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5782|回复: 4

[原创] 声音的解构与结构

[复制链接]

3459

积分

3

听众

345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3459
发表于 2009-8-11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声音的解构与结构


  ——从现代电子音乐的历史演进看高科技时代音乐观念的变革

  曾有人将新世纪的音乐形象化为一个联通电脑的缪斯女神,她就是电子之神同音乐之神共同的女儿,钟情于无穷变幻的电子手段和瑰丽多彩的音乐语言的结合。她深信自己的魅力将足以征服明天的世界,因为她知道,在她坦露给时代的艺术情怀中,奉献出的是涌动着全新声音和全新意识的不竭的音乐之泉。

  -摘自1993年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成立宣言

  一、关于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

  如果从音响学原理方面进行简单的概念界定,凡是以电子振荡发声、或用电子设备产生和处理声音,加工和制作的音乐都可以称之为电子音乐。但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我们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电脑音乐、MIDI、多媒体、电子合成器之类许多和电子音乐有关的名词已不再生疏,但是这些"五光十色"的名词在电子音乐的"家族"里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它们和电子音乐的技术手段、创作方式、音乐类别、风格流派、艺术表现等又是什么关系却又很难说的明白,诸多方面的困惑积累起来就给人们带来了概念上的混乱,究竟怎样界定和认识电子音乐?

  我们不妨先把国内、国外有关电子音乐称呼的名词罗列、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许多不同,这些不同不仅直接反映出电子音乐在国内音乐发展历程中的"断代"现象,也反映出在现实的音乐实践中某些由概念混乱而造成的理论上的误区。例如我们在国内经常能听到各种提法,如电子音乐、电脑音乐、电脑作曲、迷笛、MIDI音乐、计算机音乐、电声音乐、电子琴音乐、合成器音乐等等总有七八种之多,很容易让人一头雾水;相比在国外常见到的规范名词是:Concrete Music(具体音乐),Tape Music(磁带音乐), Electroacoustic Music,Electronic Music(电子音乐)和 Computer Music(计算机音乐)。

  我们先用排除法把国内的众多提法简化一下:"电脑作曲"的实质是(使用)电脑(辅助)作曲,这里所指的作曲还是"组织音符"的传统意义上的作曲而不是电子音乐作曲,所以严格地说它不属于电子音乐的范畴而是一个计算机与传统学科相结合的周边项目;其次,电子琴和电子合成器实为两种不同的电子乐器,其中电子琴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演奏型乐器应归属于器乐演奏的系列,无须作评;电子合成器同时作为演奏型乐器和电子制作设备曾在历史上有过一段辉煌,但毕竟现在只是作为电子音乐众多制作设备(工具)中的一员,以它为"操作平台"的年代作为短暂的过渡早已一去不复返、所以"合成器音乐"的概念基本上可以忽略;再其次,迷笛是MIDI的中文音译名,电脑音乐是计算机音乐的小名儿,合并一下"同类项"就可以再减去两个,这样已经简单清晰多了。接下来还有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电声音乐和MIDI音乐,"电声音乐"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电子声学乐器演奏为主体的、由仿真电子声音构成的器乐音乐系列,如以电吉他、电贝司、电子合成器、电子打击乐、电子小提琴等等电子声学乐器构成的不同组合,其实也不在本文的论述之列。

  如此说来,主要的误区之一是国内许多电子音乐爱好者把MIDI当成了电子音乐的代名词,甚至一些从事专业音乐的人都随着惯性误以为电子音乐就等于MIDI了,特别是把MIDI和音乐两个名词合并为"MIDI音乐"成为专有名词后,更容易使电子音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变得混淆并产生误导,是有必要加以说明和澄清的。MIDI作为Music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英文缩写并不包含比字面更复杂的其他内容,最简单明了的意思就是-"音乐设备(乐器)的数字化接口",所以MIDI既不是一个音乐品种,也不能代表某一类音乐形式,更不能作为电子音乐的代名词,而只是八十年代开始形成的一种音乐设备(乐器)之间数字化连接的技术标准和电子音乐众多制作技术手段中的一种技术规范。既然字面的内容一目了然,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误会"呢?我认为大多数人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和缺乏对电子音乐历史沿革的了解,误以为只要沾了"电"的边儿,就是电子音乐了,只要沾了计算机的边儿,就是计算机音乐了,其实本文前面提的"电脑作曲"的实质是"使用电脑辅助作曲",而不等于电子音乐就已经说明了这个道理。为了能让大家更加明确电子音乐与MIDI在概念上的区别,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在我们的日常的饮食文化中,主食有米饭和面食之分,我们暂且把面食比作所有与"电"沾边儿的全部电子类的音乐,把面食类中的面条儿比作其中的电子音乐,我们知道面条儿具体做法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使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标准,如机器加工类的有挂面、切面、压面、方便面等;手工操作类的有拉面、抻面、刀削面、手杆面等等。我们可以把MIDI 技术比喻为机器加工的挂面,挂面作为加工面条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有它自身的优势,如标准化程度高、储存方便、易携带、可批量生产等,但挂面不能因此就等于面条儿。挂面只是完成了把面粉加工成条儿的一个技术环节而不是全部,接下来把挂面做成什么花样的面条儿才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样式"上是过水的、热汤的还是凉拌的?在"个性"上是麻辣的、清淡的还是三鲜的?在"流派"上是担担面、阳春面还是延吉冷面?MIDI技术作为电子音乐的一种技术标准为我们创作电子音乐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通道,同时MIDI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电子音乐的众多技术环节,包括音频、甚至视频领域,因此了解和掌握MIDI技术原理及操作规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进入电子音乐创作领域的途径之一;但应该搞清楚的是作为专业电子音乐创作众多手段中的一种,MIDI技术既不是唯一、也不是全部、更不是必选。了解电子音乐发展历史和经典作品的人都知道,事实上在专业层面的电子音乐作品中很少使用MIDI技术,在电子音乐诞生和发展的前十十年中,计算机还没进入电子音乐的大家庭,当然更没有MIDI的问世;从另一个角度看,电子音乐创作有众多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就象面条儿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花样,什么牛肉面、阳春面、炸酱面、担担面、兰州拉面、延吉冷面等等数不胜数,我们完全可以根据音乐风格和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的技术途径,比如,我们要做山西风味的刀削面或家常风味的手杆面又何必非把面粉先加工成挂面或切面不可呢?况且做原汁原味的意大利面条儿更不能简单照搬我们中国人的常规模式。

  无论如何,称呼只是一种"符号",叫什么名字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的实际内容和形式特征是否"名"符其"实",是否能让大家准确的对"号"入"座"。比方说交响乐、合唱、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称呼绝大多数人都能对号入座,一般不会张冠李戴;电子音乐尽管也有不同的称呼,但在发达国家大多数人(包括非专业人士)基本上也能明其所指,这是因为电子音乐在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人们通过音乐会演出、电台广播等方式对电子音乐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接触和感性认识,所以都会准确的对"号"入"座",特别是由于电子音乐具有独特的技术特征,而这种技术特征又常常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当这种时代烙印作为"阶段性"的特征经过时间的沉淀最终成为相对固定的音乐专有名词时,就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通用符号,前面提到的"具体音乐","磁带音乐","电子音乐"和"计算机音乐"大都面目清楚,勿庸置疑。时至今日,"具体音乐"和"磁带音乐"早已作为定型化的"历史人物"而进入了博物馆,电子音乐的发展已经跨入了以数字录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新时代,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概念是Electroacoustic Music(电子音乐),和Computer Music(计算机音乐)两种主要称呼,不过目前在国际领域常见的电子音乐会节目单和CD唱片上的文字说明中则以 Electroacoustic Music 占绝大多数,甚至在查尔斯-道吉(Charles Dodge,美国著名电子音乐作曲家、理论家,计算机音乐专著 Computer Music 一书的作者)1999年来华参加北京电子音乐周的作品介绍中还沿用了 for tape alone("播放磁带"形式的纯粹电子音乐)的字样,其实是一部计算机音乐作品,可能还受多年以来的"惯性"影响吧。早期的电子音乐是以模拟录音技术为工作"平台",不断吸收和融入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包括计算机技术),一直是沿着一条继承传统、兼容并蓄、开拓未来的技术路线而发展至今,得到了专业界的普遍认同;而计算机音乐虽然诞生较晚,但其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工作"平台"则有着强大的社会性发展动力,特别在与其他媒体形式的沟通和信息互动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近些年来,由于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更趋于"计算机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所以二者尽管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音乐理念和技术路线,在音乐风格和演出样式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新世纪,这种不同和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很少还有人在名称上花工夫,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音乐创作、理论创新和技术开发上面。而事实上二者也是在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中正慢慢地趋于向相同的方向靠拢。

  现代电子音乐从无到有,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家族"。特别是近十年来,由于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设备和电子乐器的普及以及个人电脑迅速地进入家庭,而使这个"家族"的新成员越来越多,这其中的个性差异和流派细分也伴随着这个"家族"的不断壮大而逐渐变化,进而产生了行业、领域的再细分趋势。到二十世纪末,电子音乐由最初极具学术性、前卫性和交响性的"尖端科学"单一品种已逐步扩展到了社会广泛应用的诸多层面(如大量被使用在影视音乐创作等大众媒介和家庭化多媒体及以网络化为特征的传播领域);同时它也由完全的"实验室制作"类的专业创作领域逐渐扩展出众多其他形式类别,以至于衍生出多种以电子乐器现场演奏为主体的新的组合形式(如电子化流行音乐组合的现场演出等)。因而可以说,二十年前对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是无需争辩、一目了然的,因为当时的电子音乐很纯粹,是处在专业音乐的象牙塔尖上,形式也相对单一;而二十年后的今天,则在此基础上,更准确地说是在社会应用层面有了极大的发展而且方兴未艾,所以对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在专业界是一如既往,依然保持着专业界自身多年延续下来约定俗成的明确概念;而在社会大众层面则有着大众化的、更为宽泛、更为笼统的粗放性理解和认同。不难看出,专业界坚定不移地倡导的"以电子声学为基础,录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学术性现代电子音乐"与社会层面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应用性电子音乐所存在着的,在音乐理念、技术手段、创作方式、音乐风格、社会用途和艺术价值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界沟"。如果我们经过认真的总结、分析和研究电子音乐的历史沿革和实际现状,同时展望未来发展,就可以根据音乐自身的特性在理论的层面上进行梳理和分类,最后我们将得出的一个宏观方面的结论,那就是: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电子音乐已经由初创时期纯粹的专业探索领域扩大到广阔的社会应用领域,由单线条发展转化为多元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似乎可以更明确的划分出电子音乐平行发展的三个不同层面,也可以说是相对独立、相互关联、在未来的发展格局中将相互渗透和影响的三个不同类别。它们是:

  1、具有学术性、前卫性、交响性特征的"专业化"的电子音乐

  2、具有商业性、普及性、流行性特征的"社会化"的电子音乐

  3、具有娱乐性、互动性、多样性特征的"家庭化"的电子音乐

  以上这三者分别代表着现代电子音乐大"家族"中艺术探索和音乐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社会应用的广阔空间和未来发展的多样化趋势。应该指出的是,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与世界的接轨和融合是大势所趋,在电子音乐的名词、概念界定方面也没有必要"独出心裁",顺应历史和世界潮流即可,电子音乐作为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有其明确的含义和通用的称谓,Electroacoustic Music是特指"专业化"的现代电子音乐,从严格的意义上不包括商业性和娱乐性的电子音乐,也不包括以现场演奏为主体的流行化电子音乐。本文将以"专业化"的现代电子音乐为主体基础,逐步展开对"声音的解构与结构"的论述。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459

积分

3

听众

345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3459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
 二、从具体音乐的诞生看声音的解构与结构

  说到具体音乐(Musique Concrete)自然离不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法国巴黎,以及那位曾在法国电台工作过的、著名的电子工程师皮埃尔-舍费尔先生(Pierre Schaeffer)。 如果回放一下历史的镜头,我们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当年的场景:1948年,在法国巴黎一个名叫巴蒂诺勒的地铁站里(Gare des Batignolles),满怀激情并充满奇思妙想的舍费尔手举着古老的录音话筒,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用古老的铝箔录音盘录制着地铁列车进站、鸣笛、行驶、机械磨擦碰撞等声音,他要把这些人们生活中最耳熟的声音经过特殊方式的剪接、重复、循环、拼贴和编辑,以及再合成技术,加工制作成一种全新的、前所未有的"音乐",他自己把这种以"具体"的声音(音响)为音乐素材、经过电子技术加工处理而成的新音乐称之为"具体音乐"。这就是五十多年前的今天,没有电脑,没有电子合成器甚至也没有模拟的磁带录音机,我们的前辈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了早期电子音乐的探索。历史永远不会忘记1948年6月20日,舍费尔在巴黎电台《绝对第一》栏目中(Premire Absolue)第一次正式推出了以"噪声音乐会"(Concert de Bruits)为主题的电子音乐节目,紧接着又于同年10月3日在巴黎德维兹音乐工作室(Paris Studio Deveze)举行了世界上第一场实验性的电子音乐会,展演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五首噪音练习曲》(Cinq Etudes de Bruits),作品以全新的形式和非同寻常的面貌出现在群芳争艳的现代乐坛,不仅使人耳目一新,而且轰动了巴黎。

  五十年代,处于初创和实验阶段的具体音乐以理念创新和解构传统声音为重点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验:最早全部采用噪音来创作音乐,极大地扩展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达空间;最早使用电子技术直接创造音乐,改变了千百年来作曲家写乐谱、演奏家奏音符的音乐创作流程;最早实现了现场无人演奏的音乐会形式.....在舍费尔的带动下,法国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形成了具体音乐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涌现出皮埃尔-亨利(P. Henry)、吕克-费拉利(L. Ferrari)等一批有成就的作曲家和一批代表性作品。作为电子音乐的先驱,舍费尔也许不曾意识到,他的具有彻底革命精神的创举,其深远的意义已超越了其音乐作品本身,而是引发了人们把电子科技作为音乐创作和音乐发展的直接动力,给具体音乐乃至后来电子音乐发展不同阶段新的探索和新的实践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五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在高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相信没有人会重复舍费尔先生当年的操作技术和使用那些"作古"退役的老设备去制作电子音乐了,因为人们会用更简单、更快捷的方式和更先进、更精良的新设备去制作品质更高的电子音乐;相信也不再会有人象舍费尔先生那样只使用"具体的"声音材料去组织电子音乐了,因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声音组织属于自己的电子音乐;相信今天的人们也许并不一定喜欢具体音乐时代某一部具体的作品,但是具体音乐给我们今天从事现代电子音乐的后来者所带来的诸多层面的启示却是刻骨铭心、不容忽视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艺术上每一次重大的进展和轮回几乎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更离不开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认识的不断飞跃:试想假如没有爱迪生对电的认识,就不可能引发出后来的电灯、电话、电影、电视、电脑的发明和创造,直至今天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但这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有了电就自然会有电影、电视的诞生;也不意味着出现了电影、电视,原有的舞台戏剧艺术就必然灭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具体音乐"作为初创阶段的电子音乐和现代电子音乐全面展开的前奏,它的历史使命不是宣告以"人声歌唱"和"器乐交响"为主要形式的传统音乐的消亡,取而代之,而是为后人打开了一扇人类未知的新音乐领域的"大门",引发了现代电子音乐历史性突破的导火索。应该说,尽管具体音乐的具体作法及具体作品已成为历史,但重要的是在宏观方面为电子音乐未来所要经历的全新道路奠定了极为宝贵的理论基础,我认为"具体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至少可以概括为如下四点:

  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音乐理念;确立了一个基本的技术路线;

  发现了一个无穷的声音源泉;开掘出一个广阔的表现空间。

  首先是在音乐理念的层面彻底突破了人们固有的、已经形成"定式"的传统思维模式,这种突破从音乐的内容到音乐的形式,从音乐的创作形态到音乐的传播方法,从音乐的组织原则到音乐的发展逻辑……我们仅以音乐的组织原则为例,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可以形象化地概括为:以线性思维的方式"组织音符"-即以节拍律动形式构成节奏,以音高的移动形式构成旋律,以音阶的组合形式构成调式体系,以和声的序进形式构成纵向的多声体系,以复调的纺织形式构成横向的多声体系等等;而电子音乐的组织特征则是以非线性思维的方式"组织声音"-即前期的原始声音录制,包括声音实录、生成、生成、采样、制造等,中期的声音加工处理,包括以各种电子化方式的变化和处理声音原型,使之产生裂变和各种变形处理,局部分轨及局部拼贴、各类蒙太奇组合编辑和局部的合成等,以及后期的总装合成,这包括总体缩混和母带的后期加工等。

  其二,在技术路线方面,确立了电子音乐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和动力的发展思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探寻全新的音乐领域。千百年来传统音乐技术发展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作曲技术的提升-即作曲技术理论的系统化如十二平均律的建立,传统和声学、对位法、配器法、曲式学等学科的形成和系统化等等;其二是发声体-即人声和器乐自身的开掘和技巧的发展,如人声在嗓音研究和声部完善方面的进展,乐器本身的逐步完善和科学化、乐器演奏技巧的提高和乐器组合的多样化等(重奏、室内乐和交响乐等),这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直至达到古典音乐的辉煌。相对比具体音乐在技术路线方面则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方向-即利用科技手段、理念创新,通过电子设备发出声音或直接加工自然界的具体声音,直至创造新的音乐。具体音乐在技术层面的主要切入点是早期的录音技术,那是在磁带录音技术出现之前,麦克风录音和唱片录音技术出现之后,用仅有的铝箔录音盘记录、重放声音的时代,可加工和处理声音的手法十分原始也十分有限,全部的工作都是以硬件设备、手工操作的方式,简单的把不同的声音连接起来和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和盘式循环(Discloop)以及简单的拼巾编辑,尽管条件简陋,但却形成了人类第一次在工作室里用"非乐音"的、具体的、真实的声音为素材直接合成、制作音乐的技术路线,为后来的现代电子音乐制作不断引入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理念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思路。

  其三,音乐是以声音为载体的艺术,自古以来传统音乐以乐音为材料,以"人声歌唱""器乐交响"为主要声源和主要内容,逐步形成了历史积淀的基本格局,在古典音乐的历史中,几乎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形成了乐音体系和以大小调和声为中心的古典音乐体系,对新声音、新音响、新形式的追求是在二十世纪才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极致,出现了"序列音乐"、"简约音乐"、"噪音音乐"、"拼贴音乐"和"微分音乐"等新的"音符组合"方式,但无论如何新声音的发现和构成并不意味着原有声音的解体而是更加丰富多彩,即便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越来越多地在乐音体系内部引进了大量不和协的成分和大量的外部噪音,也并没有从整体上解构乐音体系,因为归根结底所有新的方式都没有解构乐音本身,只是在"音符组合"(乐音组合)形式方面的复杂化。而电子音乐在音乐理念方面的飞跃则从根本上解构了乐音体系,打破了乐音、噪音之间的绝对界线,将人类已知的大千世界中色彩斑斓的自然之声和人类尚未知的其他声音都纳入到可选用的材料范围之中-即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方式,将人类已知(或人类未知的)各种声音转化为(或加工为)人类已知(或人类未知的)"乐音",还可以生成和创造出更多的人类未知的"乐音"或"噪音",为电子音乐自身的发展获取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声音源泉,因为说到底"人声歌唱"和"器乐交响"固然美妙,但是作为声音资源还毕竟是有限的。

  其四,电子音乐最早把空间的概念引入音乐的表现范畴,传统音乐的主要传播形式是音乐会演奏现场,这样除去音乐本体的音乐音响外,音乐厅的体积和面积以至环境的声学处理等物理条件是决定最终的声音结果,这个结果是具体的、有形的、固定的、封闭的声场概念,电子音乐则利用软件、硬件相结合的方式(电子音乐制作和演出现场的扬声器布局),营造和开掘出一个虚拟的、无形的、可塑的、流动的、开放的声场概念,更深入一步,这个音乐表现的具体空间(音乐厅堂)作为一个明确的声场是现实有形的,其第二层含义则是通过科技手段给我们提供一个可以自由想象、自由发挥的、无形的虚拟空间。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万

积分

6

听众

-3702

音贝

音频应用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9500
发表于 2009-8-12 |
张小夫老师 声音的解构与结构不错 ,谢谢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130

积分

3

听众

342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3130
发表于 2009-8-14 |
:victory::victory: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万

积分

6

听众

-3702

音贝

音频应用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9500
发表于 2009-9-16 |
smartaudio真厉害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