○ ◆ ○ ○- ?. y( b) I, ~8 W9 o

6 u: a: p, K4 Y. y# L+ H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69

积分

3

听众

7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69
推荐
发表于 2009-8-27 | |只看该作者
三、节奏型
: r6 T' g  G( D$ L2 a8 c8 U节奏型,就是旋律中音的长短组合。在旋律中,不可能像我们上次的练习那样,一个个音平均的排列。这种组合处理得好,音乐就生动、优美,否则就会艰涩,不流畅,而缺乏美感。
) U7 n! q7 T; w  ?3 I四、节奏型与旋律线的关系1 N, I# f( W0 r" |% J/ O5 F
节奏型与旋律线,是构成旋律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的结合使得旋律富有生命力、个性和感情色彩,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但在一般情况下,有些偏重于此,有些偏重于彼。: q$ _& P  F3 u, P8 f3 e
1、以旋律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如一些抒情歌曲,散板,“长调”等。
3 v  d: c/ H1 L, R$ M& P2、以节奏为主要表现手段,如《一无所有》的后半部分,特别突出的例子是“饶舌”歌曲。而“快板书”可以看成是“去掉旋律线的歌曲”。
4 H) A& S2 b! j3 Z! {; T3、两者大致平衡,大部分歌曲属于这一类。
; T$ I' V* N0 E' z9 h, a2 q' Q五、节拍在运用中的类型) N# S) s. j7 `: [  t" Z
1、规整型节拍  旋律的分句和小节线一致,句首在强拍上,如《亚洲雄风》(徐沛东作曲):/ F9 ~6 y$ n, s2 v7 B& J; m- R

* ?1 k8 M- W( R4 Z( v
: |+ y( ^/ j+ A3 Q2、旋律的分句和小节线交错,句首在弱拍,如《笑脸》(陈翔宇曲)
! m$ F4 _- B0 o- ^5 b$ a. [2 A
, l( Y3 A* k4 r3 s2、强弱拍倒置,也就是“切分”。切分的形态有多种,规模有大小。
/ [# X. R) O. \5 N+ U0 R
( a7 @  ?1 N6 U# X) ~5 |这是最常见的形式,它将第二拍的“节奏点”前移。注意:强拍上的音可以休止,这并不影响其切分效果,如《请到天涯海角来》便是。
9 L+ w# H$ k% {( v$ i$ j) b5 j8 Q' s下一例的切分形式多样,有 * 号的地方都是切分。
) F) B) e! [- A' ]6 y# V
  H+ q" z# W5 m3、切分的使用  近些年,一些通俗歌曲常常把“切分”记成“附点”的形式,希望大家留意:它的实际效果并不是附点(重拍不转移),而是切分(重拍转移)。
6 j+ z* x: R% x1 j; H ' b# ?9 e+ A4 ]( ]9 [4 }
写谱形式:0 S. Q, S/ Q) j
. p# P. W, Y- I* s* F1 D
! D' t- q8 p' a) U+ D# j
$ S! z' S8 O) v) H
按传统习惯记谱:, ]: B" R# ]3 _! T' W
/ P5 D& |. ?# }+ B0 @6 k! t

3 Z8 J. Q9 i4 `" Z$ B, F                     # \7 L5 ]4 _  m* [2 x& \. z
- y# f$ N& k* t8 d& V+ j2 V) L
练习2:  用上次你的练习作业,加上小节线,可以处理成2拍、3拍或4拍。练习中可以用同音重复、长短组合、附点和切分,以及少量音型的反复。在练习中,要有强拍开始、弱拍开始等多种起始节拍。1 c) u8 U% Z; h! C, p3 Z/ [
; f9 c# ^. J* A$ }, J

( b, f7 [% F# z- G8 I6 f5 ^例题  请注意:这3条例题,是从“练习1”的两条旋律线变化发展而成的。6 t! |/ C$ K+ M! c3 R3 p5 f
% Q6 v* t" I* z6 O5 h* m

3 v2 W; l  k) h& ~( O   六、通俗歌曲中的摇滚风格
" s  O$ Z/ C5 B, @7 x! T2 t% L; _; W+ u! ^
      近些年的流行歌坛,受到世界歌坛的影响,出现了不少摇滚风格的作品,在青年当中流行。这些作品的特点,是大量的使用切分音。如果大家对它感兴趣,就要研究它,找到它的风格特点,开始不妨做一点模仿,然后再创立自己的风格、品牌。参看《爱如潮水》(黎沸挥曲):
+ |% n9 _1 N. b) F! \3 f" X8 }
: U0 R) L5 p) Q# s& C( B练习3:把上次的练习增加切分音的使用,可以写成传统的,也可写成摇滚风格的,或者另写2条新的练习。) k, G. N0 K3 z0 `* U; i/ k! b1 C
第三讲:旋律的美化
- i. d# C5 [; e: g, g1 {
% Q2 |. ]. K9 H5 b/ O旋律的美化,就是利用各种技法,把比较简单的旋律加以变化,使之生动,或活泼、或雄壮、或激动、或甜美、或安详。美化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J5 L5 }+ C  K. t# i8 q. l
1、利用同音重复、变化重复、8度跳进。
6 W, K8 u4 Y( K6 N  o, r% k2、增加和声外音,使旋律线条曲折流畅。
1 k/ `. Q5 U2 a) A$ t) \+ {3、设计一个有特色的音型。
$ P% u% h, |8 C2 u  \8 f4、使节奏具有个性化的特色。) j: ~& g7 C' w+ y% m% s
下例是用原有练习1的例题,改写成一首江南风味的旋律。2 I+ `4 L' l+ q/ x
8 D# v! a! q: H6 z9 V- u

- u- Q2 d+ i4 r# _; j9 k; o下例是用另一首主题旋律写的轻快、活泼的舞曲。
+ e  W7 I. _# h5 q4 I7 ^
  N; h2 ]4 b8 L, R- B / G0 ]' i2 d1 h& `5 |% z8 H3 d; |
练习4:用你自己以前写的主题,改编成两首乐曲,情绪自定,但要用文字标明。8 m6 Q' r* q. O5 s% K: D3 d/ {- Q

) u, O' I+ F% v# B. j' k& N4 u操作要领:把原来的主题旋律作为“提纲”,可以重复,反复,添加附属性的音,节奏上大胆设计,发挥想象力。4 Y- o, V& l5 @
( U0 t$ e$ V+ y3 P( z
# r6 C  I$ X0 y5 l5 O1 U# ?7 G
第四讲:节奏与歌词
; I9 R* [; Z# x6 {* s' S: _ 3 [" q  d3 X5 T$ }% ?; B
歌词是有节奏的。由于四声、虚实、词组等等原因,在朗读的时候便会产生有强弱、长短的节奏。好的歌词应当是朗朗上口的,通顺的。在通常情况下,歌曲创作,大都是先有歌词,然后作曲家以歌词为基础进行创作。. V! o# D/ b" x/ E
    但这并不是说,作曲家的创作是被动的,被歌词套牢的,只能对歌词作出“诠释” 的劳动。一首歌词并不是只有一种处理方法,旋律是很灵活、适应性很强的。一句歌词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我们的思路要开阔、灵活。例如,一首歌词的第一句是“我们的心向着北京”,旋律应当怎样处理?这就要看我们想要强调的是哪一个字词,一般是把要强调的字放在强拍上。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们”,或者“心”,而不大可能是“的”。因为“的”是一个虚词,不适合过分强调。
, _. @. {: M% g0 Y& G* l. ]: {( y  h% d3 B5 u% O- x
下面我们写出3种不同的旋律:6 p7 |/ E% K" v: D  N! M% C
# q5 E! A- D4 T" D; U( ]

2 T& q/ A5 P+ c第一例是比较雄壮、爽朗的、带有进行曲的风格;第二例节奏比较活泼,旋律婉转,稍有一点内向;第三例从弱拍起,以及连续附点的运用,有一种呼喊、跳跃、比较兴奋的情绪。1 D: `4 ~9 ?+ Z0 ], T
可能性并不止这些,还可以列出多种。  [$ z0 L$ h; \  h9 ]: r

* r% m9 I2 z6 r0 B, Z& h练习5:将下述歌词谱曲成3种不同样式的旋律:: n# T) e" w& O* V8 b
好山好水好风光,这是我家乡。  \9 p4 W$ z' F$ m6 H- P1 H
& n1 ~% |; D1 A7 B" E) N
第四讲 调性
5 ?  u3 g+ _/ ~) m2 \3 @
- }$ F% l4 u, J. f: u1 X一、调性  很简单,就是“谁是主音”,主音是一支旋律的中心音。一支旋律,看起来好像是“漫不经心”,实际上,其内部各种力量的矛盾、统一、力量的对抗是很激烈的。我们明确了谁是主音,它便是一个调的中心、统帅,其它的力量都要服从它。
5 T; Y+ {& ~4 o6 C7 b$ l主音,就是我们最初所写的“主题旋律”的起止音。在目前的练习阶段,旋律一定要结束在主音上。- c2 |  u. D$ ?7 b- \
二、功能  一个调里有3种功能:以主音为代表的主功能(T),以属音为代表的属功能(D),和以下属音为代表的下属功能(S)。属音在主音的上方5度,下属音在主音的下方5度,表现在音列上是第4级。
/ h! z! k1 U) ^+ n) Q9 C( E* h4 d. R6 X9 s# U, o4 K( n4 h
功能的问题是《和声学》的核心,在现阶段,我们只是作为一般的,与写作旋律有关的知识,了解一点就可以了。由于“和声骨干音”常常是旋律的骨架,所以我们在学习旋律写作时,还是最好能够掌握一点这方面的知识为好。* _! j* g, ]% }* L6 D7 f1 p
3、音域  不论人声还是器乐,都存在一个“最佳音域”和“极限音域”的问题。在旋律写作中,要充分发挥最佳音域的优势,慎重使用极限音,更不能超音域,这是初学写作的人常犯的毛病——旋律向上进行,越写越高,一会儿又不断向下发展,到头来一看,两个8度!只好又进行艰难的压缩。8 V! f& |0 |4 r* ]
在创作之初,如果先定下了调性,比如G大调,那就要有意识地自我限制,省得过后再修改。如果是先写出了旋律,那就要根据其音域,参考其他因素,确定一个合适的调性。" z) n4 |; F' U! F& |/ I9 L: ~
如果在歌曲创作之初,就有了演唱者的目标和约定,那就可以先了解他的音域和声音特点。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青藏高原》,很能发挥演唱者李娜的声音。人们说:“没有李娜的演唱,难以表达作品的潜力;而如果没有张千一的作品,李娜的艺术水平也无法发挥。它可以作为作曲家和演唱者合作的典范。”
) H6 B+ a2 t, u8 Y: I5 i. E
+ Z& ]0 |6 u% @( a' f. w练习6:将以前练习中的两支旋律改变调性,为童声、男低音、女高音移调。同时也为小提琴、小号、二胡改编。4 z# v) S. J0 x" J8 U

# G& B; ~' k9 q# s+ l. }) y第五讲  三个正三和弦
# {: P& Z. @& |8 p 5 d  Y  ^" P) K6 i* V/ N
远古时代的旋律,包括我们见到的“原生态”民歌,受和声的影响很少。而在创作歌曲中,尤其是在电声乐队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作曲家,在军乐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军旅作曲家,其作品中的和声因素就会非常的大。
$ g* V' i; j: ?1 C5 K' ~在旋律中起作用最大的,就是建立在3个功能音上的和弦,被称为“正三和弦”,即Ⅰ、Ⅳ、Ⅴ三个和弦。如《太阳岛上》(王立平作曲),是D大调的三个正三和弦:9 h, L$ j7 z9 R; v" `2 z
! I9 u( K/ B! Q0 Q6 d5 H+ X8 i
《一剪梅》(陈怡曲)是E自然小调的三个正三和:* ^! H5 T4 N9 F& ~# F8 g
0 i1 t: i: g* @+ q$ w
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的民歌里,也存在着类似的和弦结构,所不同的是,它们往往是一个主和弦到底,缺乏功能的矛盾、对比。对于这一类风格,我们要具体分析,不能以功能和声的要求对待。例如湖北民歌《崔东崔》:
1 B9 C3 q4 |1 p" P1 t/ h/ S' X
7 e0 T# o4 B: g1 @$ U# n8 M
! B+ i3 R+ E" I3 E练习7:请大家分析以下谱例的开始部分,将3个正三和弦标出:
2 P: H% M5 X1 g5 P, `+ q, {1 T6 L
- {, Y( Y. A) r, \《保卫黄河》
) Y9 F9 |( f% c% ]+ m《团结就是力量》, A. w( }3 i: g$ b
《思念》
- w4 g5 c/ o" g7 f( U) M0 J# p$ B《万水千山总是情》
' l5 a+ {9 J0 h, C& V, l9 ?: I, }0 i
; W0 Y. r9 t& L( I+ y; v
7 P# c0 E2 b! X7 d第六讲  副三和弦1 \5 S# [9 o9 l- Q" ?

" s4 \( m" n1 h. |在一个调的7个自然和弦里,有3个是“正三和弦”,我们已经讲过了。还有一个 Ⅶ 级上的导音和弦,理论上是不能独立的。剩下的3个和弦Ⅱ、Ⅲ、Ⅵ级,大家习惯上称之为“副三和弦”。
+ c6 r: H9 g0 [8 F7 _& J7 A( J正三和弦在一个调里,起着稳定调性、支撑结构的重要作用。而副三和弦,则在丰富色彩、充实内容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二者结合起来,可以使一首作
4 x( p% W3 C4 q2 T1 s% S' W' l) A9 r" }. P# \3 N
品更加生动。请看谱例《执着》(许巍作曲):
! L$ x, y; k) V; H0 i 8 ?9 k; C7 Z, n8 |( k4 U3 n
3 y* r& v1 _9 G
《涛声依旧》(陈小奇曲):" I% |, v' P# J% I  G
2 U7 ?: h8 E3 p9 k( y

. b6 N; O, L! D7 k, d" j. [+ e 9 A1 g( ]  Z% U" w

9 B3 t4 z4 E+ e# s, v
, n$ ~; D$ j1 B" T练习8:用不同的和声框架,写2到4乐句的旋律2条。
! `% j' W8 c0 d! d# { % E0 ?9 R2 H/ m5 r/ [

' U0 y) L2 |4 {9 S第七讲  和声外音
/ J' V; }6 j: V& o' B0 u$ T" u  a* u1 P $ l) y( m/ d# I9 |
在分析第六、第七讲的谱例时你会发现,那些旋律中存在着并不属于所标示和弦的音,这些音便是和声外音。
, I& B6 g) \5 w使用和声外音的目的有3个:! d( u  J- K( ~8 f
1、旋律的美化。
$ M. H- p; [7 q7 l2、旋律的顺畅。1 H3 v: M$ N& y2 _% D
3、突出旋律的某种个性、特点。
) v1 j  R* a  R9 K( {& m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做一点试验:把一支优美的旋律将所有的和声外音删除,只剩下和声骨干音,这旋律就会变得晦涩生硬。
4 \3 A1 B2 H6 @' q: ?. i关于和声外音,我们没有必要进行详细地练习和讲解,那是以后你们学习和声时要做的事。而现在要做的,是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旋律的优美顺畅是第一位的,为此目的,和弦音可以用,非和弦音也可以用。为此,不要顾及规则如何。至于你所使用的非和弦音叫做什么,这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如果非要说清楚,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c5 ^) O2 i  h0 o, I1 r4 B" h
1、经过音  从和弦音同方向级进,并同方向解决。
, t4 [  @& g. }+ i5 E# ^3 [2、助音  从和弦音出发进入,又回到原和弦音解决。助音可以是单音、单向的,也可以是双音、双向的。. g! f! }: ?. K( w2 a$ i
3、倚音  没有预备的和声外音,下行级进到解决音,(导音上行解决).' ?) ^- ~" `9 H+ A8 F
4、延留音  前一和弦的和弦音,留到下一和弦成为不协和音,下行级进解决。
; l$ A* h  b" Z0 ^5、先现音  下一和弦的和弦音提前出现,成为不协和音,无需解决。9 k  e$ f5 t; b( q. w& P, ?
6、持续音  从一个和弦音开始,在原声部保持不变,而不顾及和声的变化,
2 b  L5 q' s+ @) j- t$ f# S0 [
$ t7 P; j4 |+ A直到成为和弦音时停止,自然解决。6 V# ~+ u4 `/ Q. X- |1 F& U
6 R% i3 L, A  N3 d  ?
我在这里再次强调,这些介绍只能作为参考,看看就翻过去。在写旋律时可以任意使用任何的音,不必考虑“叫做什么”。1 b, D' M' S/ c1 V( l! z4 N
# ?& d' Y4 o* a" r7 O$ M. V* U
练习9:将以下4条旋律片段,利用和声外音,以及重复音、附点、切分等节奏手段,加以丰富、美化。
+ d, v4 Z+ \# E; I& c" s/ Y 6 g0 B- X5 M" B
! F. a0 S' [& P8 b( z& ?* @1 d

. u4 v8 s& C& B/ D
8 Z  x) E+ {& F  _- m3 s 4 C/ ?2 S5 d) G- n8 [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61

积分

3

听众

7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61
推荐
发表于 2009-10-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一讲  三段式
, F3 e6 }. \4 R
. s5 L+ V% j% o8 M' j    一、三段式的结构模式& `  O5 f3 c0 I+ X) [/ ~
世界上的事物有其矛盾的、对立的、变化的一面,同时又有统一的、协调的、恒定的一面。音乐上三段式的结构,就是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事物是按照统一——发展变化——再统一的规律的认识。
% B! _) c- c6 t* [6 a0 [1 R三段式的模式是:6 H+ ]; t; p+ ~
! K, F+ Y) b5 q, p8 O8 f
:  A) c% O# C7 b1 `
    B  :
, C! S" Z; c0 \   或+ S7 z+ @. d5 J' x, V& F
   A
5 }; Y. P, o; T( D/ T   B2 s- F' C  z  T0 D5 `
    A17 Z# X" k( l5 g* s
        Fine
9 s% w. f# z! K5 g' R$ J* Q   ! U+ x2 w& T; v/ X$ D0 d0 b5 {
前者的第三段是静止再现,只需用反复记号就可以了,如《歌唱祖国》;后者的第三段是动力性再现,不能用反复记号完成,如《我为祖国守大桥》。
4 e. j/ s: O3 O    三段式和“带有再现因素的二段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只是使用了A段的一些素材或片段,没有独立性;而前者则具有明确的独立性和完整性。4 `$ ?1 P! S# f2 l/ ~
    在三段式中,各段的功能是:A段呈示,B段发展、对比、变化,然后又出现A段的再现。
" o; ?; ~) [* F" _7 ^  i0 \    二、三段式中A段的特点4 Z& v: b1 c  ~6 g8 y& S
    在三段式中,A段的功能与二段式的A段基本相同,只是由于有后面的再现,所以在写作时,要通盘考虑。有时因为再现时不足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得不回过头来对A段进行修改,甚至废弃不用,另选主题。如果A段很令人满意,而再现时又不满足,则可以考虑使用“动力性再现”。
+ K2 B/ o* F& X; Y+ L' Q三、三段式中B段的特点
/ u+ T( j, o4 C" A, f: m. M' {' gB段的功能是发展、变化、对比,与二段式的B段大体上一致。使用的手法也相通、相同。只是由于后面有一个再现段,足以保证全曲的完整、统一,所以有些作品B段的对比度和发展的幅度会更大,音乐思维的发展也更加自由。但是,1 l9 P3 K, C6 g& K
艺术作品追求的是个性,不可能千人一面。有的作品的B段对比度较小,有些“轻描淡写”,例如《万水千山总是情》(顾嘉辉曲),《乡间的小路》(叶佳修曲),而方韧作曲的《我站在铁索桥上》,它的B段在调性、节拍、速度等
  L! t5 X" X7 M6 K' \# |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变化,对比非常强烈。同样,塔塔尔民歌《在银色的月光$ W4 N9 b! U& e/ j& j
下》,B段的调性、调式变化,由D大调转入D小调,之后反复回到D大调的A段结束。* `! Q6 {; m9 @0 h# p: [* X& F

3 G, P+ }% ]: e* `; I下例是美国的波帕作曲的《爱情是蓝色的》:
0 q% B6 H  e) W/ kA段是C大调转A小调,B段是A大调。由于调式、调性的变化,听起来就很丰满,色彩性很强。
# l6 b6 S* ^; [, G$ {这两首作品的第三段都是静止再现——利用反复记号,返回到开头。/ w' x/ i) ^" O4 d6 i
四、再现8 S1 D5 A9 e  C8 Z4 k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它是三段式的主要特征。大致可分为“静止在线”和“动力再现”两种。& M4 r3 d0 C! J3 Q/ S7 o) ^9 ]" A4 _
    1、静止再现。即完全地或绝大部分地重复第一段,有时只需画一个反复记号即可,就像前文所举的两个谱例。这在群众歌曲、合唱歌曲中极为常见,还可以举出像《歌唱祖国》、《国际歌》等作品。
" Q5 J6 X3 c( Z( f$ K. b我们在讲解“动机的发展”时提到过,音乐的重复不止是数量的增加,音乐经过重复便产生了质的变化。在三段式中,经过第二段的发展、变化、对比,再出现第一段的音乐,即使是毫无变化地重复,它所产生的质的变化,大大地深化了音乐的表现力。它是人们感情上“九九归一”、“叶落归根”的反映。是一种渴望完美、统一的满足。几十年来,中国的小型器乐作品创作,绝大部分使用了三
# O1 q$ ]& |* H5 m; E" k9 A段式结构,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 b+ [8 K' y! j) J  m    2、动力性再现。由于内容或感情的要求,第三部分对第一部分的素材作了较大的改变:调式、和声、音区、速度、节拍、节奏等等,产生了质的变化。但还有一个基本条件——能使人辨认出A段的因素,即它的主要旋律骨干仍然是第一段的。否则,就是并列三段式“ A B C ”了。
; j) {* H7 s0 M4 Z& l' ~动力性再现中,第三段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 o9 h& g) Y9 {8 G4 [8 n4 J0 g

# K  B3 J: Q( [2 i, M4 e⑴ 提高音区。如钊邦、铁源作曲的《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的A段开头是:
: Z# i& B; j8 g3 B   - y! g; U& X8 ^4 w: n, Q
" m) K# j2 ?' `+ Q9 e  F
再现时音区提高了8度:# y- Y5 b( Q/ {. ?8 L
⑵ 压缩。有时候作者认为乐思表达已经相当充分了,没有必要把A段全部再现。于是就来一个“点到为止”,将第三段压缩。至于压缩的程度,要保持“令人认得出”为好,否则就是“带再现因素的二段式”了。
) g+ f. z  [$ N7 P% M/ @    陈翔宇作曲的《笑脸》,A段八句,再现时压缩到两句。. C  P7 j2 b9 D1 w9 D5 c0 ~
    传统音乐认为一首作品应当保持一个完整的调性,不管多么大的篇幅,结束时总是要回到开始的调性才好。但是,现代通俗音乐可不管那一套,高兴了就把调子往上涨,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
1 X% k9 E1 r. m( j: j$ R# m/ R' j⑶ 移调。王锡仁作曲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A段是G大调,再现时移到了bB大调,演唱效果也蛮好。
( T2 B$ }2 e" B: y  ^⑷  改变节拍、速度,或将音型紧缩、扩大、倒转、逆行……只要保证别人能够辨识到“这是A段的再次出现”,均无不可。如果改变到了不可辨认的程度也不怕,只要内容需要就可以,在结构上可以认定为“无再现并列三段式”。; T& c2 D; Y; u0 a
    五、二、三段的衔接。! H: N; u6 W; ^( O6 q$ x, e" h
    二、三段的衔接,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之一,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w2 Z$ R/ U, m' t( v

0 }2 ], L, ^8 M7 ]* h9 ]/ P! V, ]    1、较简单的办法,是把B段结束,A段另起,如《歌唱祖国》(王莘词曲):
3 }+ k* w# p7 I7 F/ x6 f
& [5 Z  N. d% L7 J9 U( G7 A2、B段使用开放性乐段,不作正格终止结束,而是让调性游离开,常常是“挂”在属音、属和弦或属调上,而且使用不协和和弦,让它产生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向主功能的强烈倾向性,这样的再现更富有戏剧性。2 R8 X- J7 w4 t
3、如果三段的情绪布局是抒情——强烈——抒情,二、三段的连接就需要做一个递减;而如果是强烈——抒情——强烈,那么就应该反过来,做一个增长。例如朱践耳作曲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这是一首静止再现的三部曲式,但是它的中段对比性很强烈,情绪激动,内容是仇恨、斗争,和A段的歌颂截然不同。于是,作者将B段的结尾处理成开放式,又加上了一个7小节的间奏,使用渐弱、渐慢来过渡,使情绪渐渐平静下来,与A段达到了顺畅地连接。而《我为伟大祖国站岗》(见前例),就使用了1小节的强有力的增长过渡。
! |8 S  L- z* _# G6 |5 p    六、无再现三段式( R9 q: l9 F0 g1 T7 X
   A+ R* d/ f+ D3 b/ d
    B& d* j+ \2 ?* B: x! g
   C9 w3 o$ T3 G9 h( E$ l* y2 W9 H
7 D; _  n* o, }2 O
它的模式是:         " i$ X5 ~, N  ^8 [+ l" p! O$ `, N' H
2 y. W3 q# E' k, C/ ~: D
由于歌词内容的关系,情绪一步步变化,却没有返回的要求。如有些叙事歌曲、歌剧唱段等。
# F8 y  R1 {6 `《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海啸词、陈紫曲)大致可分三段,从头到“别挂在心间”为A,从“放心吧”到“不怕难来不避险”是B,从“埋头一心做工作”到结束是C段。而三段在节拍上、抒情性上又各有特点。9 G2 [) @$ s, p0 z" i, C

  ?( y' O) I; d9 i9 w& q5 u有些并列三段式的对比度并不很大,如王立平作曲的《大海啊,故乡!》:
; e) d7 V* h6 `& O. d) u$ z8 C2 i从反复记号的使用来看,A、B两段好像是“主歌”,C像是补充性的结尾句。可是它又有相当的独立性,所以还是看做一个乐段为好。6 D  o# u# [. Y0 B0 l
! H  [# P8 M( p) Z7 @" g  t4 N
练习25:分析下列歌曲:
# ?& i- E2 d5 E/ o        1、我爱祖国的蓝天
, W3 \: ]- V% |' D        2、老鼠爱大米, q1 g" [: g& P5 ]2 I( v* t+ Q
        3、叫我如何不想他1 E( V* S4 _  r& d2 T
3 o4 g8 m- O3 j$ S; [
第二十二讲  多段并列式和板腔体
$ M) M; i; o; |% Z$ {1 l   
, E/ X9 g# k4 r一、多段并列式8 ], O( u) {( r1 w. ]3 Z1 r% k9 m
根据ABC这种模式,如果段数再增加,便是多段并列式作品了。这种作品数量并不少,许多叙事歌曲常常采用这种形式。如《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魏风词、罗宗贤、时乐濛曲)、《看天下劳动人民都解放》(梅少山等词、张敬安、欧阳谦叔曲)、《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 I3 o+ F2 k+ \7 |0 p  c! @
其中有些段落并不很多的作品,我们仍可从中看出一些结构的轮廓。如《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胡沙、田川词、马可曲),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是呈示(到“来到河边” ),第二段(到“来洗衣衫” )是第一段的延伸,第三段(到“没敢靠前” )把内容从“现实”扩展到“回忆” ,是“承”的部分。第四段(到“都说你是一个好青年” )是全曲的高潮,节奏紧凑,两个乐句的多次出现,加上后面的模进,是情绪逐步增长。这是唱段中“转”的部分。第五段又回到现实,音乐也逐渐平静下来,是“合”的部分。这是一首在宏观上运用“起、承、转、合”规律的例子。0 J9 ?  S. ?, n) I; F# ^
    二、板腔体的运用  `4 _6 F! O) O  J$ {
多段并列式由于篇幅较大,在感情上的起伏也较大,所以在速度上和力度上的幅度往往也很大。这就有点戏曲音乐中“板腔”的味道了。而有些歌曲也恰恰是从戏曲音乐那里受到了启发。这在歌剧音乐中表现得更为充分。" L7 U2 F, G! U: J9 w% ?) o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一系列于秀歌剧作品里,板腔体的运用相当突出。如《洪湖赤卫队》中的《盼天下劳动人民都解放》,《红珊瑚》中的《海风阵阵愁煞人》和《望穿大海盼青天》,《红霞》中的《凤凰岭上祝红军》等,都是很好的范例。在随后产生的歌曲,特别是篇幅较大的独唱歌曲、叙事歌曲中,也出现了许多利用板腔体的作品。8 J  }7 a7 i& }, s, f# s+ x
    板腔体的结构,主要体现在节奏上,有一个习惯的套路:慢板——中板——快板——垛板(其特点是送字很快,一拍一字)——节奏拉宽、结尾。, r& C! A3 b1 B4 e
# i6 L9 H! j  G" c$ k
  下例是年我写的一首女高音独唱《祖国的早晨》,石祥、刘薇词,王秀芬首唱。
, @5 M5 h( z' P1 H% w/ y" }- t) j " [) A' x5 v8 P$ w! Z( o5 j
1 a+ ~7 l- P, V

- f; j( |/ T/ T& l, ~& d
+ E0 r$ a: V7 M1 h9 d# H) a3 a6 B" {1 Z/ I' @5 Q& c0 o- m% m
练习26:分析歌剧唱段《看天下劳动人民都解放》、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0

积分

0

听众

4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0
推荐
发表于 2009-10-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九讲  多种形式的乐段) k; X4 {# B1 b) F6 @! z3 O8 U0 L9 Q
$ }: w( @2 `* ~8 T4 o
第17讲我们介绍了乐段的扩充和补充。除此之外,还有几种常见的乐段形式,在这里介绍。
2 z7 L, Z( j' @3 g4 y$ ]! R一、开放性乐段
+ \" h0 I, Q' B! G开放性乐段有两种情况。一是内容的原因,乐段不需要结束,而是留有悬念。这在古典作品里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现代,却是很正常的。有一个欧洲现代音乐家批评舒伯特的歌曲《魔王》,认为使用强烈的正格终止来结束,有违内容的需要,是受了不恰当的理论的束缚。他认为应当减弱结束感,甚至根本不结束,更符合内容的要求。  @; t' F  F( w% I
  `0 {' c& D1 ?! a+ A& r: t# a
第二种情况是,乐段作为一个局部,后面还有其他的段落相随,根据结构的需要,可以是圆满的结束,如《我们走在大陆上》(劫夫曲)的第一段;也可以是不做圆满结束,例如结束在属音、属和弦、或者不协和和弦,例如《军港之夜》(刘诗召曲)的第一段。请看谱例《长征组歌》中的《突破封锁线》:$ ^- Q0 n5 O" d. F

5 t: j9 H/ H1 T; q# qG大调,单二部曲式,第一段结束在属上(第17小节),引出第二段。
1 y  i% Y& s, A8 o( N' E/ l" m在大型器乐作品中,如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所使用的奏鸣曲式,主部主题为了和后面具有紧密的衔接,大都是开放性乐段。. a# d  l3 ?4 ]1 t8 e8 e6 j3 z
二、反复乐段; [0 x" q: ^" M+ n, X6 Y! n
一般群众歌曲、队列歌曲,常常使用一曲多词的“分节歌“形式,也就是一个乐段反复演唱,这便是反复乐段。反复乐段的结尾,可能是不做任何变化,也可能在最后的结束时稍作一点延长,或把结束音提高8度,以增强结束感。如:
1 m8 p. w2 K# c7 g1 U1 N2 u' f$ Z( `& i* R' ]1 W! m# c/ `
三、复乐段
9 P0 b9 P* a  l- ~- y复乐段的特点从整体看是一个反复乐段,即乐谱没有多少变化,第二遍和第一遍基本一致。从结尾看,两遍又完全不同,像是两个乐段。这种差别可能是旋律的(非主音与主音)、功能的(常常是属于主的),也可能存在于节奏、调式等等方面。复乐段结尾的变化,加强了反复的必要性,即第一遍不完整的结束,导致了第二遍的必然出现,使两遍之间形成了类似“对仗”的结构,从而增强了乐段自身结构的严密性。
0 T% O; O" g3 {3 _4 K% H6 r+ j+ a2 Q5 y7 g% {, w& a
请看谱例《世上只有妈妈好》(林国雄曲):: L1 u$ L& _; V: b
; G4 N% A  O5 S$ [; O# r# n
练习23:一、分析作品《乡恋》、《掌声响起来》第一段、《万里长城用不倒》第一段。) V0 _% d) q# l/ G. c1 H
        二、写复乐段一首。* ^1 ?6 n- _0 A
; r4 Z2 b; F8 q" W4 N4 l# |
第二十讲  二段式
- B; G9 i. x/ E( q4 g' \; g2 L4 ]
3 M# I- {" M  c2 v4 j- j+ P6 P    一、二段式的结构模式
$ m1 a) G% L6 d  I" [# m! T6 N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把它概括地总结为“阴阳”。反映在音乐的结构上,便产生了段落的对比统一,二段式便是其一。" k$ y) X! S5 J; r* P
二段式的基本结构是:
9 o$ w6 |+ @) L0 w2 ]
4 _! c& s; a, W二段式与多乐句乐段的区别主要在于:
" W; L' ~+ x1 }% _5 ?& G) P5 k: F1、有足够的篇幅。7 k* }/ j, a$ g1 K: c/ {
2、第一段有十分明确的终止(不一定在“主音“上。)) H+ K3 Z, I' l% U
3、两段各有足够强的独立性。* {% R9 g, l( x" y/ B1 F9 S
4、两段之间有足够的对比性——如果是一个主题贯穿下来,就不像是二段式。* F' I( m* c7 q# M1 v8 F- x8 T
    二、A段的特点9 z% Z: n* u7 F: R# N& R7 g
    1、A段带有呈示性,相当于“起、承”。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情绪,都要在第一段展示出来。不能因为二段式有较大的篇幅,就忽视歌曲开始的鲜明性。
$ }) a  W# ]4 n1 `2 X: C/ Z2、在写A段的时候,要照顾到B段的要求——调性、调式、节奏、音区、演唱形式等等,都要通盘考虑,搞好布局,留有余地,而不是“到哪算那”。
+ u/ B4 b7 v3 ^/ |3、A段的结尾可以用主调、主和弦结束,如《我们走在大陆上》、《执着》、《我爱住过的蓝天》等;也可以用开放性乐段,停在属音、属和弦或属调上,如
. V$ Q4 O2 L$ z: p3 _: N2 \0 ~《军港之夜《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Q4 l" \" k2 G6 u  H+ ]
    4、除以上几点外,其内部结构无特殊要求,可参考单乐段的结构方法。: o" Q  A. U9 h1 ~" q# {5 P
    三、B段的特点. B0 x% G9 Q0 H" M
    B段由A段延伸而来,它与A段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对立的一面。没有统一便会散漫,形不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而没有对比则不会成为二段式。对比的手法多种多样,下面做一些介绍:/ R2 ]5 ?0 ~- u9 {; f
& K( I# A$ `: W4 Z& z% L9 ^
    1、音区对比。使B段的音区明显高于或低于A段的音区,而造成对比。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光南作曲):: Q" @0 e1 M; ^; [8 W

  S$ A. W0 G0 b- \第二段展现出高音区的长音,非常灿烂、辉煌,效果非常好。2 t* A" ]% X! X/ S8 h% j
2、节奏对比。或拉开、或紧缩、或改变节奏型——例如突然强调切分,这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而且也是最容易取得满意效果的手法。如《我们走在大陆上》,B段突然把节奏拉开,好似眼前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路,令人振奋。《小草》则在平稳的节拍之后,突然出现连续切分音,情绪激动,形成对比。& P) {7 l; [- e) H# y" _

% l6 W: ?9 a" o; R( U6 h: P请看《让世界充满爱》之一(郭峰作曲):
8 t4 Q5 L  e5 c8 ^; w; e
) {6 X( U* ~! V( b1 O7 q/ @1 \7 l9 o) v! M
A段是一个复乐段,旋律在中低音区活动,节奏型以密集为特点。B段突然把节奏拉开,音区提高,带有号召性,充满了激情。
0 j. |: v8 l0 L6 ^* T3 ]3、调式调性对比。  A、B段使用不同的调式、调性,特别是在B段的开头部分,可以造成强烈的对比。在我国,对调式、调性的变化非常敏感,很少有人使用,可以说是“被遗忘的角落”。而在欧、美国家,却使用得比较广泛。我认为,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我们还是应当掌握它。
) H6 I; F. `1 ^& a/ p
3 L$ o6 ]  W% M( a3 ]请看保加利亚民歌《明月》:2 e* B# H' ~6 v- r$ f2 N" F
) H+ f0 J, ?* c
同主音转调:A小调转A大调,速度也有所提高,由行板转入中速。5 T% F' y1 b" P! q, B* U
为了保持调式、调性的稳定,在B段采取调式调性对比之后,又回到原调。例如,我在第十一讲第五节所举谱例《春风你好,青春你好》,这个作品是写给
% D3 X% S% w. ]/ i+ L花腔女高音演出使用的,二段式,在B段作了较大的发展。
  s' E) V) M: E4 }/ i: n# \% X1 C+ Q: g4 |" Y

' w: _( [" J, W% O: }
0 E% N  z0 S5 y/ {: L原词是两段,这里省略了一段。B段因为增加了花腔的华彩,显得较长,实际上它只有6句。; m0 z* X) S+ M( j/ z! V, u) K
这一谱例说明,二段式既可以作为短小的群众歌曲的载体,例如《我是一个兵》;也可以承载规模较大的歌曲,例如《歌唱祖国》;同时也能作为歌唱家舞台演出使用的、内容相当充实的艺术歌曲的载体。
3 P5 \  r8 H) x4、演唱形式的对比。A段使用独唱、领唱,B段使用合唱,造成较强的对比。例如《我的祖国》、《英雄的赞歌》等等。2 }& t; ~  O; K3 u, X
以上所说的各种对比手法,在实践中常常是综合使用的。例如《我的祖国》,A、B之间既有音调的对比,也有演唱形式的对比,音区也有变化。3 O& n. w, K8 {  R" L5 F  ^
四、B段的再现因素
2 F1 ]' f0 @" B& A/ l0 _    A、B段的对比不管多么重要,他们终归是一个作品的两个部分,统一还是必不可少的。B段的对比越是强烈,统一的要求也就越迫切。
/ k1 p( Q7 U' v& J* }统一的方法有许多种,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A段出现过的材料:调性、节奏、音调、旋律等等,甚至拿来整句的旋律。
1 M- h. \) x# L1 j  a# B+ x
1 c  x. v0 U+ x; q9 `, `( p/ k请看谱例《小白杨》(士心作曲):
2 D. k% P; _& m( j( }; M) `. m3 r: d3 I6 t$ Y4 W+ w
F大调,二段式,附加结尾句。A段是方正性的4句,每句4小节,第二句结束在半终止,第四句正格终止,是一个很典型的4句乐段。B段开头音位提高,节奏拉宽,形成高潮。B段规模较小,只有两句半:4+4+2,但是因为有很强的独立个性,篇幅也还可以,结构上能够作为一个乐段。B段的结尾处,使用了A段结尾的旋律片段,增强了统一性。在反复之后,进入结尾句,又一次使用了全曲的最高音A,结束感很强,而且能发挥男高音的漂亮音色、音区,所以很受男高音独唱演员们的欢迎。  ]8 {# e- d$ L6 p+ ~) K, }
    五、二段式的高潮布局
! i5 l6 k6 ?5 {4 w根据“黄金分割”的理论,高潮应该在整个作品的稍后,大约8分之5处。当然,艺术作品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内容决定着不同的形式。一般地说,高潮不适合放在太靠前的位置。试想,在二段式作品中,一开始就是高潮,后面一直在走下坡路,效果就很难把握了。. J& Q0 l& d3 F0 m5 s7 b
我们分析一下本讲所举的3个谱例。《让世界充满爱》共18小节(包括反复),高潮在第13小节。《明月》共16小节,高潮在14小节。《小白杨》共30小节,高潮在17——18小节。其它如《祝酒歌》、《我们走在大陆上》等,都是大同小异。8 a7 J  c4 A# H
# c1 I. k& O4 E* U! R/ z
练习24:一、分析下列作品0 M+ }" S% \5 V7 |1 n+ S' M
      1、《爱的奉献》* r; K7 ]7 y1 b6 M
      2、《血染的风采》2 z: c( [* a. b6 D
      3、《山不转水转》
4 K" R) }+ U1 U9 k8 C      二、写二段式作品一首,声乐、器乐均可。
: Y! a9 h( [# |/ |  p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4

积分

3

听众

6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44
5#
发表于 2009-8-28 | |只看该作者
第八讲 调式- i4 r! l5 A, ^1 Q# h. ~
调式,是一个音乐作品的音列结构。我们把一首作品所使用的音,按照高低顺序排列起来(8度音不算),就可以看出它的特点和样式。! K6 Z+ |# Q0 k* B/ e

1 Y1 [( `6 D; c5 X0 p. G8 ?) I* Q" o7 I
第一条谱例是《东方红》的调式音列,是汉族五声调式中的D徵调,通常只有五声,这里增加了一个“变宫”,成了6声。, R' z! Y# k( |* w
第二条是C大调,在旋律里没有出现第4和第7音,但是在和声上它们是存在的,所以用括号加以显示。
$ `! W/ d1 j! p; v9 P& v第三条是E旋律小音阶,第6第7音上行时升高半音,下行时降低。它和E大调的区别是在第3音—G音上,一个是大3度,一个是小3度。
: X; |* V) a6 ]0 V调式的种类很多,我们平时使用的,大致有以下几种:3 M/ @- _1 L4 S; C) @
1、大调 大调最突出的特征,是主音上方的3度音是大3度,因此效果明亮。用以表现英雄气质时,显得光辉、阳刚、意气风发(如上例《团结就是力量》)。而在表现安静、优美时,又显得恬静、畅快(如舒曼的《梦幻曲》)。
: v! O: ^! T1 Z+ @1 `1 V! p2、小调 小调主音上方的3度音是小3度。与大调比较起来,小调更加委婉、阴柔、富于表情。例如《太行山上》、《小草》。
4 l; `- b2 Q5 u! g' G# x3、民族调式 民族调式种类极多,我们平常所说的,大都是指汉族五声调式,即“宫商角徵羽”五声,有时候是6声、7声,数量虽有不同,其风格是一致的。9 F1 ]! r) A' o
/ n3 P8 B: t  u# w+ l
五声C宫调正音' v9 o' b1 e3 m) b" f# _2 R
5 l! Q& i+ {7 z) n  e
七声C宫调 根据风格的不同,偏音任选3 z' e% `' J- \) e0 i! h2 A# ?
在中国的民间音乐与创作歌曲中,五声调式用得很多。《洪湖水,浪打浪》、《五哥放羊》是徵调式,《歌唱二小放牛郎》是羽调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商调式,《连成拜年》的前半部分是角调式,《查路条》是宫调式。7 k4 U3 `6 A7 C
大调和宫调非常接近,小调——特别是自然小调,和羽调非常接近,甚至“不分彼此”。一般地说,“七声齐全”、带一点“外来”味道,可以认为是大小调,而两个“偏音”不大出现,味道偏向民族,则可以看作民族调式。二者在处理上可以互通,并无矛盾。
* X7 t- F7 w; N  P( V
( Y) k) d+ |4 Z6 b8 c1 ?练习10:一、分析以下曲目,辨别其调式、调性、节奏,以及其他特点,找到它所以受欢迎的优点所在。7 A" s5 V2 ^) u9 d
8 W, [3 C3 \9 z2 }* @
《歌唱祖国》; _& Z' D# v+ N' z+ Z" M
《解放区大生产》6 M3 u+ o0 i# M, [0 _
《扎红头绳》0 ~1 Y! a: J8 ?/ b) G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T- R  L; D8 {《让我们荡起双桨》
$ ]8 C$ X. l, W* i  e  x《金梭和银梭》
% }8 M) r% m  `& M# j. p5 |! Q《我们多么幸福》# g* F( ?  g" v3 r, O

0 [! s) K) c* N- b- @3 H" _4 d9 \ 4 P6 b9 M) D1 x$ n
二、写出不同调式的旋律(2到4句)3条。
" d, N- o$ v# k/ P & u) f& A  J7 W8 J. m* z/ J
第九讲 调式在创作中的应用
" H9 P' C, B, M* n% ~ 8 ~5 w" y% x4 h
调式理论,在实际创作中有什么实际意义吗?有的,而且非常重要。调式是决定着一首音乐作品风格的重要部分(另外还有节拍、旋法、和声等等)。我们在听一首音乐作品的时候,会对它的风格作出判断:陕北风,湖南腔,新疆味,俄罗斯,东洋调……这些判断,主要来自调式。
+ I! s0 X% W  d7 S2 E7 E3 [下面分别展示几支旋律,并对它们的调式加以说明。
2 p" |9 Y' e7 O, x9 ?, V7 |# A, o: m5 |8 W+ K0 X- X1 k
陕北民歌《信天游》:
5 d6 I3 d- c( g! |* t2 u! ^这是个两句结构的乐段,C徵调,调式音只有徵、宫、商、羽4个音,羽音处在很不重要的位置。" u( o) F- Z# I- b
- q  x* {3 V" [
下面是湖南花鼓戏的一个片段,在这里,升G与原位G并存:5 r! G- u& W, w
$ g" X# f( f) e3 h
再看日本民歌《樱花》,它所使用的调式叫做“都节”调式:9 y6 h4 P' U; R0 F5 T$ c. v: `

. G0 S8 U/ U7 R; g) r6 Q我们在进行音乐创作时,调式无时无刻不在规范着旋律线的走向。例如,我们) F% o. a9 L! t# x" C
  t. f8 t: T% |2 }7 e( s' n
在写一支从mi音下行的旋律时,不同的调式会有不同的结果。
2 V( z3 m! ]5 z0 ^1 U/ H ! S8 c) a6 @, V% ]! ?, `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再举3个例子,看看这个从mi音下行的旋律,4。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J7 u# m6 u9 |, z: I) z

. u+ @- r0 e3 M% J9 \4 z湖南花鼓戏:
8 k, T) L6 F2 V0 z/ a) G/ K, C 0 p3 t% B0 G8 u+ \8 q3 Z0 v

3 ?4 u- W3 l* h. w5 }日本民歌《樱花》所使用的“都节”调式:
+ x7 Z/ ^5 W  w5 u+ w+ \8 k9 x% l
9 {1 u- B, c0 r7 x* l& l; ?- s' n% {
塔吉克舞曲风格。注意,这个音列里有两个增2度:
4 [( {1 U, E3 ^; Y& r+ `因此,我们在进行音乐创作时,首先要在调式上有一个明确的定向:使用什么调式,要那种风格,要不要地区特色,有什么特点,等等,而不能听之任之,“到哪算那”。. ]6 }6 ?2 m* m
  z% P  f2 Y8 h9 q  ?
练习11:用不同的调式写3支短旋律,可以考虑的风格有:山西、河南、浙江、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白族等等,或者你所熟悉的风格。2 ]  x: a2 u% E+ J* V. D: v
9 c- R1 q9 ?$ j4 Z& L* y
第十讲 调式交替
4 ~; Q7 _; Y5 G
* e7 \( o0 {2 H2 F, I: u许多音乐作品并不是只使用一个单一的调式,而是作品在两个、或更多的调式中转换,这便是调式的交替。' T8 V/ c" q4 i; v0 y  e) P' _
大、小调间的交替,一般都是在关系调之间进行。也就是在使用同一调号的大小调之间。例如C大——A小;F大——D小;E大—— #C小,等等。
* o9 {0 r; |! c
  z& P" h+ ^; R5 d我们所熟悉的谱例,俄罗斯风格的作品最为典型。例如《我们举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下例是前苏联歌曲《喀秋莎》的调性布局:
% ^' t- a7 R5 [/ S: U) W5 `我们中国的民间音乐,和民族调式的作品,也常常有调式交替的手法。民族调式的交替,常常是在“同宫”调之间进行。“同宫调”,就是使用同一个宫音的调。例如F宫系统的有G商、A角、C徵、D羽;bB宫系统的有C商、D角、
- o# }" M2 `4 R4 UF徵和G羽,余类推。
7 k0 G3 M( K/ r
0 y1 z6 D3 q. p* ^5 z& u请看下例《常回家看看》(戚建波曲):
9 Z! t& A2 Y% D5 E 3 e( {& r( A4 g7 I& e$ r/ @
练习12:写8——16小节旋律2条,其一使用大小调交替,其二使用民族调式交替(至少包含2种调式)。* l0 P- N) ?8 n0 V* O5 {4 z
. a& f* e# [- ~0 X; B

& }# Y% ?& O! h第二部分:乐段的写作& O, w/ N8 o( `) d3 }7 y& ~# a& P

( K7 S; {% v& b. l乐段是音乐结构的基本单位。许多短小的乐曲和歌曲就是一个单乐段结构。比乐段更小的单位是乐句,乐句有点像文章中的“句”。比乐句更小的单位是动机,动机有点像是文章中的“词”。下面我们就由小到大,由动机、乐句到乐段的写作逐步进行练习。) e+ ~' b" W; J+ g/ h% R. K

+ L4 ~' _# d% K0 J9 _' o第十一讲 动机
- }+ r& }2 w4 d, C7 d ) Z4 i2 e) n3 ?* L* w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4

积分

0

听众

3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4
6#
发表于 2009-9-20 | |只看该作者
一、动机
; f2 B! B* O+ F: z& z4 H
& {. b' n) U: B+ t! E动机可以理解为音乐中的“词汇”,是旋律的“种子”。所以,在创作之初,作曲家都非常在意,首先要把主题动机写好。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我们只要听到它的开头,就能认识它。例如《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前奏、《凤阳花鼓》的第一句、《保卫黄河》,外国作品《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等:5 v* {3 n, P0 X& d- z7 F
1 `2 o# `' j2 i$ [
* W& @! S2 N& v7 U8 U
二、动机的写作
5 e! {3 K8 r5 @0 J. H初学作曲的人,会遇到许多困难,而首当其冲的,便是“怎样开头”,实际上就是如何写出一个理想的、符合内容需要、而又生动的动机。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既不要轻视,认为“无所谓”,也不要被它吓住,以为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甚至怀疑自己的才能。2 K4 p# B& L% \- t8 b7 q9 q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这里有一个由不熟悉到熟悉的渐进过程。当初写一个音乐主题,可能要试写七个、八个,要几天的时间,才能选出一个比较满意的动机。而在若干年以后,这个过程缩小到了一天、半天,有时甚至几分钟,脱口而出。+ G. I" s( m4 W" h  ~. G5 e6 ~3 y6 X) d
我愿意向大家提供一些路数,供大家参考。6 [& b/ \/ z, {6 H- Y7 J
1、从意境入手 音乐是感情的艺术。情绪、意境是否恰当,决定着作品的成败。例如:欢快、悲哀、抒情、激烈、邪恶(例如大坏蛋、大灰狼)等等。这些形象的渲染,是差一点儿也不行的。
# P/ t! _0 h( W+ H3 ]2 b/ n( f在写作之初,首先要给自己定下一个感情的、音乐趋向的轮廓作为“标准”,然后用写出来的动机与之对照。对头了,定下来,不行就重新来过。1 J8 z7 c  ]- S) {7 E" n0 b/ W
那么,这个“意境的轮廓”又是怎样产生的呢?5 K9 M! }3 M$ C, @+ L, R  m) Z
这一方面要勤于动脑,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各种体验铭记在心。还要多听音乐、看电影、欣赏美术作品。特别是听音乐和看电影,我们和普通的听众不同,我们要学会欣赏,在不同的意境中,看看那些作曲家的作品是如何表达的。
4 C1 X* e' j2 M  `7 `8 g3 u以前,我见过一本清朝末年出版的《律诗作法》,其中对诗的意境有一些提示,对我们扑捉“感情点”很有参考价值:! \* K2 M. s3 w
雄浑 冲淡 沉着 高古 纤秾 典雅9 I, x3 z& S" P# n! I- e
洗练 劲健 绮丽 自然 含蓄 豪放# q5 p. x! D0 B) t! j7 o
精神 缜密 疏野 清奇 委屈 实境
. g' s- D+ U6 D  B1 g- r6 f( z悲慨 形容 超诣 飘逸 旷达 流动: H6 }/ Q: N* d# a2 y
这些古代诗词的术语,有些我们现代人不太熟悉,而有一些现代还在使用。有一些与我们现代音乐作品的术语十分相像,如“精神”(Con anima),“豪放”(Con dignita),“悲慨”(Con dolore)等等。4 Q! m+ V: U" {8 R
3、
0 G: d! Q9 M8 {0 l7 h. [引用现成的素材,如民歌、戏曲、古代歌曲等,取其某一点,作为作品“起兴”的“火花”。如生茂作曲的《学习雷锋好榜样》,为了突出“兵味”,选取了中国旧军队“大兵”歌曲《北望满洲》的开头:1 J& {9 G: C, o

4 ~( L4 D  b8 u& X他选取了前两小节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动机:
+ G; J4 P% J0 E$ r ' _6 K$ _* N  `% w5 I

7 h' w3 H8 w0 l3 S原来旧军队的“丘八”形象,经过吸收、改造,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r" H* H5 C/ f1 T: {

9 W: Y' k, w) s! T* N3 g请看下例,湖北民歌《练兵小调》:
2 f  o0 a% c( Z( [8 S 5 K2 v! w4 h) H/ @& H
再看王永泉作曲的《打靶归来》:
9 j4 p. ~2 p9 V
: F; B0 J& @+ U8 T, r' s. L我不知道作曲家在创作时是否借鉴了上述民歌,但是作为在浩瀚的民歌海洋中选取自己创作的素材,作为音乐主题,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F0 |. x4 ^- D: a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采风”的方法,只能是对于不存在著作权的客体,而对于有明确著作者的作品,是只能学习、借鉴,却绝对不能抄袭和模仿,否则会带来法律上的问题。在我年轻时的那些年代,个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我们单位有几个人纠集在一起,专门找别人的“窍门儿”,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风气。
' G: H9 A2 g7 ~3 q3、类化法,即以某种风格(音调、节奏)作为自己创作时的对照,进行模仿,但又不是去“照搬”。也就是说,并不去照搬它的旋律,而是仿照它的风格去进行再创作。在别人听起来,“似曾相识”,却又找不到出处,这是一种艺术价值很高的手法。这方面的优秀作品有很多,例如山西味的《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山东味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江苏味的《太湖美》、西藏味的《洗衣歌》、以及《长征组歌》中的大部分段落。
$ O: m. M# ^, w. W9 r+ |
  K% X; A. Y$ ]  D9 N4、不一定从头写起。可能是从歌词当中的某一点得到了启发,就应当马上抓住不放,顺势写下去。我在创作合唱《八一军旗高高飘扬》时,最先写出来的是“前进!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句,一个由低到高的分解和弦,这是倒数第二句。紧接着写完末句,然后再写开头的部分。: Q6 R. P9 O* S" ?5 N

; [0 J% r$ b9 x0 ~0 R据作曲家王酩介绍,他的《妹妹找哥泪花流》,当初的起兴也是从倒数第二句开始的。在苦思数日之后,突然想出了一句“啊”高潮句,于是顺势写完最后一句,然后再回头写旋律的前半部分。+ b% t7 r) g9 s. p' j

- H* Q& v" W( C看来,歌曲的高潮部分,也是最容易调动感情的部分,可能更容易捕捉一些。, B( Y' @1 X7 p0 L2 S4 M  o& Z* m
9 p( t: s  }+ y% q9 H( l- ~5 h
5、从一个特定音型,或特定节拍入手。1987年,我为青年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李棠写的独唱歌曲《春风你好,青春你好》(潘新民词),本来打算借用《杜鹃圆舞曲》的大三度开头,制造一种欢快跳跃的圆舞曲气氛:
- s" c, }5 X7 K5 n; N+ D2 B- ]5 K' ?% S
主题写出来以后,觉得太生硬唐突,不够含蓄。于是我试着把前两小节颠倒过来,觉得蛮好,便顺势写出了第一乐段。% @  e, C; U. n" p5 A
1972年,我给女高音歌唱家马玉涛写的《祖国处处有亲人》(刘薇、石祥词),音乐主题的起兴,是来源于有些少数民族的羽调式,特别强调下属音re,而不是象通常那样强调属音mi(例如《瑶族舞曲》),我觉得很有特色,就想试试。另外,有些混合节拍也很生动,我便用3加2的混合拍子写了这首作品,反映很好。! R7 {% y8 W+ s; @
9 I' Q: s6 N) ?& n, k
6、从一种演唱形式入手。例如男低音、女中音独唱,男声齐唱,男女声二重唱……在其中你想突出一种什么效果,使用某种音程等等。例如男女声二重唱,你想突出一个平行4度,或一个持续的5度……从这个音程出发,也许会启发你的乐思。
7 A% L, I( s% S9 V3 A. t7、从前奏起兴,有时忽然先想出了一个前奏的片段,那就应当抓住不放,从这里引出“正文”来。% R7 F$ o: m6 b$ E& U
! P  M: H  s: ^1 o" {/ W; o

9 K! n0 }; V2 [0 W# R1 ^; N* H5 K# J# O, h' C( z! l1 T
7 I/ n/ D$ k* H3 w' X: |4 |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0

积分

0

听众

2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0
7#
发表于 2009-9-22 | |只看该作者
三、动机的写作要点+ Q7 @! `4 f6 }
1、动机既然是旋律的“种子”,就不可能很长。从上例可以看出,一般不超过两小节,或者是紧凑的几个音。
% O/ o+ L! N4 B5 D2、音域不宽,一般不超过6度。试想,一个音域很宽的片段,稍一活动就到“极限音”了,还怎么去“发展”,去“折腾”?, o0 _3 o1 {) w1 s
3、动机既然是旋律的“种子”,那他就要准备发展。而为了之后的发展,它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而不能是过渡性的片段。否则,它会被淹没在音符的海洋里。这“特点与个性”是什么?从本讲开头的举例可以得到启发:要么在节奏上(如《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前奏),要么在音程上(如《保卫黄河》附点节奏下的6度跳,《命运交响曲》的三度下行,三短一长的节奏),要么有一个鲜明的线条(如《凤阳花鼓》)。4 u! t4 m( ?" \, `
4、在写作动机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果是人声,男声、女声?如果是器乐,什么乐器?二胡演奏的味道,和萨克斯就截然不同。
3 \1 p2 q. M+ s2 t7 K # n5 C1 P: e& ?, z7 I
练习13:写出4个短小的主题音型
8 f2 f. F* G: c) {①活泼欢快7 z' |; \, N& W5 c5 J0 D  l% Z  z8 ~8 K
②抒情浪漫
+ X- W1 Q/ w3 X9 U4 n③江南丝竹
1 A# b& p, _: B; ~4 y④少数民族. ~7 T* R* v% s. X; o1 @

+ y0 v+ X; V: P' e/ \0 t四、写动机时容易犯的毛病) i. a: h9 `. ^# y8 R
1、直露,令人一览无余,也就没有发展的可能了。' Q% |$ q' f2 V5 T' |  c4 j/ f/ W
这实际上很空洞,即使用它来发展,也会造成更大的空洞。假如我们
. L  N2 M! a9 s1 W+ ]稍稍加上一点迂回,就有一定的韵味了:+ M( N, x3 I0 X# Y
如果我们把“和声外音”的技法应用起来,旋律会更加生动:+ t9 c$ W% K3 W! |* A5 }: n& F
2、停滞,谱面上看起来婉转,而实际上是“陷入绝境”不可解脱。如:& Z! B; L* _9 w$ u4 z: P5 f5 L
3、动机的旋律线缺乏“支点”,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这对于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 ~" Z; F9 R& \1 R( l4、使用过分“朴素”的手法,例如音阶进行,是很危险的。在许多大作曲家的经典作品里,常常出现这样的片段,但是,我劝大家在目前还是避免这样的手法为好。请看美国影片《美女与野兽》主题歌中的片段:
5 m1 J/ r. `! N' ^1 L; @ & q) |( A, F* V6 J5 ?
大作曲家在使用这种看似“笨拙”的手法时,会在相邻的段落里安排非常漂亮的技巧与之抗衡,取得平衡。而初学者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w' r+ @0 q) t3 t  P9 S
( W# O! i  X( W7 V% ], p
练习14:写出任意4个短小的主题音型+ m! t4 u+ @, s) I' i

/ j% A* |5 r, x8 v9 K* s5 |3 ]第十二讲 动机的发展(一)重复与模仿
( M- u, |6 ]) ?5 q/ Q7 t, b动机发展手法,是作曲技法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有了好的种子,还要耕耘得法才能获得丰收。否则也会前功尽弃。# [/ z8 i- u7 O7 Y$ y5 s+ z: y
动机发展的方法,在许多教科书、作曲法中都讲得很多,关键是会用、活用、善用,是一个实践问题。这些手法总括起来,有以下几点:8 Y! n5 @4 ?. o* G& }/ B" J# G% [
一、重复
- F" t: k# ^! v, ^4 V: ?% a! o重复是动机发展的重要手法。在音乐的进行中,重复并不只是数量上的意义(再来一次),而是产生质的变化——加深印象,突出要强调的部分。有一位作曲家说过:“重复就是力量。”可见其重要性。我们以《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前奏为例,看看重复是如何进行的:
  l! z1 C0 v' ^( D 2 [# r8 `: p1 i/ N" n7 O1 S3 Z) B0 @
A 主题原型$ w' O, N) M1 U! [/ ^5 g
B 重复
1 {  l- |! r% P; q* w# TC 展开(利用8度跳),为D做准备
5 `6 Y1 g6 U- w' M$ N0 {; mD 移位(同样的音型移高6度)
7 p, E4 ?9 u: b$ [  z/ fE 是D的再移位,准备结束- \. S" w) r  W6 s- L4 T
F 结束" W" r1 l# X* h4 u. S
从这6小节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短小的动机,变成了一支生动的旋律。2 T8 k3 U  R: X: G. H
A 主题原型/ E. s3 I. Z3 r8 f
B 重复$ j' g' ^. W4 {  h' R+ Q- E: t' d- g3 G
C 反方向,节奏变化
0 ?2 q: _0 t$ F; A8 v: q6 fD 是C的移位重复,向上移位,展示力量的增长。注意,第7小节没有严格模仿第5小节。为什么?你自己可以试一下。; G& J% R9 v7 T2 Z/ i2 h

( m% v" m8 Q6 u! @. F二、 变化重复
* H+ N; P: Y$ M/ |+ H; @) r$ J它比起单纯的重复来,发展的势头更大一些,所以价值也更高一些。例如《战斗进行曲》(韩塞词,佩之曲):  R  v3 J% O& A9 I/ f" {
A 是歌曲的核心动机,节奏像是“快板书”,朗朗上口。而大6度跳,烘托出青年战士求战心切的形象。
  S0 S4 a2 c, dB 是A的变化重复,结尾的d音与A形成对比。
8 y1 I% l( h5 B2 X# W! ?0 ?C 是动机的扩大:两次级进变成了两次跳进。# Q$ H3 V1 P! B2 F. c
D 是动机上升移位。B、C的前半部分是简单的重复,变化很小,全在尾上做文章。而在D处整体上移,使情绪达到一个小高潮。同时也是为了使功能移向属,以便从头反复。
- [5 z" N: X+ K3 B) z" o3、模仿 它比重复的发展性更大。模仿的技巧有许多种,如严格模仿、自由模仿、升高、降低、改变音程、改变和声、扩大、缩小、倒影、逆行等等。对于歌曲创作来说,这些技巧我们不必全部精通,只要记住一点,就是抓住一个基本素材,用你想得出来的花样(当然是内容需要的)去变化它、发展它,目的是发展乐思。: j7 }* g* h. ^
请看谱例《小芳》(李春波作曲),它是介于“重复”与“模仿”之间的、比较简单的手法。4 J, A% `; J9 |* U' S# e+ c
A 主题动机分为a、b两个部分,特点很鲜明,容易辨认和记忆。
9 e( J2 P( V" W0 f: Y8 C) N: r. XB 变化,向下移位,比“变化重复”的变化更大一些。( K/ k- P7 _  |- \% T
C 再次向下移位。7 a- a( V6 w1 c' _  X( c( b' J' I
D 停止模仿,作出总结。
2 O+ [+ }' H; e0 S再看谱例《酒干倘卖无》(侯德健曲)开始部分:0 f+ K2 `* J7 A) v1 |
这个谱例比较单纯,A、B、C、D依次向下模进。! Z" e+ A/ h- v& i5 o+ g. Q
模仿手法的运用,在器乐创作上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因为在歌曲创作中,会遇到音域、歌词、演唱难度等方面的限制,而器乐作品则不然。请看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 d  Z3 Y6 K; V2 Y. K
9 r3 |/ L; I1 i+ d
A 主题原型' O4 s8 G; }' T  j
B 模进(移位重复)
" \) y+ k, ]* \- W  I+ iC 紧缩
" X# u/ k% f# ND 移位
2 G; F  w. I1 q2 zE 再移位——3次升高
4 i7 t/ O/ X6 T5 w+ i$ U  D4 z, M6 M  IF G H 模进CDE,和声由C小调的Ⅰ级进入Ⅴ级。
" |/ H% X- R/ U+ w) n) U! r% q2 {从重复、变化重复、模仿等等,我们应该记取什么呢?1 z" r6 Q* x+ i+ D* i
首先,有了一个满意的音型,要把它发展成旋律,就要抓住不放,要有信心,' u; l5 C9 }3 J
不放弃,切忌来回更换新材料,自相冲突。如美国歌曲《老人河》:# b6 H/ P6 {+ s# r1 i" i* _
  A/ i5 I) J! e* [! h4 i, O8 L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0

积分

0

听众

4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0
8#
发表于 2009-9-22 | |只看该作者

$ H5 M! C. E% {4 u6 c第1、2句以A音型发展,重复出现4次。第3、4句音型向下移位3度,也重复出现4次。造成一种频繁的、执着的、坚韧的力感。
! w1 L5 j5 W/ k8 {* g. h: g其次,一些短小的音型,还可以“培养”,加入新的材料,变成一个新的音型。例如 3 4 5 5 这样一个音型,就可以有两种发展方法:$ M$ H2 F: `9 C2 A  N3 \

2 n' Q# m- j2 U: S( R% }练习15:用以下音型为基础,写出6——8小节的旋律,可以不作结束,可以改换音区、调性。: ^6 m2 c- M* z7 l0 |

: j6 n- w' J. i! l5 H$ G! {第十三讲 动机的发展(二)对比发展1 Y5 V) F' i* e% ]( ?; C
  \1 ~" k/ N, J( A
如果说上一讲的重复和模仿是属于“相辅相成”,那么本讲的内容则是“相反相成”。顺势而行,只是事物的一种形态,逆势而行有时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艺术创作。对比发展大致有以下几种:
% T4 ~/ q- @* y一、音位对比5 n  I* `  X) @( C5 H: P8 E5 T
如音区的对比,上行与下行的对比等,用不同音高进行对比,这些方法大部分是为了形成“对仗”,促进发展并保持稳定。
; b# j& |' m2 x: ?
  u+ ~. S8 U4 i8 u* [% U2 f请看陕北民歌《抗日将士出征歌》:0 H7 q' V& X; T, D3 J
* n8 o$ {4 e& ~. |9 j( }
《祝愿歌》(付林词,小模曲):/ I7 J; B$ G9 S$ T8 p

. N) a% o4 o; ?3 }# a二、节奏对比 用节奏的疏密、缓急形成对比。例如《少林、少林》(王立平词曲):
8 y7 [; f: h" f; @% ?2 j4 D9 x% f9 A 8 \! ~, u$ c- ]# W
12‘
* ~# q' t0 g9 i. U5 T$ V! R再看下例《心中的太阳》(李文峻词,李黎夫曲):! _2 D; p- \( B5 X$ z" y

- F3 R* ?" F1 G8 T3 B8 v3 |3 a% c9 b6 R
三、调性、调式、和声的对比4 u, }. }& i( b7 t( ]
在一些和声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调式、调性的对比发展手法也是常见的。我们在第十讲“调式交替”就提到过,这里再举2个例子。
' i# d" W: s" O, e" A' M! r&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d小调和F大调的关系调交替:. O( ]- w- _7 q1 v" P' a$ T2 z+ a

; ]) a: A1 N$ b意大利歌曲《重归苏莲托》(库尔蒂斯作曲),是同主音大小调(E大调和E小调)的交替:8 g+ N9 I) d! U( Y5 q$ ]) Y
0 P$ O) m# M+ L. [
从E大调开始,第2小节是Ⅱ级附属和弦,第5小节是Ⅳ级小和弦,第6小节转入E小调。% P& F0 \4 V) @. X6 _; [( k
这些手法属于高端和声技巧,不要求大家马上掌握,只是作为一个品种,向大家介绍。大家可以在掌握了较多的和声本领以后再去熟悉、运用它。0 g  [/ d+ v3 Q1 }. u9 X3 ?* }

1 d+ X3 P: j" M# v0 y练习16:用以前所写的、自己比较满意的动机,进行发展,3条。
( [! T8 t+ {9 L- F% n3 U 8 i. e% W5 \- D/ l0 Z$ W
$ z' j0 N7 s- {& {4 l
第十四讲 非动机发展
3 J! ], \5 h. l( J; I6 O; \2 F3 W
+ }1 u* h- U( N& e* T" G采用音型及其发展的手法,只是旋律写作的方法之一。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让旋律从一个起始音开始,顺势发展。
* J4 l# o% g# F' h9 w. a一、以乐句为单位
  z" d: i6 N6 C. w8 s) G- S许多歌曲作品不使用动机发展的手法,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更大、以乐句为单位来考量。例如郑律成作曲的《延安颂》:2 `3 R7 M' O4 Q0 ^/ X" W% |0 M4 P- k

0 S7 E' F( l& f1 b' D) o$ L* x第一句分为a、b两个单位,第二句按照相同的模式构成,与第一句形成对比、对仗,这是以乐句为单位的发展手法,在歌曲创作中时常会用到。
. |9 s" p- f+ l# ~2 t& c二、不作对比' ~% ^6 L; Q0 G9 R' k
乐句之间也不进行对比,旋律只是顺遂自然去发展。这种旋法更加天然,不露斧凿的痕迹。或似涓涓细流,或似激流奔涌。例如田歌作曲的《草原之夜》、舒伯特的《圣母颂》,格林卡的歌剧《伊万.苏萨宁》中的咏叹调《我悲伤啊、我痛苦》;器乐曲中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舒曼的《梦幻曲》、罗马尼亚舞曲《春天》、等等。
) [, B# U6 g" c! E5 s4 `5 ]请看施光南作曲的《祝酒歌》:% W8 e! J* t2 [

4 r; K9 y' I9 @7 |# ]7 h3 L% B整个乐句像是行云流水,朴素自然,一气呵成,而又不乏激情和局部的高潮。但是,总的来说又是有节制的,真正感情大的爆发,更大的高潮,是放在第二段的“唻唻唻”那里。6 S  b) k  q' y# A" ^2 q( D
冼星海作曲的《黄水谣》:5 W. o9 y6 s+ ^
* R$ `0 U; p3 w7 m$ Y% S
从这两例可以看出,这种“自然流露、一气呵成”的旋法,往往使用在感情深沉、速度不快,倾诉性的情绪里。而激烈的、昂扬的、欢快跳荡的和舞蹈性的旋律,则往往使用音型发展式手法。' [0 f" J: Q& k& |
通俗歌曲、流行音乐有时也采用这种手法。如中岛美雪作曲的《容易受伤的女人》:7 ^) w  \# X5 o" k, Z: Q
通俗歌曲离不开电声乐队的烘托,而这种风格的作品,可能对乐队的依赖性会更大一些。
8 l. m& M" \8 a1 Y , A& [& P3 @( l/ a, D
练习17:写出2支旋律,8——12小节,不用“音型发展式” 手法,而用自然展开式,“顺势而下”的写法。8 A+ _& ]+ a  A( I
. @- j& x* H8 T7 ]: j, S

/ ^. i* ]1 q  y: O9 F- F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99

积分

3

听众

2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99
9#
发表于 2009-9-26 | |只看该作者
) ~$ [9 d( I/ l) l6 a6 p7 x
歌曲写作教程(二)主题乐句篇  a6 k. Z. a- C; ?
大家好!上一次讲完课,也有一段时间了。看了几位同行的评价,有点飘呀!!!!!!
# T2 l; m' @  L2 i( h1 w好,我就再接再励,给大家讲一下主题乐句的写法。
0 d+ e" b/ m9 i' l' L- O一. 句法的安排。8 t% r7 ^: Q- o$ o) ~
句法的安排有两种:一种是方正性的乐句(乐句的长度为二、四、八拍的乐句)。一种是非方正性的乐句(乐句的长度为三、五、七拍的乐句)。一般方正性乐句,给人一种平稳、均匀的感觉,这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乐句句法。大家听过《当兵的人》吧!还有《中国功夫》都是这一类型,中国人嘛,从古就讲究一个对称!!而不方正的乐句常给人一种摇摆、不稳定感。当你在看一部恐怖电影的时候,没有一段音乐是规整的,这正是用了不方正乐句的特点,还有在现在的通俗歌曲里,为了表达个人的一些细腻的情感也较多地应用了这种乐句。. o1 k! x' ?3 N+ A1 E6 j/ G' K! ]
老师举个例子吧,这个你不妨去听听迪克牛仔的歌儿,很酷的哟!!!!!!!!!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把两种句法综合一下,那就是既有紧张又有松弛了。我拷,那不是很牛,当然牛了,不然哪敢在各位大侠面前卖弄。2 W# c5 l% }& Q2 ?- }# z/ o7 i
现在拿出自己心爱的歌词来,用上面的方法去安排一下句法吧。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5

积分

0

听众

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5
10#
发表于 2009-10-1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讲  乐段写作
8 M# v' A3 E. w2 v; U; W2 [2 E
7 _3 h) p/ G4 B* [( [, ^% k; e乐段是音乐作品最基本的单位。小到一两句的民歌,大到几个乐章的套曲,其最基本的结构单位都是乐段。乐段内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是一个整体,是能够独立存在的音乐作品的最小单位。乐段是由乐句构成的,最常见的、最典型的是四句乐段,其次是两句乐段。有时也会遇到一句、三句、五句和多句的乐段。" ^( |, T) D+ T1 g
一、四句乐段的特点
$ _; a0 `8 c) T9 c* M四句乐段的结构,并不是任意地将随便四个乐句的相加了事,其内部有着严密的结构逻辑。四句乐段是音乐里用得最多的形式。它好比文学中的“绝句”(四句结构的诗词)。而且四个乐句之间的关系,也和诗词各句之间的关系非常近似,特别讲究“起、承、转、合”:
; H- m5 l# [$ x: E& ^% Q& c" r3 G第一句 起——起兴,把一个主题提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 g4 ^# ^, m9 v8 M
第二句 承——承接,把第一句引入的主题加以引申。
& `- x$ r2 ], E0 w) T  t6 i; f2 f第三句 转——转换,用对比的方法,用另一种角度、情绪加以扩大。- j4 v/ [! C+ T$ ]  U7 O
第四句 合——回归,把话题引回来,准备结束。9 `1 i7 s5 Q, d1 I) [6 ^- Z
请看李白的五言绝句《夜思》:* W1 [4 i+ |7 Y5 e" ?
床前明月光——起,这首诗的意境是月夜,暗示难以入睡的旅人。
3 Y6 `/ f, V; \8 O! {. d! T疑是地上霜——承,由月光引发的联想。
4 F% w' V* h* \; q, M: \6 w抬头望明月——转,由想到看,声调转变,无韵,第4声。
8 s& S8 y. F/ H- E* k" M% Y. l低头思故乡——合,点明主题,他是想家了。
0 r" L( O/ h, p3 R# @$ R0 J二、四句乐段中的调性功能分布
$ L: y; G* b1 v! A" Y' x: H4 q由于“起、承、转、合”的需要,在一个乐段里的调性功能分布,也随之形成了适合这种结构的布局。这一点在中国的民歌、创作歌曲,尤其是外国的传统作品中都很常用。& i4 V. U0 k" C8 C6 E4 g
起:常常在主功能上。这叫“开宗明义”。从其他功能开始,甚至用其他调开始,而渐渐引入本调的作品,不能说没有,但总归是少数的。
2 S" I" L( k3 K0 @- X承:承接主功能,向属功能过渡,目的是在乐段的一半处形成“半终止”,即停在属(音、和弦、调)上,以便与结尾的“主”形成对比、矛盾。
8 B$ |: ?( @* M4 a1 e" s4 J转:在中间偏后的部分,常常是乐段的高潮,这里需要发展变化,所以常常放在下属功能上。因为下属功能的发展余地很大,可以任意驰骋,什么时候想收住了,只有转到属,很快就可以结束。如果用主、属功能,都做不到这一点。' U- b% m2 ]0 v0 R' l
合:是由其他功能向主功能靠近、解决的部分,以便使乐段有一个圆满的结束。9 S. m1 I. b+ K8 m
综上所述,乐段的和声功能布局,是T—D—S—T,而“和声进行”的习惯是T—S—D—T,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Ⅰ—Ⅳ—Ⅴ—Ⅰ,希望大家注意。
. m1 {1 p8 L% V" w请看下例《小松树》(付晶、李伟才曲):! o7 j- J' N+ |! R
" U- V/ Q* a# N; Y

% ]8 v- r0 P  r; T, |* G! D1 ~) A0 R8 l/ f3 {2 m- X
三、终止音/ V0 i4 w  ?$ x" z0 ~$ U
与乐段的结构、起承转合功能相关的,是终止音的布局,包括整个乐段的终止音,以及各乐句的终止音。这些终止音的安排,看似信手拈来,漫不经心,而实际上却是绝顶重要的,耗费了作者大部分心计的事。终止音的分布处理得好,可以使调性稳定,进行顺畅,好听易记。例如上例的四个终止音是do、sol、re、do。我们还可以做一点“破坏性试验”:把四个终止音互相对换试试看,会是个什么结果?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08

积分

2

听众

8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08
11#
发表于 2009-10-1 | |只看该作者
练习18:用上例的方法,分析以下各曲的调式,各句的终止音和功能布局。
9 b' L8 e/ O2 F$ ~; K9 W1、《歌唱二小放牛郎》- i1 U7 B2 D: _
2、《军民大生产》; Q* e- `0 z/ I$ j
3、《假如你要认识我》/ U4 A* `9 f" r& H8 ?" i. ?
4、《兰花草》8 O- L- }  s( Q
5、《外婆的澎湖湾》. c8 D* }! U# k1 b9 ]1 X" P+ o" ~
/ C0 R* c6 @+ Z* D" ~
四、四句乐段的结构模式。
, M! n/ P6 [; K/ i5 e8 S请看例1,《牧马之歌》(石夫作曲):0 m+ @% h5 l1 ^/ P6 Y* _# C
& A! T! v4 ^9 w2 \
G大调,结构模式AABB。这个乐段是用中国民间非常流行的“对子句”,也叫“句句双”的形式来表达“起承转合”的:第二句用“重复第一句”的方式来体现“承”,第三句以“出现新材料”的方式来体现“转”,第四句重复第三句,达到平衡、圆满而结束。  @' V( X* m6 E8 B$ q

* [7 ~* j/ h4 M, t0 `) a, Y另一首山西民歌的结构相同:
2 h1 Y+ d, d" j5 o2 T( A
# X; F: R) H0 N5 J这个乐段也是AABB四句乐段,而不能看成是“两句反复”。因为这里的反复是不可省略的,必须唱成AABB才能圆满。
! \, ]* k/ J& j6 H+ j: Q" r
" \. @6 ~1 o, f, Z$ G, E  V1 i' ^下例是《我是一个兵》的第一段:
0 a) n; ~& b0 J" t& n; I: w! q" L; \) x, f: r

# ~$ W7 O4 o+ O! s, V" ]本例是ABAC结构。降B大调。- {% s8 \3 w1 P% K- s* y: e
《小曲好唱口难开》是ABCB结构。
% T' I  t9 N( q《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第一段是ABCD结构。了解了各种结构的组成及其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好不同的乐段写作。. @- N& v7 i+ g& Y/ q7 S2 k9 b
五、四句乐段的高潮布局 * m+ u# m) Q2 o: m) p* }9 R
所有的音乐作品,小到两句的民歌,大到声乐套曲、协奏曲、交响乐,都有合理的、恰当的高潮安排,没有高潮的音乐是不存在的。所以,在分析别人的作品的时候,要分析它的高潮所在,及其手法。在自己进行创作的时候,要把高潮处理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
3 P4 H! G0 }; ~7 p高潮的位置,可以靠前,也可以靠后,这要根据内容来决定。但是大体上说,人们习惯于把它放在“黄金点”上——大约是在作品的61.8%处(简略地说,在8分之5处),或者更后一些。小型作品比较灵活,放在哪里都可以,越是大型的作品越是讲究。- Y" P$ `  ]1 f5 f& Y- U0 t
高潮的形成,通常是使用较高的旋律音来实现的。但是也不尽然,也可以通过节奏变化、特殊的跳进、突然的意外手段等等来取得。
( E6 Q- Q' O3 N+ s1 j" }
$ o) T# s* A4 l( I* j练习19:1、对练习18的5首作品进行分析,找出其结构模式与高潮点。! `. D3 b5 ?1 F2 R3 o+ U
2、写一个四句乐段,调性、调式、节拍、速度、情绪自定。
, g2 P2 o8 ^& R( ]; W
  G8 e; q( [% }' \第十六讲  两句乐段
) e+ e" g1 P' v
9 @- V6 N+ L) F6 F和四句乐段比较起来,两句乐段更简练,直截了当,没有多少可发挥的余地。第一句包含了起、承的功能,第二句包含了转、合的功能。
0 [% V( a' c1 b  G9 O0 a2 `# V和文学的例子相对照,两句乐段好比是一幅对联:上句扬起来,下句落下去,也可以理解为“一问一答”,或者“一放一收”。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对联的特点:
3 F- P6 S+ ?- i# i1、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内容,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说的是灶王。“青山有幸埋忠骨,黑铁无辜铸佞臣”,说的是岳飞墓,上下联是有关联的。& ^3 n/ {* J0 D; ~  s. i4 W' s
2、同时,上下联也是相对立的:上天对下界,青山对黑铁,有幸对无辜。- V7 Z; Q2 z3 C7 `5 T  V; z' X
3、上下联的长短、字数、节奏是一致的,而且要“对仗工整”。
' H- g" g9 Q4 C% u5 e4、上联不能有结束感,而是提出问题,等待回答,下联则比较肯定,扎实,不留牵挂。
# \4 C" Q$ h7 l$ `  O, K在音乐上,两句乐段所有的特点,和对联的4条特点完全一致,完全可以拿来比对,只不过一个是文字的,一个是音符的。
7 v& v, J! z+ D* T: p2 U# k9 [7 C. C( q# B' j# Z) N3 K+ {4 p" p
在短小的民歌中,两句的乐段俯拾皆是。下例是一首河北省涞源民歌《放哨》。
2 a! E: e4 ?) v" b, r" x' Q# l
第2例是陕北民歌《信天游》。; P, T; A9 g2 c9 t

: j2 U3 T* p9 D第3例是《酸枣刺》,选自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的《生产大合唱》
' X9 R+ e3 B: y5 z4 N5 D1 j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3首谱例。
" Y3 X; c, V6 P) O" ?0 C0 u第一首是C商调(re调式),3小节一句,上句为动机发展式结构,两小节问,一小节答,结束在下属音;下句沿用了上句的节奏型,但是比较连贯,结束在主音,很稳定。高潮点在第4小节。# Q8 t0 k+ x7 l; J8 x% m4 N2 [$ J0 Z
第2例《信天游》是G徵调,每句4小节,两句的结构近似,第二句开始部分模仿第一句,后面做了对比发展,第一句结束在属音,第二句结束在主音,形成对比、问答。高潮点在第5小节。7 G/ q0 S6 |5 U" O
第3例《酸枣刺》是E羽调,也可以叫做E自然小调。结构和节奏很有童谣式的特点,4个小节分别是动机、对比、变化重复:a   b   a1   b1  ,在调性上是属—主—属—主。正因为有了强烈的个性和艺术感染力,所以合唱的整个乐章完全由这4小节重复构成,仍然兴趣盎然,妙趣横生,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高潮点在第3小节。& _3 C+ Q6 H* S0 d* m4 O% a
综合以上三例,我们可以对两句结构的乐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 r5 T: D% ~% E( V! B; Y  G% ], D& A: f1、两句之间在结构上比较对称,很少见到长短差别很大的结构。
# J+ K3 X* x. [2、可以是动机发展式的,如《酸枣刺》,也可以是连贯式的,如《信天游》。! P- j& d) C! C6 U, m
3、两句之间要有对比。这种对比可以是线条走向的、节奏的、音区的和终止音的。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希望大家注意(请再复习一下关于“对联”的探讨)。* j- J2 W. j! Z: ~) G/ ^
4、两句结构的乐段,在歌曲里往往是一曲多词,要多次反复唱的。而器乐作品中的两句结构乐段,则往往是作为大型作品的主题部分,是要发展的。所以,虽然短小,但是一定要经得起反复,经得起发展,要百唱不厌,百听不烦。不能因其短小而草率行事。4 B4 `; C$ d! [; p
5、作为器乐主题的两句乐段,往往不作很明确的、很肯定的终止,以免给后面的发展造成困难。" Q3 _1 A0 ~; x# g
) p6 a$ T1 T, T% P9 G' i) o
6、两句乐段并不都是那么单纯、简洁,有时它会加上一些补充,而变得比较丰富。例如山西民歌《打酸枣》:  q8 x; n5 e1 o6 k1 [, g- V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民歌。C徵调式,2乐句,音型发展式。
# I# f5 |4 M' L, n+ m8 U第1小节是一个主题动机,第二小节进行重复,3、4小节发展,5、6小节重复(对第一句进行扩充,这里也是高潮),第一句完成。第二句用对比的方法进入,第9小节重复(扩充),后面连续3个小节停不下来,直到第13小节才完成第二句。
+ c  u4 q8 A* ?( \# `6 k* z8 N
4 Z* _4 Q. C( x0 _在研究民间音乐时,常常会有惊喜的发现。比如下一首谱例《对了》,也是一个二句乐段,但是其中加入了乐句的扩大,比上一例更加夸张,个性十足。这是一首男女声对唱,共两段词,第一段女声把男声数落得体无完肤。第二段男声左表态、右表态,直到女声首肯,说:《对了》结束。这里只记录了第一段词。
$ [3 j3 k( M; [! t3 A
' k$ W4 e5 M* U. y% ~F徵调,两句乐段,第一句4小节,第二句把第7小节重复4次,后面又稍有扩大,第二句总共10小节。
2 t. z7 a4 v7 `- U7 q4 S3 f  `我们不得不钦佩民间的无名作曲家,他们是多么的高明而又潇洒,完成得多么的漂亮!
: c. O" a* _$ r' z3 M. w
3 w; |; L$ M: O$ @* Z9 A. x练习20:写作2首两句乐段,可以有歌词,也可只写旋律。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0

积分

0

听众

4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0
12#
发表于 2009-10-2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讲  三句和五句、六句的乐段
# U7 p7 e% s$ N4 y/ {# v ( W' f6 F% j: M0 U' \) z
一、三句乐段的特点 , X; K, p3 \5 t
5 a  Q$ O& ]) X/ P" _
三句乐段可以理解为2加1,或4减1,有些像“一问两答”,或“两问一答”。请看下例《掀起你的盖头来》:
8 w8 S4 L$ t: t; Y/ ?1 ~+ |# l 2 G0 O7 y6 ?  A0 T+ F  ^5 A% c

- r+ f' K1 |( R! |2 q% s+ K9 q9 ^河北民歌《卖饺子》:
7 ?$ p0 J* _7 v- O以上两例都是一问两答——A、B、B。第一例的后两句是前同后异,第二例的后两句是前异后同。
3 J1 W, W/ k1 m" ?  P9 T! \三句乐段由于打破了平衡,不那么“四平八稳”,会显得比较生动。可是,它往往只存在于民歌之中,而在创作歌曲里很难见到。我想,这大概是由于词作家的歌词大都是4句或两句的。其实,两句的词也好,四句的词也好,只要音乐处理得当,都能写成3局的结构——两句的词用重复、加虚词“哎咳哟”之类,4句的词则使用紧缩的办法,把两句词压缩到一个乐句里。# v/ {/ L6 k' A3 f6 Q
二、乐段的扩展与补充
4 k5 X% F8 v& N4 t3 \五句、六句的乐段,往往是由四句乐段扩展或补充造成的,在创作歌曲里,特别是队列歌曲、群众歌曲有很多。它保留着四句乐段的起承转合关系,在完成之后,仍然感到意犹未尽,再作一番扩展或补充,这便是第五句、六句的由来。' B" C, ^! u0 A+ j1 C2 Y( ^9 b

: ]( Z2 \3 t. P* H例如肖民作曲的《人民军队忠于党》
$ S) K/ u! d8 @! Q+ h& Z
+ S/ \3 w' w4 p% R. o4 sF大调,4+1结构,第二句结束在属功能,是典型的半终止。但是第4句并没有出现主功能,而是用属音加以阻挡,使其不能结束,以便引出第五句扩展句。这是作者为了“点题”,用重复的办法,强调“伟大的毛泽东”这一句,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再看谱例《打靶归来》(王永泉作曲):
% [$ v% x$ M% x" n; G8 Z+ A8 ]2 v3 ]% u & n, K, E  X' l: e) l" D/ R) ~0 l
D徵调,前4句的结束音是属、主、属、主。第4句虽然结束在主音上,但是低8度的主音结束感很弱,不能满足,所以又补充两句“属、主”,提高8度,满足了结束的需要3 Q$ |% S8 y; u7 z
" `, ]6 K  b; x1 g  K
再如王酩作曲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z& K5 k& F1 f1 {& x% d9 n; Q
' S2 y: ?$ A) F  o* X0 Q. d: G
这是一个6句乐段。C宫调,速度慢(谱上标注Adagio),节拍比较自由:前4句的长短是4、5、4、5。在正格终止以后,加入了两个补充句,其一是伸展性的,其二是高潮加重复。这个作品不能看做是二段体,因为后两句没有独立性,不能构成一个乐段。5 `& g8 ?* i+ O. P0 \; y
三、关于歌词的重复
& Y& ~+ i/ {/ B/ [" ~% q2 a在本讲多次提到旋律的扩展和重复、补充。在歌曲里,这必然给歌词带来影响:随着旋律的延伸、加长,歌词必然也要随之扩展和重复。这就要引起必要的警惕——有些词句可以任意重复,不会伤及原意,而有些则不行。例如:( s$ G" j3 L- F: v8 x, x7 b9 z8 \
羊肉倒比猪肉香,猪肉香,猪肉香。
' ]% g8 d# ~" X* L) [" _# o困难面前不后退,后退,后退。                                                     : v7 ]( L2 u; i$ [  O: x
我们坚决不投降,投降,投降。(如果重复3个字“不投降”就没问题。)( z4 R. s0 E, J) f5 j9 s5 x. S
想想看,这是多么大的谬误啊。! L9 \4 G. W# ?& w5 \. P
四、乐句和词句的关系
0 e- ^$ G/ O4 c; V1、我们知道,歌词是歌曲创作的基础。乐句、乐段的结构,要受歌词结构的制约。在大多数情况下,词句和乐句是同步的,你只要看看歌词的分句,就能找到旋律的分句;在歌词告一段落的时候,旋律也就完成了一个乐段。
8 z( c% L: L9 F因此,我们在谱曲之初,首先要对歌词做一番透彻的分析,以便确定框架结构,再进入旋律创作。特别是初学写作的人,千万不要拿过歌词来就找动机,写旋律,以致陷入结构性的死胡同。
2 E  Y6 [5 e. N  @0 O4 {& L# w2、可是,谱曲决不是对歌词做出简单、被动的图解。音乐部分在进入创作之后,旋律自有其发展的逻辑规律。在结构上,既要顺应歌词的结构,又不能受其过分的约束。在特殊情况下,词曲错位的安排也能产生一定的效果。只要不违反词的原意,谱曲时的乐段划分可以变通行事。
* |+ x1 Z  v3 m+ j0 E% Z" ?8 [例如,为一首8句的歌词谱曲,又打算写成独唱——合唱的两段式,那么很可能是4——4分段。但是,在特殊情况下,2——6分段,或6——2分段未必不可以,说不定1——7分段会更好些。这一切,都要以实际效果为准,而不要不动脑子,想当然地“应付对。
8 B- [1 c. s/ c
! u8 [3 j- W/ \, \练习21:一、写任意长度乐段一首,可以是有歌词的。; F4 Z; T+ n+ W# p5 R
         二、分析以下作品:2 h/ ?. R0 s. F  |! c4 p& P
             1、《小白杨》
! {! F4 L! d0 V: P; B0 |             2、《绣红旗》
4 X8 Z4 D% e, A0 o2 [, J9 C2 |1 L2 y             3、《青年友谊圆舞曲》
; ]! J3 @* R. z) [: G6 r7 t
+ Z: N2 V4 Y" r' p 2 ?8 Z, H! W( i9 z8 ~
第十八讲  多句乐段
4 O" [3 g- q1 n. C' x
! }6 i  E4 X& E, y在歌曲作品中,多句乐段使用较多。其中有时在某处可能会有终止的倾向,甚至还出现了主音,但常常因为以下原因,并没有真正终止。
+ _2 n3 I* O5 D* C7 y1、没有出现主音。
0 Z7 U  X: q6 c# ?, `, V2、虽然出现了主音,由于节奏的关系,破坏了终止感。
4 s7 D8 S( @% w% F3、后面的篇幅不具备另外组成乐段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音乐会顺势而下,直到全曲结束。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义勇军进行曲》等。
* y" M) t# R0 l3 i. K% v% L    请看谱例,何锡津作曲的《我爱你,塞北的雪》:
9 k- M/ ?  [6 R3 W * |! o% [; Y! n

$ }+ Q+ H2 u2 T' g+ c2 k    降B大调,4/4拍,基本上是两个小节一个乐句。第4句结束时(第8小
6 i$ l8 z3 I: U/ Q$ X7 x节)是一个半终止,但是后面的发展势头很大——第6句结束时出现了主音,但是切分的节奏不允许它终止,跟来的是一个伸展句,并引出高潮第7句,延到第8句,还是不能结束,于是就有了第9句,结束。音乐并不到此罢休,在结尾处连续推出扩充句,一次、两次、直到第3次才收住。
  W2 j0 T3 z8 a: ?+ ?% H3 _中国近代歌咏活动的早期——三、四十年代的歌曲作品,特别是救亡歌曲,许多都是多句乐段模式,很少有五十年代以后的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的结构。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义勇军进行曲》8句,《救亡进行曲》14句,《大刀进行曲》10句,《红缨枪》17句,等等。在建国之初的五十年代,也出现过许多这类作品,如《解放区的天》、《咱们工人有力量》、《全世界人民团结紧》等。这些作品的内部结构,并不是散漫的堆积,逻辑性还是很强的。其中往往可以分成若干个“组”,组与组之间联系紧密,但是和后来的“段”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段”的独立性和对比性较大,并且具有明确的功能分布和终止。
% b! j- h) }2 f7 A8 m  ]; s现在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麦新词曲的《大刀进行曲》:. q5 ]: J9 a( a

9 U2 S6 ?2 S3 M6 u' G4 ] ' \8 w, j( T  h% C2 c

% d2 E3 F$ U9 R) oA  C大调,节拍开始就是一个切分,在高声区的同音重复,很有震撼力。
2 @, F. {! |% `$ m/ E- d5 bB  前4句是第一组,结束在属音上,像是一个半终止。
2 b4 i7 f; m; t1 h5 aC  紧跟下来的,并不是对比收束,而是顺着属音继续延伸。
" y: u7 t$ _/ u2 ^; Z* ^. G( oD  再次延伸,而曲折- P# P$ r" v: _: Q, Q0 t
E  又延伸而紧缩。
( O( U( E/ ]- s1 N7 ~+ K: ~F  第5到第8句是第二组,主音终于出现,又因为切分而无法终止。7 J- ~7 k9 G9 h/ s
G  继续在主音上延伸。
1 t' l; s7 x0 y, Z2 J9 LH  模仿G而又向上移位。
2 |3 [9 l; w) t3 r6 [# h- J, z3 i2 II  终于出现了开始句的再现。
1 I; N3 g+ F' qJ  用一个响亮的喊杀声收住。( K& P7 X) S3 ?( x/ h: h' T7 y
    有趣的是,第一组的旋律进行使用了“顶真格”的手法:第一句结束在la,第二句从la开始;第二句结束在re,第三句从re开始;第三句结束在sol,后面连续在sol上做文章。1 P8 x& |, n$ J+ j1 E6 T) m7 e6 y
我希望大家好好研究这些谱例,它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响彻了半个世纪,伴随着祖国的苦难、解放和振兴。我想,它是你学习作曲最好的老师。- q7 }; f& k! |2 X& ~1 B

' A1 q2 Z& H4 u0 _$ D练习22:一、写任意长度乐段1首4 Z* `0 W, @, U. B: {
         二、分析以上列举的作品,至少两首。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97

积分

2

听众

8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97
13#
发表于 2009-10-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三讲  前奏、间奏和尾奏7 u# ?5 p; `* N2 X: p5 v

  p# x2 V; k' X& A/ j2 U1 e几十年以前,特别是队列歌曲、群众歌曲,根本就没有前奏、间奏和尾奏那么一说,“歌曲”就是一张歌篇。谁要演唱,自己找人去编配。随着社会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音乐创作也越来越规范,作曲家再也不能当“甩手派”了。7 `& m% q3 y" l" s+ V
一、前奏3 j- c8 Y4 c  H; ?9 ?
    前奏,民间叫做“过门”,是演唱前的引入部分。以前群众唱歌是不用过门的,排长在队前一站:“咱们唱个歌,大刀——向——预备——唱!”0 K, e6 |. L( |
现在不同了,有电子琴、手风琴、卡拉OK、小乐队,群众要求给他们提供编排良好的前奏和间奏乐谱。一个好的前奏,它的任务是:' y- t$ S. j% X! b6 f- ]8 r
1、提示调式、调性。% J' P% Z0 p5 g) P- |
2、明确节拍速度。- E/ q6 n1 A# B+ O8 E3 s, E
3、展现风格样式,是进行曲、舞曲、儿童歌曲,或者是一首摇滚,都要在前奏中有所展现,使歌者便于进入,使听者有所准备。. G4 s6 M4 i' `  L2 G: ~! z
4、提供一定的环境背景。
! v* J( {0 ~5 z/ {/ ]  D5、引出歌曲。
4 R2 E1 @/ \; Y前奏的规模可大可小,手法多种多样。' O( i/ T% A3 |; ~# F3 j4 Y, ]
8 P( k$ @& K! ]! g1 P
1、用歌曲中的一句,往往是最后一句。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可以用最后一句作为前奏。" g8 W  G- t  }; h8 p7 i8 j
$ A& t" E9 p% H1 P- t
2、二段式歌曲,常常用B段的材料作为前奏的素材。因为B段常常是歌曲高潮的所在,音调明朗,易于调动情绪,特别在A段是抒情性时,这样做可以避免开始太过低沉。如施光南作曲的《祝酒歌》:  \- ^& `' B. b% `
  ?8 u. t' [8 u. F# ~8 m! _+ b

/ `8 D& {8 I9 |' p再例如《生活在祖国怀抱里》(吴文良词、李遇秋曲),歌曲的主旋律是较长的拖腔,如果我们的前奏也使用长音,就会显得缺乏朝气。所以我就写了一个非常欢快跳荡的,与主题音调又比较统一的前奏:/ z/ C& t8 G, t: Z% {

" t( \; l8 t& R0 U! x) G/ H# F5 F& u- b& Q! A) [! Y
3、根据歌曲的音调,写一个全新的前奏。如施光南作曲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前奏,我们在第十二讲第一节的“动机发展”中所举过的例。
/ C$ [% X2 A6 [9 L# R" W, r+ p
    王莘作曲的《歌唱祖国》:% Q! H+ E8 }% S0 [3 ^0 |9 i7 x  G
    4、同样,在新写的前奏中,在“引出歌曲”以外,还要做一番渲染,请看
6 Z: s# ~2 y! R
- K. l# H2 }+ B6 L《白毛女》剧组创作的《北风吹》,在歌声之前先做一番场景和喜儿心情的描写:# {7 m0 {$ _1 o* {: ~

9 [, T2 I2 K" j+ G/ V5、由于乐队的介入,作曲家在设计前奏时,并不紧紧盯住“歌唱性旋律”,也使用非常器乐化的语言。如中岛美雪作曲的《容易受伤的女人》的前奏:3 N. m+ K- M5 n; e9 Z& p
9 z- p+ w. t2 V6 K2 l8 i) d
李忠平作曲的《爱一个人好难》的前奏,好像是吉他的分解和弦:+ U! \: R: R# R1 b8 C/ j

% D" D& D7 T& x
* J$ k, ]& k1 V4 z6、由于电声乐队的普及,使得声乐与器乐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伴奏声部越来越重要,已经不再是纯附属性的了。因此,前奏有时会比较大,在歌声之前先做一番表述。如陈羽凡作曲的《深呼吸》,前面是一个带反复的器乐演奏乐段:4 U; Y" d% s0 \$ C9 j
二、间奏# i* B" z# N) r+ Z, U% |
多数歌曲没有间奏。在小型作品中,间奏使用不当会割裂结构,不利于作品的统一流畅。间奏常常在以下情况中使用:5 s+ z6 X- z) x4 n0 U9 ?
1、反复时的间奏。在两段歌词之间,影视作品为了穿插镜头,需要一定的时间;舞台演出时作为声乐、器乐的调剂,或者演员有表演、讲话、献花、和观1 u( c9 l8 X" k! V4 {: O
众交流等等,需要乐队的连接,这些都是有伸缩性的,可长可短。
9 h# U1 ?  z3 P
$ p4 g3 D9 H5 v/ P( _" R例如王福龄作曲的《我的中国心》:
9 Z0 O$ c' R& i    2、情绪转换的需要。由一种情绪转换到另一种情绪,由间奏来帮助完成,又快捷,又准确。如《黄水谣》的间奏、《唱支山歌给党听》中的两个间奏、《洪湖赤卫队》选曲《看天下劳动人民都解放》中的几个间奏,都是很成功的例证。
+ d, w; y" Q6 _3、在二段式、三段式作品中,有节拍、调式调性的变化,需要过渡。这种间奏,是艺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方韧作曲的《我站在铁索桥上》,是一首三段式独唱歌曲,第一段3/4拍,降A大调,第二段6/8拍,降D大调,第三段再现A段(动力性再现)。在这两次转换中,间奏起了关键性的作用。4 i5 Y1 c& b+ Y: w
三、尾奏
, L) D" h8 {7 j; h0 M1 A    一般群众歌曲、队列歌曲不需要尾奏,唱完为止。独唱歌曲、艺术歌曲有时需要一个简短的尾奏作为补充。而流行歌曲、通俗歌曲,由于电声乐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歌唱完成之后,由乐队演奏来结束,形成尾奏,也很常见。) O( w0 I* w2 m8 n' ^1 X: [
1、1 K- E9 X* e) ~" A
单纯的尾奏一般不会太长。请看叶佳修作曲的《外婆的澎湖湾》的结尾:
+ i2 X4 i( P& a. \+ J$ Q" v7 l2 O. h
  冼星海作曲的《黄水谣》:6 ]9 X% x, P! q9 y3 y$ n

: O5 }& U1 I* C+ H' v! g# l
+ c: i# {: o; ~    2、用前奏作尾奏。用前奏作尾奏,能够起到头尾呼应、再现的效果。如李泰祥作曲的《橄榄树》:; _+ d5 U7 K0 C, K/ x4 c
它的尾奏,将前奏原封搬来,作低8度处理。( b% S$ D& W6 o: i& n# d2 ]  }

: q  W% z+ s, y$ f3 R. E- y, r. e& ~6 i- q5 y7 |! w0 h6 ^
3、用尾奏大做文章,作交响性的处理,这往往是在歌剧、舞剧场面的需要,观众会被场面所吸引,只会有美感的享受,而不会嫌尾奏太长。例如韦伯作曲的歌剧《自由射手》中《猎人合唱》的结尾,做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 l( R" t9 n& K, e0 g$ N% e: v : |: n3 T$ Z  d* w' k+ R
歌曲唱完,意犹未尽,接下来用人声(男声合唱)唱了一大段“啦”,这实际上已经在起“尾奏”的作用。而之后,又由乐队演奏出一段“真正的”尾奏,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 p+ B  T$ B$ M0 u" P" i! ]

+ v! q8 w, T; u* o/ O
: \1 M2 r' y0 }3 G
3 {$ c/ Q; U8 d5 c) Y
6 Y+ ~0 r0 ?2 z2 y- {) D- \ 0 x3 w+ \7 C$ O7 x
. C/ H) t- E* G. B. q; a( {8 m
练习27:为歌曲(最好是自己的)写前奏间奏和尾奏——比较简捷的和稍加伸展的3首。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63

积分

3

听众

2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63
14#
发表于 2009-10-5 | |只看该作者
:kiss::)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17

积分

3

听众

13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17
15#
发表于 2009-10-5 | |只看该作者
:):time::handshake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5

积分

0

听众

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5
16#
发表于 2009-10-6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学习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739

积分

3

听众

112

音贝

音频应用推广专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39
17#
发表于 2009-10-6 | |只看该作者
~~~~~~~~~~~~~~~~~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7

积分

0

听众

3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7
18#
发表于 2009-10-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来学习一下~~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52

积分

3

听众

14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52
19#
发表于 2009-10-7 | |只看该作者
看看看看看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万

积分

2

听众

1472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19085
20#
发表于 2009-10-8 | |只看该作者
要多多学习啊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90

积分

4

听众

6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90
21#
发表于 2009-10-8 | |只看该作者
看NKANKAN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36

积分

4

听众

12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36
22#
发表于 2009-10-13 | |只看该作者
学吧,多着呢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5

积分

0

听众

3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5
23#
发表于 2009-10-13 | |只看该作者
很想看看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18

积分

4

听众

1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18
24#
发表于 2009-10-13 | |只看该作者
顶起再看,学习中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49

积分

3

听众

34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49
25#
发表于 2009-10-21 | |只看该作者
俺是上学的,老师早!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76

积分

2

听众

2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76
26#
发表于 2009-10-25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323

积分

2

听众

15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2323
27#
发表于 2009-10-26 | |只看该作者
呱呱呱呱呱呱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323

积分

2

听众

15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2323
28#
发表于 2009-10-26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好好好!!!:lol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323

积分

2

听众

15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2323
29#
发表于 2009-10-26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victory: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16

积分

4

听众

8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16
30#
发表于 2009-10-27 | |只看该作者
请不吝赐教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0

积分

0

听众

4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0
31#
发表于 2009-11-6 | |只看该作者
歌曲创作教程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4

积分

0

听众

9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4
32#
发表于 2009-11-7 | |只看该作者
来看看:shutup:~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58

积分

4

听众

1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58
33#
发表于 2009-11-8 | |只看该作者
1# 中国风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8

积分

0

听众

4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48
34#
发表于 2009-11-9 | |只看该作者
have a look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67

积分

4

听众

1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67
35#
发表于 2009-11-10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学习,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