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35804|回复: 8

[作曲] 志学专业作曲的进,一辈子想当业余的就不要进了

[复制链接]

354

积分

2

听众

-5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54
发表于 2008-12-1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鉴于本论坛的业余风气,本人想说几句.一是告诉想学习作曲的朋友,什么是真正的作曲.二是想告诉那些所谓的音乐制作人们,不要以为开个录音棚能做几首CD小样就会作曲了在这忽悠人,好好做你的MIDI挣银子吧./ k( n8 p) i- m" b% r

1 k" V/ q- R* ?- p2 p, w# M1 S作曲是什么?如何学习?; q* e% M1 t3 U( m1 `
一 纠正观念
7 |- P' ~& V1 \  d. X, {3 w  关于作曲,很多朋友都从观念上有一个误区,认为作曲就是写歌,甚至以为会写几句旋律就是作曲了.其实这是很狭隘的,也是我们不了解作曲的表现.& t. w, @6 P4 T2 \6 g4 X0 g
  我知道很多朋友都是因为听流行歌曲而开始想学习作曲的,所以也就很自然的产生了上述的错误观念.可是当我们真正接触到音乐理论时,突然发现是如此的枯燥,难懂,又和实际相差太远,于是就有些害怕,怀疑,退缩,再加上一些本来就半瓶子的人说什么理论无用,我就不学也照样会作曲或者说理论很简单,不用太在意之类的狗屁话,因此,对理论的学习产生了厌恶.$ K7 t4 `( u( X9 |+ R' I% D
  那么,作曲到底是什么?是否真的很难?我们该如何学习呢?学些什么呢?
4 A7 [5 z) |6 c' ]  作曲,其实是一种技巧,手段,方法.是如何把我们的乐思,或者音乐素材通过作曲逻辑性的,巧妙的,完美的组织起来,从而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或者说思想.歌曲写作当然属于作曲范畴,但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在写作歌曲时,要考虑文学(歌词),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结构,音色,织体等等,一首小小的歌曲尚且如此繁杂,就别说什么管弦乐,歌剧等大型作品了.因此,作曲也从另一个层面考验了我们的记忆,逻辑,抽象,计算,统筹等能力的强弱.文学(歌词),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结构,音色,织体等等这些因素到底该如何运用,其实这些歌曲写作的因素运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大型作品,原理都是一样的.如何运用,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作曲四大件,和声,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看到没有,这里不包括乐理,其实乐理只是我们学习音乐的基础概念常识与规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对于作曲来说,和声才是基础,和声学不好复调就很难学好,曲式与作品分析与配器根本就不要学了,因为这两样是以和声为基础的.朋友们以后千万不要以为学会了乐理就以为自己懂音乐了,差的远呐.- l3 j2 Q# a# v: Y1 P/ [
  说到底作曲就是如何运用音乐理论的技巧.我们只有纠正了对作曲的错误观念,才能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才能不畏艰难,永往直前.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54

积分

2

听众

-5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5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
二 学习步骤与内容
* A7 o0 u6 _! h- {5 K; L  说实话,作曲理论的学习是很苦很漫长的,要有计划的系统的学习.音乐院校的作曲专业本科往往都是五年,比其他学科多了一年,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作曲的难度.如果你是初学者,那么就准备吃苦吧,否则就放弃.不要期待几个月就能学好,那是不可能的.自学也是很困难的,要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前人们几百年来的经验积累,就算你有书没人为你讲解的话有些东西也许你一辈子想不明白.不服气?你可以想一想就算你能活100岁,这一百年也比不过前人们的几百年啊.呵呵,开个玩笑,谁也不会傻的有问题不问.4 _7 J6 v* V3 [" W- g
  1 基本乐理(三个月)/ T% S( {& O3 }
  能找个专业老师最好,没有或不愿找的话那就看书,李重光的基本乐理就行,一本很经典的老书了,当然现在出的一些乐理书也可以看看,主要是现在的乐理书里新加了"现代乐理知识",值得一看,毕竟可以让我们了解音乐现在发展的气息.说实话,我们现在学的理论知识已经很古老了,顶多也就是浪漫派中期,距离现在已经150多年了,至于现在的音乐是什么样子,我想大家肯定没有听过,没关系,一会给大家帖上一首现代音乐,让大家开开眼界.% C( U% P/ X3 g: x) [& `- F$ `
  乐理除了音程与调式调性稍难一些,其他应该都很容易,都是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当然,音程与调式调性我们也不要害怕,只要稍用点心,我相信你们能搞定的.还有视唱练耳,这可是音乐素质的训练,如果你耳朵不行的话,对以后的作曲影响很大,千万不要忽视,办法就是多练多唱多听,并且不要再停了,练到死吧.建议找个老师,让他教你训练的方法.我自己反正是每天在钢琴上听十分钟的和弦走向,坚持8年了,就这样还比不上我的一位同学,一屁股坐在钢琴上他就能说出哪几个音在响.(呵呵,开玩笑,这种人我还没有见过.)) k! [5 B: t3 ^+ k% T) Z
   好了,今天累了,明天接着讲第2项,和声与歌曲作法的学习.
/ N) ~' u5 A# C! r6 k下面给大家帖上一首现代音乐 
$ F5 H* K, r$ E; d. r十二音序列音乐的创始人 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 
) v# t- O' v. _, ^* \ : D, i/ |1 ~+ q4 p% \0 n5 s( u# |( L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54

积分

2

听众

-5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5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
2 和声与歌曲作法
% j9 i# T! m. h% x- S: a  学完了基本乐理,不要以为万事大吉了,我们要接着学习和声学,同时可以进行歌曲作法的学习.
& {. g/ c& Y9 ]  和声学,很多人认为就是和弦,其实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和声是与和弦有关,但它不是孤立的就是和弦,和声学是研究和弦与和弦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学科.
( _" f( C* d. W' U  y  个人认为,现在国内的和声教学确实有些滞后,脱离实际.让人认为和声就是没完没了的做和声练习,很多老师只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和弦,在哪用,至于为什么这么用,很少能说明清楚,往往使学生一头雾水.当然,也许是老师的疏忽,但更多的是老师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遇到这样的老师我们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 F# Y! H# ^% f7 Y  和声学就象数学一样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我们前期的知识没有学好,就很难再继续学下去,就象数学一样一堂课没有学或许还能赶上,若是两三堂课没有学以后的就很难再听的懂,这种现象在专业音乐院校特别是声乐器乐专业里(当然也有一些作曲系的)非常普遍.所以,我们在学习和声时一定要有步骤的,循循渐进的学习,切不可着急,一定要学扎实,不要积累问题,因为和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学科的学习.
. B9 m; {2 x6 N/ B) b) g3 A5 V/ B  和声是我们步入音乐殿堂的钥匙,通过和声我们可以真正的看到音乐的本来面目,可以切实的感受到那些音乐大师们到底伟大在那里,他们的作品到底经典在哪里,使我们真正的体验到音乐那迷人的魅力.
9 e$ d) d" D- B  N/ f6 v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整个和声的发展史也就是作曲的发展史.从主调音乐产生开始,作曲技巧的每一次突破与进步都与和声密切相关,甚至就是从和声上直接突破.哪怕20世纪以后的一些反传统音乐,也无法摆脱它传统的血脉.7 R! i2 J. b7 L$ O
  初级的和声学习,往往对我们的限制很多,什么不能平五,平八,不能四部同向,不能反功能,声部超越,声部交错,不能出现对斜等等,但是我们会在实际作品中看到这些限制的出现,于是我们就很困惑,为什么别人能用,我们却要受限制?其实,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些初期的限制以后都要打破的,之所以现在限制我们,是因为我们的对和声的掌握能力还不够,怕我们用不好这些东西,反而会使我们因为盲目而走入误区."有一个小故事是关于贝多芬的,一天贝多芬在练小提琴,他没有按照谱子拉,他父亲听到后很不高兴的问,为什么不按照谱子拉,贝多芬说,这是我自己的东西,难道不好听吗?他父亲生气的说,你现在还不到拉自己东西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谱子拉,等你到能够拉自己东西的时候你必须要拉出自己的东西,否则我同样要骂你."怎么样?朋友们,所以不要认为这些限制刻板,不自由,这是有原因的.
& v4 Z. p& @; |, o7 P  经过大概一年的初级和声的学习,我们就要进行中级和声的领域了.初级和声教给了我们基础的四部和声写作,三和弦,各级七和弦,九和弦与和弦外音,自然音调式和声.那么中级和声,我们就要学习离调与近关系转调.离调和声体系包括副属与副下属和弦,具体理论知识大家可以参考相关书籍,我就不再罗嗦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将会更加复杂与深晦,我们也将花费一年的时间来学习.我们一定要多思考,多练习,多分析实际作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逾越这艰难的部分.+ I! m: a2 w0 n  h+ \
  如果中级和声我们能够熟练的掌握与运用,那么就可以顺利的进入到高级和声的学习,包括同主音大小调体系,变和弦与远关系转调,既然中级和声的学习,我们能顺利的通过,那么尽管高级和声更难些,但也不会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当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我们也可以放弃这部分的学习,毕竟对于90%的人来说,并用不到这些知识.不过,我本人倒是建议大家学下去,其实很多真正体验到和声的乐趣的人,也会不由自主的学下去.这部分的学习,我们同样要花费一年时间.
4 v, x: R$ S5 V5 ?% G  关于和声的魅力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只有通过耳朵和实际作品的分析才能体验到,我个人在实际创作中感受最大的就是,和声里面确实充满了哲理,充满了哲学.甚至从中国传统哲学里的易经,八卦也能悟到和声的实际运用方法,确实妙不可言.我不是故弄玄虚,确实如此.一会我会给大家帖一个我上学时的钢琴作品,请大家指点.
3 j8 q3 [) m" I; j: E  现在,我们来说说歌曲做法.这个东西倒不是很难,具体理论也无外乎重复,模进,紧缩,扩大等旋律发展技巧,还包括简单的曲式结构,如一段体,再现的与不再现的两段体,再现的三段体等.只要我们勤加写作,分析,还是很容易就能学会的.不过,我要提醒大家,技巧知识好学,至于如何运用就要考察我们的能力了,这种能力或许有天赋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思想的成熟.我不得不承认,有时从没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人确实能写出专业人士都无法写出的旋律,但是记住,这些东西是无意识的,是感性的.其实作者自己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只是觉得好听.这也往往成为一些人嘲笑专业音乐人,抵制理论学习的借口.对于这种现象,我只能说他感觉很好如果加以专业训练或许能成为不错的音乐人,但是因此就骄傲自大,那他终究不会有任何发展.
! R" r. v. D, U1 J$ l$ R+ _, U, n( |: R  q  我再次声明,作曲是一门理性很强的学科,无意识的,纯感性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音乐艺术的根本属性是抒情性,但决不是胡乱的,毫无理由的发泄.只有感性与理性完美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艺术.
' ]2 ]# F/ t8 w5 K6 }" ?  好了,今天就到这了,明天接着讲 3 复调与器乐旋律写作的学习3 ]7 `+ I4 i' L' A; I
) @+ s; i/ N$ n( Z3 D; W
上传一首我自己的钢琴作品 <海上星空> 创作于2004年
& K& L0 F. P# r5 O1 `' b1 P( b8 Q. p大量使用全音阶与五声调式和声 和弦的色彩运用大于功能运用 意在创造一种海天交接的空旷与宁静9 j6 A, z2 N. s6 Y
主题的发展很简单,单一主题,贯穿全曲始终,不知大家能否听出来,主要还是靠调式调性的变换来体现色彩的变换.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54

积分

2

听众

-5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5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
3 复调与器乐性旋律写作
  H' }: M: |: V7 k+ ?  学完了和声与歌曲写作,我们就要学习复调与器乐性旋律写作.前边都属于主调音乐,是以某一声部为主,其他声部为辅.也就是说有一声部是主要的,其他声部都是围绕这一声部的.当然,我们不要以为主要的就是高音声部,学完和声后我们都应该明白,有时,旋律也会出现在低音声部和中音声部.而复调则是,多个旋律同时存在,没有主次之分,但是,从听觉上,我们还是更习惯感知高音与低音声部.复调是一门古老的音乐形式,产生与主调之前.可以说是先有复调再有和声的.早在中世纪欧洲的教堂音乐就已经出现复调,并在巴洛克时期的巴赫达到顶峰.有人说,巴赫以后再的复调也无人能超越而中国音乐中的复调则更早.复调音乐是线性思维,是横向的.主调音乐则是更偏向于纵向,所以,中国音乐属于线性音乐,注重旋律的发展,旋律更为发达.西方则更注重于纵向的运用,所以和声发达.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随着主调音乐的兴起,复调看似不再重要,但是并没有消失,而是存在与主调音乐之中,成为音乐发展的一种手法.但是,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二十世纪后复调音乐在主调音乐中的作用逐渐加大,特别是当一些作曲家打破了传统和声后,复调必然会成为他们发展音乐的一种技巧.
. e2 b/ O& B3 S8 h" p! B复调音乐的学习,首先要学复调音乐的旋律写作.复调的旋律相对与方正的主调旋律还是有差别的.从轮廓上看,旋律要有起伏,层次和前进的动力.节奏上要长短结合,要给其他声部的旋律留出空间.多使用跨小节连线,有意识的打破节拍重音,以增强旋律的动力.不要忽视休止符的运用,可以说休止的运用在复调音乐里更为自由灵活,用的好的话,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g$ E, j" H' P$ }2 S% T1 |0 J
复调音乐也有很多的限制,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从纵向来看,各声部的进行要尽量避免常时间的协和音程和极不协和音程的运动,多用三六度音程,四五度时有出现,二七度要解决至三六度.为了避免削弱声部间的丰满音响,复调也同样避免平五平八.当然,本人认为只要我们需要,有些限制还是可以突破的.特别是复调注重的是横向的旋律,太在意这些限制,反而会影响旋律的发展,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意见,大家可以多去思考与尝试.6 m% P0 ]3 S3 y' ?8 X$ }1 C
学完旋律的写作后,就要真正的进入复调的学习.首先我们会学到二声部的单对位,然后是复对位,以及蟹行与倒影,然后就是模仿.倒影这个手法我想着重说说,倒影就是新旋律相对于旧旋律成相反方向进行,犹如水中倒影.具体如何使用?就是以某一音为轴,例如1234567,我们以2为轴就会得到这样的音阶3217654,两者成倒影状.当然,我们也可以其他音为轴,但是会有一些变化,至于什么变化,大家可以参照具体书籍思考一下.倒影手法在听觉上很难听出来,其实这只是一种技巧,当我们有时实在不知道旋律该如何发展下去时,一些技巧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毕竟灵感是有限的.
2 R6 {* y( H5 u0 ?0 t" M二声部学完后,后面的三声部四声部等等就好学了,只是声部有所增加,当然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技巧,但是只要前面学的好,后面的东西就不难理解.1 H0 C* W% ~7 q/ b. i9 \
复调的基础到此就结束了,那么我们就要学习复调的最高形式--赋格.赋格的结构和主调音乐的奏鸣曲式很相似.都是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不同的是赋格除了主题还要有对题,答题.运用技巧和前边的复调一样,赋格同样也要转调.说到转调,我们会发现西方音乐的转调很丰富,他们大多把转调作为音乐发展的手法来运用.但不要以为我国的音乐就缺乏转调,虽然我们民族音乐更注重旋律,但是调性的运用,我们并不比西方音乐差,甚至比他们还要复杂.只不过我们的调性运用往往是渐渐的,无形中的,有时是模糊的.而西方音乐知道19世纪末才掌握了调性模糊的概念.
% s$ S1 ~! @- i* P+ r在实际的作品中,已经很少有人写完整的赋格曲了,而大多只是写赋格段,放在大型作品的展开部,声部有时多达十几个,主要用来烘托高潮.赋格段其实就是赋格曲的呈示部,后面的可以不要.7 }; P, y8 [1 |6 k/ p6 @& X
由于赋格太复杂,具体理论就不在说了.但是我们可以记住,由于赋格的声部较多,在音响上必然丰富复杂,对于高潮或主题的展开有很好的效果.
* ^2 D1 j8 J6 [器乐性旋律的写作在我们学习复调的同时,可以一起学.前边我们学了歌曲的写作,为器乐性旋律的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具体手法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器乐性旋律的写作更加自由,疯狂.想一想,我们终于脱离了人声的种种生理限制,可以自由的发挥脑子里的灵感了,为什么不把音域写的更宽,速度更快呢?只要我们不超过乐器的音域,想怎么样都可以.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器乐性旋律的写作固然更自由,但是也要符合一定的规则,起码我们要了解乐器的性能,有些乐器不适合写快速的,有些不适合长时间的演奏等等.由于器乐性旋律的写作的表现力更强,我们在写作时除了一般的结构布局,又多了一种段落性的结构,就是不同于歌曲的方正性乐段.段落性的写作多以短小的动机开始,大量运用摸进,紧缩,连句,散句,展开的写作手法,打破旋律的方正性,增强音乐的动力.这种写法在奏鸣曲式的主部主题的呈示中很常见,例如老贝的<命运>的一开始就是这种段落性的写作.而且这种手法对我们以后写作大型作品的展开部也很有帮助.8 x8 A5 K0 f7 y& s% z
好了,今天就将到这.明天将讲4配器法的学习.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704

积分

4

听众

-85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704
发表于 2008-12-9 |
老师又回来上课,学生向老师问好,:victory: :victory: :victory: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831

积分

2

听众

-21

音贝

音频应用推广专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31
发表于 2008-12-22 |
讲得好!继续啊:)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5

积分

0

听众

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09-1-8 |
嗯,好贴,我会一直关注您的,虽然有一些专用名词还是不太懂,但是还是受益匪浅!谢谢!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42

积分

3

听众

-27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42
发表于 2009-2-21 |

学习咯!

谢谢楼主的咯!:P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43

积分

1

听众

29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43
发表于 2009-9-27 |
第一个最重要,我就是这样提高的.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