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20931|回复: 2

[资讯] 电影原声音乐厂牌简介

  [复制链接]

6万

积分

5

听众

5085

音贝

音频应用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4365
发表于 2010-8-10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20世纪中叶黑胶唱片这一风靡近半个世纪的新型声音记录技术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为了发行自己的原声唱片又再次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而米梅高唱片公司(MGM Records)则是在这第二波热潮里里最早抢占先机的。
其实说到这种专业性的厂牌,除了像Varèse Sarabande这样的大公司外,还有一家名为Silva Screen的公司也不能被忽略。这家创建于英国伦敦的唱片公司如今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唱片发行史,除了每年发售一些新片原声和少量的古典,爵士等其他音乐类型的唱片外,它们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参与了很多早期电影配乐的重录工作。不像VSD等唱片公司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早期原声音乐录音的修复上(当然,VSD也参与了不少重录),在部分原始录音已经不能满足电影音乐发烧友需求的情况下,Silva Screen专与布拉格爱乐乐团(The City of Prague Philharmonic)合作,再现了大量的早期电影音乐精品;此外,它们还为很多入门级爱好者合作发行了大量包含当代电影配乐大师作品和专题影视题材配乐作品的精选唱片,能让乐迷们花最短的时间完成一次最为全面配乐聆听体验。
而在这些年轻的专业原声发行公司成立之前,各大制片厂就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唱片公开发行机构来为自己的电影发行原声唱片。但为什么说他们是“公开发行机构”?那是因为早在默片时代,各大制片厂就已经成立过自己的唱片发行机构,而这些机构的目的就是专门发行用于剧场现场播放以配合画面的音乐唱片。显然,这些剧场的专用唱片是不会对外出售的。随着1927年有声影片的诞生,这一类发行机构也就逐步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于是便纷纷被电影公司解散。但20世纪中叶黑胶唱片这一风靡近半个世纪的新型声音记录技术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为了发行自己的原声唱片又再次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而米梅高唱片公司(MGM Records)则是在这第二波热潮里里最早抢占先机的。
米梅高唱片公司于1946年由米高梅电影公司(Metro-Goldwyn-Mayer)创立,虽然是创建最早,可惜它的寿命并没有持续太久,仅仅成立不到30年就被出售了,而现存的米梅高音乐(MGM Music)则是在1986年以方便发行米梅高公司现有音乐版权的唱片的目的而重新建立的。在被宝丽金唱片(PolyGram)于1972年收购之后,米梅高唱片就开始逐步减少唱片发行量直到1982年公司业务全面停止。随后,米梅高唱片的流行音乐版权交给环球音乐掌控,电影音乐版权则交给了犀牛唱片(Rhino Records)。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听到大量由犀牛唱片出版的如马克思·斯坦纳(Max Steiner)的《乱世佳人》,米柯罗斯·罗萨(Miklós Rózsa)的《宾虚》,阿尔弗雷德·纽曼(Alfred Newman)《西部开拓史》等这样米梅高经典早期作品的完整版原始配乐录音。
作为好莱坞五大发行公司之一的二十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Fox)自然也少不了拥有自己的唱片发行机构。二十世纪福克斯唱片虽然也只有数十年的生命值,但它却创造了一个900万张发行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很多人熟知的那张卡尔·道格拉斯(Carl Douglas)的《功夫快打》(Kung Fu Fighting),这首著名的功夫歌曲最近的一次重现是在2008年的梦工厂动画《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但同样是好景不长,由于财务亏损等多方面影响。1958年成立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唱片于1982年被整体出售给宝丽金。直到1991年,二十世纪福克斯才再次开启了唱片公司的运营计划,成立了专门发行原声唱片的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音乐公司(20th Century Fox Film Scores)和福克斯唱片(Fox Records)。1993年,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音乐公司专门推出了福克斯经典系列(The Fox Classic Series)这个条目,出版了一系列像《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青山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星球大战》(Star Wars)这样的早期经典配乐。但随着公司与音乐工会之间的纠纷的日益严重,该系列在后期的出版也是时断时续,直到1997年福克斯唱片与VSD公司签署了版权协议后,福克斯经典系列才得以在VSD公司名下继续生存,并发行了更多的如《地心游记》(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这样的作品。
最后再来说一家较年轻的公司,这就是由斯皮尔伯格于1996年创办的梦工厂旗下的梦工厂唱片(Dream Works Records)。虽然有着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响当当的名号,但同样摆脱不了被关闭的命运。仅仅2003年,梦工厂就将该公司出售给了环球音乐,虽然环球在后期对此进行大笔投入,但是微薄的盈利也不得不让其在2006年痛下决心将其关闭。至于梦工厂的音乐版权则是交给了索尼/ATV音乐出版公司(Sony/ATV Music Publishing)。
虽然这些厂牌背后都有着各大电影发行厂商为后台以提供强有力的依托,但却仍然逃离不了被关闭或者被出售的命运。从当时看来,首要原因还是要归因于电影音乐的过于小众化,尤其是这种对当时来说是刚起步的唱片产业;而与现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成功的专业原声的厂牌相比,这些公司显然又在经营策略上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经典作品重录,重新混音等一系列多方位营销手段,早期电影音乐唱片公司都并不具备这样的时代优越性,自然容易被困住。因此,用“生不逢时”四个字来形容这些公司的命运显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收藏分享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9872

积分

4

听众

1095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9872
发表于 2010-8-10 |
欣赏学习支持!!!:victory::victory: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