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9216|回复: 1

唢 呐 与 时 代 的 默 契

[复制链接]

4327

积分

2

听众

701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4327
发表于 2009-4-21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唢呐作为一件有着优久历史的民族乐器,它的社会作用和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无论从历史和现今社会都是不可忽视的。有文纪曰:唢呐从元代就开始被运用于军乐,到了明代“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您抬身价”(1506一1521年间王盘《朝天子.咏喇叭》),唢呐的作用与“富贵”挂上了勾;再到了清代不仅被收入《回部乐》,而民间广范的运用已形成了唢呐吹奏艺术的繁荣时期雅俗共赏。它响亮的音质、优美的色韵深入到了不同层次人们的各个方面。婚丧嫁娶、仪式迎送、商业庆典、祝寿庆贺等无不吹吹打打热闹一番。更不必言及戏曲伴奏和民族乐队的应用。它的作用优如楼房的梁柱、乐队的脊檩。世世代代人们都把它视为喜庆、欢乐的象征。它的现状更是形势喜人,这大约与神州万象欣欣向荣有关。中国广大的农村、市镇,古乐班、唢呐队走街串巷、深入农家瓦舍比比皆是;就是大型民族乐团用七、八支唢呐者也屈指可数出。中国是这样外国也很可观;笔者2000年5月在新加坡参加《豫乡行》音乐会吹奏大型唢呐协奏曲《小浪底畅想》时,要求授课求教者挤满了课堂。香港、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唢呐艺人也可见一斑。
7 J+ V6 N# r5 c' _$ T4 c! B   由于地区不同、国家不同,在乐器的制作上、哨片的运用上也不尽相符,在世界上有30个国家富有唢呐。就中国而言,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陕西、新疆、及广东、福建、云、贵、川、赣、西藏、和东北三省等,约20个民族中也存在和流行吹唢呐。河南“柔”,山东“巧”,河北“刚”,山西“峻”,东北“浪”,南方“细”,少数民族地区“平”。这些吹奏特点形成了一种风格代表了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但从总体窥视来看,中原唢呐传统应更具特色和涵盖力。这是因为它的历史(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古都(全国有四大古都在河南)、地理位职、通衢纵横等都较有说服力。中国唢呐呈现西“大”东“小”、西“塌”东“尖”之势,如西藏的大喇叭两尺有余,到了山东和东北就变为小海笛不足七寸。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主吹乐器应是这样。又如延安地区的大喇叭,一般为大“g”大“f”调唢呐(筒音作“5”),相当于钢琴的小字组。从中原地区及山东、安徽、东北等地就越来越高、越来越小。前者在乐器工艺上多有镶嵌、装饰,芯子呈塔形葫芦状;中原和东部地区更重视实用性和木质的变化以及唢呐的改良(如多种加键改良唢呐),在吹奏形状上由鼓腮型发展为口哨形;曲目由古到今、由简到繁、由纯朴“美”到艺术美。它的变化也是随着历史的变化、文化迁途、人文情景而展开。唢呐应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最接近生活、也是老百性最为喜闻乐见的民族乐器之一。
2 J( A5 v+ h7 }3 y# }9 P& N% T1 }& x我国从50年代后,由于国家重视、政府提倡,通过各种汇演、比赛、出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唢呐艺人和演奏家。如:赵春亭(原中国音乐学院唢呐教授)、赵春峰(原中央音乐学院唢呐教授)、任同祥(上海歌剧院唢呐演奏家)、尹二文(天津歌舞剧院唢呐演奏家)、朱生娃(50年代原河南艺术学院唢呐教师)、等等。他们或进入专业文艺团体或步入音乐院校,为我国唢呐吹奏艺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还有一些鼓乐班的唢呐艺人及演奏的形式,由室外到室内、由地摊到舞台、由乡村到城市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品味。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都反映了时代的改革促使了人文特点的变化,从而器乐演奏也随之而适应、发展,真是与时俱进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72

积分

3

听众

1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72
发表于 2009-4-21 |
希望发扬光大!!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