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26109|回复: 1

[乐器] 当代世界著名十大小提琴家

[复制链接]

3万

积分

4

听众

4492

音贝

音频应用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1461
发表于 2010-8-2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1、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Krdisler)

  2、亚莎·海菲兹(JaschaHeifetz)

  3、内森·米尔斯坦(NathanMilstein)

  4、大卫·费奥多洛维奇·奥依斯特拉赫(DavidFeodorovichOistrakh)

  5、耶胡迪·梅纽因(YehudiMenuhin)

  6、亨里克·谢林(HenrykSzeryng)

  7、艾萨克·斯特恩(IsaacStern)

  8、列奥尼德·科冈(LeonidKogan)

  9、萨尔瓦多里·阿卡尔多(SalvatoreAccardo)

  10、伊扎克·帕尔曼(ItzakPerlman)

  1、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cKreisler,1875—1962)

  弗里茨·克莱斯勒是20世纪初叶最有影响的小提琴家。他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一个音乐迷,这对克莱斯勒产生重要影响。7岁时克莱斯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10岁毕业后又入巴黎音乐学院从师于法比小提琴学派的著名教授马萨尔,当他以毕业比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时,年仅12岁。因此,克莱斯勒的演奏兼有维也纳人的温暖人情味和法兰西式的贵族风度,这使得他的演奏风格新颖而独特,同时代的小提琴家几乎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如海菲兹、埃奈斯库、蒂博、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等等。克莱斯勒的演奏最重要的标志性风格,是对颤指(揉弦)的运用,他赋予颤指技巧以戏剧性的风格,无论是悠扬的歌唱性旋律还是快速音型的技术性段落,在此,颤指都已成为最有力的表情手段和增添色彩的手法,而这一点,正是他的前人们所十分谨慎从事的事情。

  2、乔治·埃奈斯库(GeorgesEnescu,1881—1955)

  乔治·埃奈斯库是一位通才式的罗马尼亚小提琴家。他生于摩尔多瓦地区维尔纳弗县的利文镇。作为作曲家,其代表作管弦乐《罗马尼亚狂想曲》奠定了他作为罗马尼亚民族乐派代表人物的地位。对于他的钢琴演奏,连著名钢琴家阿图尔·鲁宾什坦都这样说:“他是一位就连我也要感到眼红的非常了不起的钢琴家。”而作为指挥家,他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完全的尊重。埃奈斯库小提琴演奏的最重要特征在于,他将法比小提琴学派的演奏手法于他在童年时代就很喜爱的罗纪尼亚民间音乐中的吉普赛音乐(拉乌塔里,Laoutari)的表演传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的演奏风格。由于他的包括作曲在内的多方面的音乐才能,使他的演奏给人们的印象不只是在拉琴,同时也是在即兴创作,他的每一次演奏都是新鲜的,都像是演奏新作。埃奈斯库在小提琴演奏的运弓方面有他独到之处,他喜爱弓幅宽阔的连音奏法,这使他的演奏充满了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

  3、亚沙·海菲兹(JaschaHeifetz,1901—1987)

  亚沙·海菲兹是当今世界小提琴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生于立陶宛的维尔纽斯,3岁便开始学习小提琴,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6岁举行了第一场音乐会,而后,他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大名鼎鼎的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奠基者奥波尔德·奥厄教授。毕业后,海菲兹即前往柏林、斯堪的那维亚演出,1917年夏,他及全家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并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首次登台,演奏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等,这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尤其是他对左手高难度技巧的把握,右手运弓的稳健和娴熟,令所有在场的观众,其中大部分是演奏家们的折服。1925年海菲兹入美国籍。海菲兹十分注意小提琴基本功的训练,尤其对音阶的练习,主张音阶练习要占整个练琴时间的一半以上。其演奏风格体现了他魔鬼般的技术和火一般的热情的个性,现代化的古典主义风格是他所遵循的,他的演奏像“美声”歌唱,每一个滑音都经过精雕细琢,而每一次运弓又都体现着音乐性,他的这种音乐性与技术性的完美结合,使他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小提琴家,并影响了其后的很多小提琴家。

  4、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Oistrach,1908—1974)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生于乌克兰的敖德萨,5岁时开始随敖德萨音乐学院教授、著名苏联小提琴教育家斯托利亚斯基学习小提琴,12岁首次公开演出,16岁举行第一次独奏音乐会。三十年代,他获得了多个比赛的奖项:1935年第二届全苏音乐演奏家比赛第一名,1935年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二名,1937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这些成绩使他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尤其比利时的那次比赛,在7个一等奖中,苏联人获得了6个,由此奠定了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在世界的地位。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富于抒情的诗意,艺术上曾受到克莱斯勒的强烈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照搬,克莱斯勒的具有唯美倾向的发音手法,在奥伊斯特拉赫那里变成了表现内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颤指有时采用艺术化的延迟瞬间开始,造成声音的久远延绵。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曾于1957年来我国访问演出。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万

积分

4

听众

4492

音贝

音频应用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146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
 5、耶胡迪·梅纽因(YehudiMenuhin,1916—2001)

  耶胡迪·梅纽因是一位与海菲兹旗鼓相当的犹太裔小提琴家。他生于美国的纽约,儿童时便显露出良好的乐感,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7岁便在他的老师路易·帕辛格指挥的旧金山交响乐队协奏下演出了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1926年他及全家前往欧洲,并在巴黎与埃奈斯库有了历史性的会见,遂成为埃奈斯库的学生。1927年,11岁的梅纽因第一次登上卡内基音乐厅舞台,在纽约交响乐团协奏下,演奏了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31年他又在巴黎音乐学院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梅纽因早期在柏林的演奏曾得到爱因斯坦的关注和赞赏,他在世界各地举行的音乐会上,演奏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使他闻名于世界。梅纽因在演奏时,握弓时肘的位置明显比手高,这种高手肘“从肩部”就开始的各部分都参与的运弓方式,能使换弓时声音保持不断,声音饱满而结实,并能在弓根以非常弱的力度,用全部或四分之三的弓毛使人几乎觉察不到的换弓,这种方法与他的前辈奥厄提倡的应当保持在能使肘与手形成一条直线的位置的方法显然不同。梅纽因的双手比起正常的标准略为短些,这影响到他右手的运尤其弓子运到弓尖时,但他恰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演奏亲切而诚挚,清醒而脱俗,出色的手指技巧和雄浑美妙的音色风格,是他的个性特征所在。

  梅纽因自1979年以来曾多次来我国访问演出。

  6、艾萨克·斯特恩(LssacStern,1920———)

  艾萨克·斯特恩是一位俄国犹太血统的美国小提琴家。他生于乌克兰敖德萨西北350公里的小城克里门内兹,当他出生仅10个月时,全家移居美国旧金山。斯特恩4岁随母亲学习钢琴,8岁从波拉克学习小提琴,11岁首次公演,12岁转到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布林德门下学习,14岁时,师徒公开演奏了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1943年,斯特恩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一场极为成功的独奏音乐会,由此成为世界级的小提琴家。斯特恩的演奏细腻中见出宏大,追求精确完美,力度多变,音色温馨的品性。作为音乐家,斯特恩在室内乐方面的造诣也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他与钢琴家伊托明、大提琴家罗斯演奏的三重奏,是室内音乐的经典。

  斯特恩自1979年以来曾多次来我国访问演出。

  7、列奥尼德·柯岗(LeonidKogan,1924—1982)

  列奥尼德·柯岗是继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之后最重要的苏联小提琴家。他生于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6岁开始在当地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10岁考取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特殊儿童班,随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奠基人之一A·扬波尔斯基教授学琴。1940年他16岁时,便在莫斯科交响乐队的协奏下,演出了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47年,柯岗获第一届世界民主青年联欢节小提琴比赛一等奖,1951年在布鲁塞尔获伊丽莎白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和金质奖章,由此引起世人瞩目。柯岗作为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其艺术个性却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完全不同,他特别擅长演奏戏剧性的音乐,动作泼辣明快,感情悲壮激昂,音乐对比鲜明,气势刚强雄劲,这些独特的个性,被人成为“柯岗式”的手法,与海菲兹的演奏有些相似。在柯岗的演奏生涯中,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演奏炫技性的乐曲为主,第二阶段在前阶段的基础上,重点移到涉猎广泛的小提琴曲目方面,因此柯岗不仅有辉煌的技术,更有广泛的曲日积累。

  8、萨尔瓦托雷·阿卡尔多(SalvatoreAccardo,1941———)

  萨尔瓦托雷·阿卡尔多是一位全能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他生于意大利的都灵,3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3岁在那不勒斯举行了首次职业演出。1955年在韦尔切利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1956年在日内瓦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第一名,两年后的1958年,又在热那亚的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意大利广播之春奖和小提琴比赛第一名,从此挤身世界优秀小提琴家行列。或许是意大利人的缘故,阿卡尔多对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品情有独钟,他是第一个全部录制帕格尼尼所有六部小提琴协奏曲的小提琴家,同时还录制过帕格尼尼全部24首随想曲,他演奏的帕格尼尼的作品是用心歌唱,而不是炫耀技巧。同时,他对其它作曲家的小提琴作品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全方位的演奏和录音。阿卡尔多的演奏注意追求非常歌唱性的声音,他认为小提琴本身就是一个歌唱性的乐器,因此首先要歌唱,然后才是技巧,因此在他的演奏中,哪怕是平淡无奇的乐句也会有着最美妙的表达。

  阿卡尔多曾于1996年来我国访问演出。

  9、伊扎克·帕尔曼(ItzhakPerlman,1945———)

  伊扎克·帕尔曼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家。他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5岁开始学琴,1958年13岁的帕尔曼被选到美国电视台演出,随后即移居美国。由于帕尔曼在4岁时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疾,因而无法站立演奏,但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克服困难,最终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大师。帕尔曼移居美国不久,就受到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赏识,获得“以美基金会”奖学金,进入美国著名的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伊凡·加拉米安和多罗西·狄雷教授学琴。1964年,帕尔曼在美国列文垂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一等奖,被人称作“小提琴王子”。帕尔曼演奏的最大特点,是把浪漫主义的热情、洒脱和古典主义的和谐、均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能驾驭各种音乐风格的作品,并图图用不同的音乐来表达不同的音乐内容。帕尔曼有一双令人羡慕的大手,但手指却十分伶俐,他的运弓饱满且极富倾诉力,他十分注意声音的歌唱性,其松驰的演奏,带给人们的是情感的波动,人们从他的演奏中感受到了力和美。帕尔曼擅长演奏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巴赫等人的作品,尽管他那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面对那些炫技性的段落完全驾轻就熟,但他对乐曲十分逻辑地音乐处理,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才是他演奏成功的基石。

  帕尔曼2002年8月将到我国访问演出,先在广州,而后去北京、上海。

  10、平夏斯·祖克曼(PinchasZukerman,1948———)

  平夏斯·祖克曼是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8岁时进入特拉维夫音乐学院。1962年,14岁的祖克曼来到美国,进入朱丽亚音乐学院随加拉米安教授学习。1967年,在第25届列文垂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一等奖,由此奠定了他世界小提琴家的地位,并开始了他作为职业小提琴家的生涯。祖克曼到目前为止已录制发行了90多张专辑,全部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和中提琴曲目,还获得了21项格莱美奖提名,其中两次获奖。祖克曼的演奏有很好的控制力和分寸感,既不夸张卖弄,也不过分热情,他在小提琴高音弦上的演奏极富穿透力,而在低音弦上的演奏则充满了甜美和荡气回肠。他还有一个十分独特的演奏个性,即在演奏中常常强调突如其来的重音。这些使祖克曼的演奏别具一格,十分醒目。

  祖克曼曾于1997年来我国访问演出。

  【著名大师】

  帕格尼尼(PageniniNiccoloPaganini,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作曲家。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亚那。父亲是小商人,没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父亲教他弹曼托林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亚那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同时他还学习作曲。八岁就写小提琴奏鸣曲。11岁,在热亚那举行公开演奏会,获极大成功。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他十四、五岁时,当时法国著名小提琴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也就是贝多芬写的《克鲁采尔奏鸣曲》所献给的那个人,听了他的演奏时被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九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他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

  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Wieniawski,1835-1880),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

  维尼亚夫斯基1835年7月10日出生于波兰的卢布林,父亲是医生,母亲善弹钢琴。他的音乐天份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被发掘,当他八岁时有位捷克小提琴家听了他演奏后,马上表示:“Hewillmakehisnameforhimself。”他六岁起便爱上小提琴,八岁已能参加四重奏的演奏。1843年,他八岁时母亲带他投考巴黎音乐学院,这所世界闻名的音乐学院有一条清规戒律,不收12岁以下的外籍学生,在此之前他们曾经拒绝过少年李斯特的入学请求,但是这次院长奥柏破例收下了维尼亚夫斯基。他被巴黎音乐学院接受,进去J.Clavel的小提琴班,一年后他转到LambertMassart的门下,1846年毕业时,他以辉煌的技巧和深刻的理解力演奏了维奥蒂《第17小提琴协奏曲》,获毕业比赛第一名,这时他只有11岁,尚不到巴黎音乐学院的入学年龄。毕业于该校之后他私下还与Massart学了两年。1848年他与他的弟弟(弹钢琴)一起于巴黎开了一场音乐会之后,他们更前往圣彼得堡开了五场非常成功的音乐会,甚至当时已在宫廷中担任独奏家的比利时小提琴家HenriVieuxtemps[韦奥当(1820-1881)]也称赞不已。

  同年秋天他回到波兰,结识了一位波兰作曲家StanislawMoniuszko(1819-1872),他开始尝试作曲,同时也感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有些不足,隔年15岁的他又回到巴黎音乐院学和声,一年后他便毕业。

  当他学生的日子一结束,他便以一位旅行演奏家的身份到处表演。1851-1853年光在俄国他就与他的弟弟举行了200场的音乐会。如此频繁的演出,除了为他们带来好评外,也遭致一些负面的批评,其中包括有位俄国作曲家也是乐评家的AlexanderSerov便警告大家不要吹捧这些天才,并认为这两兄弟仅能炫耀技巧而已。然而Henryk很快便证明他不只是位炫技者。到1853年他已创作并出版了有14首作品。

  1858年维尼亚夫斯基与鲁宾斯坦在巴黎合作演出。后来鲁宾斯坦便极力邀请维尼亚夫斯基与他前往俄国圣彼得堡一同推动音乐发展。从1862年到1868年维尼亚夫斯基便在圣彼得堡新成立的音乐院中任教。

  四年后,也就是1872年,维尼亚夫斯基再度展开他的世界巡回演奏工作。头两年是在北美洲表演,第一年与鲁宾斯坦共举行215场表演,结束后二人皆疲累不已,然而维尼亚夫斯基却与PaulinaLucca合作继续次年的演出。如此虽然为他获得财富,却也危害到他的健康。1875年他回到欧洲,随即继任Vieuxtemps在BrusselsConservatory的教职到1877年止,然而期间仍不断举行音乐会。1876年在德国的巡回表演,更让人将他与Sarasate(萨拉萨蒂,西班牙小提琴家与作曲家)相比较。

  之后维尼亚夫斯基虽然身体状况每下愈况,甚至在演出中不支倒地,但为了经济需求,他仍不断巡回表演,最后于1880年死在莫斯科。

  维尼亚夫斯基的一生与俄罗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并不是因为他的祖国那时正被沙俄帝国吞并大部分,而是因为19世纪中叶以后俄罗斯的文化逐渐发达,文学、美术、音乐都有很大发展,彼得堡已成为欧洲的文化艺术名城。从1851年到1859年间维尼亚夫斯基多次到俄罗斯演出,在俄国他与钢琴家鲁宾斯坦兄弟二人结成毕生好友,他病重时就住在柴科夫斯基的赞助人梅克夫人家里,他最终病逝在莫斯科。和一些早慧的天才音乐家一样,维尼亚夫斯基也未能尽享天年,不满45岁就离开了人世。在帕格尼尼之后的众多小提琴家中,维尼亚夫斯基可说是最接近顶尖的一位。他的演奏融合了法国学派的技巧以及斯拉夫民族的气质。他不仅能轻松地炫耀过人的技巧,更能另听众感动得落泪。他以强烈的抖音(Vibrato)加强他优美动人且富有情感的音质。鲁宾斯坦称赞他为:“当代无庸置疑最伟大的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的握弓方式与当时的习惯大不相同:他将右手肘抬得相当高,并且以食指第二关节以上部分压紧弓。后来许多小提琴家采用此种方式,尤其是俄国学派。CarlFlesch[傅雷胥(1873-1944),匈牙利小提琴家,教育家]所称的‘俄国式握弓’应该正是源自维尼亚夫斯基。在作曲方面,维尼亚夫斯基结合了自帕格尼尼之后的崭新技法,并融入浪漫思想及斯拉夫民族色彩。从他的马祖卡舞曲及波兰舞曲便可证明他深具波兰民族主义的思想。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二首小提琴协奏曲。另外则是在练习曲的创作上(L‘ecolemoderne与Etudes-caprices),可说是仅次于帕格尼尼的24首Caprices而最富有音乐性与挑战性的小提琴练习作品。

  克莱斯勒FritzKreisler(1875-1962)

  克莱斯勒(FritzKreisler)西元1875年2月2日生于维也纳,1962年1月29日死於纽约,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四岁时就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学小提琴,他的父亲是位医生,同时也是狂热的业馀小提琴家。后来在奥伯(JacquesAuber)的指导下,当他七岁时便获得维也纳音乐院(ViennaConservatory)的允许入学—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学生。他在那里跟随黑姆斯伯格(JosephHellmesbergerjr.)学习小提琴,并与布鲁克纳(Bruckner)学习乐理共三年的时间。九岁举行第一场演出,并空前非凡地在十岁获得第一名成绩。之后他前往巴黎音乐院(ParisConservatoire)向Wieniawski的老师马萨(J.L.Massart)继续学习小提琴。1887年他与四位都较他年长十岁左右的小提琴学生同获首奖毕业,当时他年仅12岁,至此之后他在琴艺上就不曾接受其他老师的指导。接下来的数年间,克莱斯勒在音乐事业上的发展并不顺利,其间甚至有朝医学及美术方面发展的举动,但在无法忘情小提琴的情况下,再度重返乐坛。1901年他第二度赴美演奏,此次则大获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克莱斯勒返回奥国从军,1914年因伤退伍并前往美国,但因反德情绪高昂,他只好暂且停止在舞台上的演出活动。1941年他在纽约街头漫步时遭车撞伤而不省人事,音乐界一度认为他没有希望重返舞台。然而一年后他就重登乐坛,演奏孟德尔颂(F.Mendelssohn)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并且技不减当年。

  克莱斯勒在作曲方面以小提琴作品为主。年轻时唯恐因自己名气不够大,使人不愿接受他的作品,因此他曾模仿旧时期音乐家的风格创作许多乐曲,并将乐曲冠上那些知名音乐家的名字,使这些作品得以迅速地广为流传。另外他也改编其他形式的乐曲而为小提琴曲,并为贝多芬、布拉姆斯…等人的小提琴协奏曲写装饰奏(Cadenza),为后世留下丰富的音乐资源。

  萨拉萨蒂(Sarasate),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

  1844年生于西班牙潘普洛纳的一个贫苦家庭。5岁师从父亲学琴,8岁首次公演,被视为神童。1854年到马德里师从赛斯学艺,并有机会为西班牙皇室演奏,超越小孩的成熟演技,使他获赐一把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琴,并获资助到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法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迪·阿拉尔。仅9个月就把音乐学院的小提琴课程全部学完并获得了一等奖。1857年,视听课获一等奖。1859年,又获得了和声的一等奖,这在巴黎音乐学院有史以来还从未有过的事。17岁开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迹遍布五大洲,声震世界乐坛,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盛况空前的热烈欢迎。长达40多年辉煌的演出活动使他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演奏家,年逾60岁高龄仍技艺不衰。萨拉萨蒂的演奏技巧纯熟,音色迷人。他的演奏既有法国学派典雅、优美的风格,又有热情奔放的西班牙民族民间色彩,音色优雅、飘逸和水晶般的纯净、明亮,听起来宛如优美高妙的花腔女高音。他那大幅度的颤指,使强烈的感情更加激动人心。他的同时代人称他为“本世纪末的帕格尼尼”和“花腔表演艺术之王”,他是在炫技表演艺术上使人入迷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提琴表演艺术家。以下是著名小提琴家们对他的评价:俄国小提琴教育大师奥尔:“萨拉萨蒂拉琴轻快自然,两只手的运动和配合总是那么地自如,他的表演自始至终就像做游戏那样轻松,可是听起来却是那么的理想。……他是个多么走运的家伙呀,不像我们整年整月地当小提琴的奴隶,有一天不练琴就不行,可是他呢,根本用不着练琴,每天在那里舒舒服服过日子。”……“他拥有一种动作十分迅速准确而又能保持长久的颤音(Trill),这种能耐是他技艺高超的绝妙证明。掌握特别动听的琴声的萨拉萨蒂只使用飞跃顿弓(StaccatoVolant),这种顿弓不很快,但无限优美。……使他整个演奏闪耀出一种特殊的光彩,加上他的琴声虽气魄不够,但动听之极,所以他的演奏总是令人觉得典雅和精美。”匈牙利的著名小提琴家弗莱什对萨拉萨蒂有过这样的评语:“音色悦耳,委婉如歌;技巧完美,刻画尽致,代表着完全新型的小提琴演奏家。”“琴要拉得干干净净,演奏应该无拘无束,流畅而辉煌,这是萨拉萨蒂教会我们的。现代的小提琴家之所以懂得要求在技术上完美无缺,演奏中始终要拉得十分准确而不允许那怕犯一点点错误,这都是从萨拉萨蒂登上艺坛后才随之兴起的风气。……他是新式小提琴家的代表,他拉起琴来在演奏技术上灵活自如,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紧张,你一面听他演奏,只有一面叫绝的份儿。他的颤指的幅度比以往任何一个小提琴家都大得多。他正确地将运弓当作发出理想琴声最首要的手段……,他的弓子接触琴弦总是准确地落在琴马和指板之间那个正中央的点上。”当时的很多大作曲家都将自己的小提琴作品题献给萨拉萨蒂,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西班牙籍的法国作曲家拉洛的《F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西班牙交响曲》;德国作曲家布鲁赫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波兰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等。奥尔说:“通过出色地表演,使广大听众了解布鲁赫、拉洛和圣·桑的这几首杰出的协奏曲的价值,是萨拉萨蒂一生演出活动立下的最大功劳。”萨拉萨蒂不仅是完美的演奏家,还是完美的作曲家,同时还特别擅长演奏自己的炫技性作品。他创作的小提琴作品有50余首,都很精致优雅。他一生中创作最著名的作品是《流浪者之歌》、《西班牙舞曲》4集、根据比才歌剧改编的《卡门主题幻想曲》、《引子与塔兰泰拉舞曲》等。奥尔对此给予了最肯定和真实的评价:“他那些独具一格、才气横溢而又真正适合公开演奏的乐曲,如此鲜明地表现出他祖国那种热情似火般的浪漫情调的《西班牙民歌》,无疑是小提琴曲目宝库中价值连城的珍宝。”这些作品既表现了高难度的技巧,又具有西班牙民族的浪漫情调,曾经风靡一时,至今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1844年生于西班牙潘普洛纳的一个贫苦家庭。5岁师从父亲学琴,8岁首次公演,被视为神童。1854年到马德里师从赛斯学艺,并有机会为西班牙皇室演奏,超越小孩的成熟演技,使他获赐一把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琴,并获资助到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法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迪·阿拉尔。仅9个月就把音乐学院的小提琴课程全部学完并获得了一等奖。1857年,视听课获一等奖。1859年,又获得了和声的一等奖,这在巴黎音乐学院有史以来还从未有过的事。17岁开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迹遍布五大洲,声震世界乐坛,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盛况空前的热烈欢迎。长达40多年辉煌的演出活动使他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演奏家,年逾60岁高龄仍技艺不衰。萨拉萨蒂的演奏技巧纯熟,音色迷人。他的演奏既有法国学派典雅、优美的风格,又有热情奔放的西班牙民族民间色彩,音色优雅、飘逸和水晶般的纯净、明亮,听起来宛如优美高妙的花腔女高音。他那大幅度的颤指,使强烈的感情更加激动人心。他的同时代人称他为“本世纪末的帕格尼尼”和“花腔表演艺术之王”,他是在炫技表演艺术上使人入迷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提琴表演艺术家。以下是著名小提琴家们对他的评价:俄国小提琴教育大师奥尔:“萨拉萨蒂拉琴轻快自然,两只手的运动和配合总是那么地自如,他的表演自始至终就像做游戏那样轻松,可是听起来却是那么的理想。……他是个多么走运的家伙呀,不像我们整年整月地当小提琴的奴隶,有一天不练琴就不行,可是他呢,根本用不着练琴,每天在那里舒舒服服过日子。”……“他拥有一种动作十分迅速准确而又能保持长久的颤音(Trill),这种能耐是他技艺高超的绝妙证明。掌握特别动听的琴声的萨拉萨蒂只使用飞跃顿弓(StaccatoVolant),这种顿弓不很快,但无限优美。……使他整个演奏闪耀出一种特殊的光彩,加上他的琴声虽气魄不够,但动听之极,所以他的演奏总是令人觉得典雅和精美。”匈牙利的著名小提琴家弗莱什对萨拉萨蒂有过这样的评语:“音色悦耳,委婉如歌;技巧完美,刻画尽致,代表着完全新型的小提琴演奏家。”“琴要拉得干干净净,演奏应该无拘无束,流畅而辉煌,这是萨拉萨蒂教会我们的。现代的小提琴家之所以懂得要求在技术上完美无缺,演奏中始终要拉得十分准确而不允许那怕犯一点点错误,这都是从萨拉萨蒂登上艺坛后才随之兴起的风气。……他是新式小提琴家的代表,他拉起琴来在演奏技术上灵活自如,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紧张,你一面听他演奏,只有一面叫绝的份儿。他的颤指的幅度比以往任何一个小提琴家都大得多。他正确地将运弓当作发出理想琴声最首要的手段……,他的弓子接触琴弦总是准确地落在琴马和指板之间那个正中央的点上。”当时的很多大作曲家都将自己的小提琴作品题献给萨拉萨蒂,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西班牙籍的法国作曲家拉洛的《F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西班牙交响曲》;德国作曲家布鲁赫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波兰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等。奥尔说:“通过出色地表演,使广大听众了解布鲁赫、拉洛和圣·桑的这几首杰出的协奏曲的价值,是萨拉萨蒂一生演出活动立下的最大功劳。”萨拉萨蒂不仅是完美的演奏家,还是完美的作曲家,同时还特别擅长演奏自己的炫技性作品。他创作的小提琴作品有50余首,都很精致优雅。他一生中创作最著名的作品是《流浪者之歌》、《西班牙舞曲》4集、根据比才歌剧改编的《卡门主题幻想曲》、《引子与塔兰泰拉舞曲》等。奥尔对此给予了最肯定和真实的评价:“他那些独具一格、才气横溢而又真正适合公开演奏的乐曲,如此鲜明地表现出他祖国那种热情似火般的浪漫情调的《西班牙民歌》,无疑是小提琴曲目宝库中价值连城的珍宝。”这些作品既表现了高难度的技巧,又具有西班牙民族的浪漫情调,曾经风靡一时,至今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

  蒂博(1880-1953),

  法国小提琴家,他与科尔托、卡萨尔斯组成的室内乐团,被称赞为“黄金三重奏团”,是本世纪最高水平的室内乐团。

  海菲兹(1901-1987),

  犹太血统美籍俄国小提琴家,6岁即在音乐会上演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对这位演出行程式50万海里的伟大小提琴家的普遍评论是:海菲兹是小提琴家的楷模,他把炽热的情感与深邃的智慧熔于一炉,为候控制得恰到好处;凡是在小提琴上可能性做到的,他都能做到,并且做得出类拨萃、不同一般。他对弓子压力很大,发出宏亮的声音,左手的力的揉弦带来辉煌的辉煌音色。他的演奏表情深刻,强弱对比出神入化;风格朴实优美,销量已超过300万张。他改编过150首小提琴作品。最近,rca将海菲兹的全部录音制成cd,全集共46辑65张cd。

  米尔斯坦(1904-),

  美籍俄国小提琴家,他的演奏给人一种严峻的感觉和高贵的气质,技巧极为出色,跳弓轻巧精确,音色美妙精致、优美,他的精湛技艺和优美风格使他挤身于当代名家之列。

  d·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

  前苏联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术精湛,风格朴素高尚,表情深刻,气魄豪放,音色温暖感人,被公认为当代最卓越的小提琴家之一。

  梅纽因(1916-),

  犹太血统的美国小提家、指挥家、国际音乐活动家,1969年起,三次连任国际音乐家理事会主席。演奏技巧高超、感情丰富、音色清澈甜美,具有非常迷人的魅力。

  谢林(1918-),

  墨西哥籍波兰小提琴家。他的演奏优美雅致,风格高尚,音色优美,能很好的表达原著的思想感情,被认为是一位很敏感、很有修养的艺术家。他录制的6首无伴奏以巴赫奏鸣曲是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录音。

  里奇(1918-),美国小提琴家,技术高超,演奏19世纪炫技性曲目尤为得心应手。其演奏惊人的准确,以技巧取胜。他的演奏继承了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和风格。技巧娴熟,音色清澈。他是第一个录制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的小提琴家,是最有特色的小提琴大师之一。

  斯特恩(1920-),

  美籍犹太血统的小提琴家。演技精确无暇,音色温暖,音量宏大,以力度恰到好处著称。他与著名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伦纳德·柏恩斯坦同是当代美国音乐界的领袖人物。

  格鲁米欧(1921-1986)

  比利时小提琴家,比利时小提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色纯净圆润,风格优雅,技法娴熟,乐曲处理洗练细腻,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耐人寻味的韵律。

  科岗(1924-1982),

  前苏联小提琴家,擅长演奏帕格尼尼的作品。他的演奏具有浓郁的斯拉夫风格,感情丰富,轻松自如,纯净精确,明快优雅,富抒情性。演奏不同风格的作品,都能提示乐曲的神韵,令人回味无穷。

  拉宾(1936-1972),

  美国小提琴家。音色优美,技巧华丽而娴熟,曲目极其广泛,对个时期的作品都有深刻的理解和动人的表演。可惜他英年早逝,评论家说,他若多活几年可以与海菲兹并驾齐驱。

  阿卡多(1941-),

  意大利小提琴家,指挥。演奏技艺辉煌,感情丰富,能深深拔动听众的心弦,有“帕格尼尼专家之称”。

  帕尔曼(1945-),

  当代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生于以色列,不幸4岁患小儿麻痹,双腿残废,坐轮骑演奏,演奏感情真挚,风格宏伟,技巧娴熟而辉煌。善于以变幻无穷的音色表现不同时代作曲家的特点和心理,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魄力。

  朱克曼(1948-),

  当代著名小提琴家,与帕尔曼同生出于特拉维夫,他的演奏具有火一般的热情,音色优美、富有歌唱性,技巧和表现力相当出色。他常同妻子(长笛演奏家)到世界各地演出。

  郑京和,韩国著名青年小提琴家,演奏技艺高超,音色纯净优美,表情丰富,亲切感人。

  克雷默(1947-)前苏联小提琴家,演奏技巧精湛,善于细腻而生动的表现内在情感。

  穆特(1963-),德国女小提琴家,演奏即豪放、冲动,又温柔、沉静,表现出睿智和较深的音乐感。“风格沉静而忠于原作,左手手指十分灵活,颤音妙不可言。”而且经卡拉扬指点后,“揉弦更加饱满、结实,乐曲的演奏工整完善,一丝不荀”。卡拉扬称赞她为“自年轻格梅纽因之后的最伟大的青年音乐天才”。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