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32433|回复: 1

[资讯] 作曲入门浅析

[复制链接]

176

积分

2

听众

3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76
发表于 2004-7-24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当今世界音乐流派五花八门,风格更是古今中外无奇不有,但绝大部分音乐所运用的作曲技法是相同的,对于初学者来说上手知识更加没有区别。本贴就针对在作曲方面希望入门但尚未入门的网友浅谈一下相关问题。7 [% k- D: a5 l) m+ D% n1 P4 v" `7 @
* [" q6 {7 J2 h: d# q

2 _9 n- E" K1 h9 A# Y" i& s+ {9 ^一、乐理与视唱练耳
2 T$ p+ b; W7 [; F6 M5 ^
- e  |' R0 s/ _9 B基本乐理是毫无疑问要首先掌握的,其内容主要是训练读谱、写谱、理解乐谱的能力。初学者应当选择一本乐理教材逐章学习,充分理解音程关系、节拍节奏、调式调性等概念,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乐谱乃至理解音乐,而不仅仅是把乐谱当作一堆音符。
0 _) v2 e- {6 a% M  ]7 u$ W0 h2 I4 m. k# q5 z) h( U
有一种反对学习乐理的理由是有些熟练掌握某种乐器(特别是和声乐器)的人可以脱离乐谱直接创作,但这种情况存在几个问题:首先这样的创作局限于该人的演奏水平,如果他不是一个能胜任各种技巧的演奏家,他的创作语汇将是很狭隘的;其次这种创作局限于该人所会的乐器,当他需要为自己不熟悉的乐器写作或者为大型乐队写作时就无能为力了;最后这种创作完全依靠个人记忆,当乐曲达到一定的复杂程度、精细程度时难免捉襟见肘。事实上,各国传统音乐(例如古希腊音乐、我国民乐)都是由这种创作型演奏家编创、传承的,但如今这种方式已经过时了,它的效率是低下的——对于个别人来说是捷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绕远路。
$ _' U8 \% o% E4 q( {6 d5 H
( F! X& e# R1 t另一种反对学习乐理的理由是部分原创歌手能哼唱出歌曲旋律,不用识谱依然可以一曲成名。事实上世界各国的民间歌曲都是由连字都不识的农民哼唱出来的,那些民歌不但流传千古,而且充满艺术性。仅仅把目标定位于能哼唱出歌曲旋律的人可以无视一切音乐理论、尽情地去哼唱,学习乐理绝对是多余的。但希望能像原创歌手一样成名则需要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歌星是商业化包装出来的综合性艺人,和音乐家或艺术家不能划等号,如何成为歌星不是一个音乐问题,本贴不讨论。( Y6 ?  j: R2 t! z

, t  l3 V- m0 O, e0 T' C还有一种反对学习乐理的理由是如今借助音频工作站可以直接在midi窗口写作(或录入)音乐,既不需要识谱也不需要了解各种乐器性能。这个理由某种意义上是成立的,midi化的作曲在配乐等领域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例如汉斯·季默的作品就是在电脑上“弹”出来再交给别人去配器、排练,理论上作曲家并不需要识谱。可实际情况是如果因此而跳过学习乐谱,就失去了阅读绝大部分音乐文献的能力,也失去了进一步学习和声、复调、配器等课程的能力,唯一的学习途径就仅剩下“扒带”,如此一来眼界就大大缩小了。如果对未来的发展要求不高的话并不反对这种做法,可以跳过音乐理论直接上手音乐软件。9 ]" ^4 m' S. E9 K  a2 p2 V' A

0 L! W  j3 E" K; U" q8 N# }综上,我是非常不建议初学者以任何借口逃避学习乐理的。不过单纯的乐理枯燥乏味,如果自学的话更难以坚持,因此需要配合视唱练耳的训练。视唱是指将乐谱上的旋律用音符名称歌唱出来,练耳则指把听到的音乐(一开始主要是单旋律)用乐谱记录下来。通过视唱练耳可以很好地把乐理知识与实际音乐联系在一起,从听觉上理解乐理,进而理解音乐。4 S' o3 r/ [1 s/ W1 n$ o
' s: ]( |2 R' F2 V6 ^! o
视唱的训练很容易,只需要挑选一本视唱教材,在乐器(或软件)的辅助下逐一练习即可。练耳则未必能找到教师或同学来给你出题,因此可以从扒旋律练起——把熟悉的歌曲旋律逐一用五线谱以正确的格式写出来。
4 a3 L0 G! n2 e' t+ {5 ?  G0 v$ X% ^7 t7 |  c2 `& q: g
通过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学习,最终要训练的是一种能力:把读到的乐谱变成音乐;把听到的音乐变成乐谱。这两者(尤其是后者)是作曲必备的能力。
) J6 |( O9 s* Z; O+ L$ X# k  J; x6 N5 |
最后说一下简谱的问题,简谱适合于在非乐谱纸上方便地记录单旋律,但其记谱局限性很大,多声部音乐则基本无法记录。如果没有特殊需求无必要学习简谱,想学的话在掌握了五线谱后稍微了解一下就能学会。, Z( a% ^# l$ j

; x3 A/ S8 l- `0 v; U  k" N: E% e6 l7 Z' R" _
二、旋律写作
4 y) d" V0 F# D. N( K2 n& o: k+ A
在掌握了读谱、记谱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旋律写作了。以往只能哼唱出旋律的人现在则需要把那些旋律记录下来。单旋律练习主要有两种:歌曲旋律和器乐曲旋律。你可以为一段歌词配曲,也可以凭空想象一首曲调。初学者只需要写一个完整的段落即可,没必要构思更大的结构。9 A  j! t7 D1 G' `$ X9 G: X

+ o* \2 N3 x. S* C初学者需要锻炼的是旋律的流畅、悦耳与完整,一般来说从对称、方整的结构开始(也就是所谓“4+4”、“8+8”)——旋律由长度相等的两句话或四句话组成,其中每句话又由2小节或4小节组成。旋律的每一句话都要听起来舒畅、顺耳,旋律的最后要能稳定地停下来。
( L$ G& Z7 q) @. U, B+ |, S8 K& m" R6 T+ A; R
练习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模仿任何自己能够模仿的歌曲、乐曲,初学者不用担心“抄袭”的问题,如果实在和某一首作品太相似了就设法改一些音让它们不那么相似。形成自我的风格是作曲技法相当成熟之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入门阶段只需要尽情地模仿即可。1 F; R2 x; r' U5 z/ X8 Y
7 C1 U9 Q$ p) P5 D% a" Z
如果写出来的旋律自己唱了都觉得不好听,那是一定要修改直到好听为止的。自己觉得好听了也未必真没有问题,还需要多给别人听,特别是给专业的老师、同学听,让他们挑毛病,然后去努力体会、修改。
0 I, r' m+ P% q
( u2 w& q( h1 `& {4 b在和声学习到相当程度之前写作旋律时不必考虑其和弦如何配置,只需要考虑旋律的调式、调性、风格等问题。当和声水平足够高,不会对旋律写作造成束缚时就没必要再练习单旋律,而需要直接构思多声部音乐了。当然,那已经不是初学者的问题。
$ E2 w1 N+ J8 {0 \2 j' [$ {
+ G* @$ h- P7 ^( o5 n
( K; l  v; s; A2 g. [6 S三、和声6 T  p" Q3 q( o. p

! y7 n/ f5 l  R+ N$ J7 `如今几乎所有音乐都是多声部音乐,只想出一段单旋律就能创作完整音乐作品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因此一定的和声知识无疑是作曲入门的必修课。
  d  t7 x, g% d/ H1 E
! I# _" i  s$ H" n7 \0 n和旋律写作一样,在掌握了基本乐理之后就可以开始和声学习。中国音乐学院内流行的“斯波索宾和声教材”并不值得参考,除非你打算报考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大多数和声教材都是针对古典音乐作曲的,其复杂程度超过了大多业余爱好者或自学者的需求,因此不推荐采用。只要不是打算投身严肃音乐作曲的人选择一本通俗音乐和声教材即可。" Z" \4 w# g5 v

" |. Y( B! x, [7 Z; R% K初学者首先需要学习所有常用的和弦。古典音乐理论用调内级别来标识和弦,流行音乐理论则用实际音高,二者只不过视角不同,本质上没有区别,选择哪一种都可以,最好两种都能掌握。4 }- Z1 I/ g$ r/ h4 h
$ h3 \  e1 ~/ d! b5 s
学会了和弦之后就要学习如何连接和弦,以及如何用连续的和弦为旋律配置和声以及伴奏。这个过程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不懈地练习尝试,还需要通过“扒带”来训练自己对和声的听辨能力。会演奏键盘的人可以在键盘上设法把熟悉的歌曲用简单的织体弹奏出来,尽量运用接近于原曲的和弦,实在找不到该用哪个就去听出来。不会演奏键盘的人可以利用软件代替,要麻烦一些。9 g# ?+ ]: b0 R5 H

: k) ~$ J5 q8 ?7 b$ r当你可以轻易地把熟悉的歌曲的和弦弹出来时,给自己的旋律配和声也就轻而易举了。接下来就可以去创作完整的音乐作品。! w1 W3 l5 I8 X. d5 O9 c
0 B  x9 r) E/ e- S2 \
8 t( ?  l% A: b6 O, ?/ a% g) q0 F
四、创作完整音乐作品
. V& x; D  V! d/ w. ?6 h% J% k# ]; W- w5 a; K( H4 T7 B! c
初学者无论写歌曲还是器乐曲,找专业演奏家、歌手来表演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因此学习乐器法、配器法等反而变得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掌握作曲类软件。
. d: r( w* J0 n6 B7 |5 @% P  z/ X& P/ ]/ U
作曲类软件主要有三种:制谱软件,音序器和音源。制谱软件主要功能是绘制乐谱,虽然大部分都有回放功能可比音序器依然相距甚远,因此对乐谱要求不高或者不依赖乐谱的人最好直接在音序器里创作。当然,制谱类软件中写好的乐曲也可以导出midi文件或音频文件再导入音序器里进一步编辑。音源则是虚拟乐器,在电脑中创作的乐曲都是通过音源获得播放效果的,制谱软件和音序器都可以加载音源。
) S- }4 j) F! H* B9 ?( f0 U- h6 z/ }: N! p- Q+ k: Z/ U5 D8 n
这三类软件(尤其是后两者)是在电脑上创作音乐必须掌握的,除了自己摸索之外,市面上、网络上也有不少教程可以参考。
0 t) _- r) ~8 c, _- L% b7 [- m8 l0 G! t  Z4 y6 Q) V1 B
掌握了作曲类软件的操作,有了旋律写作、和声写作的能力,离创作完整作品只有一步之遥。你只需要把旋律与和声用需要的音色表达出来即可,上手的方法依然是模仿与扒带,可以从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品开始。+ Q& B! C2 x9 {# M0 h

0 P& w' N8 `* w& O  E- P8 v  e6 v1 X$ r1 ~$ @7 J# Z- M
五、走上专业道路+ M* \% k: W' _" ^

; b- b  e6 `; {5 T; Z走上专业音乐创作道路的相当一部分人是通过进入音乐学院学习来获得专业能力,这就涉及到报考音乐学院与选择专业的问题。
7 L# n5 T! L. i$ f: h" N8 I* f
/ {# [. S9 w( G% `; `! D- X国内音乐学院和一些艺术学院都设有作曲系,一般来说进入这类作曲系后学习的课程是古典音乐理论与当代严肃音乐创作。虽然不教授通俗音乐,但掌握了古典音乐作曲技法后完全足以轻松地自学任何通俗音乐,国内外很多影视配乐作曲家都是作曲系毕业的。不过这不表示作曲系毕业生能顺理成章地进入通俗音乐创作领域,事实上他们大多数并没有从事职业音乐创作或干脆放弃了作曲行当。也许有一个原因是国内音乐学院作曲系与音乐市场基本脱离关系,其人脉是隔绝的。作曲系毕业生很难挤进商业化创作的圈子里,除非你私底下去结交一帮朋友或你的导师恰巧是商业圈子里的人(一般都不是的)。作曲系毕业生中热衷本专业的大多会留在音乐学院中当教师,其创作既有面向学院内的“学术性”作品也会有面向社会的“通俗性”作品,这些就看各人的选择与努力了。$ C, p& x- p, j, i4 S
2 F" d6 M' R. h4 C) G
音乐学院里还有一些专业也可以很好地学习作曲,例如电子音乐作曲、流行作曲、音乐剧作曲等,各个院校的设置不一样。如果对严肃音乐或古典音乐毫无兴趣则不建议选择作曲系,可以考虑这些专业。这些专业的课程情况我本人不是很熟悉,不详谈。2 w7 v; y9 {' x
+ h& X, z, y& S  s7 B
报考音乐学院本科作曲类专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这些素养包括上述的乐理、视唱练耳、旋律写作、和声写作等,具体参见各院校官方网站。自学者很难确认自己是否达到了考试要求(一般也难以通过自学达到),最好的办法是在音乐学院内找一个老师私底下上课,由老师来安排你的复习备考事宜。
( J% d( R6 @! W2 p- C* v
0 U5 H0 Q! T$ M) o2 A2 y+ b  M1 s在配乐、流行音乐等领域很多职业作曲者都没有进入过音乐学院,所以对音乐学院不感兴趣的人完全可以通过自我摸索以及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来学习进步,并选择一家公司去从事职业创作。
* M+ ^7 v% L9 }" b% B5 r& \& _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04

积分

2

听众

3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04
发表于 2004-12-14 |
分享,谢谢楼主啊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