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z5tbd 发表于 2006-7-29

克服虚拟语境中拟态交流难点的方法

克服虚拟语境中拟态交流难点的方法

  播音员主持人有时候是要适应虚拟语境中拟态交流的,但是适应虚拟语境也是有点困难的对于一些主持人来说,那么他们该怎么样克服虚拟语境中拟态交流的难点呢?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说说此问题吧啊,希望能帮到您。

克服虚拟语境中拟态交流难点的方法

  克服虚拟语境中拟态交流的难点的方法:

  一是通过播音学理论中的“对象感”建立虚拟语境中交流的信念;

  二是通过对语言声音形式的调节,运用语气的变化及停顿技巧使拟态交流获得富于交流状态的语言效果;

  三是适应特定对象的心理需求、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调节有声语言。

  (1)运用给予感和倾听感,构成双向交流的语言效果。

  语气和停顿的运用不是孤立的,而是源于内心的说话愿望,源于具体的思想感情,但是仅仅是心里有交流意识,不一定就能够在声音形式上鲜明地表现出来。

  因此,拟态交流还必须在有声语言的物质形态上得以体现,让受众从听觉和接受心理上有所感应,听出语言中的交流意味。

  语流中的交流意味主要通过有声语言中主动的“给予感”以及“倾听感“显露,主动的“给予感”,就是在稿件重点处、段落层次衔接转换处、直接称呼受众时,语气中要融入主动告知、期待回答、相互探讨等有明显“交流“对话”色彩的口吻。

  (2)适应传播对象特点,增强拟态交流的有效性。

  适应对象特点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则。有声语言的传播要使对方乐于接受,就必须考虑传播对象年龄、职业、文化等社会背景、心理背景方面的特点。

  广播电视节目有许多都是根据对象心理、生理、兴趣和需求的不同而设立的。语言传播考虑并熟悉节目传播对象的特点,

  一方面体现在语言内容及词汇、句式的选择上。

  另一方面就表现在有声语言的语气口吻当中,那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运用都应有细微或明显的差异。

  举例说明:

  比如,主持人对少儿说话尤其要注意:句式宜短、停顿时间稍长、语气生动、重音形象;对老年人要满含敬意和亲切,语气平和而不张扬;对体育爱好者则应适应其心理特点,语言干脆利落、充满活力。

  (3)掌握拟态交流的心理技巧 。

  播音学针对虚拟语境中的语言心理,提出了“对象感”这一命题。

  “对象感”强调的是一种心理感觉,“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对象感是一种心理技巧,它是通过联想想象产生与受众。交流幻觉”的心理活动,当然它不能脱离理性的方向。

  掌握拟态交流的心理技巧不能只理解为对视听对象的设想,要建立起交流的信念和感觉,获得真切、充实的交流心态和情态,最关键的有两个环节:

  第一,对所要播讲的稿件或主持词的内容真正”消化、吃透”,话题的主旨、层次、重点,了然于心,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第二,了解有哪些受众对将要播讲的话题感兴趣,设想他们可能会有什么反应,并将这些设想和预测具体落实到播讲的内容当中去,增强

  自己的播讲愿望,进入交流状态,在播音和主持中才能够主动地“给予”,并真切地感应受众可能有的反馈回流,从而化“目中无人”为“心中有人”,牢守把握语言目的及语言指向。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克服虚拟语境中拟态交流的难点的内容介绍,播音员主持人如果对于自己很难克服虚拟语境中拟态交流的话,小编温馨提醒大家要注意查看上文,大家不妨试试上面所说到几种方法,希望能帮到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克服虚拟语境中拟态交流难点的方法