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15278|回复: 1

[资讯] 哼鸣练习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6万

积分

5

听众

5085

音贝

音频应用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4365
发表于 2010-6-5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音乐教学中声乐演唱已逐渐成为必修的科目,无论是西方的美声唱法还是中国的民族唱法都对于歌唱教学中的哼鸣练习提出了明确而又严格的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到对哼鸣的充分认识。只有理解哼鸣的内在感觉,掌握其要领和方法才能为我们所用,才能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1哼鸣练习的定义
   哼鸣也称为“哼唱”,它是用鼻腔发出m音来练习发声的方法。很多经验丰富的歌唱演员在上台演唱之前,先做十几分钟的“哼鸣”练习,演唱时即在“哼鸣音”的“位置”上打开喉咙歌唱,顿时感到气息通畅、声音流利、共鸣良好,收到立竿见影的训练效果。通过笔者自身的学习实践,深切体会到哼鸣练习是获取头腔共鸣、丰富声音共鸣色彩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正确理解声音位置靠前的概念。在发声训练中教会学生运用“哼鸣”的方法,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综合调整参与发声的各个部位,使之达到较为理想的发声状态,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能够较快地掌握发声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声乐学习的效率。
   2 哼鸣练习的重要性
   2.1哼鸣练习的基础作用
   许多初学者,在歌唱时,由于不具备很好地协调各发声腔体的能力,或者是模仿某歌唱家的富有金属般的嗓音,因而很容易导致捏喉,挤压喉咙的现象。 “哼鸣”练习,能使整个歌唱器官处于一种放松、自然的状态。当学生的喉部肌肉放松了,打开喉咙的状态建立了,就可用哼鸣的感觉带起声音,即用哼鸣转唱母音,这样既能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又可以使你用少量的力气唱出有穿透力的歌声。
   2.2具有使真假声灵活转换、扩展音域的作用
   歌唱不能单一地运用某一种声音,它需要真声假声相互配合,即混声。“混声”这个概念是从“真声”和“假声”的说法中繁衍而来的。所谓“真声”是指整个声带拉紧作整体的振动,它是人们歌唱时的一个自然的发声状态,传统戏曲中又称“大本嗓”。真声在发声过程中声带闭合好,挡气作用大,耗气量少,泛音多,听起来音色丰满明亮,接近于生活中的自然语言发音。由于哼鸣练习不需要大音量,容易认识与掌握后脖子两侧肌肉向下做三角形的放松和收紧的力量感和增强声带的拉力。
   2.3具有获得“高位置”既“头声”的作用
   哼鸣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声音高位置的练习方法。余开基在他所著的《高考声乐强化训练》一书中就说到“初学歌唱的人要想获得高位置的头声,最好多做哼鸣练习,因为哼鸣练习容易体会到声音的位置感,找到声音的高位置”。高位置就是要求歌唱者在所有的声区唱任何一个字和任何一个音时,都要把声音的共鸣点集中在头腔共鸣里,有头腔共鸣的色彩和音响。高位置的声音效果就是头声的效果。声音的位置越高,头声的成分就越多,音质也就越美,且高位置的歌唱是不用过大的劲和过多的气的。歌唱时的位置和哼唱时的位置相同,哼鸣位置有了鼻腔以上集中亮音后,可以打开口腔使声音往鼻咽以上的眉心处集中而获得高位置的头腔共鸣,这样得到的声音高亢明亮,集中统一,具有金属般明亮光泽和穿透力,而且还能很好地与中低音区的声音自然衔接。
   2.4具有获得整体共鸣, 改变音色, 增强音量的作用
   通过哼鸣练习能建立良好歌唱发声管道感,这种管道能使人体各共鸣腔体上下贯通,从而使气息冲击声带所产生的基音能自如地进入各共鸣空间产生共鸣。首先哼鸣是从口咽腔、鼻腔、头腔共鸣而获得高位置的头声,同时,使气息畅通下沉,再顺次取得口腔、喉咽腔、喉腔胸腔共鸣,进而获得歌唱各共鸣腔体整体的共鸣。这种“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声感觉,使得发自胸腔底部的气息自如地与松弛的喉部发生作用,所产生的声音沿鼻咽直达鼻腔,从面部透出。此时在体内即可形成一种下抵横膈膜、上达面罩出口,近似圆形的管道感觉,亦可称为气柱,它将歌唱发声的各主器官和共鸣体在感觉上串为一体,为理想的整体歌唱状态的形成找到了最基本、最重要的感觉。因而用这种发声管道的感觉来歌唱,其声音听起来具有流畅贯通、气息宽广、共鸣丰富、立体声感觉强烈的艺术效果。
   2.5具有使疲劳、损伤的声带得到休整与恢复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某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喉头不稳定, 以喉部用力振动为主,引起压喉、撑喉、声带挤压, 造成声音空、散、沙、不集中, 声带充血红肿乃至声带病变、声带小结、息肉等。还有的学生本身用嗓方法就不对, 再加上练习时间与力度又不会控制,造成歌唱难以持久, 音色缺乏变化。这些情况更应用哼鸣练习来调整、恢复。练习时应以轻声小声为主, 放松喉头, 集中气息, 闭合好声带, 让集中而又有支持控制的气息使声带发出柔和、轻声的哼鸣, 然后谨慎地逐渐增加练习时间, 使声带得到必要的保护、休整与恢复。在教学中, 对不同程度、不同条件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要求。
   1. 对初学学生首先采用了慢速、简易的哼鸣练习, 避免了开口发声的紧张,喉头上提或上挤的毛病, 改变了气息逼喉浅浮的习惯, 在较短的时间里, 让他们基本上达到了健康、正确的歌唱发声状态。
   2. 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采用了中速、流畅的哼鸣练习,提出练习时气息下沉, 上下贯通, 声音应从头顶上方抛物线状送到正前方高位置的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他们的声音的灵活、济感明显增强, 音质、音色有了明显的改观与美化。
   3. 针对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学生, 分别提出逐步增加力度与速度, 加强整体共鸣感的要求。让他们在气息支持的控制下, 做到声区转换自如, 声音灵活清晰, 音色圆润优美, 扩展音域等。通过不同程度、时间的训练, 他们分别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 对发声方法不对与有不良习惯的学生, 加强哼鸣练习的训练, 分别提出: 声带闭合后再发声, 放松喉头、气息通畅、高位置头声、轻声小声, 不要急于求成, 不能超能力、超极限地追求高音、增强音量等方面的要求。哼鸣练习使练习者在无紧张压力、轻松的状态下进行练习, 它可以让歌唱者心无旁鹜, 用意念去感受音乐意境的美, 尽情享受音乐旋律美的甘醇, 提高歌唱的技能技巧,让哼鸣练习帮助我们获得流畅灵活、清晰明亮、集中结实、优美圆润的歌声。
   结论
   当我们掌握了哼鸣练习的方法以后,音域会很快得以扩展,同时可以把哼鸣效果与艺术歌唱紧密配合形成一体,在歌唱时只需把嘴唇张开,保持里面的腔体状态不变,即可发出一种美妙、动听,又具有金属般明亮光泽和穿透力的声音,这也是我们歌者所追求的歌唱状态和歌唱技巧。当然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应当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音乐欣赏,多听好的作品,吸收营养,充分理解声乐的魅力与表现力。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074

积分

4

听众

127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074
发表于 2010-8-15 |
:victory: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