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30684|回复: 1

[资讯] 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

[复制链接]

6521

积分

2

听众

-886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6521
发表于 2006-6-20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配器〗(orchestration)
  o! I$ h. p3 m  Z' K$ r作曲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器乐合奏曲中各种乐器的配合。其内容要点为: * m- C9 X0 i% K
1、各类乐器性能; ! J* t, ]; S2 X+ E5 |7 I2 F$ x
2、各类乐器的音色对比与配合效果; 
0 L# o- D6 Z5 z* k3、乐曲原音响统一效果。 
* S4 i$ n  J6 L5 G$ h5 i' s配器除用于初始写作之外,亦常用于现成乐曲配器,如将钢琴曲、重奏曲等 改编为管弦乐曲。1 ~! R/ ]2 Z/ s" Q. l
2 {7 ?5 V# a) ^$ D
〖十二音体系〗(tweleve-tonesystem,tweleve-notesystem)1 h( Y( G: D! s" m
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博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贝尔格、韦勃恩(Webern,1883-1945)继承此法并有所发展。其它作曲家受此法影响者有达拉皮科拉、斯特拉文斯基、沃尔夫、布里顿、兴德米特、箫斯塔科维奇等。; Z) ?# T4 N/ w3 h+ n

. f, \6 I  H. j〖音域〗(compass)
. g5 W1 o0 x5 E  p/ {人声或乐器发声的音调广度,常以其高低两极音表示之。各种音域,其各局部的音质不相同,这种局部,称为音区(register),在人声则称为声区。3 M2 a, n8 n, a) C9 p3 R* u
! [5 e% E& u& R* |
〖音程〗(intreval)  S6 \, k6 i2 B2 r" i
两乐音之间的音高差距。通常以自然音阶两音之间的音级数(包括边缘两极)作为音程的量度,如C-G,共五级。故称“五度”;G-B,共三级,故称“三度”。5 M% K5 b) O% `* t
/ Z2 s* Z3 d$ m
〖音高〗(pitch)
  k  o: n+ W4 d3 S: M* [1 E. x乐音在音阶上的绝对高度。如C音、D音等。在物理上,音高决定于发音体的振动频率,如A4=440Hz,即高音部谱表第二间A音的振动为440赫兹(每秒钟振动440次)。在心理感觉上,音高之决定还稍受音的响度的影响。" B2 @1 M8 I" T4 M7 N

0 ~" G4 }2 u5 Y: e! P6 Q〖音调〗(idiom)3 A: ~. s, U9 _$ R. q
某一时代、民族、地区、流派、作曲家特有的音乐风格。如言某民族或某的民歌音调。
+ R/ c1 J: z* N- K
) Z$ g! V! w% f+ @% `' }* w# t〖音阶〗(scale)8 R' ~- t6 B# o) N8 J
音乐上所用的音,根据一定规律,在八度内按高低次序排列之,即成音阶。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皆有其独特的音阶。
5 \  u0 ?. ^/ ?/ H# N1 f4 |/ x" C0 t  t/ Y# n* \% I0 W9 |# T
〖调式〗(mode); X) ^) k/ R! v* a+ E4 g5 F5 y
据以构成乐曲的基础音列。其中一音为中心音,其余各音与该中心音具有依存关系。如大调、小调等。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以主调音的音高表示调式,谓之“调性”,如主调音为C的大调,其调性为C大调。乐曲之构成而无一定的调性基础者,谓之“无调性”;同时以两种调性为基础者,谓之“多重调性”。3 n% j# d' f# v+ A
; [  H! z# f& N4 R, X/ f
〖和声〗(Harmoy)
9 q! g1 A) t; j7 B9 P3 G不同高度的音乐同时发声,称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接法则、和弦在乐曲上的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 ?& J9 F& r* O' ~& g' @% I7 `& T2 g# L9 o7 O7 j4 l
〖和弦〗(Chord)
$ m" _% Z' w2 b2 m5 f, L9 @- X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既成三和弦;四音叠置,成七和弦;五音叠置,成九和弦。如C大调的主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 ?/ |' C' q! U$ z8 R

$ d1 L+ H/ [: P  C$ a! J〖神秘和弦〗(mysticchord)1 y* d; v$ @% M" O, v
斯克里亚宾首创的一种和弦,由四度叠置而成。其组成音按泛音列法则产生,例如:C3-F3#-B3b-E4-A4-D5-G51 X, e" M; M" E. p) z" @2 m

9 A7 ]( b! Q4 k〖平行减七弦〗(paralleldiminishedseventh)
. Q9 v9 ^+ J; M0 q, @) k和弦进行的方式之一。减七和弦由四个音连续小三度叠置而成,其特点是无明确的倾向性。减七和弦连续出现而不加解决,谓之“平行减七和弦”。" z, ~& ^/ x8 l- P5 i

: @3 r3 y" D* G# e# l, I〖变和弦〗(alteredchord,Chromayticchord)% v  G* v; B; }9 P0 T, p
和弦的组成音中有不属于同调性的音出现 ,谓之变和弦。变和弦常作为转调的准备。如C大调的三级大三和弦由E、G#、B三音组成,因G#不在C大调音阶之内,故属于变和弦,可作为转入a小调的准备之用。
$ Q. L2 E; k( X  C
, [3 P  |) f6 i4 L〖五声音阶〗(prentatonicscale)
8 r0 o& e8 C3 [4 A* @$ z, u( k% Z八度内有五音,谓之“五声音阶”。* d  E- p4 Z' ]: k- L8 Y

5 B7 j  @! j% D) z: Y1 u, U4 o〖七声音阶〗(diationicscale)
6 ?7 n$ v. H3 {! j% B4 l$ s, @, P; Z2 P八度内有七音,谓之“七音音阶”。
9 P3 V. L: K4 p  b. n+ [+ U4 t2 }1 m- j' j) O
〖半音音阶〗(chromaticscale)
* i  V8 t# n0 Z% c相邻二音的间距为“半音”,谓之“半音音阶”。
' c( N: t3 ^+ l* P8 o" ?
0 g% ]  `* c/ y* k- j  i〖力度〗(dynamics)( i) B: _- ^$ s" p
演奏、演唱乐曲时音响的强度。以力度记号表示之,如f(强)、p(弱)、<(渐强)、>(渐弱)等。  k% o7 U9 g1 G8 T9 o

, q$ ^9 n* M! b5 I8 K& C* ^〖大调、小调〗(major、minor)% ~& w6 z& O/ W# F5 }
西方控音乐普遍的两种自然调式,都属七声音阶,其相邻二音的间距分全音与半音两种。大调(大音阶)的三四两音间与七八两音间为半音;自然小调(小音阶)的二三两音间与五六两音间为半音。% ^& d. S' V0 E3 S4 B- ^% h! g
- E# o' D5 w$ `& p
〖转调〗(modulation)
  @& u, E, ^2 H- r# Z乐曲在进行中变换调性。转调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简单的转调常在近关系之间相转,如主属调、大小调之间的互相转换。% c8 c4 e% O1 Y" Z9 C( v- r* U
3 ]! @0 m; ^; J! O, d! K
〖切分音〗(synopation)
! u; v8 q0 l, D6 e1 x变换小节中强弱拍位置的一种节奏。其形成的格式有如下数种: & G8 j5 c4 Q) U* f" V* h
1、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 
+ x2 v1 r# Y* }( e" k: r6 L2、休止强拍位置; 
& s  @' [8 [# C' K1 n3、弱拍音改为强拍。 * T4 Q4 E! B* h
多用切分音是爵士音乐的特点之一。+ O- }0 M# O; B1 R/ W8 U  ^1 @

" B  l% K; I6 W3 k8 x〖平行五度〗(parallelfifths)
8 }- U* ]; F* a7 b: Y( f: Q3 ~" p乐曲的两个声部隔开纯五度作平行进行。予人以声部不独立与调性不明确的感觉。十五世纪以来,在对位与和声上都规定应避免平行五度之出现。
: J5 t& L6 v% n+ w& [! b5 u5 s5 q! M8 x; [. l! \$ x$ Z* j: p3 ^+ H
〖旋律〗(melody); z  H& x! T' Q; [: g4 q
不同高低与不同时值的音前后相连,即成旋律。旋律的要素一为音高,二为节奏。较原始的音乐公有旋律,甚至仅有节奏。现代音乐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073

积分

2

听众

-62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073
发表于 2006-6-20 |
2 o3 z0 D* E9 @5 _
〖节拍〗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节奏序列。9 m* J$ J4 r% L) U9 A  b
+ P$ J+ c2 _: a2 C- a
〖奇异节奏〗(confictingrhythm)
; w; u% Y+ L" T: u+ E又称“复节奏”(plolyrhythm)或“不对称节奏”(asymmetricrhythm)。在同一乐句或小节中,各声部的节奏不相一致;或在同一小节中。组成各节拍的时值不相一致。广义言之。复调音乐都属于奇异节奏。现代派作曲家所用的奇异节奏,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节奏。5 F' w: J2 q# r8 K& X0 ^# h8 Y% Z
2 c) q% K2 z* a1 i
〖拍子〗(beat)
) v9 r+ S6 ]* f4 e+ U) a1 i小节的单位时值。小节的拍子结构以拍子记号(timesignayure)表示之。+ w7 \& g  j' B: _7 K" |0 D  E

3 q6 `! D  {+ T0 U  ]& _- b〖声部〗(part,voice)6 O+ i6 `) f; J% @! G
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
! m2 ]; [  h9 N. b8 A2 x( a! ]* a/ C2 ~! l+ L
〖固定观念〗(ideefixe)
' p$ v% m3 ~$ p. `大型音乐作品中贯穿全曲的基本主题。为柏辽兹所创用。如他的《幻想交响曲》中“由爱人所幻化”的主题。瓦格纳的“主导动机”盖导源于此。“固定观念”原主医学术语,意即“促使出现某种反常行为的错觉或妄想”。柏辽兹曾攻医学,故借以命名其音乐创作中的特殊主题。5 R1 D& {5 }# d
( j8 r+ Z! t3 q% r- _# k
〖主导动机〗(Leimotiv)
1 w2 S- n" b9 O8 h. L5 `瓦格纳的歌剧写作手法之一。初由德国音乐评论家乌尔索根于1878年在所作《论瓦格纳的〈众神的黄昏〉中的乐曲动机》中提出。指以一个乐曲动机代表剧中的某一角色、情景、观念或事物。如《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指环”动机、“神剑”动机等。2 q7 p4 p- T1 i* ^

$ a' I' E* \. k) [〖复对位〗(compoundcounterpoint)/ t# I! t  s; [7 N, \
凡对位音乐的各声部可以高低易位者,统称为复对位。复对位按声部数量可分为二重对位、三重对位、四重对位等。; J. X( y5 z$ p  U/ f* T
4 c! Y2 y% r3 d- E; {4 z# m. b
〖定旋律〗(cantus firmus)
9 M2 S7 q+ `3 J& {* }自古相传的曲调。常作为复调音乐(包括声乐、器乐)的构成素材。中世纪的素歌就是一种定旋律音乐。定旋律乐曲近代多见于用赞美歌曲调作基础的管风琴曲。严格对为的习作亦常以古代的定旋律为题。( v, k. T/ c7 e. r( m9 k9 O

2 _" H) K+ `: y$ }! z〖棱形旋律〗(angular melody )) [- V; ]3 O' X0 R
现代派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对某些滑音乐器的记谱,往往不用通常的音符,而用线条标出音的走向及其高度变化。当高低音交替进行时,谱线常显示出棱角形,这种曲调进行称为棱形旋律。
: p0 ]- n3 F& S- N' f! U7 ]/ Z, E9 D6 \" m
〖曲式〗(Form Musical)- r& H2 r; z: j- ?7 X2 x' N
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主要曲式的类型大体可分1.复调曲式:如赋格曲(段)、各种卡农等;2.主调曲式:如一部曲式(乐段)、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套曲式以及自由曲式等等。 & w! X2 d- y8 V) H: f. }4 [/ M( h
+ }# h" I& u/ H: [! O
〖摹仿对象〗(imitativecounterpoint)1 C! S. ]* K7 o5 R1 C4 ^
对位音乐的各声部结构建立在主题摹仿的基础上者。卡农、赋格等均属之。( y# Y. L  `1 T: ], ]
+ e8 C% z7 p) I2 u5 {- C! X) [
! k! L6 O9 H; x" h  s; _

9 ^( I$ J" I; b「顽固音型」( V3 i2 m+ ]( U" n  Y& h7 U' {
我们通常形容个性执着、想法不易变通的人「顽固」。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在音乐中也有个性「顽固」的音符呢!所谓的「顽固音型」,它是由几个固定的音符所组成,通常出现在低音声部。例如德国作曲家:帕海贝尔的《卡农》,乐曲一开始的几个低音,不断反复出现并且贯穿整首作品,这就好象一群顽固的音符,紧紧占着低音声部;所以,又被称为「顽固低音」。# R/ ]# e$ K3 t* R. U
. i8 f$ m3 ?' l! a9 b
「顽固音型」也会出现在中、高音声部;如:韦瓦第《四季》-冬的第一乐章,低音、中音声部都有顽固音型。「顽固音型」听起来虽然单调、缺乏变化,但也因为它的「顽固」,让乐曲多了一份沉稳、安定的力量。, K! u: O, E' T2 f) k. w
. d; Z3 I1 ]/ P2 J$ y; t
顽固低音(Basso Ostinato) * g. o- J2 @7 t1 V& W- B
一组在音乐中反复出现的低音组,称之为「顽固低音」。顽固低音的技法是指在作品中从头到尾反复着相同的低音组。巴洛克时期舞曲中的夏康舞曲(chaconne)以及帕夏卡利亚(passacaglia),就是一种类似顽固低音变奏曲的技法编写的作品。0 C+ k. A5 k  O' N
7 {. g4 J' ?8 j/ ~
) S- U4 _4 |4 U4 m
「十二平均律」2 U/ H5 E8 _7 `  l
所谓的「十二平均律」,指的就是一种订定音高的准则。做法上就是将Do,到下一个Do之间的八度音程,平均切割为十二个半音,而每一个半音都可以发展成完整的调子。以钢琴的白键与黑键为例,由代表Do的白键往右依序弹奏包含所有黑白键在内的琴键,到了第十二个琴键,正好弹完十二个半音,又走到下一个Do。
  ?; k9 K$ a2 v! F  F; j6 Z5 A5 D
事实上,「十二平均律」并不是音乐史上订定音高的唯一准则,但却是应用最广泛、也最实用的一种规则。这是由于每个半音切割的间距都相同,因此作曲家可以很自由地,转调、或调配各种和声,不用担心会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因此也丰富了音乐的变化。: ]+ D$ W' V/ S* L& G7 s9 q
从十六世纪开始,许多的音乐家依照「十二平均律」理论写下了无数的杰作,其中,音乐之父巴哈就留下了称为钢琴「旧约圣经」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内容涵盖了全部二十四个大小调,也为「十二平均律」应用在音乐创作上,做了完整的示范。( P4 w- [- i8 S3 i' P( `+ u

: `" @. r' {3 h5 q6 S8 `2 {, i6 H8 t
音频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